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领恐慌-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讨论法,能够极好地训练思维,而训练思维正是学习的核心任务。运用讨论法,最能调动思考的热情,使人处于最佳的思维态,大大开发思维潜能。讨论法可以带来全方位的巨大效益。
(3)师友法,充分利用老师、学友的作用。
(4)调查法,毛泽东特别重视运用调查法进行学习,他之所以见解高于众人,能领导革命成功,他的根本法宝就是“躬身调查”。
(5)总结法。只有对工作、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才能找到工作、实践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他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5、毛泽东学习总方略的根本变革有三个:
(1)自主学习。他对自学情有独钟,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自学计划,把自学当作主课。
(2)创新学习。他从不迷信任何人,特别重视独立思考,更强调要有创见。
(3)终身学习。毛泽东的渊博知识,过人韬略,是靠他终身学习学来的、天天学习学来的。
6、毛泽东之所以获得了学业大成,正是因为他在“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习总方略”等各方面实现了超常的大变革。正是这些大变革,造就了千古伟人毛泽东。 
  
 超越《学习的革命》
 《学习的革命》虽然标榜“革命”,但没能提出足以引发一场关于教育或学习的根本性变革的新思想。
——袁洪江
那本被人们谈论得最多、影响最大的《学习的革命》一书提出了“学习的革命”这一富有巨大价值的命题,但是全书并没有系统地告诉我们怎样进行学习的革命。
《第五项修炼》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对事物、对象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进行研究和思考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着眼于全局,“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这是一种全新的、高明的、科学的思考方式。
如果对学习进行系统思考,就会发现学习这个系统应当包括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何学;
第二个层次:学什么;
第三个层次:怎么学。
《学习的革命》一书只抓住了单一层次——“怎么学”,只从学习方法的变革来谈整个学习的革命,而方法也只涉及到一些技术性的方法,而没有揭示出根本性、战略性的方法。这明显不是系统思考的产物,因此不可能使人实现取得真正的学习革命。
对《学习的革命》的超越,就是运用系统思维,对学习进行系统设计,追求整个学习系统的最优化。最优化,就是“耗费力量最少,而能够提供最大的最持久的结果”(列宁)。学习的最优化,就是指学习的所费——学习的时间、精力、投资最小,而学习的所得——获得的学习效果最大、最持久。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同样道理,以巨大代价取得巨大效果,非善之善者也,以最小限度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效果,才是善之善者也。这种善之善者的理想境界就是最优化的境界。
最优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最高明的思维方式,是列宁式思维,孙子式思维。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那就是:追求更小的成本,追求更大的收益。
人们往往缺乏最优化思维,只看到所得,看不到所费,更看不到所得与所费的比值。有的人为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可他们却压根没考虑今天的教育“所得”是多少,“所费”又是多少,为取得目前这样一种“所得”付出的了多么大的代价?这种代价值得吗?
《北京晚报》曾发表过一个高中生写给该报编辑的一封信:“永无止境的大小考,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庞大的作业量使我吃不消;因为来自老师、家长及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使我难以承受。……而最让我感到懊恼的是,现在的学习生活竟然让我有一种虚度光阴的感觉。因为我发现我们把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根本没必要学的各种知识上,这使我在学习它们的时候,只是单纯地为了取得分数,而再没有其它目的了。……”
这就是今天的应试教育、应试学习的生动写照。
一方面“所费”大的吓人,宝贵的青春全部耗在了沉重的课业上,淹没在无边的题海里;一方面“所得”是些只为应付考试“根本没必要学的各种知识”!不仅很多没必要学,而且很多内容从初中到大学,都在重复学。《中国革命史》几乎是在重复初中历史课的近代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资本主义》等内容重复更多。不仅学生的“所费”大,家长、社会、国家的“所费”一样惊人!可以说,中国人的学习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这样的高成本下,培养出的却是学了10多年英语,却不会说“早晨吃了什么”,学了10多年语文,写封求职信还有错别字、语病!
最优化思维,追求既所得最大又所费最小。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大成智慧学教育”,就是对传统教育低效益的宣战,其目标是快速并高质量地培养出大成智慧学者,使学制大大缩短,培养出18岁的硕士。按传统做法,从小学一口气读下去,也得25岁才能成硕士。一下提前了7年!这种设计,使学习成本大幅度降低,比传统学制要优化得多。
要实现整个学习的最优化,学习系统的三个层次都必须最优化——为何学最优化,学什么最优化,怎么学最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学习系统来说,都是如此。
12岁的小学生丁磊通过了大专英语考试的最后一门,取得了大专文凭。13岁的聂愿愿,在高考中考了628分的高分,被录取到华中理工大学,一入校便获得该校二等奖学金。他们两人都实现了学习系统的最优化。确切地说,应当称之为应试学习系统的最优化,他们比一般应试学习要优化得多。
在“为何学”上,丁磊、聂愿愿的父亲都高度明确,一个盯准自考,一个盯准高考,采用直接法,直接对准目标。在“学什么”上,严格受控于“为何学”,学习内容完全为了自考或是高考,因此只学考试要考的,其它的一切根本不管。把别人学很多门功课的时间、精力用来对准要考的几门,这也是他们提早成功的主要原因。这甚至形成了他们的一种特质。聂愿愿的辅导员说,和愿愿谈话很难深入下去,往往一扯就扯到专业学习上了,他只对这种学习感兴趣,其它都没兴趣。在“怎么学”上,也有为实现应试学习最优化的方法上的优化。聂愿愿称自己父亲的主要方法就是让自己背,不仅背公式定理,还背大量的例题。这也许是应对考试的最优学习方法吧。三个层面构成的系统最优化,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我们来算个帐:丁磊12岁得了大专文凭,正常情况下20岁才行;聂愿愿13岁考上大学,正常情况下是18、19岁。达到同样的目的,耗费的时间却要少如此多年!因此,说他们实现了应试学习最优化毫不为过!有不少人甚至认为他们的成功对今天的学校教育是一个挑战。虽然不能保证聂愿愿、丁磊走上社会能获得成功,但是却可以打赌他们在应试学习上高人一筹。聂愿愿考研肯定会胜过旁人,因为他的应试学习系统的最优化一定会做得比常人更理想。
人们把丁磊、聂愿愿看成是奇才、神童。其实,奇才不奇,神童不神,只是他们的应试学习系统设计得比较好罢了。一手培养丁磊的父亲也说,丁磊并不聪明,不过是中人之资。丁磊刚刚参加自学考试的头两年,他一门功课都没有及格。经过了两年的反复学习之后,才一门一门考过关的。只要像他们那样早早开始对准系统目标,根据目标来优化学的内容、学的方法,人人都能够像他们那样获得成功。
在《发现毛泽东》中所揭示出毛泽东的奥秘,也正是在学习上进行了系统最优化。与丁磊、聂愿愿的应试学习系统不同,毛泽东的学习系统是大成学习系统,即成大才、获大成的学习系统。他在“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大层次都实现了对传统学习的超越,对常规学习的超越。这个高超的系统,使他获得了学业大成,造就了一代伟人!
《学习的革命》仅仅局限于“怎么学”这一层次的部分变革,把单层面的部分变革认定为整个学习的革命,这只能算摸到了大象的一条腿。真正的学习革命,必须进行系统思考、系统设计,使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大层次系统最优化。
  
  
 为何学的最优化
 目的反射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力的基本形式。
——巴甫洛夫
目的,高于一切,是一切的统帅,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实践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一切成功都是实现了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马克思)目的决定方向,决定路线,决定方式和方法,决定一切,一切都必须服从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来到天堂的叉路口,问天使:走哪条路好?天使反问他:你要到那儿去?只有你的目的地定了,才能定你走哪条路,怎么走法。没有目的地,就无所谓路,也无所谓路的好坏,走法的好坏。
“为何学”,即学习的目的,它决定着“学什么”、“怎么学”,决定着整个学习系统。“为何学”,是整个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学习效率效益的唯一标准。
然而,人们往往最轻视“为何学”,这导致许许多多的人在学习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我们对“为何学”认识和理解得越深刻、越正确,学习活动就会进行得越顺利、越高效,对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也会越正确、越高明。
明确了“为何学”,学习才会成为自己的事,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不需逼迫,不待劝勉,自觉、自愿、自动地学习。
明确了“为何学”,学习才有强大的内驱力。目的是动力之源。高尔基说:“一个人的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为何学”带来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大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人本主义学者的研究表明:“当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各个科目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也许只花目前所花时间的1/3,甚至只要1/5的时间就足够了。”“为何学”与整个学习效益关系更大。
人都有目的,家长们为子女得高分、考大学而大量付出,中小学生为中考高考而挥泪洒汗,大学生为的是求职、考研,单位上的人则为升迁、评职称。大家都有目的,但目的有高下、大小、正误、自觉不自觉的不同。
在学习目的上,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为应试而学,为素质而学,为大成而学。
现在的教育虽然表面上有冠冕堂皇的目的,可实质上已经异化成为以应试为目的。衡量一个学校如何,看的是升学率;衡量一个学生如何,看的是分数,只要分数高就可“一俊遮百丑”。这使人们——学生、老师、家长、全社会不得不被考试被分数牵着鼻子走,不得不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为素质而学,比为应试而学先进得多、高明得多。学习的目的,不是得高分,得文凭,而是全面发展自身的素质。为素质而学,比为应试而学好,但是素质各种各样,究竟应当着重发展什么素质,发展素质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并不明确。
斯宾塞说:“养花的为了花而培养一株植物,他承认根和叶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