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5年,王小平升入石家庄市第27中学。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第一名,还是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但在这段时间里,王小平却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校一个学期翻来覆去才学10来本书,自己一个月至少可以读几十本书。在学校学那么一点东西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实在太不值得!她记得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培养一个杰出的科学人才的最好办法,就是‘停止当学生’,直接成为研究者。”她决定采用这种方式学习,一步到位成为研究者。
王小平早就知道毛泽东的成长历程。毛泽东曾多次主动退学来进行自学,而且还说他“一生中收获最大的时期就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这对王小平触动很大,启示也很大。她想,要是采用超越毛泽东的自学方式——研究型学习,收获肯定会更大。她感到目前的教育有很大缺陷:教完——背完——考完——忘完,于是决定从事教育方面的研究。
有了上面的想法,王小平果断决定退学。
这年她才15岁。
退学的决定吓坏了母亲
那天,王小平用既平静又严肃的语气,把酝酿许久的话向妈妈讲了。
听完女儿的想法,妈妈一下慌了手脚。他们家住在大学校园里,周围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子女,学习好的,都争取考重点大学,读完重点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习不好的,一年考不上大学,还要复读两年、三年,最终也要跨进大学的门坎。
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她,在当今社会,一纸文凭对女儿多么重要。她苦口婆心地劝女儿,女儿不听,她生气了,让女儿自己去找爸爸。
爸爸听了女儿的想法后,显出一脸的惊讶。女儿聪慧,自学能力强,但是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退学自学,这一举动,是他始料不及的。再说这种学习方法,会适合女儿吗?从心里讲,他不赞成女儿这样做:尽管这种教育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也有人成功过,但是失败了怎么办?那不是要耽误女儿一生?
他与女儿讨论、聊天,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女儿做任何决定,即使他不赞成,也从不正面否定,他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把客观事实讲出来,最后让女儿自己决定。
看着爸爸不出声,王小平心里忐忑不安。
沉默了好半天,爸爸终于开口了。他问女儿:“做事情,不能光往好的方面想,也要往坏的方面考虑。你知道这样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吗?你放弃了上大学,那就只能是个初中生的文凭。将来,你的同学都大学毕业了,那时你还没有成果,你会作何感想?你那时怎么办?你一生怎么办?……这些你想过吗?把这些想清楚了,再作决定。记住一句话:经过肯定,肯定不了的否定,才是可靠的否定;经过否定,否定不了的肯定,才是可靠的肯定。你先自己否定一番再说。”
这天夜里,王小平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按爸爸的说法做了,可是她否定不了自己的肯定。她还是觉得应试教育是极大的浪费时间。如果选择自学,能比在学校学得更多,能力更强,更能出成果,不是更好吗?
第二天,她告诉爸爸:“我经过了否定,但否定不了自己。”
“你真的考虑清楚了?搞研究可不是简单的事,你就相信你现在就有搞研究的能力?”爸爸问。
“爸爸,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以前我们讨论问题,你不是也经常夸我思维敏捷,很多时候,比你想得还好吗?我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她说。
“如果你真的选择好了,我不会拦你的。”爸爸说,“不过,选择不是儿戏,你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那就把你现在的打算、决心录音,今后你的想法有了改变时,可以听听你现在是怎么想的,怎么下的决心。”
退学,是为了当教育家
母亲为女儿编织了一个令人同情的谎言
得到爸爸的同意,王小平松了一口气。但妈妈还是不答应,很生气——气王小平,也气王小平的爸爸。她后来流着泪对女儿说:“平平,你好好想想,你的成绩如果挺差,那也就算了;可你的成绩那么好,全班第一,过两年上个重点大学没问题。可是你……你今后怎么办啊?……”
妈妈为了让女儿回心转意,还打电话叫远在重庆的外婆来劝说,外婆从小把王小平带大,跟她感情最好……
该用的方法都用了,可就是唤不回女儿的心。妈妈还不愿放弃最后的努力。女儿要办退学手续,她就建议他们父母俩:“你们一定要这样,我去给平平办个病退手续。”
她想,当女儿碰壁后,再回学校,这也是条路子,不至于把事情做得太绝。
说得很好,真要是给女儿办病退手续,她又不忍心。去学校办手续时,她走到半路,又折回来,希望过两天女儿会改变想法。
女儿一眼就看穿妈妈的“把戏”,她“威胁”妈妈说:“你不去,我自己去!”妈妈怕她一去就办个退学手续,只好上路了。走在学校的路上,她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在女儿面前,她显得如此的无助。后来,她也想通了,女儿要这样,就让她试试吧;如果此路不通,就让她跟自己学中医,将来也能有口饭吃。
王小平的班主任徐俊改老师听说王小平要办病退手续,大吃一惊。尽管她教王小平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但是这个学习优秀,清丽秀颀的女生,同样是她的掌上明珠。王小平办病退,简直如割她的心头肉。徐老师本不想让王小平办病退手续,可听王小平妈妈说王小平患了“心肌炎”,她就只能一个劲儿地抱怨“老天不公”了。
做脑袋长在自己肩膀上的人
虽然离开了学校,但王小平学习的目标很明确。她第一步就是学计算机。她知道,计算机对她的作用将会像手脚一样重要,所以学得很用心。一个月下来,她每分钟能敲130多个汉字,胜过许多专业打字员。她还为研究建了好几个自己需要的大型数据库。
“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王小平给自己的学习定了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安排生活。她常常一边看书,一边进行思考,还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叫“思记”。自己每天沉浸其中,一般情况下一天也能写下几千字的思记;有时来了兴致,一天能写一万七八千字。这是她以前从未有过的良好学习状态。
同样是看书,既可以“读书死,死读书”,又可以读出创新,读出成果。小学二年级时,王小平一次看课外书,书上说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很坏;而课文里学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怎么怎么好。这让她觉得很有趣:怎么司马光成了“变色龙”,一会儿好一会坏?不管三七二十一,她抓起书就跑到爸爸的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爸爸。正在忙工作的爸爸并不为女儿这种幼稚的“发现”感到好笑,反而表扬了她,然后告诉她一个道理: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角度,角度不同,所见就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此,王小平开始注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她看书就既能从书里的角度看,又能跳出来,从新的角度去看。一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只是专业演员才看的专业书,可是竟然被她看出了对普通人训练心态、提高素质都很有帮助的奥秘。
王小平认为自己要做一个“脑袋长在自己肩膀上的人”。平时,她最爱跟爸爸讨论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有时候提出许多新想法使爸爸大吃一惊。初中的老师,对她的作文、周记的评价常常是“有见的”、“很有见的”。她在新作《本领恐慌》中把毛泽东的成才奥秘作了一番破译,见解独到,可圈可点。不少专家耗尽大量心血,手头掌握了许多资料,可未必能有这种创新。
她要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王小平退学回家,妈妈在医院上班,人们经常问她,女儿在干什么?她不能说女儿在家学习、搞研究。女儿没病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惹得周围人们议论纷纷。
妈妈刚开始心里不好受,后来看女儿进步很大,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王小平选取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不是单给学生看的;她要写论文、出书,还要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要有章有节,既讲系统性,又有科学性。
厚积薄发,王小平读了许多书籍,写了上百万字的“思记”。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她花2个月的时间,写成2万字的教育论文《略论大成教育》。教育专家袁俊生看后,认为这是一篇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经袁俊生先生的推荐,1998年8月,在一个全国性的专家学术讨论会上,总共有4个人给在座的专家作学术报告,王小平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她的报告,立刻引起轰动,许多专家认为王小平提出的大成教育值得研究。
这时王小平才17岁。
她的见解被一些教授写进了讲义
王小平的理想是做个学者型作家,又做学者型演说家。她希望自己的研究在人们心目中得到认可。因而,她要走出来,先在大学中办“大成教育系列讲座”,使大家知道她的理论。
从学术讨论会上回来,她开始着手准备了。
她家住在学院里,她就先请几个学生来家里听她演讲。大家听后,一致认为她讲得非常好。一位大三的学生说:“我在学校听过好多演讲,但从未听过这么精彩的演讲。”
初试成功,王小平心里有了底。她问那位大三的学生:“你能不能给我找五六十个人来听我演讲?”
这位大三学生一听,立马找来一张红纸,写了个极具诱惑力的海报,贴在学校的公告板上。
没曾想,海报贴出来后,虽然还是暑假期间,居然一下吸引来了80多人。
也许因为经过了知识的积累、沉淀,以前在课堂上胆怯的小姑娘,现在站在比自己大几岁的天子骄子面前,显得镇定自如。
王小平的演讲不时激起掌声,大学生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还有许多大学生称她王老师。
从讲台上下来,王小平心里美极了。
她的演讲十分成功,引起学院的重视。后来学院就出面请她为学生做报告。
王小平不会忘记。那天,一个能容七八百人的学术报告厅坐得满满的,前来听讲的还有一些教授、讲师,有的人居然提前几个小时就跑来占好座位。王小平进场,差点挤不进去。学院为了维护秩序,甚至出动了保安。人们评价说,王小平的演讲,比许多教授讲得都好。后来,有的教授还把她的观点、见解写进了自己的讲义。
她要掀起新的“学习的革命”
王小平及其“大成教育”同时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河北省的《燕赵都市报》请她在报上开设“大成教育趣谈”专栏。原来定好开设10期,可是专栏效果出奇得好,报社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专栏刊期。
她与人合着的《大成奥秘——超越美国成功学》一出版,就有很多读者评价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学巨著”,“超过了美国的成功学,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大成奥秘》第一个月就加印5000本。《学习的革命》一书面世后,王小平认为此书并不能导致真正的学习革命,因为它还是传统的教育,是传统学习框架内的东西。她相信自己能写出一部超越《学习的革命》的书。从1999年底开始,她花了9个月时间写出一本30万字的《本领恐慌》。
“本领恐慌”这个提法来自毛泽东。毛泽东在1939年时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