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德战争的爆发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英美而言倒并不突然。他们在事前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情报。按照所有主流军事专家们的意见,苏联将会很快倒在德国的铁骑之下。美国人的看法也大致相同,按美国陆军部估计。德国击败苏联最少需要1个月,最多也不过3月。
在国防军部署围歼西方方面军的同时,林威也给快要赶到战场的迪特里希下达了命令:“不要理会博克元帅的任何命令,听我的命令,一定要注意别列津纳河,别让被包围的西方方面军从那里钻了空子!如果有超过一万人的苏联士兵从那里成功突围,你就准备去后勤部做副总指挥吧!”
迪特里希不知道林威为什么知道苏联的西方方面军肯定会被包围,但是迪特里希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的领袖,而且由于林威的严令,迪特里希也开始特别注意了别列津纳河。从地图上看,出明斯克高地,东南流经沼泽和森林茂密的盆地,在列奇察附近注入聂伯河。全长613公里,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不知道自己的领袖为什么这么关心那里。虽然不明白,迪特里希还是在那里留了一个心眼,所以后来在明斯克战役的结尾阶段,迪特里希成功的在那里拦截住了一波又一波的苏联残余士兵。
明斯克的战斗先不用去说,在最高统帅部中一直以来都有乌克兰和莫斯科的争论,但是至少在林威眼里,乌克兰和莫斯科谁更加重要的问题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想迅速击败苏联的话,把主力至于中央,直接进攻莫斯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其中的风险很大,大到林威都不敢去轻易设想。另外一个取胜的方案就是占领乌克兰首先立于不败之地,随后步步为营的进攻,最终取得胜利。这样的办法更加稳妥,但是耗时肯定旷日持久,所以林威在莫斯科和乌克兰的问题上,也拿不准主意。
龙德施泰特元帅是在四月分才接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的,国防军于四月份在南斯拉夫的进攻并没有影响到军队往苏联边界的调动,结束了南斯拉夫的战局之后,第六集团军进行了普热梅希尔于卢布林之间的地段,其当前任务是突破苏联红军在科维利附近的边界阵地,为装甲集团军打开道路。友邻的第十七集团军展开在普热梅希尔于托马舒之间的地区,受领任务是击溃沃夫附近之敌,夺取交尼察地区。第一装甲集团军在上述两个集团军的内翼后方做好进攻准备,一边突破边界工事之后,向基辅和第伯河下游实施进攻。
喀尔巴仟山脉地区最初由匈牙利驻边防旅负责警戒,这些旅在晚些时候也要参战。在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的第三集团军在博托沙尼西部展开,第四集团军在雅西两侧展开。龙德施泰特元帅受命于罗马尼亚军队协同作战,罗马尼亚军队在开始阶段由安东尼斯库元帅指挥。
不得不说斯大林对德国的进攻还是有所准备的,从德国在西欧的战争结束之后,斯大林便着手准备进行与德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准备工作,但是苏联在突然袭击占领波罗的海三国之后,苏联在右翼的对手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斯大林便把其主要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放在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西南地区。
基辅的西南方面军大部分的部队部署在雅西和卢布林之间的地区,苏联西南方面军的部队有,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二、第二十六集团军以及第四、第五、第九和第十五独立机械化军。
这些部队被编成了两个大集群,弟弟集团军群由四十六个师组成,在切尔诺夫策于基辅之间地域待机,第二集群则沿着布格河进行警戒,直到德涅斯特河。第二集群拥有二十个步兵师、三个坦克旅和七个机械化旅。
这样算来西南方面军拥有六十六个步兵师,总数将近一百万。面对这样的对手,正面强攻无疑是不明智的,这也让负责进攻乌克兰的龙德施泰特元帅无比头疼。
龙德施泰特元帅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向最高统帅部作了报告,要求德国主力攻击方向的中央集团军群在取得进展之后,派出装甲集团军帮助南方集团军群作战,以便歼灭苏联西南方面军。
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马上传达到了龙德施泰特元帅的手中,当然是毫不客气的驳斥了龙德施泰特元帅的要求,可是龙德施泰特却没有沮丧,因为在国防部长布隆贝格元帅的电报中,已经透漏了,总数四十个师的武装党卫军正在赶往南线,让龙德施泰特元帅毫无保留的完成自己的计划,不要担心兵力上面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龙德施泰特元帅和最高统帅部扯皮的时候,战斗早已经开始,国防军沿布格河和桑河配置的几百个炮兵连,对已经查明的苏联工事、兵营、公路进行了猛烈的炮击。与此同时,空中响起了第一批远程战斗机的轰鸣声,接着炸弹就请落在交通线和机场上了。
南方集团军群右翼实施进攻的第六集团军,以一个军在普利皮亚特沼泽地当面实施警戒,另外两个军粉碎了苏联红军在边界突出部的抵抗,从而使第一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战争开始的十几个小时之后度过了布格河。
按计划,第十七集团军在开始阶段就应该肃清利沃夫突击的敌人,但是,担负进攻任务的德国军队遭到了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一部分配合的师在开始几个小时就失去了互相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扩大十公里的缺口,奇袭普热梅希尔重要桥梁的伞兵部队也没有获得成功,结果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在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高奏凯歌的第一天里,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尽管如此,苏联红军还是被迫放弃何处的边境阵地,撤退到边界后二十公里的地方构筑新的防线。
在其他方向的进攻部队都取得了重大战果的时候,南方集团军群这种表现,让刚刚在英国战役中胜利的龙德施泰特元帅简直都要抓狂,不过冷静下来的龙德施泰特元帅还是仔细的考虑起来战场的局势。寻找苏联红军之间的空隙,希望能够找到有力的战机。
战机很快就来了,不过这不是德国军队所创造的,而是苏联红军自己乱了阵脚。苏联在经过了损失惨重的第一天之后,就好像一头暴怒得雄狮一样发狂了,在斯大林不惜一切代价把德国军队赶出边界的命令下,各个战线上和德国军队交战的苏联红军都按照斯大林的命令采取了反攻。苏联南部红军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向西南方面军西大了向卢布林事实反突击的命令,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巧妙地用部署在罗夫诺和布罗迪之间的机械化军,对已经出现的德国先头部队实施突击。
这道命令本来没错,当时也是很适合的一道命令,因为不同于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在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天战斗中,并没有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也就是说,西南方面军还能够和南方集团军群进行一战。
但是他下达命令的时候,碰见德国的第一装甲集团军打成了突破,第三和第四十八摩托华军在弗拉米基尔涡轮斯基附近割裂了苏联红军的防线,然后马上继续向东突击。基尔波诺斯上将这个时候才慌了神,命令部队反击。
可是已经突破了战线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在傍晚时分攻占了卢茨,第四十八摩托华军牢牢的占据了杜布诺,并且连续击退了反攻的三个红军师。
这个时候基尔波诺斯上将终于认识到,自己和龙德施泰特元帅在边界的交手已经完全处在下风,苏联红军已经不可能收复边界地区,所以命令道:“在边界的红军各部队立刻倒向克罗斯金沃伦斯新城普罗斯库洛夫一线撤退!”
“可是将军,铁木辛哥元帅命令我们反击德国军队的进攻,我看我们还是听从上面的指示吧,如果上面不满的话,你就危险了!”好心的参谋提醒基尔波诺斯上将的处境,在他看来,没有比违反上面的命令更加可怕的事情了,要知道,上面几乎上面都知道。
“不行,这件事情我亲自向铁木辛哥元帅请示,我想领袖会明白我们的处境的!”基尔波诺斯上将义正词严的说道:“我们在战争开始后完全不是德国军队的对手,我不相信领袖不知道!”基尔波诺斯上将这句话还真说对了,斯大林确实不知道前线的形势,否则的话,斯大林也不会发出反击的命令了。
基尔波诺斯上将还真的联系到了斯大林,不得不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要知道现在在德国空军的打击下,很多部队的指挥系统都发生了混乱。斯大林对基尔波诺斯上将的请求置若罔闻,因为就目前为止,斯大林得到的情况都是十分乐观的,因为所有的部队指挥官都害怕斯大林得知了真实的情况被清洗掉,所以都是报喜不报忧。要不然斯大林也不会发出了那种荒谬的命令。
不过斯大林还是勉励了一下基尔波诺斯上将,并且在命令中写道:“最高统帅部已经在比萨拉比亚新建了南方方面军的司令部,专门对付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希望能够对你们西南方面军的处境有所帮助!”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斯大林的举动真的起了作用,还是龙德施泰特元帅有了自己的考虑,在德国国防军控制了杜布诺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并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苏联的西南方面军总数加起来总有两百万的军队,在中央和北线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在南线形成了诡异的局面。两支庞大的军队在龙德施泰特元帅和基尔波诺斯上将的指挥下,好像两个拥有丰富经验的拳击手,在静态的情况下寻找让对手一击致命的机会。
正文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波罗的海、明斯克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波罗的海、明斯克
不过南线这边的西南方面军还没有开始行动,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的苏联军队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发动新的攻击了、六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战争开始的第二天,苏联军队按最高统帅部第3号命令的具体规定,红军在西部国境地区的三个方面军(西北,西方,西南方面军)都应派出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迎头痛击正在大举进犯的德国军队。其中西北、西方方面军所领受的任务是“采用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方苏瓦乌基集团也就是霍特大将的第三装甲集团军,至二十四日黄昏时占领苏瓦乌基地区”。但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左夫上将不知何故,却并不重视正在向维尔纽斯推进的德军第三装甲集团军。,他认为那因该由巴甫洛夫大将指挥下的西方方面军去对付。
在库兹涅左夫自己的计划中,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正向他的方面军防御地带中央进攻的德军,也就是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四装甲集群及掩护其两翼的第十八集团军。
按照西北方面军的反击计划,机械化第十二军应该在第八团军步兵第十军配合下由斯卡夫德维利进攻德军左翼,而机械化五军则应向德军右翼进攻。整个反击将由第八集团军司令员索宾尼科夫少将统一指挥,命令在当天上午九点三十分发出。
西北方面军的计划在理论上是无可挑剔的,但实际情况却偏偏不买理论的帐。首先,作战中的苏军,无论是上级司令部与下属部队、还是各友邻部队之间都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对当面的敌情也几乎一无所知,这样反击无异于盲人跑瞎马。而在具体的措施上,苏军又完全没有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