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也各有名号和祭祀时间,即〃江渎东广源王在益州,立春祭;淮渎南长源王在唐州,立夏祭;河渎西灵源王在同州,立秋祭;济渎北清源王在洛州,立冬祭;汉渎汉源王在梁州〃。NH土地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较早,因此在先秦就有聚居的城池和村落。《礼记·郊特牲》称〃天子大蜡八〃,其中〃水庸七〃,水即隍、庸即城,一般认为这就是祭城隍的开始。NI六朝时,城隍之祀逐渐普遍,道教也将其纳入它的神系。《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二引《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NJ旧制以二十五家置一社,社有神,主土地,生五谷。东汉时,社神又区分为社公和社母,大约在六朝时社公和社母逐渐演化为土地公公和土地奶奶。道教也将他们纳入其神系。
初起时,城隍和土地只是生长万物,以供人食的自然神,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保护民众安宁健康的保护神。
人道先秦思想家都重视人,《尚书》称〃惟人万物之灵〃。NK但是,道家则将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与道、天、地平列的高度,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当然,道家思想家也看到了人的软弱和脆弱的一面,对于人类社会的不公平也持批评的态度,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解决人和人类社会不公平的基本思想。道教继承道家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人道观〃,即关于人的形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神关系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宗教特色的教义。
道教以〃一生二,二生三〃之〃三〃为天、地、人,认为〃人〃亦是阴阳两气所生,并且与天地有密切联系。《太平经》卷五十四称〃天者养人命,地者养人形〃,卷三十五称:
〃人生皆含怀天气具乃出,头圆,天也;足方,地也;四支,四时也;五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胜纪,独圣人知之耳。人生皆具阴阳,日月满乃开胞而出户,视天地当复长,共传其先人统,助天生物也,助地养形也。〃NL此一思想直接渊源于《淮南子》,它称〃精神者,所受于天也;
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NM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经典增加了神对于人的主宰的内容。《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称:〃人象天地,气法自然。自然之气皆是九天之精,化为人身,含胎育养,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洞玄九天生神章经》则称: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九月神布气满能声之时,就有〃太一执符帝君〃来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生育之时,又有〃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神地祇,三界备守〃,还要有九天司马东向读《生天生神章》九遍,〃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于是人才能生养出来。如果〃九天司马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OD这就是说,人尽管是秉阴阳之气而生的,但其寿命长短,一生吉凶,仍是由神主宰的。
同时,它也反映了道教认为人的生养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非得由天神唱奉,不然,〃终不生也〃。
道教认为〃一切万物,人最为贵〃,〃人是有生最灵者也〃。OE因此,《太平经》称〃天道万端,在人可为〃。OF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认识和运用〃万端〃的〃天道〃的。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天道就是生命之道。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引用《龟甲文》称〃我命在我不在天。〃OG《西升经》也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OH这样一种视人的命属于自己的思想,无疑包含着积极能动的意义。《太平经》进而宣称:〃人命近在汝身,何为叩心仰呼天乎?有身不自清,当清谁乎?有身不自爱,当爱谁乎?有身不自成,当成谁乎?有身不自念,当念谁乎?有身不自责,当责谁乎?〃OI正是在这种教义思想的指导下,道教汲取大量中国古代被认为可以延寿的方术,并经过一代一代的实践,创造了外丹术、内丹术、服食、房中等一系列具有古科学意义的长寿之术。
人在生存中也形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了社会。先秦道家尖锐地批评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老子》第七十七章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因此,向往一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小国寡民〃社会生活。道教也以这样一种平均主义理想作为〃人道〃的一项内容。《太平经》以〃太平〃名经,称〃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平者,比若地居下,主执平也,地之执平也〃,〃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社会之中〃立平,立乐,灾异除,不失铢分〃。OJ早期道教就是以社会达到财富平均,君民同乐,灾难消除的〃太平〃作为其社会理想。
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人类社会还需要一些共同的行为准则,道教就是以其道德标准和戒律规范着自己的教徒的行为。先秦道家就提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教继承了这一思想,在《太平经》中多次提到〃天道无亲,唯善是与〃。OK道教以人的言行是否合于〃道〃作为善恶的标准,只有符合天地之道的才是〃善〃,违反道就是恶。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要求〃慈心于物〃,〃仁逮昆虫〃,就是指的行善之人不要残害生灵,毁坏大千世界。在社会生活中,葛洪也说要〃积善立功〃,〃恕己及人〃,OL强调忠诚、孝亲、恕人、严己、俭朴、诚恳、守信。对于从道学道的人,道教从它创立之初就制订了严格的规戒制度,例如《老君想尔戒》《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金元以后,全真派还仿效佛教制订了十方丛林的《全真清规》,作为道教徒日常行为的准则以及违反规戒的处罚标准。从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角度来看,道教徒的这些道德标准和规戒,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部分和一定范围内的补充。但是,道教徒这些道德规戒的目的却是为了〃积功〃和〃成仙〃,与〃道〃合一。《玉钤经》说过:〃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OM这样一种行善成仙的标准,是极难达到的,唯其如此,对道教徒也才更具有吸引力。
道教认为,人既是万物中之最灵者,因此,一直是在神灵的护卫和监督之下的。护卫的神灵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本命神,道教的大宫观里大多有元辰殿,供奉每年的本命神,神各有名讳,据《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所载,甲子本命王文卿,乙未杜仲阳,癸己史公来等等。PD道教徒奉祀本命神企求其护卫自身,加寿益算,消灾灭祸。另一类是身中神,据《洞真三元品戒经》所载:〃凡人身中亦有三官六府、一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千神。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官,人身行善,则庆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响相应,在于自然。〃PE后来三万六千神又简化为〃三尸〃之神,在庚申之日,趁人熟睡,上天白人善恶。以身神响应于天神,这既是天人感应、人神相通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人的善恶行为最有力的监察。
鬼道对于〃鬼〃的崇拜,早在三代时就已有之。《礼记·祭法》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
人死曰鬼。〃《左传》曾记载子产的话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PF故鬼也有恶鬼和善鬼之分,并且已有驱鬼禳灾的祭仪。道教继承了古代关于鬼的观念和崇拜仪式,以〃道〃贯串其中,形成了〃鬼道〃,包括人死后归宿的设想,鬼的形成和分类,鬼和人的关系等内容。
先秦道家著作中,〃鬼〃字并不多见,但是承认有〃鬼〃,《老子》第六十章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认为只要能以〃道〃来治理天下,鬼是不起作用的,神也不能伤害人。〃道〃的地位高于〃鬼〃和〃神〃。《淮南子》对于〃鬼〃的叙述反映了汉代人们关于〃鬼〃的观念。
鬼是无影无踪的,如果〃伤死〃成鬼,鬼就会烦扰人,如果不终其命的鬼,也〃能为袄怪〃,使人得病。同时又指出人之惧鬼,主要是心理的原因,〃怯者,夜见立表,以为鬼也〃,〃以束薪为鬼〃等。PG《太平经》称〃天道以死气为鬼,为物凶咎〃,因此鬼属阴,〃地,母也。鬼,子也。子母法同行,并处阴道〃。人死为鬼,要入〃鬼门〃,鬼又区分为善鬼和恶鬼、烈鬼两类。善鬼有〃地下官舍〃。有道之人,死后得封,〃为鬼之尊者名为地灵祇〃。如果人〃反为恶,故使主恶之鬼久随之不解,有解不止,余鬼上之,辄生其事,故使随人不置也〃。在《太平经》中,鬼和神一样,都是护佑人的,称〃人之所誉,鬼神亦然,因而佑助之〃。只在人作恶时,才有恶鬼来凶害他,〃遣吏从恶鬼,佐助县官,治无状之人,使入死法,不得有生之望〃。PH张陵创五斗米道时,据《汉天师世家》称,青城山〃有鬼城鬼市,鬼众分为八部,日为民害,各有鬼帅领之〃。张陵受太上之赐以后,登青城山作法降鬼,〃鬼物哀号乞命,请受约束〃。PI杜光庭《太上洞渊神咒经·序》称〃一阴一阳,化育万物〃,人〃得以生者,合于纯阳,升天而为仙;
得其死者,沦于至阴,在地而为鬼〃。《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大量关于鬼的名称,如:鬼兵、鬼王、小鬼、大鬼、下鬼、疫鬼、杀鬼、恶鬼、赤鬼、黑鬼、黑足鬼、黄身鬼、两头鬼、门户之鬼、井灶之鬼、四篱之鬼等等,不一而足。并称,上百亿万的鬼众闹得天下流离,水旱不调,家宅不宁,令人寒热暴死,于是〃太上遣力士赤卒,杀鬼之众万亿〃,大魔王、小鬼王等〃身斩百碎〃,〃斩首万段〃,还将鬼〃收付天一北狱治罪〃。PJ《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这些关于鬼的称呼,都是早期道教所没有的。从经书中有关〃地狱〃、〃轮回转世〃等叙述来看,道教〃鬼道〃思想的形成,曾明显受到佛教的影响。
道教教义思想中,人和鬼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不仅体现在鬼是人死以后的归宿,而且也表现在人的生前行为对其死后成鬼的类型有决定影响。杜光庭称鬼〃自有优劣强弱,刚柔善恶,与世人无异也〃,〃从来将领者,生为兵统,死作鬼帅;积功者,迁为阴官;残暴者,犹拘魔属〃。PK这就是说,善人成善鬼,恶人成恶鬼,军人成鬼卒,将领成鬼帅,土匪当然就成为魔鬼了。正如人有善恶之变一样,鬼也可行善积功,也有升迁,如果活着的人拉〃鬼〃一把,还能使〃鬼〃脱离苦海,升登仙界。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叙》中说到一些〃积功未备,累德未彰〃而〃限尽而终〃的〃魂神〃,如果经过超度,〃得为善爽之鬼,地司不制,鬼录不书,逍遥福乡,逸乐遂志,年充数足,得为鬼仙,然后升阴景之中,居王者之秩,积功累德,亦入仙阶〃。PL〃鬼仙〃大概就是道教为普通人设想的死后最佳归宿。
在早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