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高手。”
郑怀忠?不就是那个种辣子的吗?杨改革想起来,道:“嗯,那就见吧。”
……
“奴婢郑怀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怀忠很是积极的给皇帝办事,磕头也磕得有精神。
“起来吧,怀忠,听大伴说,你给朕找了营造方面的高手?是吗?”
“启禀陛下,是的,皇上自从吩咐奴婢办事之后,奴婢马上就到处寻找,已经为皇上找到了营造的高手了。”
“嗯,很好,那就见见吧。”杨改革心情极好。野猪皮那边有了对策,心情也就放松了不少,这种原本不太在意的事,也有心情去做了。
……
来的是几个绿袍小官。
当官的也有懂技术的?这个在大明朝,也蛮稀罕啊!技术型官僚在明朝,那可是不怎么吃得开啊!杨改革在心里纳闷。都说明朝的人都是以考进士为荣耀,读的书都是八股文,现在居然冒出几个搞技术的。看来,这林子大了,当真是什么人都有啊!以大明朝上亿人口的基数来说,冒出来几个技术型的官员,也就不奇怪了。
“……吾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人叩拜,声音整齐得很,看样子,训练过。
“起来吧。”
“谢陛下。”
几个人都站了起来,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板。
“朕听说你们都是营造的高手,很好,朕这里,有一建筑,需要你们建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办法?”杨改革开门见山,直接就问能不能造了。
一个似乎是带头的人很小心的回话道:“启禀陛下,不知陛下要造的是何物?”
杨改革拿起桌子上造就画好的一张图画,递给王承恩道:“大伴,把这个图给他们看看。”
王承恩接过崇祯手里的图,瞄了一眼,图上面画了一个大圆圈,上面似乎还有瓦片,从窗户看,似乎还有好几层,图画得歪歪扭扭。这个东东,有点怪异啊!王承恩心中也就闪了一下,就将这图画递给了那几个绿袍小官。
……
那几个绿袍小官站在哪来,把皇帝给的图纸传递了一遍,都看了一下。眉头皱了老高,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从来就没见过这种东西,要说是房子嘛,他是圆的,谁修房子把房子修成圆的?还有几层,这样高的建筑,那得用多大的木料啊?这房子得住多少人啊?这皇帝,还真的不是一般的怪异,以前有个做木匠的皇帝,现在,出了一个喜欢设计奇怪房子的皇帝,这大明朝当皇帝的怪癖,实在是太奇怪了,几个绿袍小官都在心里不住的嘀咕着。
“启禀陛下,不知陛下要造的此物为何名,有什么用途?”这个领头的还是问皇帝这个图是什么东东。看不懂啊!
“这个东西,应该叫做‘围屋’……”
“围屋……”那几个绿袍小官更是皱高了眉头,苦苦思索着什么叫围屋。
杨改革见下面一群人都是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样子,又解释道:“此物,名‘围屋’,意思是围起来的屋子的意思……”
下面的人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房子建成这样,难道住着舒服?怎么看,这东西都不像住着很舒服的东东啊!更像是一座堡垒。
一小官觉得自己心中似乎有点谱了,心想这皇帝一直都很关心这辽东的战事,可能这东西就和战事有关,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堡垒,于是,高兴的出来奏到:“启禀陛下,微臣知道了,这个建筑,定是堡垒了,防御敌人进攻的。”
……
杨改革一阵无语,心想我这个东西,可绝不是用来造堡垒的。可是又一想,这围屋,造出来的初衷,确实是防御土匪,野兽的,这个小官,说得还真没错。
“此物,确实类似堡垒,但是,却不是,朕另有他用。”
那小官傻眼了,没猜中皇帝的心思。
杨改革又道:“此物,其实,是用来听歌唱曲的。”杨改革很想说,这里是一个大剧院,搞合唱,开演奏会的,可又怕明朝人听不懂什么叫大剧院,只好说是唱歌听曲的。
下面的人被雷得不轻,本以为是和战事有关,皇帝关心辽东的安危,国家的命运,那还有几分自豪感,现在可好,给皇帝造风花雪夜的娱乐场所,这,实在有点……,算了,反正是给皇帝造东西,管他造什么呢,有点忧国忧民的绿袍小官把心思又拉回来了。
“朕要造的这个地方,要能容纳几千人同时听歌,容纳百十人同时唱歌。”皇帝的话再一次响起。
下面的人再一次被雷得不轻。从来听歌听曲都是靡靡之音,都是在小房子里,包厢里,几个人围着一个小女子玩暧昧,没见过几千人一起搞这事的,实在是……不知廉耻啊!几位小官在心里大骂皇帝不是东西,脸上又不敢表现出来。
“朕这个东西,需要让声音聚集,不扩散,如此,才听得清……”杨改革一个人在那里侃侃而谈,没看到下面几个小官的脸色,变得极不自然。
……
“……你们,明白没有。”杨改革说了一大通。
几个小官内心痛苦,脑子混乱,被几千人同时**的场面给搅乱了心思。见皇帝问,勉强定了定心思,领头的道:“启禀陛下,能造,不知陛下要造多大?”
“朕也不知道要造多大,只知道,能容纳几千人在场就行了。一共分三层。有三面是坐观众的,一面是给歌唱的人表演用的,为了能够让在场的人都听到,所以,唱歌的人会比较多,所以,这个表演台子,必须稍微大一点,可能要容纳百人一同歌唱,还要留有伴奏的场地,这个,就要靠你们去完善了。”杨改革思索着自己心目中大帝国大剧院,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告诉这几位小官。
几位小官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个大型的演唱场所,并不是什么皇帝隐秘的搞**的场所,心中汗颜。
。。。。
第九十八章大剧院
领头的看了看手中的图纸,听了皇帝的话,道:“启禀陛下,此物要营造,非得用巨木不可,否则,要造三层,实在难以支撑,这巨木,则比较难寻找,可能需要人经年累月的从深山里寻找,拖出……”
这个小官立刻讨论起这建筑方案起来。小理
“木头?哦,这个不!朕准备用泥巴造,地基用石头,墙一律用泥土造,房间以木材辅助支撑,并不需要用巨木,再一个,用木头造的房子,那样大,几千人在里面,难免会失火,到时候,咋办?”很有安全消防意识的杨改革是绝对不会让人用木头造大剧院的,那可是个大悲剧,万一有人不小心打翻一个灯,那岂不是大明帝国的高官皇帝一网打尽?这个bug是无论如何不会留出来的。
“……泥土?……”这个小官也纳闷了,什么时候皇帝又喜欢用泥巴造房子了?难道这是新潮流?
“是的,泥土,泥土不惧火,承重也好,造三层才够安全,也比较节省。”杨改革用百度搜索过那个围屋,里面提到,一座建筑面积巨大,能住几百人,质量上乘的围屋,造价不过二三十万两银子,那还是清中后期时候的造价,想必,在这银子更值钱的明朝,造价会更低,这是杨改革造围屋做大剧院的初衷,便宜,够用,安全。
……
那几个小官一阵沉默,飞快的在心中分析皇帝的话。
“敢问陛下,陛下可是要如筑城墙那般,营造此物?”那小官脑袋开窍了。
“城墙?呃……似乎……是的吧。”杨改革觉得这古代城墙内部,应该是泥土夯筑的,外面包砖。否则,全部用石头和砖来建,那工程量,实在太大了。
“启禀陛下,既如此,微臣就知道如何营造此物了。”这小官脑子一旦开窍,就很快明白该怎么造了。
这样快就明白了?杨改革有点不可思议,想自己不知道百度了好几个晚上,才弄出了这样一幅不堪入目的设计图纸。你一听,就明白怎么造了?那岂不是说,我这个当皇帝的,没有这方面的细胞?水准很低?杨改革郁闷了。
“那该如何营造呢?说说看,说得好,朕就让你负责设计和营造此物。”杨改革决定排开杂念,只要别人有真本事,就把这事抛给他去做,自己是当皇帝的,不是设计建筑的设计工程师。就是有百度也不行,这东西,还是交给古代的专家来办比较合适。
“启禀陛下,此物,依陛下所言,倘若要容纳几千人,微臣以为,以二千为好,再多,则不适宜了,地基,宜深挖,以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以保证地基牢固,内外可包砖,保证不走水,以木头做辅料支撑,屋顶盖瓦,已足以。”这小官一口气把如何营造说了出来,很干脆。看来有几分本事。
杨改革很欣喜,这当皇帝就是有这点好处,办事的人才从来都不缺,只待发掘!
正要表扬一番这个人,另外一绿袍小官颤巍巍的奏到:“启禀陛下,微臣如果没记错的话,此物,乃岭南客家人的居所,名曰‘围屋’。”
这回轮到杨改革被雷了,没想到,自己从百度搜索下来的东西,在明朝还有人认识。
“的却不错,此物,正是‘围屋’。”杨改革也很干脆,承认这东西就是百度的客家人的“围屋”。至于为什么要用围屋来做大剧院,其实也很简单,在这个没有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要造出容纳几千人听歌的地方,又要节约,又要安全,还就围屋比较适合。
围屋的优点相当的多,比如,比石制的便宜,虽然罗马斗兽场也能容纳更多的人,明朝也能造,但是造价太高昂,不适合现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崇祯帝;木质的,则太不安全,全木质,相信也能造,但是一个火烛,这大明朝的首脑们就一网打尽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这土制的“围屋”最为合适。
当然,如果能捣鼓出水泥,那就更好,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可惜现在没有。
从音质来说,这围屋,用土造的,可以很好的隔绝外面的声音,可以提高内部演唱和演奏的音质效果。可以隔音,也可以让内部的声音更加的集中,听起来更加的清晰,更能保证音效。
比较起来,这围屋,还真的是这明朝做大剧院的首选。
(图为围屋,大伙看看,能不能做大剧院,呵呵,据说半夜小便,异常响亮。)
……
刚才那颤巍巍说话的绿袍小官,抹了抹泪,道:“启禀陛下,此物可造,此物可造……”
杨改革纳闷了,怎么好好的哭起来了。难道这人也是个客家人?睹物思人?
“咦!难道卿家是岭南人?客家人?”
“启禀陛下,微臣正是。”这人说着说着还流泪了。说起这客家人,也是一段辛酸史,从西晋开始,就有大批的汉人南迁,躲避战乱,也就有了客家人的说法。也算得上是一部血泪的迁徙史。这个,杨改革百度围屋的时候,多少知道些。
杨改革也唏嘘了几下,道:“爱卿不必如此伤心,现在乃是我大明朝的天下,这天下,还是汉人坐的,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岭南也是我大明朝的疆域,又何来客家人的说法?爱卿不必伤心,只要我大明朝不亡,大明朝的疆域内,客家人都是朕的子民,朕一视同仁,无需以客家人自居。”
杨改革安慰道。
那哭泣的小官颤声道:“陛下说得是,微臣想差了,微臣必将陛下的关怀和话传给岭南数百万客家人,让他们知道,陛下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爱护,……”
杨改革用围屋做大剧院,不过是想省钱,节约,却没想到这种特殊的建筑惹得一位客家人落泪,看来,这客家人自己还得关怀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