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清时代新出的著作,为研究明清道教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道藏辑要》的选书标准反映了清代道教信仰的特征。
《凡例》首称:〃道有宗派,宜分主宾。此编于三清至尊、先天至圣而后,即按道派源流将南北宗祖所传诸经丹诀挨次列入。〃又认为〃内丹可以超凡入圣,外功只可却病延年〃,故内丹书收载尤多;而外丹炉火则〃严为摈斥〃;〃一切符箓专本〃,亦〃概不列入〃。同时,它还反映了当时盛行的吕祖崇拜和乩仙信仰。其云:〃古今圣真,未可数计,妙道真传,群推孚佑帝师。非特开南北宗派,传经演典,至大至精,即片语只词,亦必关合道妙,玄微难名。且敕普度,化被四洲。此中所载,不及千万之一。仅就旧传真本,敬谨列入,以惠学者。〃故全书收入不少托名孚佑上帝(吕洞宾)的乩降之作,如《太上玄元道德经解》《先天斗帝敕演无上玄功灵妙真经疏解》《九皇新经注解》《玄宗正旨》《玉枢宝经》《十六品经》《金华宗旨》《同参经》《五经合编》(包括《吕帝心经》《先天一气度人妙经》《延生证圣真经》《金玉宝经》《醒心真经》)《吕帝文集》《吕帝诗集》等等。又有文昌帝君降笔之作,如《文帝孝经》《文帝救劫经》等;历代仙真(张陵、葛洪、许逊、陈抟等)降笔的乩仙著作,如《玉诠》等。
提倡三教归一,也是《道藏辑要》的一大特点,除收入明标三教合一之旨的伍守阳《仙佛合宗语录》等书外,又增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等,还收入诸葛亮、关羽的传记、文集,以及文昌帝君的经书等等。
此外,《道藏辑要》(包括重利本),又收入一些新出的忏法和清规戒律书,如《忏法大观》《三宝万灵法忏》《太上灵宝朝天谢罪法忏》《道门功课》《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等。
以上内容特征,使《道藏辑要》一书成为正、续道藏的重要补充资料,堪称〃续续道藏〃。有此一书,可使人略窥道藏之精要,并得览其后所出之大批道书。这对研究明清道教信仰、南北宗派、内丹秘法、功课戒律、乩坛活动,以及宫观焚修实况、三教合流思潮等,尤具重要价值。

《云笈七箓》
《云笈七箓》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
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箓》;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
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
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
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
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以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
《云笈七箓》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无上秘要》 
《无上秘要》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类书。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据载,宇文邕曾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释、道三教优劣。力主道教居儒、释之上,因群臣、沙门反对而未果。后定议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但佛教徒仍持异议,僧道论争空前激烈。乃于建德三年(574)并废佛、道二教,勒令僧人、道士还俗。因其崇信道教,乃下诏立通道观,设学士,选著名道士、僧人百二十人到通道观研究《老子》《庄子》《周易》。又令道士王延校理三洞经图,撰《珠囊经目》。又据《续高僧传·释彦琮传》称,建德六年亡齐后,宇文邕在通道观道士的帮助下,〃自缵道书,号《无上秘要》〃。
《无上秘要》原一百卷二百九十二品。《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七十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仅一卷;衢本《郡斋读书志》作九十五卷,并云:〃右题曰元始天尊说,《艺文志》止七十二卷,不知何时析出二十三通也。〃可见唐代已有残缺,至两宋,先后有七十二卷本、一卷本、九十五卷本传世。
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为其残本,计六十七卷,实缺三十三卷。而所存诸卷中又有缺品。此本多避宋讳,可推知所据为宋本。书前有目录,止于一百卷,凡缺卷、缺品皆不录品目。正文或一卷一品,或一卷数品,或数卷一品。另《宝颜堂秘笈续集》《丛书集成初编》《雪堂丛刻》收载该书一卷残本。
除上述刊本外,尚有敦煌唐写本。据北珍二十卷末题识,系〃开元六年二月八日,沙州敦煌县神泉观道士马处幽并姪道士马抱一奉为七代先亡及所生父母、法界苍生敬写此经供养〃。P.2821为写本目录,详列二百九十二品目,并分义类品例四十九科,阐释编纂次第之义理。据此可考见原书结构及《正统道藏》本所缺品目。S.80系《正统道藏》缺卷(卷十)。
该书始于《大道品》,终于《洞冥寂品》(写本作《归寂寂品》),采撷三洞四辅之精要,分类编纂。其内容遍涉道教宇宙观、生死观、伦理政治主张、神仙信仰及修道成仙思想、规则、方法等诸方面,大致可分为如下几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道、气、天地人物、劫运、帝王、洲国、德政、慎兵、循物丧真、善恶、众难、诸患、阴阳交隘,阐发〃至道无形,混成为体〃,〃变无化有,皆从气立〃;〃气之所分,生天生地〃,〃众类推迁,循环不息〃;〃劫运交驰,部域弘广〃,〃惟王建国,光宅天下,布德为政,在于慎兵〃;〃人之禀生,各有崖限,违分广求,则乖理伤性〃,以及善恶自招、运会吉凶等思想,说明大道流行和立教之根据。
第二部分陈述神仙信仰,包括天曹科第、地司考录、水官料简等三界赏罚、灵官升降、众圣会议、生死、地狱、圣应和光、真灵位行、仙尊本迹及众圣冠服仪驾、歌乐宫治。
第三部分叙道教经籍图文,包括三宝真文、天瑞地应、符图章颂,经文出所、经符异名、经德、经文存废、遇经宿分、传经法度及次第等事项。
第四部分言修炼方法,包括投简通灵、事师请业、修道冠服、诵经、诫、斋、宝经灵卫、封经秘所、仙相、业报、攘灾谢过、转祸成福、入道防累、修道禁忌、专诚柔弱、山居违俗,似及沐浴、入室、明灯、烧香、叩齿、咒请、起居、思五帝、修步罡、存五行、拘三魂、制七魄、安形神、守三一、疗众病、去三尸、宝一身、履三福、尽忠孝、布功德、发心启愿、辟谷、服气、咽云牙、饵玄根、行胎息、延老住年、彻视听、明六通和灵药神丹诸术。
第五部分包括观试、朝谒、得道人名、升仙灵所,以及变神景、体兼忘、会自然、归冥寂诸事项,意在体现〃行穷上道、位极高真,易景通灵,陶形变质。混同物我,则天地等遗;莫识其由,则视听无寄:斯乃自然之妙旨、冥寂之玄宗。造化神途,于兹验矣〃的得道成仙思想。
《无上秘要》今存残本除去同书异名外,实摘引约一百八十种道书,绝大部分为东晋以后新出道经,尤以上清、灵宝二派道士所造洞真、洞玄部经书居多。其中如《大洞正经注》《道迹经》《真迹经》《洞真太极宝弧暇贰抖凑姹浠呤姆骄贰抖凑嫣⒒剖榫贰短⒒剖榘司硭鼐鳌贰痘嗜司贰兑暇贰抖葱乒偧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