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BOOK。HQDOOR。◇
第9节:功夫总是在诗外(2)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一项工作做得好坏,很多时候也在于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你花了多少工夫来研究它,琢磨它,并为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我们以绝大多数组织集体,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必然发生的述职工作来举例说明。不少人,工作干得好,但因为不会述职而得不到领导和同仁的认可。而有些人,却因为述职到位而让领导和同仁了解了他的功劳和苦劳,从而得到奖赏提拔。
不少人以为,述职,就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向领导和同仁展示自我,因此,临场发挥决定了述职的成败。而对于那些不擅长即兴表达的人来说,很难有成功的可能。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要把述职工作做好,绝不是靠几句夸夸其谈的语言就可以的。实际上,一次述职的成功,百分之九十是在于这之前的思考和准备。没有准备的述职,要么就是被别人的问题问得措手不及、支支吾吾,要么就是信口开河,忽悠得别人一愣一愣的。
真正述职的功夫,不在述职中,而在述职外。也就是说,你把一切都想好了,预备到位,那么,就算你的即兴口才一般,在述职中也可以把你的工作成果汇报得扎扎实实,让对方了解得清清楚楚。
述职前,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因职业、职位的不同可能千差万别,但也有几条原则是人人都需要去遵守的。
1.把思路理清楚,有条理地写下纪要
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思路不清,自然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再好的口才也会词不达意。因此,述职前的思路整理、言辞安排就很重要。这个整理安排光是用脑子来想、来记还不够,还需要用笔把它们一条一条记下来。人类的记忆系统,日常事务性的记忆是最容易损失的,即便是记忆力强的人,24小时后的记忆量也只剩下了70%~80%。那些光凭记忆来述职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总是有事落下没说,或者说着说着脑子就乱了,甚至当场卡壳。
我们常说那些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幽默风趣、滔滔不绝,似乎脑子快得不得了。但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手中总是拿着一摞小卡片?其实那就是他们按照节目的要求事先就做好的提示卡,一是保证节目按照既定的计划流畅进行;二是在什么时候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应该怎么配合;三是一些精彩的〃包袱〃写在提示卡上,到了时机刚好就能抖出来。述职纪要起到的也是类似的作用,它会使你的述职完整、精彩、流畅。
。HQDOOR。§虹§桥书§吧§
第10节:功夫总是在诗外(3)
其实,我们用笔在纸上记录时,不但可以保证没有遗漏,还可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想出更多的建议和精彩的话语;还能够分清主次,理顺功、过之间的联系,并写明最恰当的方式,这样的述职不但完整,而且完美。
2.学会〃揣摩上意〃
在这里,〃揣摩上意〃并非是投机取巧,也不是以虚掩实,而是说,我们应该先考虑清楚,你的工作思路,是不是和上面要求的一致?不能是你自己认为没错,上面却不认可。这样,当你述职时,就不会〃我认为〃、〃你认为〃地和领导发生冲突了。
其次,你要预先想到可能面临的一些提问。即便是你的功劳不少,但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赞扬而喜欢批评。他们理所当然地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让你解答,这些问题甚至可能是不怀好意的。尤其是牵涉到一些职位的竞争、利益的冲突时,这样的情形更是难以避免。而当你事先揣摩到了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事先预备好答案,在述职的时候,就会显得挥洒自如,左右逢源。领导也会从中看出你思维的严密性,并对你的这种能力和气度赞赏有加。
还有,领导第一时间想要了解什么?最重要的是想要知道什么?揣摩到了这一点,你才会在自己做述职准备时,预先设计好程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事重点强调,什么事一笔带过;什么话当讲,什么话不当讲……这样,到了真正述职时,你就可以学会不说套话、不兜圈子,将领导的注意力直接带到核心问题上。
3.准备实在的〃干货〃
有功劳的人,应该用一些确切的数据、表格、实例等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的成绩。任何动听的语言,都比不上事实更有说服力。一次成功的述职,不是口才表演,也不是喊口号式的表决心,更不是王婆卖瓜式的自夸。大家想听到的是干货而不是水货。〃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是我们述职成功的基础。
述职见功夫,是因为在述职之外我们所花的工夫,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谁以为平时不思考,临时就可以抱到佛脚的话,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1节:灵感不会在规定的时间敲门(1)
4.灵感不会在规定的时间敲门
对于很多〃思考型〃的工作来说,并不是我们一思考,就会产生灵感,也不是说,我们坐在办公桌前冥想8小时,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文艺性的工作尤其如此。一位想要创作一幅传世名作的画家,当他架起画架,准备好一切工具之后,不是马上就去动笔,反倒可能背着手,出去泡一壶茶,或者温一壶酒,在茶韵酒香中期待灵感的到来。这个时间,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月,也许是一年,甚至,也许是永远。同样地,一个有志于投身文学事业的青年,也可能碰到这样的问题。还记得那部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么?里面那个想成为大作家的〃梦尔斯泰〃李梦,搞了一年了,他的那部震撼人心的大作,还只写了一个200字的开头。
灵感,就像一个古灵精怪的少女一般,常常在我们追求她的时候避不见人,让我们辗转反侧!
岂止文艺工作,科学的灵感也常常不在规定的时间来敲门。大家都知道,物理学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因为一个早熟的苹果落在了正在树下休息的牛顿头上;青霉素的发明,竟然是弗莱明在培养一些葡萄球菌时的意外收获……可事实上,在这些看似撞大运似的成果后面,是他们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苹果砸在思考中的牛顿头上而有了万有引力,如果砸在别人的头上呢?可能就是被人吃掉吧。
我们不是艺术家、科学家,我们从事的工作也没有那么高深,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思考。工作的结果如何,也常常取决于我们是否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奇妙的灵感,从而让一个原本普通的工作获得了令人惊喜的结果,或者,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了另辟蹊径的解决方案。
有一个单位,开会的时候,领导在上面讲话,底下的职员各行其是。
〃小李,别讲话,听我说!〃
〃张小姐,你能否等一下再绞你的指甲?〃
〃老王,我说什么你清楚吗?〃
……
这样的话,局长每次开会都要说。这让他感到很郁闷,提醒也提醒过了,骂也骂过了,甚至也宣布要对开会时不注意听的人进行惩罚,可是没用。
局长大人实在没了脾气,便找到办公室主任,让他想办法建立一套制度,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办公室主任接受了这个艰难的任务。事情明摆着,这就是〃法不责众〃。如果一个一个地去抓,抓到后就处理?那这个会还怎么开?好,就算抓了,也处理了,下一次你能保证他不是表面上没动作,底下的动作特别多?建立制度?什么样的制度能管得这么死?难道让大家只能像个小学生一样,双手背在后,头扬起,眼睛注视前方?不可能的事嘛!何况,就算控制得了大家的行为,你又怎么去控制他们耳朵里听什么,脑子里想什么?
虽然这位办公室主任搞了多年的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对于这项工作他想了好几天依然不得要领。这不,局长大人宣布又要开会了,他的解决方案还一个字都没写。他愁眉苦脸地想:开会嘛!不像别的工作总有专人负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很自然,即便是事关自己,那领导不是单独在和自己谈话,也可以当成耳旁风。这就是个责任承担的问题……
▲BOOK。HQDOOR。▲虫工▲木桥▲书吧▲
第12节:灵感不会在规定的时间敲门(2)
责任承担?他突然想到了!当局长问这位办公室主任关于开会的纪律拟定了没有,什么交上来看看时,他笑着说:〃不需要什么一套方案,很简单,以后开会时你不要秘书参加,开完会后再宣布,这次由谁来整理会议记录……〃
对于工作,当然是谁负责任谁就会高度关注。那究竟谁负责任呢?上面不说,下面就只能假想很可能会是自己。现在只抓一项工作会议记录,只盯一个人他是否能把会议记录做出来。做不出来,就交不了差,也无法说明自己参加会议时是认真的。
看看,困扰多时的工作难题,一个小小的灵感就解决了。而这样的灵感,可不是在纸上按部就班地写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就可以得到的。
但是,灵感也不是完全不可捉摸的。事实上,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你思考的方向正确,只要你够虔诚,当你的思维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突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就是释家禅宗所讲的〃顿悟〃。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儒学大师王阳明,他所创立的〃心学〃一派儒家思想,和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并立,后来为明清以后许多官僚、学者所信奉,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史和思想史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王阳明思想建立的方法即所谓〃格物以致知〃,意思是从世界万事万物中去思考推究出原理,把有形的知识变成无形的思想。王阳明无时无刻不在〃格〃,对万事万物都在〃格〃。看到竹子,他会停下来〃格〃,看到蚂蚁,他会蹲下来〃格〃,在朝为官的时候〃格〃,在野为民的时候〃格〃,率军平宁王之乱时,他还在〃格〃,甚至因为得罪了权奸刘瑾,被发配到当时蛮荒的贵州龙场,当了一个小小的驿卒时,他在清风明月的山林中〃格〃,在豺虎窥视、虫蛇吮血的环境下〃格〃。他将三十七年的家底都拼将出来,把拥有的三千年文化底蕴都用头皮顶出来之后,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午夜,他仰天大笑,终于顿悟了。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龙场顿悟〃。
王阳明的〃顿悟〃是偶然得来的么?当然不是,这是一个365天、24小时思考的结晶。古人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对于思考来说,必须先有前一句的〃踏破铁鞋〃,才有后一句的〃不费工夫〃。当我们累积了所有的信念,经历了足够的〃求之不得〃时,灵感就会在下一秒叩响思维的大门。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3节:机会只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1)
5.机会只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
著名的汉斯教授在一所大学讲完课后,问在座的学生:〃我想招收一名私人助理,来帮我处理日常琐碎的杂事。我需要一个有条理、爱整洁的人,不知道你们谁有兴趣?〃
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他们觉得,能给汉斯教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