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然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二十余国在这个时候显示了惊人的协调,依然是联军,加上乌孙的两万控弦之士,足足有四万余人,就是这一次攻击笔架城的主力了。

各个西域小国自然不可能将自己国中的全部兵力都派出来,毕竟还有都城要防守不是?可是一半多的伤亡,已经直接动摇了蒲昌海周围二十余国的根基了。

如果这个时候,乌孙人再有什么举动的话,那么西域诸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抵抗乌孙人的入侵。这也是为什么薰忽而在听闻联军伤亡过半之后马上就问乌孙人伤亡多少的原因了。

“回王子殿下,乌孙人伤亡属下不知。只是,只是……”说到这里,中年侍卫踌躇不语。

“只是什么,快说!”

“属下看到猎胡靡的乌孙人一直在后方掠阵并未曾参与进攻!”

薰忽而听到这句话愣愣的回头看了依然喊杀震天的笔架城半响,陡然嚎道:“收兵!快快收兵回国!”

侍卫的那句话,似乎已经足够印证自己心中最担心的猜测了。

薰忽而作为楼兰人的大王子,虽然不见的多有才能,但是却绝对不是庸碌之辈。

猎胡靡说一个时辰就能攻破城市分享奴隶,结果却是整整一天,未曾拿下笔架城已经让薰忽而开始怀疑这座城池根本不是什么小部落的自建城池了。

毕竟,即便以蒲昌海周边实力最强、兵械最为精良的楼兰国兵卒来说,即便倾尽全国之力据守城高墙坚的楼兰城也绝对不可能在面对近五万大军围攻一整天而不城破。

更何况,如今五万大军攻击的还是一座才初具雏形、墙高不过丈余的小城而已。守城的兵卒绝对不会太多,这一点,薰忽而倒是可以确定。

以区区不过数千的兵卒防守一座雏城,拥有比西域诸国更加精良的兵械,抵挡近五万控弦之士的连番攻击足足七八个时辰,这是一般的小部落可以做到的么?

如果再加上指挥作战的猎胡靡将乌孙人都留在后方而拿联军的性命去填城,薰忽而如果还不知道乌孙人居心叵测也确实是笨到家了。

可惜,薰忽而领悟的实在有些晚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报

失魂落魄的薰忽而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希望自己还来得及回到楼兰城提前预警。 //

“王子快看!”刚刚跑出两步的侍卫惊骇的看着东方急声叫道。

在重重夜幕笼罩的东方,无数星星点点火把组成的火龙几乎将半个夜空都照亮,正在快速的朝着笔架城方向接近。

笔架城方向震天的厮杀声似乎也因为这突然出现的一幕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之中。不过这寂静只是持续了片刻,紧接着,笔架城内陡然传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那是还依然活着的九原军兵卒和匈奴人知道是自己的援军到了。

猎胡靡看着远处东方出现的火龙,眼中闪过一抹冷笑。掉转马头领着剩余的不到两万人的乌孙骑兵在黑夜的掩护下齐齐拨转马头的朝着西方退去。

乌孙人退去的方向正是楼兰城所在的蒲昌海。

两万从天黑后就一直龟缩在后方的乌孙骑兵退兵,想要无声无息的离开战场不让西域二十余国联军发现自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个时候正在攻城的联军并不知道乌孙人是奔着老巢去的,而是仅仅以为是撤兵回营了。有了乌孙人做先例,再加上东方出现的变故,西域联军顿时如潮水般退去。

猎胡靡领着乌孙大军消失的事情,已经有了怀疑的薰忽而自然很快就知道了,事情到如今已经很是明显。这根本就是一个圈套,一个调出大半蒲昌海周围西域各国并消耗各国兵力的圈套。可是即便薰忽而已经被惊吓的手脚冰凉,却根本不敢对一众损失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全国兵力的其余西域说出实情。

他很清楚,一旦西域各国的统兵大将知道了乌孙人的打算,那么这剩余的一万多联军立马就会土崩瓦解,那个时候联军将会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可是已经损失了一半兵力的西域联军如果分兵回到各自的国家,那么面对数万的乌孙骑兵,只能是羊入虎口,成为乌孙人狼子野心的战利品和奴隶。

只有聚集到一起,才有最大程度的保存实力,才有机会挽救已经危在旦夕的蒲昌海诸国。

谎称命猎胡靡提前离开回去探路的薰忽而匆忙接过了原属猎胡靡的指挥权,领着大军连营寨都没来及收拾仓惶退去。

漏洞百出的借口在大秦援军马上即将到来的关口,根本没有引起已经被笔架城九原军杀得胆颤心惊的西域诸国将军的怀疑。

在大秦未曾进军西域之前,野心膨胀的乌孙人已经提前一步走在了大秦前面在蒲昌海、在塔里木盆地北麓掀起了无边的腥风血雨。

历史再次改写。

……随着狂攻不止的西域联军如潮水般退去,守卫在笔架城城墙上的九原军兵卒似乎陡然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砰砰倒地。

“弟兄们,苏将军的援军来了,你们醒醒啊!将军!将军!老王兄弟老王兄弟,醒醒啊!我们的援军终于到了!呜呜!”

大腿上和肩膀上依然插着两支颤巍巍羽箭的离越艰难的在完全被黑色血液浸染的如同沼泽般的甬道上爬行着,每路过一名黑甲兵卒的身边,离越都会摇晃几下呼喊几句,最终停留在管易和一名二五百主装扮的九原军将领身边,哭的如同一个孩童。

原本简陋的笔架城城墙,此刻却已经是一副尸山血海之景。

狭窄的城头甬道上,随处可见一个个身穿黑甲的九原军兵卒和光着膀子的匈奴人仆倒在地,在他们身上大多都是插着几只乃至十几只深深没入身体的羽箭。

统领九原军笔架城五千精锐步卒的九原军都尉管易,前胸和后背上此刻依然插着五六只羽箭,双眼依然怒目而视,却早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生息。在管易身边,是管易手下五位二五百主之一,老王是他的代号。只是一根小小的羽箭从他的左眼射入后脑迸出,夺取了老王的性命。

丈余高的笔架城城下,西域人和乌孙人的尸体的杂七杂满的堆满了城下,几乎于不到丈高的城墙持平。而在这些尸体里,几乎没有完整的黑甲身影,还有众多的匈奴人尸体。

其实如果没有匈奴人的帮忙,笔架城说不定早就被疯狂的乌孙人所攻占。也许是因为秦军给他们的良好战俘待遇,也许是因为近两千秦军在西域人袭杀到来的时候舍身忘死的为他们这些随时可以舍弃的奴隶留下了生的机会,又或许是即便是在守城九原军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九原军依然没有拿着兵器逼着这些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的匈奴人上城墙用命来守城。

在乌孙人仅有的一次攻城中,在乌孙人即将登上城头的时候,数千的匈奴人却是主动冒着漫天的羽箭冲上了城头,回报着九原军给他们的尊重。

沉重的脚步声纷杂传来,离越坚持到在看见那出现在城头上的明亮黑甲的时候,终于晕了过去。

……三天之后,笔架城的战报就摆在了胡亥的案头。

笔架城管易麾下五千九原军,阵亡四千五百六十九人,伤残三百二十人,轻伤一百一十一人。包括九原军统兵都尉管易以及麾下四位二五百主、八位五百主、四十余位百将等等一战皆亡,仅剩一位二五百主、两位五百主、数位百将以及若干屯长,也是尽皆重伤。

修筑笔架城的两万匈奴战俘,死伤一万两千余人。当然这一万余人中,有近五千人都是死在猎胡靡联军发动第一波的攻击中,还有近两千人的九原军步卒也是死在那第一波攻击中。

看到这里,胡亥就没有接着看下去。

对西域人或者说别的异族伤亡多少胡亥其实根本不在意,也根本不想看。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笔架城这一场原本在根本不曾放在心上的战斗,却是自自己来到这大秦之后大秦军队作战伤亡的最高记录。

皇帝书房中,半边屁股坐在锦凳上的兵部尚书章邯和左右侍郎王豪、杨瑞和三人都噤若寒蝉。从皇帝神色上就知道,皇帝此刻的心情很不好。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笔架城距离阳关城不过八十里,距离玉门要塞也不过一百二十里。为何苏角援军却足足用了七个时辰才赶到?”

 第一百三十四章 造势

苏角援军为什么到的如此之慢是胡亥看到这份军报后心中浮现的第一个疑问。

大秦各个军团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对他们的作战意志胡亥从来没有怀疑过。

九原军和陇西军作为常驻大秦西北边疆唯一两支大军,也是如今大秦所有军团中实战经验最多的军团。如果去除装备上的优势,胡亥相信九原军十万人面对大秦任何一支军团都不会落入下风,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由灞上大营出身的五大军团。

如今九原军虽然经过瘦身由原本的三十万人锐减为十万人,但是胡亥很清楚这十万人的战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换装以及精简瘦身,战力其实并没有削弱多少。毕竟如今的九原军十万大军,都是年富力强的精壮兵卒,而不是如先前一般还有四五十岁的老卒。

这也是为什么在收到龙卫府送来的笔架城遭袭的信报之后胡亥根本不担心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笔架城并不是孤悬在大秦本土之外,在他身后左右两侧可是还有四万多的九原军精兵。

胡亥甚至想到如果苏角的谋略运用得当,联合笔架城内的九原军守军,也许能够将来袭的西域人给一网打尽。虽然现在还不到西进的时候,但是挑战大秦威严,总要付出些血的代价不是?

只是,胡亥没有想到的是最终笔架城一战会是这样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结果。

“回陛下……”

“这军报上曾言来袭异族是自辰时突然发动攻击,难道笔架城守军先前就未曾派出过斥候进行警戒?所以才让那些异族摸到家门口来打个措手不及?是不是以为匈奴蛮夷和羌族人、月氏人都打跑了,东胡人归附了,我大秦就没有敌人了?是不是就可以享受了?嗯?”

胡亥将手中的军报重重的丢在铜案上,淡淡的道。

堂下三个兵部重臣齐齐起身躬身而立,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将笔架城之事行文各军,引以为戒。告诉各军将军,忘战必危!今后如若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严惩不殆!”胡亥说罢拂袖而去。

……第二天,内阁就将发生在笔架城的那一战行文各郡。

其实笔架城之战,对整个大秦而言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毕竟相比陇西军进袭羌族领地、李信和徐闯北上高丽、夫余领地,笔架城的那一战实在是小儿科。更何况,笔架城之战守城的九原军全军尽没,虽然最终来袭的西域人都退走了,但是从哪看都不能算的上的大秦打了个胜仗。

原本内阁的意见是依然如先前一般,只有一些重臣知道就可以了,不用弄的人尽皆知,毕竟这不是一个胜仗不是?何必让天下人都知道九原军打了败仗?无端的弱了朝廷的威风。

内阁行文是在胡亥的要求下进行的。

行文上不仅详细的说了笔架城之战的始末,更将九原军一尉守城兵卒全军尽没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天下百姓。

这样的朝廷行文,自然让朝野上下为之哗然。因为这个行文似乎仅仅只是为了告诉天下人大秦九原军打了一个败仗而已。

内阁是不是搞错了?还是内阁故意在丢九原公的脸?亦或是九原军为了表示对皇帝将九原公从九原军统帅的位置上裁撤而故意打了败仗,然后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