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书。〃MD林灵素所作的〃编排三界圣位〃的工作,对道教神仙谱系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编制的黄箓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改成,其卷三十九所列三百六十分位神仙名单,按其性质、品第,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等次:(1)三清、四御;(2)南极长生大帝、东极救苦天尊、木公道君、金母元君及三十二天帝;(3)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4)五帝、三官、四圣;(5)历代传经著名法师;
(6)魔王、神王、仙官;(7)五岳及酆都地府诸神;(8)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9)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诸神;(10)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
(11)城隍、土地及所属神众。ME经过如此整理后,十分庞杂的神仙〃队伍〃算是较有系统了。当然道教各科仪书所载神仙系统并不完全统一,但南宋留用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宁全真传授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所载神仙系统,其主要神箓及其等次皆差别不大,故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所载不失为神仙谱系的代表,是道教神仙谱系最后编定的标志。
注:
①②④⑧⑨ABACADAEAFAGAIAJLBLCLDLILJLKMBMDME《道藏》第24册774页,第25册198~202页,第3册269页,第17册780页,第22册8页,第28册413页,第22册13页,第34册632页,第31册617页,第24册724页,第24册724页,第24册779页,第24册780页,第25册233~244页,第3册272~281页,第24册747页,第31册759页,766页,761页,768页,第5册408页,第31册609~61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较早的一些道书如《真灵位业图》将元始天王与元始天尊分为二神,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二者神性合一,只提元始天尊,而不见元始天王之名了
⑤《四部丛刊》三编第36册,上海书店,1985年根据1935年商务印书馆原本重印
⑥《全汉文》第11册王阜《老子圣母碑》
⑦《老子想尔注校证》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AH《太平经合校》第289页,中华书局,1960年
AK《魏书》第8册3052页,中华书局,1974年
LELG参见《道家金石略》第35~45页,第208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
LF《隋书》第4册1091~1094页,中华书局,1973年
LH《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82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MC《宋史》第27册9563页,中华书局,1977年

三清 
《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并序》云:〃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诸染秽,其中宫主,万绪千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①据此,〃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胜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道教义枢》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故《太上苍元上录经》云:
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九天生神章经》称:〃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注曰:'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注曰:'灵宝君上清天尊也。'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注曰:'神宝君太清天尊也。'②但此〃三宝尊神〃开始并非〃三清尊神〃,按唐武宗时(841~846)的道教神灵排列,先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玉晨君,太上老君(即三清尊神),其后为〃玉清大有天宝君,上清妙玄灵宝君,太清太极神宝君三宝尊神〃。③另《业报经》《应化经》并云:〃天尊曰: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元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④还有《元始上真众仙记》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
中宫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下宫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这些不同派别的不同解释,虽有差异,但都促成了〃三清尊神〃的最终定型。唐《老君圣纪》称:〃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⑤南宋金允中在探讨与总结以上三清、三宝、三洞之间的关系后,认为:〃三尊之号在经中只称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其别号则曰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以三境之名而称之则曰玉清、上清、太清;以三洞之书而名之则曰洞真、洞玄、洞神。〃⑥在〃三清尊神〃中,以太上老君出现最早。东汉末五斗米道成立时,即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至东晋上清、灵宝派出,其《上清》、《灵宝》经中,始相继出现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等新的至高神。鉴于各派新出现众多神灵,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企图予以系统化,其中〃三清尊神〃的雏形已基本确立。在此前后,诸书在言及三清尊神时,又有种种不同说法。如说:〃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⑦〃说经教主元始天尊,抱送玉帝道君(灵宝)天尊,流演圣教降生(道德)天尊〃。⑧〃元始乃道中之祖为灵宝祖师,道君乃法中之祖为宗师,老君乃教中之祖为真师。〃⑨若从它们出现之先后为序,先为〃老君〃,次为〃元始〃,后为〃道君〃。此外,五代闽主供奉〃三清〃为宝皇大帝、天尊、老君。AB元始天尊居〃三清尊神〃之首,在宫观〃三清殿〃里居中。其名最早为元始天王,晋葛洪《枕中书》云:〃昔二仪未分,溟涬鸿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虽然道书中有将元始天王与元始天尊当作两位尊神,但正如宋代道士宁全真所说,元始天尊者〃故称云元始天王者是也〃。AC《云笈七签》卷一百一,撰列诸尊神传纪,亦首列《元始天王纪》,可见宋时已当作一位尊神了。南朝梁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共分七个神阶,元始天尊列为第一神阶的中位,《隋书·经籍志》也载:〃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道书认为:〃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气,凝结至高曰天,上有主宰谓之帝,道居帝之先,故为元始。〃AD唐末道士杜光庭于广明二年(881)进《三界混元图》于朝,其中叙曰〃天尊者极道之宗元,挺生自然,消则为气,息则为形,不无不有,非色非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化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天尊,盖世人尊之如天,仰之则弥高,攀之则无阶,杳杳冥冥……生万物而不为主宰,御万化而不为言,至尊、至极,故曰天尊也。〃AE《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缰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皇位在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总之,从两晋到南北朝时,元始天尊已逐步驾临于太上老君之上,成为道教第一位至高神。
灵宝天尊居〃三清尊神〃第二位。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相继出现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第二神阶中位,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云笈七签》卷一百一的《太上道君纪》《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所记略同,但又稍有差异。
据《灵宝略纪》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布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为广宣经箓,传乎万世。〃AF又据《洞渊集》称:〃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气,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道弟子焉。犹是老君禀而师之矣!居上清真境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AG上清、灵宝派新造作的太上道君,依然以〃道〃为根,体现了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思想。后之灵宝天尊即由太上大道君衍化而来。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AH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AI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AJ〃不得辄立异姓。
……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AK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虽然历代帝王和民间传统都奉太上老君为道教始祖,但在道教三清尊神中仍居第三位。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ACADAEAFAGAJAK《道藏》第22册32~33页,第6册464~465页,第9册470页,第22册3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