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里长安之再舞霓裳-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当然不会忘记之前应允过杨国忠对安禄山出手,如果边疆出事极有可能杨国忠把事情办砸了!
“杨国忠――!”
“陛下……臣罪该万死!”
杨国忠面色惨白,天子面色阴戾,他知道事已至此他已经瞒不下去了!
安禄山……反了。他一直都低估了胡儿的能力,他想要补救,在天子知道之前平息叛乱,他甚至不惜欺君罔上来腾出手对付安禄山。
然而事实上,他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安禄山于上月九日兵出范阳,挥兵南下……我唐军……不敌……”
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朝堂之上顿时混乱到极点。
李隆基还不及应对那传信的卫兵便已经来到大殿。
河北沦陷,洛阳告急!
卫兵带来的消息把殿上君臣都带入深深的震惊之中。
上个月九日发兵,如今十二月二十二,前后半个多月竟丢失河北全境,东京洛阳告危!
难道这大唐竟如此不堪一击?
李隆基此时早已忘了禅位的事,如今的局势还怎么提出来?难道要他一遇事便把这烫手山芋丢给儿子?他做不出来!
“杨国忠,你给朕说说,河北二十四郡为何在短期之内全部沦陷?你所说的唐军,在干什么?”
李隆基虽然对杨国忠压下军情的事极其愤怒,但目前也只有杨国忠对战情最清楚,他不得不压下情绪询问杨国忠。
以杨国忠为首,他周围渐渐出现越来越多惊恐的情绪。显然边将谋反不是杨国忠一人之力能压的下去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为自身或为胁迫,这些人伙同杨国忠欺瞒天子是事实了!
李隆基走下大位,那一身本位宣诏而特意换上的正装仿佛正无情的嘲讽大殿上文武百官,更是在嘲讽李隆基自己!
“陛下容禀,臣诚知御敌不利罪该万死,臣不敢推卸,但臣不得不说此一役暴露了我大唐府兵制诸多弊端!近年来边疆兵盛然国中积弱,府兵的选拔早已流于形式,尽是纨绔子弟流氓赌徒,于战场毫无战斗力可言;兵器锈于府库。国内安乐太久……已经无力御敌……故胡儿南下,河北二十四郡皆望风而到……不战而降……”
“不战而降?好一个不战而降!”李隆基此刻心中已说不清是愤怒还是悲凉,这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大唐官员的作为……
李隆基缓缓走下大殿,额前十二玉鎏遮住他抑制着怒火的脸。殿上上百人竟一时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李隆基的脚步声节奏的响起。
武官那边哥舒干已经回河西任职,隐隐以高仙芝为首。他们不同于文官那边两股战战唯恐天子降罪。相反,他们甚至有种期待。
大唐盛世威加海内,在世界面前它是绝对的强者。它在军事上的强势引得无数文人向往,更何况这些本就行伍出身的武将?
大唐名将那么多,绝不止一个安禄山!至少当此之时没有人会认为这一仗唐军会输!
高仙芝不失为名将,越是此时到越冷静,并没有贸然请战,他要知道更多的战况。
李隆基缓缓走到大殿门口,深邃的目光一个个扫过两旁文武百官,让人后腰的凉气顺着脊梁一直串入小脑。
眼前那个帝王的目光太可怕了!
“为什么投降,不战而降……不战而降!河北二十四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
李隆基缓缓的往回走,他的步伐更沉重了。
那些唯恐遭牵连的大臣不安的神态他尽收眼底,想当年开元盛世民风淳朴政风廉洁,大唐由内而外荡漾着一股浩然正气。
可如今,如今这朝堂之上尽是沐猴而冠者,民间更是在富贵乡里沉迷腐烂,最终在灾难面前,他的臣子,他的百姓,选择了投降!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十章:计划有变

就是投降,这是李隆基最在意的事。
作为帝王,他的臣子,他的子民在国家灾难之时毅然放弃他们的君父,卖国投降!
臣子不向自己尽忠,子民不向自己尽孝,就那么轻而易举的投降,这不是对君主的背叛,而是无情的讽刺!
李隆基神情有些恍惚,他绕进这个怪圈出不来了,为什么他的臣子要背叛他?
“难道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
……
低低呢喃之语回响在安静的大殿上,每个字仿佛有千斤重,一遍一遍敲击所有人的心
李隆基自己也分不清他是在问别人还是问自己,他只是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战斗?
腰间佩剑摇摆,敲击龙袍上的佩环叮叮当当的响。李隆基有些迟钝的看着那把跟了他几近一生的龙泉宝剑,缓缓的抽出。
大殿上顿起一阵骚动,因为李隆基手握长剑,剑锋没头没脑的乱走,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划过哪个的身体……
看着那些在剑锋下大惊失色的臣子,李隆基心中只有无限悲凉。
“为何不战?为什么不敢打?不就是战死吗?对……战死……都给朕战死!苟且偷生的活着有那么好吗?”
李隆基已经失态,然而手中长剑却并未伤人,因此大殿之上无人敢来阻止他。
而后,让所有人都想不到,那柄长剑最终架到李隆基自己的脖子上!
精钢制成的剑身散发着幽幽的寒气,李隆基闭上眼默默的去感受心底最初传来的那一丝本能的惊恐。
然而只一个瞬间心境又回归平静,李隆基只好又使了份力,剑锋顿时割破一层皮肤,鲜血开始顺着剑锋缓缓流淌……他想用这种方式去感受临近死亡之时的心境……
“陛下……”
“陛下不可啊……”
……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混乱,众人甚至还来不及思考刚刚那还拿着剑到处指戳的皇帝陛下竟已经把长剑架在自己肩上!
有人出手如闪电,只见一道身影蹿出去的同时李隆基手中长剑便应声飞出去……
李隆基突然睁开双眼,看着刚刚行为大不敬的高仙芝没有一丝惊讶。
天子没有对高仙芝出手击飞长剑而不满的意思,但不代表高仙芝没有担心。他是臣,对君上出手终究是不敬。
“情急之下冒犯君上,请陛下治罪!”
……
“死,有那么难吗?”
李隆基完全忽略了高仙芝的请罪之举,他的问题一出把朝中大臣一个不剩的全部打懵。
完全前言不搭后语啊!
可是,这却是李隆基刚刚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想不通河北那么大的地方为什么没有死节之臣,死,真的那么可怕,以至于让人愿意放下尊严,背弃国家苟且偷生的活着?
“陛下,仙芝认为事极必有妖,河北二十四郡短时间没全部投降,或许有原因,我大唐不乏名将,一个安禄山臣等必将其生擒交与陛下处置!”
高仙芝回答李隆基没有自称臣,在某些程度上他没有以臣子的立场面对君王,他只代表自己。这效果不再是冷冰冰的臣下对君上的关系,更多了些关心。
李隆基抬头看一眼高仙芝没有说话,他在思考仙芝的话。
“父皇,儿臣愿挂帅出征,铲除叛军!”
太子李亨很积极,父皇的话对他的触动很大。
河北二十四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死,有那么难吗?
不光是李亨,他身后几个兄弟此时也都蠢蠢欲动。
这些有资格上朝的皇子平时在朝堂几乎只是摆设。
他们的父皇早早就定下太子,如今人家储君的位置已然坐稳,别人是无法动摇了!可也因此让这些一同位列朝纲的皇子们无比尴尬。
他们不能抢了太子风头,不能威胁到太子地位!所谓枪打出头鸟,他们没有人想在李亨那里自找晦气。
可是如今国难当头,往大了说他们是想为国家出力,往小了说他们是替君父分忧。
实际上,大唐帝国在天宝年间国内繁荣昌盛,对外战争不断。
唐人要么在富贵乡里沉沦,要么看着边将的功勋变成愤青。
这一次帝国的愤青们有了一个光明正大走向战场的理由――平叛!
首先加入这愤青队伍的当然就是眼前这些半透明的皇子了!
“父皇,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国之根本不可轻动,还是让儿臣去吧!”
“是啊父皇,儿臣请缨!”
“儿臣也请缨!”
……
这边连温室的花朵们都蠢蠢欲动磨刀霍霍了,更不用说高仙芝身后的武将了!
如今的大唐尚武,这当然和天子近年对军事上的态度密切相关。
于是这些一向很自豪的将军们自然有些急不可耐。
一个安禄山,谁也不信他能掀起多大的浪。比他更厉害的对手他们也没怕过!
高仙芝已经察觉得到,陛下的情绪已经感染到大家,现在大殿之上不仅武将们义愤填膺,就连最开始束手束脚的文官们也开始变得同仇敌忾。
作为唐人,他们都是有血性的,这份血性里有他们作为大国子民的自豪与尊严。
他们是帝国最尊贵的种族,他们的君主是天可汗!即便大唐海纳百川,各族人民大融合,但不可不承认,在民众心里划分的民族等级,汉族最高。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不是汉人,他们手下又多是番将。这是此时大殿上每个人心里都盘算着的事。
安禄山反唐,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民族战争!因为他不是汉人,他的手下也不是汉人。这让在场的每个汉人都心生除去此胡的愿望。
所以说此时朝堂上的将军们比谁都着急,他们渴望上战场。
至于失败。至少目前没有人认为唐军会失败。
“陛下请放心,就让仙芝领兵出征吧!”
高仙芝清楚,他身后这些人都在看着自己,他如今隐隐见在武将里坐上了龙头老大的位置,他不发话后面没有人敢乱说的。
高仙芝说完众多武将眼里都有些期待,他们没想过跟高将军争什么元帅之位,但只要高仙芝挂帅,他们必将追随。
“不,朕要御驾亲征!朕待安禄山不薄,他却反我,朕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李隆基不顾高仙芝请缨当即便要宣旨诏告天下他要御驾亲征。离他最近的高仙芝一下子懵了,陛下今日思维跳跃的好厉害……
“请陛下三思!”
这回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杨国忠,当别人还沉浸在震惊中时这货心中却一片惊恐。
他杨国忠能做到今天的地位当然少不了沾了玉环的光,他是国戚。
可是如今天子要亲征,自然而然接下来会让太子监国了!皇帝不在家,那他这不显山不露水潜伏了这么多年的儿子还不把他杨国忠生吃了?
太子绝对危险,这是杨国忠跟从李林甫时便已经得出的结论。
李隆基就是他的保护伞,若真任凭皇帝出征,等你回来你家小舅子可早就“意外身亡”啦!
满朝文武慢半拍反应过来竟极其一致的达成共识。
“还请陛下三思!”
……
文武百官一同请命,厚重的重音在大殿上久久回荡,甚至没有一个人给李隆基分析利弊。
笑话,天子御驾亲征多大的事,这是闹着玩的吗?
更重要的理由根本没人敢说:到了战场上将士们一边要保护陛下,一边要应付敌人。
天子亲征固然能激励人心,可是也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成为将士们的累赘!
哪个敢实话实说?
这一刻,除了杨国忠杨大人之外文武百官难得的同时想到了一块。
李隆基没想到他要御驾亲征竟会是大臣全员反对……简直是满腔热血被一盆冷水浇灭。
“陛下,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请陛下赐予臣等红缨,臣等必将安禄山手到擒来!”
“父皇坐镇京师,请让儿臣代父皇领兵出征!”
李隆基闻声看去,是荣王李琬。
李琬是李隆基长子,一向沉稳。在众兄弟中算是个称职的大哥,是个一直维护这兄友弟恭的角色。这一点很对李隆基脾气。
可是沉稳不代表他的军事才能。
李隆基又看了看高仙芝,不用说,他是李隆基心中最佳人选。
但是此时李隆基已经决定把帅印交给李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