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②士庶之托迹,〃四方道侣之来归依者,不啻千数,宫中为之嗔咽。〃③全真道成为北方道教最大之派别。邱处机开创全真道鼎盛局面四年后逝世。元世祖至元六年(1296)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邱处机对传播全真道功绩甚著,道教中人常将他与王重阳相提并论,谓〃是教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而今而后,滔滔溢溢,未可得而知其极也。〃④全真七子死后,亦以邱处机门徒最盛,以他为祖师的龙门派,在明清至近代,一直是全真道之主流。邱处机的修炼思想以断情绝欲为修道的前提,以清静无为为修炼要旨。认为〃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主张性命双修,但与金丹派南宗相反,倡先性后命,以性为主,谓〃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
其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磻溪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注:
①②③④《道藏》第19册734页,第25册414页,第19册809页,第3册34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年十四遇马钰,遽欲弃家入道,父不允,遂伺机潜往。后被追还,锁闭静室。无何,复遁去。逃之再三,父始从之。初住昌邑(今属山东)之西庵。金明昌二年(1191),参邱处机于栖霞(今属山东),遂执弟子礼。久之,尽得邱之〃玄妙〃。此后,又问《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处一。于是道名四播,远近尊礼,参道者不绝。继住潍州(今山东潍坊市)之玉清观,主盟齐东者二十年。元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自乃蛮派使臣刘仲禄征召邱处机,闻志平为处机之上足,乃假道潍州,偕同志平去莱州昊天观见处机。对于邱处机之绝金、宋就元聘,起了赞画的作用。第二年,随邱处机北上燕京,西觐成吉思汗于大雪山,为处机十八随行弟子之冠。元太祖十九年,随处机返燕京,居长春宫。当是时,全真道声名远播,四方尊礼者云合。志平曰:〃我无功德,敢与享此供奉乎!〃乃退居德兴(府治今河北涿鹿)之龙阳观,寻隐烟霞观。邱处机卒时遗命志平嗣教(或云遗命宋道安嗣教。待处机丧事终,宋以年老请志平代),是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
尹志平掌教后,元统治者之支持如故。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继续发展。太宗四年(1232),窝阔台南征还燕京,志平迎见于顺天,帝令皇后代祀香于长春宫。太宗六年,皇后遣使劳问,赐道经一藏。太宗七年春,去沁州(今山西沁源)主黄箓醮事。九月,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命宋德方率众编纂《大元玄都宝藏》,志平为之请旨并筹措经费。同年,为尊显其祖师,又去陕西兴复佑德、云台二观,太平、宗圣、太一、华清四宫,以翼祖庭。〃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①太宗八年秋,奉旨试经云中,度千人为道士。返燕京途中,〃道经太行,山间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积〃。②以上所记,难免有所夸大,但表明尹志平掌教时期,全真道的影响是很大的。姬志真《南昌观碑》云:〃长春真人应召之后,大阐门庭,室中之席不虚,户外之屦常满。及嗣教清和真人(指尹志平引者注)作大宗师,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虽遐方远裔,深山大泽,皆有其人。〃③太宗十年春,尹志平年届七十,将教事付李志常,而归隐于大房山之清和宫。定宗三年(1249)春,特旨赐〃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年(1251)春逝世。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赠〃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
他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甚多,结为《葆光集》三卷。其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为其平时与弟子讲道之言论。其中多勉励弟子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之语。告诫弟子于教门兴盛之际,尤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教,是为诱人为善,修道者唯有积行累功,克己济人,方能得道,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他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当邱处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谒不绝之时,以〃我无功德〃,不敢享此供奉为辞,而退隐于僻处;当邱处机逝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则欲绝迹远遁,只因众人敦请,始勉从之;当掌教十一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这在元代〃二教〃(指佛、道引者注)设官如有司〃,〃道官出入,驺从甚都,前诃后殿,行人辟易,视都刺史、郡太守无辨〃④之时,尤为难得。
注:
①②③《道藏》第19册743页,743页,第25册4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吴文正集》卷四十七:《抚州玄都观藏室记》
李志常
李志常(1193~1256)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平)人,宋季徙居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幼孤,养于伯父家。年十九,不从伯父为之议婚,负书曳杖作云水游。初隐东莱之牢山,复徙天柱山之仙人宫,宫之主者嘱其往从邱处机。元太祖十三年(1218),闻邱处机自登州(今山东牟平县)转居莱州(今山东掖县),乃束装往拜席下,赐号真常子。次年,邱处机应召西觐元太祖,被选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迨处机东返,随师居燕京长春宫。〃凡教门公事,必与闻之。〃①元太祖二十二年处机逝世,尹志平嗣教,委之为都道录兼领长春宫事。太宗元年(1229)七月,〃见上于乾楼辇。时方诏通经之士教太子,公进《易》《诗》《书》《道德》《孝经》,且具陈大义,上嘉之。冬十一月,得旨方还〃。②次年冬,〃有诬告处顺堂(邱处机埋骨处引者注)绘事有不应者,清和(指尹志平引者注)即日被执,众皆骇散,公(指李志常引者注)独请代之,曰:'清和,宗师也,职在传道,教门一切,我悉主之,罪则在我,他人无及焉'。使者高其节,特免扭械,锁之入狱〃。③不久,讼事息,乃还。
太宗(窝阔台汗)时期(1229~1241),汗庭鲜有儒家士人,太宗知李志常博通儒学,遂命创建国子学,选汉族教师以教蒙古贵官子弟。时在太宗五年(1233)。志常承旨后,荐冯志亨(亦是邱处机弟子)佐其事。志亨乃于蒙古贵官子弟中选十八人为学员,课读《孝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其后又令添选汉人子弟习蒙古语言和骑射。当时京城残破,国子学即设于长春宫内。太宗曾为此事颁发过两通〃宣谕〃圣旨,后立碑于国子学内,称《宣谕夺罗等圣旨碑》《通谕夏学子弟员等圣旨碑》,④文中除具列蒙、汉学员名(蒙人十九,汉人二十八)外,即列有:宣授蒙必阇赤(意为书生)四牌子总教冯志亨,宣授金牌提举国子学事中书杨维中,御前宣议国子学事仙孔八合识(意为师傅)李志常。
说明蒙古贵族入主中原,亟须学习〃汉法〃以治汉地,全真道首领适逢其会,成为蒙古族学习〃汉法〃之师。这无疑是全真道获得统治者支持而取得很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志常也因此受到太宗的殊遇。
元太宗十年(1238)春,尹志平以年老荐李志常继任掌教,同年三月,奉朝命加封为〃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四月赴阙,奏请扩建其祖师王重阳修真之所终南山灵虚观,得旨赐重阳宫号,命大为营建。海迷失后二年(1250),李志常及随邱处机赴西域的其余十七人,皆奉旨封大师。宪宗元年(1251),奉命遍祭岳渎。三年,受命作金箓大斋,并随路给散道士、女冠普度戒牒。五年,宪宗数次召见,咨以治国保民之术。问曰:〃朕欲天下百姓安生乐业,然与我同此心者,未见其人,何如?〃志常答称:〃自古圣君有爱民之心,则才德之士必应诚而至。因历举勋贤并用,可成国泰民安之效。〃⑤宪宗称是。
李志常掌教期间,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后流离失所,或沦为贱隶,或冻饿街头。李志常则〃委曲招延,饭于斋堂,日数十人。或者厌其烦,公(指李志常引者注)不恤也〃。⑥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为道。此举深得士大夫们的称赞,王恽说:〃全真教倡于重阳王尊师,道行于邱仙翁(指邱处机
引者注),逮真常李公,体含妙用,动应玄机,通明中正,价重一时,可谓成全光大矣!〃⑦李志常掌教十八年,全真道仍方兴未艾。但到晚年,因佛道矛盾激化,宪宗五年爆发了关于《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之争,全真道在辩论中失败,被勒令焚毁道经,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其鼎盛局面从此结束;李志常在感到屈辱与愤懑中,于次年六月将教事付张志敬后去世。中统二年(1261),追赠〃真常上德宣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封〃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
著作有《又玄集》二十卷,已佚。《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现存于《正统道藏》中。该书对研究我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注:
①②③⑤⑥皆见《道藏》第19册745~74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畿辅通志》卷一百三十九:《金石二》
⑦《秋涧集》卷三十九:《真常观记》
白玉蟾
白玉蟾(1194~?)为南宋道士。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史。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幼举童子科,因〃任侠杀人,亡命之武夷〃。及长,游方外,师事陈楠,学内丹,并相从浪游各地。陈楠死后,又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天台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①嘉定十年(1217),收彭耜与留元长为弟子。次年宁宗降御香,建醮于洪州玉隆宫,玉蟾〃为国升座〃,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嘉定十五年四月,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伏阙上书,〃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此后隐居著述。其著作甚多,生前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行世。后由彭耜纂辑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又有谢显道等编《海琼白真人语录》、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等。另据俞琰《席上腐谈》称,张紫阳《金丹四百字》、石泰《还源篇》、薛式《复命篇》、陈楠《翠虚篇》等,皆为白玉蟾托名之作。
白玉蟾为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其内丹学说的中心为〃精、气、神〃说。据称:〃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