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九节 冲突(下)
捕快贾振南也是归安县人,世世代代都在公门里吃饭,和其他的捕快一样,平素里对庄允城、朱佑明这样的缙绅虽然很尊敬,但并没有太多的来往。而作为一个不重要的小捕快,庄家和朱家打探消息的时候也没有收买到贾振南的头上,因此今天他和其他捕快都是满心欢喜地来捉拿庄允城兄弟、父子归案的。以前见到庄家的老爷、少爷肯定要低三下四地问好,对方也会带答不理,但今天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家人肯定要给每个捕快都塞上一个厚厚的红包,拜托他们对入狱的老爷另眼相看。
贾振南还知道这些大户家里的侍女和一般的农妇不同,干干净净的脸上还涂着胭脂,衣服也是五颜六色。“一会儿要好好看上几眼,嗯,这个时候就是盯着看,对方也没法喝骂、打人了。”
同伴去叫门的时候,贾振南一边在后面跟着吆喝,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这些念头。然后就看到整排的庄丁从墙头上冒出来,接着是一个看上去类似山大王的家伙大喝了一声。
“瞄准?他们拿着的是弓箭吗?”听到那声喊叫后,贾振南茫然地看了墙上的那些庄丁一眼,他们手里拿着的东西好像是熟铁棍。不要说贾振南糊涂,就是带队的捕头也不认识燧发枪。捕头倒是感觉他看到的东西好像有点类似鸟铳,不过前面的枪管要比鸟铳长得多——如果那是枪管的话,因为明显没有点燃的火绳,又好像不是鸟铳。捕头怀疑是不是加了个木托,显得像一根类似鸟铳的熟铁棍。
今天贾振南等捕快除了带铁链、铁索准备锁人,剩下的人拿的都是水火棍,而捕头、副捕头手里拿着的都是铁尺。如果壮丁人手一根熟铁棍抵抗的话,在武器上捕快并不占优势。只是按理说对方不敢有拘捕的心思,毕竟县里还是有绿营驻军的,那些军队有长枪、钢刀,还有盔甲和马匹,拿着熟铁棍的壮丁就算能把衙役打跑,又如何能顶得住军队的进攻?
不过还不等贾振南理清这些念头,那个“山大王”就又发出一声大喝。之所以怀疑郑尧君是山大王,是因为贾振南觉得对方身上好像有一股悍匪才有的杀气——面冲衙役的时候全无畏惧,反倒像是看到猎物的老虎。
领队的捕头一头栽倒在地,密集的枪声过后,三十多个捕快已经躺倒了大半,这时第二批壮丁又爬上了墙头,继续向门前的衙役们射击。贾振南呆若木鸡地站着,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铅弹呼啸着在他耳边飞过,同伴们也都木然地站在血泊中,直到被铅弹击中时才会发出一声惨叫,倒在地上抽搐。
……
备战的一百多个壮丁先后有八十个人分成两排上墙射击,第三波上去的人没有继续开枪,而是用枪指着门前。指挥这批庄丁的是庄允城的儿子庄廷钺,在邓名的前世,他和叔叔、弟弟都被清廷凌迟处死。现在庄廷钺一面保持戒备,一边回头冲着庄内喊道:“郑军士,还剩一个站着的,怎么办?打死他么?”
谈判专家郑尧君没有回答,而是望向了庄允城。
“留一个吧。”庄允城发出一声苦笑,事到如今也只有一不做、二不休了。虽然他早就有了拒捕的计划和打算,但最后帮他下定决心的还是郑尧君的第一枪:“把受伤的都抬进来,这都是归安县的人,还是要设法救他们一命的。”
装填好武器后,庄家的庄丁又回到了墙上,他们都目光复杂地看着门前那最后一个孤零零的身影。虽然知道手中的武器威力很大,这一个多月不断的练习让每个庄丁都明白他们的步枪是远胜大刀、长枪的杀人利器,不过在今天之前,庄丁的步枪从来没有瞄准过活人,稻草和木头人打得再多,也比不上第一次用步枪向人射击时的震撼。
庄门被两个背着枪的庄丁用力地推开,看到大门前横七竖八的遍地死伤后,从来没有参观过燧发步枪操练的朱佑明也是目瞪口呆,盯着那杀戮场对庄允城喃喃说道:“差不多四十个捕快,这就杀光了?这有半柱香的时候吗?”
肯定没有,也就是几个呼吸的时间,第一排开枪后下墙装填,第二排上墙开火,战斗就结束了,第三排上去的庄丁面前就剩一个敌人还是站着的了。
一半的捕快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大地贪婪地吮吸着他们的血液,还有一些抱着受伤的腿脚在地上翻滚,高呼着“救命”或是“饶命”。而最后一个站在那里的捕快,依旧挺着胸膛,他手中的水火棍竖得笔直,朝着庄家的大门昂然而立。
看到大门打开的时候,贾振南试图高喊一声,但他只发出了一声含混的呜咽声,不但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就是肩膀和手臂都完全僵硬了。这么多的人,一眨眼就死光了啊,贾振南看到周围的墙头上,无数庄丁用“熟铁棍”指着自己,让他一动都不敢动,也根本动不了。在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同时,贾振南的手指也松不开了,都忘记了应该先把水火棍扔下以示无害。
打开门的庄丁没有走出来,而是默默地站在门边看着贾振南。刚才那个露了一面的山贼头目独自走了出来。当对方迈出庄门的时候,贾振南才醒悟过来,他把水火棍抛了出去,趴倒在地:“好汉饶命!”
“我不是什么好汉。”郑尧君摇了摇头,诚恳地说道:“庄老先生是被冤枉的,他想请这位大哥回县里带个话,那本书不是反书,庄老先生敢请县尊明察。”
说完这句话后,郑尧君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回头望着门内,等待一个人的最后决定。
“还有我。”片刻后,朱佑明的喊声从门里传了出来。
看到庄家的自卫能力后,朱佑明终于也走上了杀官造反的不归路,他本来琢磨着偷带一包毒药进去,如果见势不妙就自杀——邓名的前世,朱佑明就是这么干的。但这次,朱佑明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听到这声喊话后,谈判专家回过头,再次朝向贾振南:“朱佑明朱大官人说,那本书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也是被冤枉的,这点也请县尊明察。”
……
贾振南回到归安县后,在推官李焕面前一边哆嗦,一边把庄允城和朱佑明的话带到,李焕楞了半响竟是没能说出话来。
听完全部的叙述后,李焕第一个反应竟然不是震怒,而是钦佩。总督衙门的命令非常暧昧,说是要归安县的官员在这桩大逆案中“戴罪立功”,收押的案犯也不许关押在本地或是湖州,而是要押送到省城杭州。既然不许扣在县里或是府里,那就说明府县都可能被追究罪责,现在府县的官吏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毕竟这两年来,庄家的银子他们都收过了。但是省里也收过了啊,连驻防八旗的将军都收了,邻省的提督梁化凤还公开在东南官场为庄家撑腰,放出过话说这本书根本不算事。
李焕他们虽然知道大事不好,但全然生不出抵抗的念头来,听说庄家和朱家居然敢拒捕,他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好汉!”
不过这个敬佩之意一闪而过,随之而来的就是正常的勃然大怒了。庄家的举动是对县里的蔑视,也包含着看不起知府、推官、县令这些外来户的意思,更会导致此案无法收场。和县令简单商议后,奉命来拿人的李焕就下令召集绿营,点齐兵马去庄家拿人。
“用不用报告府里?”县令问道。
“不用了。”李焕答道,县令的担忧在他看来不值一提,朱佑明和庄允城最多能动员起来几百个庄丁,对付他们用不着动员湖州府统辖的参将营兵。
“庄家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些三眼。”听过贾振南的描述后,对火器有所了解的李焕做出了判断,没有火光应该不是鸟铳,而且鸟铳那东西不但难得,就是士兵都难以掌握,所以肯定是三眼没错:“三眼对付衙役很有效,但绿营兵只要举盾、披甲,就没什么用了。”
李焕的说法得到了绿营军官的赞同,军官觉得庄家的三眼不会太多,能有个十杆就不错了。贾振南那个年轻捕快被吓破了胆,他的话根本不能当真。要是听他的话,那庄家手里拿着的根本不是火铳,而是雷公的霹雳。就算庄家的三眼火铳再多上几条,绿营军官觉得也不是大事,因为对方说到底还是庄丁,出动军队去攻打一个财主的庄园,绿营从上到下都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命令发出后,绿营官兵就欢声雷动,现在从上到下想的都是如何冲进庄家捞一笔银子,再抢个漂亮丫头走,靠着少量三眼,是根本无法阻挡这样士气如虹的强军的。
“本来还能让家人多活几天,这又是何必呢?”李焕看着绿营兴冲冲地离城时,在心里嘲讽庄家。自从他知道总督衙门要他把庄家人和其他犯人都送去杭州的军营看押后,就知道这次的案犯都是在劫难逃了。
第四十节 泥潭(上)
击退了衙役的“进攻”后,明军士兵就聚在一起研究今天的战斗,同时交流他们的心得。
“即使是毫无战斗经验的人,在围墙后使用步枪也没有什么难的,而且发挥得还相当不错,如果是弓弩或是火铳可不行。”在之前的报告中,明军士兵详细列出了这种武器的各种不足,改进意见涉及各个方面,从枪托改良以保证更稳定地平举,到在枪管上设置更精密的瞄具以适应步枪比火铳更好的精度和更远的射程……
而这次明军士兵讨论的则是如何在战斗中更好地使用这种武器,一个明军的二等兵提出围墙有些太高:“虽然从围墙上射击更安全,但是爬上爬下太耽误时间了。”
这种轮换造成很大的火力间隔,所以这个士兵大胆地提出假说,那就是在壕沟后设置一道矮墙,让步枪兵在其后操作武器:“高度不要超过人的胸口,这样就能迅速地装填,射击。以前使用火铳的时候,无法连续不断的发火,所以高墙保护是必须的。而步枪不一定需要高墙,它射速这么快,只要持续不断地射击就能击退步兵的进攻。骑兵用壕沟抵挡一下,或许问题也不大……”
旁听明军讨论的朱佑明感到非常惊讶,这几个明军讲话非常有条理,而且他们一边说还一边自行在纸上记录,说明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更没有满嘴的污言秽语,这和朱佑明印象中的军人完全不同——浙江很多参将、游击认字都不如他面前这几个川军士兵多,更不用说下面的小军官了,文盲超过半数。
“这几个人都是明军的军官吗?”朱佑明忍不住悄悄问身旁的庄允城。
“带头的是个中士,还有一个下士,剩下的人都是兵。”和郑尧君他们相处了这么久,庄允城对川军的军衔也算是有所了解了。
“中士?”朱佑明一脸茫然地问道:“相当于游击吗?”
“大概相当于队副。”庄允城也无法把明军的军衔和清军的职务逐个对照起来,所以只能给一个大概的范围。
“四川是用童生当兵吗?”朱佑明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读书人有几个肯去当兵,更不用说从小兵做起了。
“不是,四川那边专门请先生教士兵读书,这些士兵的先生都是成都书院里出来的。”
“这得花多少银子啊。”让士兵识字并不能让他们在战场上安然无恙,也不能多挨两箭或是多吃一刀。而且当兵的若是读书认字有了见识,军官们就该担心他们不会轻易受哄骗,更容易团结起来闹事了;别说士兵,就是将领,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朝廷用起来才觉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