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怕花钱而一但停止了南北贸易,也就意味着断绝了这些商品的来,八旗贵族当然不愿意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以范家为首的八大皇商努力运作的结果,因为清廷的南北贸易都是由他们八家垄断,南方的商品在北方销量极好,而且利润极大,因此八大皇商都不希望停止南北贸易,他们当然不敢明言反对,但也能通过种种手段,使一批八旗贵族为自己代言,反对这一提议
其实多尔衮也喜欢南方的商品,家里有两面一人高的大玻璃镜不说,连大部房间的窗户都换了透明玻璃,这一点比皇宫还阔气而且当时也没得到俱体的数字,因此对南北贸易也并不觉有什么不好,花点钱就花点钱,见有多数人反对,也就顺理成章的否定了这一提议
但现在看起来,这可不是一点钱,而是二三百万两银子,大清去年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就是一千多万两白银,商毅这一下就从清廷赚走了二三百万两银子,清廷的发展本来就不如南京,现在还给人家送钱帮忙,当然不行
为此多尔衮也曾招集过范永斗,向他询问清廷是否也能够大力发展商业,但问题在于,现在清廷实在拿不出什么能在南方出售的商品而北方察哈尔——张家口一线的贸易,目前的规模也有限,因此也很难从外部赚钱回来这一下多尔衮这才有些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也在开始认真的思考,是不是应该停止南北贸易了
就在多尔衮沉思的时候,一个太监抱着一大硌报纸进来,道:“摄政王,这一批的(杭州时报)送来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放下”
太监放下报纸,转身退出了敬思殿多尔衮也暂时放下南北贸易的事情,去翻看报纸因为现在清廷在南京的情报网络被破坏了大半,因此清廷了解南京情况的主要途径只能通过(杭州时报)了,虽然这一点很有有讽刺味道,但也没办法不过(杭州时报)送到北京,至少要晚了二十多天到一个月而每一次的(杭州时报)送来,多尔衮也都会认真阅读虽然说是要了解南京的情况,但多尔衮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杭州时报)的内容确实很吸引人,比宁完我搞那个什么(大清时报)要好得多
在宁完我的建议下,多尔衮也办了一份(大清时报)希望能够向(杭州时报)那样,成为清廷的口舌
但(大清时报)发行之后,结果却大出多尔衮的预料除了在一开始的二三期还引起了一点轰动之后,然后就每况愈下,虽然(大清时报)的发行量现在只有五千份,还不到(杭州时报)的十分之一,但每一期最多只卖得出两千来份,而有几期居然连两千份都没有卖到,事实上还不如偷运到清廷地区暗地出售的(杭州时报)好卖虽然清廷巳经明令规定,禁止(杭州时报)在清廷出售,但有市场就不愁有买主,在私下里,仍有(杭州时报)销卖有不少地方甚致出现,用(大清时报)的封面,夹(杭州时报)的内容,公然当街叫卖的情况
这也让多尔衮非常不满意,他虽然不懂报纸,但也知道如果没有人看,那么这(大清时报)还有什么用因此多尔衮的心里也十分郁闷,为什么在商毅手中弄得很好的东西,一到清廷手里就变了味呢,而且对宁完我的表现也大为不满
其实宁完我也十分委屈,人家(杭州时报)的内容来源多广,政府的各项行政、法令都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像这次商毅出征马尼拉的消息,照发不误,可以说啥都敢登而且还有发表相关的评论,分柝,允许普通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在南京政府的不少大城市里,几乎每一家茶馆酒楼里面都会安排说书艺人讲话当期的(杭州时报)内容,以招揽那些不识字,但又想了解(杭州时报)内容的客人
但(大清时报)呢,说起来是只有两样事件不许登,就是这也不许登,那也不许登,结果每一期的内容只能是一些不疼不痒的事情,绝大部份内容就是为清廷歌功颂德,大唱赞歌,结果内容单调,重复,这样的报纸别说是看呢?就连听都没有人想听,销量自然是直线下滑了而且这一点还被(杭州时报)抓住,进行冷嘲热讽
在这个时代,就是在欧州,报纸也是一个鲜事物,别说是在中国商毅虽然没有办过报纸,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谁没和报纸打过交道,而且他是辨取开明执政,令法公开的策略,绝大部份政府的行政法令都通过报纸向社会传达,并且抓住了几次关建事件,大力发展(杭州时报)因此到了这时,(杭州时报)己经拥有了六万余份的发行量,几乎遍及中国的大部份省份
虽然这样的做法确实会向外界泄露一些南京政府的情况动向,有不少官员也向商毅表示过了这个担忧,并建议商毅减少(杭州时报)报导的内容但商毅仍然一直坚持政令公开的原则,因此也使(杭州时报)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内,俱有了很高的公信力
对于一份报纸来说,公信力就它赖似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基本上只要是(杭州时报)上刊载的闻,读者都能够相信,这样自然就能好充当政府口舌的角色而从最后取得的效果上来看,绝对是得大于失得
而清廷对报纸的性质,特点一无所知,只看到了报纸可以代表政府口舌,控制话语权的一面,于是就以为照着(杭州时报)的样子,依葫芦画瓢,也捣鼓出一份报纸,就能拥有和(杭州时报)一样的效果,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怎样使报纸能够吸引读者,建立自己公信力,结果全篇都是大话、空话,内容单调刻板,一点有实质价值的东西都没有,这样的报纸,当然就没有生存力了
因此多尔衮看了一份今天送来的(杭州时报)之后,又和(大清时报)一对比,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让自己来选择,恐怕也会去看(杭州时报)而不是(大清时报)
第二七三章 杭州时报案
宁完我当然知道,(大清时报)是自己向多尔衮建议创办的,一但没有弄好,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差不多了,因此就在前几天,向多尔衮上过一道奏章,为自己也是(大清时报)辩解
而宁完我也不敢把(大清时报)销量不好的责任,全部都推到报导内容太狭窄这个事实上,反而找了两个牵强的理由,一是朝中大臣,地方官府都不看(大清时报),二是(杭州时报)还在大清境内暗中发行,蛊惑人心,使民间只看(杭州时报),不看(大清时报),正是这两个原因,才使(大清时报)的销售每况愈下然后才很委宛的建议,能否将朝廷发布的一些并不太重要的政令事件,通过(大清时报),向民间传达呢?
多尔衮当然知道,前两个理甴都是宁完我硬拉出来后,主要还是在后面的建议上,因此多尔衮一边看着手里的(杭州时报),也一边在想,是不是真的公开一部份朝廷的政令
看完了一份(杭州时报)之后,多尔衮把它叠好,放到书案的另一侧随手又拿起了下面一份,时间是十月三十曰,首版的标题大字写得是:中华军保卫海外华人扬雄风,吕宋岛展军威力克马尼拉城而这一期报纸的绝大部份内容,都是中华军攻克马尼拉城的相关闻消息
多尔衮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原来还指望中华军和干系腊人拼个两败俱伤,想不到在一个多月以前,中华军就已经占领了马尼拉城,而现在商毅恐怕己经回到了南京,最起码也是在回南京的路上情报工作实在太慢了,这么看来这次局部出击,也没有必要了
对其他的内容,多尔衮并不感兴趣,只是粗粗看了一遍,但也知道商毅占领马尼拉之后,设立行政机构,制定法令,看来是想将吕宋划为本土多尔衮对于海外的世界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他马上想起郑芝龙所说,马尼拉是各国商船的云集之地,商业贸易十分发达,而商毅得到了马尼拉之后,就算消耗了一定的力量,但南京政府的收入一定会大增,这一来对清廷当然是大为不利
因此多尔衮的情绪也受到一定影响,也不觉有些烦燥起来,因此也没有心情再看下云了;将这份报纸一叠扔在桌上,随手又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茶,准备放着明天再看但等他放下茶杯,正要离开的时候,目光一扫,无意间看到第三份报纸的头版标题
多尔衮心中一动,将身体偏过去,只见头版的闻标题写的是“十大谎言——评所谓满清十大德政”多尔衮心中一动,这所谓“十大德政” 是在(大清时报)在创办初期,为了凑足报纸的内容,也为了给清廷歌功颂德,宁完我花费了好一番心血才炮制出来的,因为想凑齐这十大善政,这素材实在太难找了
最后定出这十大善政是:一满汉平等;二收复北京,解救原明百姓;三击败李自成,为崇祯报仇;四杀张献忠,解四川之难;五统一北方之乱,使百姓安居乐业;六开科取士,安天下士子之心;七善待原明大臣;八尊崇孔孟,维护中华正统;九屯田开荒,恢复农利;十兴修水利,创福于民
当然最终可这十大善政凑齐之后,也受到了多尔衮的极力称扬,认为这十项善政; 弄得确实不错,可以颂扬大清的功德业绩,为大清收服汉族的人心而现在多尔衮看到了这一条标题之后,心里也微微一凛,赶忙拿了起来,打开来看
清廷虽然禁止(杭州时报)在清统区公开发行,但南京政府却对(大清时报)大开善门,不仅如此,而且对(大清时报)冷嘲热讽,还针对其中一些对清廷歌功颂德的文章,也大力进行驳诉这次清廷炮制出这所谓十大善政,当然也成为(杭州时报)重点攻击的目标不仅对这所谓的十条善政进行逐条的反驳
看完之后,多尔衮心里不禁又惊又怒,但(杭州时报)对这“十大善政” 的驳斥确实非常到底,连多尔衮自己都找不出什么理来辩解而且在文章的最后还进行了总结,所谓十大善政不过是清廷为自己粉饰太平,愚骗百姓的骗人东西,并号招北方的百姓不要上当,不要听信清廷的谎言,等中华军大举北伐的时候,揭竿而起,影响中华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同时还作了一个预告,从下一期(杭州时报)开始,将推出一个“满清十大暴政” 的专栏,分十期连载完毕
虽然心里气恼交夹,但多尔衮还是赶忙放下手中的这一份报纸,又去找后面几期(杭州时报),看看南京推出的这“满清十大暴政” 到底是什么?不过后面的报纸只有两期,登载了两项暴政,第一是剃发令;第二是圈地令
这两条确实都让多尔衮觉得无法反驳; 多尔衮当然知道,剃发令是最受汉族人所反对的一条法令,但像圈地令、逃人法、充役法等,还可以取消,只有剃发令等于是清廷的国策; 一但取消,必将动摇清廷的统制基础结果多尔衮想了半天,也不知怎样驳诉
而第二条是让圈地令,到是让多尔衮比较放心,毕竟这一条法令己经取消了,因此多尔衮认为驳诉这一条不难但看了内容之后,多尔衮才发现,自己太低估了汉人的笔杆子,因为文章并没有回避圈地令己经取消这个事实,但却死死抓地已经圈完了这个结果,来反证清廷取消圈地令,不过是在掩耳盗铃,地都圈完了,取不取消巳经是无关紧要了如果承认圈地令是错误的,那么在取消圈地令之后,为什么不过土地再归还给百姓们结果这一条显然也是无法反驳的
同时多尔衮也马上又想到另外一点,因为他也知道,虽然清廷明令禁止(杭州时报)公开销售,但在民间私下,还是在流转着那么这几份(杭州时报)如果在民间流传开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