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坦克战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比“莫巴特”身管的重量稍重一些,炮架轻便而细长,有点仿照德国LG40型无座力炮的样子,并且安有两个较小的车轮,以便人力推拉火炮时使用。此炮通常是由作为其运输工具的“流浪者”牌汽车搭载。身管用优质合金钢材制造,因此,与其尺寸相比,重量显得很轻,但实际上,它的身管的重量已经占到全炮重量的大约2/3。炮尾完全是重新设计的,原来那种笨重的滑动式炮闩已被取消,在炮闩位置上安了一个简单的圆环,圆环用以安装喷管,并借助铰链连接在身管上。开闩时,圆环转向测方,关闩时,借助于卡口式连接装置与身管连接在一起。炮身在方向上的转动,由依靠在炮尾上的炮手通过身体转动进行控制;高低上的转动,则通过转动手轮实行。这种无座力炮几乎跟德国无座力炮系列中的最后一种一样简单,但却远为有效。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瞄准装置。“翁巴特”上的瞄准装置是一挺0。5 in(12。7mm)的试射枪,试射枪所发射的子弹的弹道与120mm炮弹的弹道相匹配,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试射枪子弹能够命中目标,炮弹也必然会命中目标——而不会出现脱靶现象。  
 “翁巴特”并没有安装用以保护炮手的防盾,而且对它来说也没有这种必要,因为它很容易进行伪装和隐蔽,而且火炮全重仅只600 lb(272。4kg),由3名炮手所组成的炮手班很容易就能进行机动。它的一发全备弹的重量大约是火炮全重的1/10,而一发弹丸的重量大约是火炮全重的1/20。这个比值虽然还不是最高记录,但它依然可以显示出这种火炮所具有的惊人性能。随着有关“翁巴特”无座力炮的介绍,英国无座力炮的发展历史也就接近了尾声。随着反坦克导弹在技术上的进展,再继续生产营属无座力炮系列的新成员看来已经不大可能。  
美国着手设计无座力炮的时间比英国要晚得多,然而这也使得它能以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美国开始研究无座力炮,是受到从西非沙漠缴获的1门德制LG40型105mm无座力炮启发的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耽搁之后,美国生产出了一种几乎跟LG40型105mm无座力炮完全相同的仿制品,所不同的是,它配用的是美国自行研制的105mm炮弹。与此同时,步兵也开始要求把这种原理应用于反坦克火炮,到1944年下半年,第一门应用这种原理的反坦克炮已经投入试验,这就是57mm反坦克炮。其身营长5 ft(1524mm),全炮重40 lb(18。2kg)。这种57mm无座力炮跟当时其它一些无座力炮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药室和喷管构造。它的药室是一个扩大了的圆筒,药室内壁和药筒之间留有大小适度的空间,药室前端逐渐变细,然后插入身管,弹丸即容于其内。药室后部被一个圆形平板所封闭,圆形平板上环绕着轮缘,开有扇形孔,并通过卡口式连接装置同炮尾连接在一起。象博尼无座力炮一样,57mm无座力炮药筒的侧壁上同样开有许多通孔,所不同的是,57mm无座力炮上开的孔数很多,但孔径很小;而博尼无座力炮上炮弹的孔数很少,但孔径很大。射击时,火药气体首先充满药室内的空间,然后通过炮尾封闭平板上的通孔向后冲出,由此形成与后座力相等的反作用力。咋一看来,好像在发射最初几发之后,封闭平板必然会被烧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封闭平板在火药气体的冲刷下几乎没有什么磨损和烧蚀。  
首批生产的57mm无座力炮具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在后来的其它火炮上并没有再现过,这就是在其弹丸的弹带上预先刻有用以跟膛线相配合的沟槽。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试图减小弹丸在膛内运动所需要的压力,并且对因发射装药不均匀和药温变化所引起的初速跳动加以平滑。事实上,这两种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唯一的结果,是使装填手的工作更加复杂,因为装填手在装弹时,只有通过“感触”才能使弹带上的沟槽对正炮身上的膛线。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为了保证发射药能够正常燃烧,膛内必需具有一定的初始压力,而刻制沟槽这种促使弹丸顺利起动的措施,对这一点并不会提供助益。然而,不管怎么说,除了在弹带上预先刻制沟槽这一点不够理想之外,这种57mm无座力炮仍然是一种成功的武器,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部分国民警卫队仍在继续使用,而且几乎在东南亚所有国家的陆军中都可以发现它的踪迹。中国也仿制了这种火炮,并将它使用于朝鲜战场,但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又曾被美军缴获过。  
 57mm无座力炮的原型曾被大量订货,并已也是二次大战中曾被使用过的少数几种无座力炮之一。它曾被使用于太平洋战场上,在战争结束阶段,特别是在菲律宾群岛战役中,它主要是用作步兵的一种近距离支援武器。这种火炮在战场上所遇到的坦克,如果说有的话,恐怕也是为数寥寥,但实战证明,这种火炮确有其使用价值。因此,美国又立即制定了两项发展计划,首先,是为57mm无座力炮发展多种弹药,包括榴弹、白磷烟雾弹和榴霰弹;其次,是在57mm无座力炮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更大的型号,这就是75mm无座力炮。75mm无座力炮也配有比较完整的弹药系列,但它在非律宾群岛战役中却很少得到使用,而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却曾经大量地参战。它同样也为东南亚各国所采用,这也包括中国。中国得到这种武器以后,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对美国这个原发明者进行了回敬。75mm无座力炮比57mm无座力炮销重一些,全重达到114 lb(51。8kg),但与其弹丸尺寸相比,这个重量仍然显得很小。它通常都使用一个带有轮子的三脚支架,并安有一个高低机。  
同英国一样,战后,美国在无座力炮方面的研究步伐也几乎已经减缓到了停滞不前的程度,然而还没有完全止步,因为在朝鲜战争之前的萧条年代里,也还曾经出现过两种新型无座力炮。第一种,是90mm无座力炮,它比75mm无座力炮要轻而且体积更小,但两者所使用的弹丸尺寸却几乎一样。90mm无座力炮计划是完成另外一种任务,即步兵排的防御任务,因此,它的射程只有作为连、或者甚至作为营用火炮的75mm无座力炮的一半。90mm无座力炮被作为一种留用装备至今仍在继续服役。奇怪的是,亚洲各国却从没有采用这种武器,这或许是由于美国没有把任何一门卖给信仰资本主义的中国人,而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人则一门也没有缴获到。将重达34 lb(15。4kg)的90mm无座力炮放在肩上,自然不会使射手感到轻松,但它相当坚实,能经得起各种碰撞和摔打。  
 1945年,美国将75mm无座力炮按比例放大成为105mm无座力炮,生产这种样炮的目的是打算将其作为一种制式营属火炮。但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这项计划一直都是停留在纸面上,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才匆匆忙忙开始组装,直到战争末期才付诸战场使用。由于下述种种原因,因此,它是一种难中人意的设计:首先,它的耳轴过于靠后,因而需要设置弹簧式平衡机;其次,全炮重量太大;第三,炮上没有安装试射枪。于是,不久就又出现了一种口径完全相同的改进型号,这种型号并没有被命名为M2型,也没有给它以类似的名称,为了避免与其原型发生混淆——因为两者的口径完全相同,索性决定在叫法上给它换个口径,于是,著名的所谓106mm无座力炮即应运而生。  
 106mm无座力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且理所当然地几乎被西方世界各国的陆军所先后采用。它很轻,火炮全重仅为485 lb(220。2kg),可以把一发威力很大的破甲弹丸发射到1000 yd(914m)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它配有一挺0。5 in(12。7mm)口径的试射机枪,可以确保弹丸首发命中。从吉普车上卸下以后,它的机动性能比英国的“翁巴特”要差些。但如果需要,它可以分解成两大部分由炮手班进行短途搬动。奥地利陆军采用这种火炮以后,曾经为它设计了一种专用炮架。这是一种带有两轮的炮架,大架很短,整个火炮坚固耐用而且比例谐调。经过这番改装之后,106mm无座力炮即可牵引在吉普车后面沿崎岖不平的道路高速行进。进行这种改装的目的,为的是想使这种火炮能由奥地利陆军所装备的多种不同的车辆进行牵引,而不仅只限于一种专用吉普车。就目前所知,还没有看到别的国家采取过类似的作法。50年代,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将6门106mm无座力炮架设在他们当时使用的轻型坦克的炮塔上,其目的是在重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大幅度地增强火力。他们把这种怪物取名为“奥图斯”(Ontos)。它的唯一的一次使用是在1964年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当时,美国海军陆队在一怒之下,曾经用它来向隐藏有狙击手的房屋内喷火。  
对无后座力原理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另一个国家是瑞典。瑞典一直是技术领域的先驱。瑞典人开始研究无座力炮的时间大致和英国相同,并且跟在英国一样,它是由一位名叫胡格·艾布拉姆森(Hugo Abramson)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他在1941年展出了一种口径为20mm的单发无座力炮,随后,在2年之内,它的一种改进型号即被军方正式采用加入服役。这种武器采用的是单一喷管,这跟德国的LG40型几乎完全相同,为了装填炮弹,整个喷管需借助于一个安装于侧方的销轴转向一侧,装填之后,通过一个挂钩式手柄将喷管固定到原来位置。火炮的身管很长,这就使得弹丸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发射药的能量,得到比较高的初速,在当时研制的无座力炮中,它的初速是最高的,达到2950 ft/s(899。2m/s)。击针位于喷管中央,借助外部的一根击发杠杆进行操纵。这种火炮设计得非常好,加工也十分精细,唯独口径太小。1943年还曾试验过一种37mm口径的无座力炮,但中途即告停止。1946年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型号,这就是现在已经名闻遐弥的卡尔·古斯塔夫(Garl Gustav)84mm无座力炮。  
 “卡尔·古斯塔夫”在1949年被瑞典陆军正式采用,并且自那时以来,它的结构形式一直保持到现在。它已被全世界很多国家的陆军所购买,尤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现代轻型反坦克武器中的一个骄骄者。这是一种身管比较短的无座力炮,带有一个单一的喷管,采用的是跟M42式20mm无座力炮一样的摆动式炮尾。药筒上有一个可以被吹掉的塑料隔板,底火位于药筒一侧。为了确保装弹时底火能和击针位于一条线上,在药筒底缘上刻有一个缺口,而在药室上则安有一个凸笋,这种结构形式跟43式克掳伯公司的105mm无座力炮完全一样。在夜暗条件下,装弹可能要麻烦一点,但只要经过训练,也并无多大困难。火炮用高级合金钢材制造,加工精细,表面光洁度很高,坚固而又可靠。但这种武器现在已经显得有些过时,并且跟它的32 lb(14。5kg)的重量相比,350 yd(320m)的有效射程也显得有些偏小。  
瑞典还有一种口径更小,可以堪称是“卡尔·古斯塔夫”的小兄弟的无座力炮,这就是“米尼曼”无座力炮。它是沿袭德国“轻型火箭筒”(Panzerfaust)而制成的一种抛射式武器,但射程比较远,精度也比较高。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