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位之初,元帝的师傅和儒臣纷纷进谏,禁奢糜,行节俭。如贡禹即指出,汉初君主俭朴,什一而税,没有其他赋役,所以家给人足。高祖、文、景之时,皇帝宫女不过10多人,厩马百余匹,后来日益奢侈,后宫女子竟达数千人,厩中食粟之马达到万匹。上行下效,全都奢侈起来,诸侯妻妾有的多达几百人,豪富者的歌女也有数十人,造成天下内多怨女,外多旷夫。他建议元帝首先从自己做起,成为节约的表率,来纠正社会的侈糜之风。在贡禹规谏下,元帝在皇室范围内先后采取了许多节俭的措施。他诏令停止维修那些不经常去的离宫别馆,太仆减少喂马的谷,水衡减少喂兽的肉,撤销黄门署的乘舆、狗马和玩物,并把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和严御池田四处田猎游玩场所假与贫民田居。他又下诏解除甘泉、建章二宫的警卫,卫士一律回乡务农。百官各署务必减省费用,将实际情况向上汇报。还诏命负责宫中饮食的太官,不要每日屠宰,伙食费照以往省减二分之一。乘舆养马以不误正事为准则,不可铺张浪费。并罢除了角抵戏以及常用的上林宫馆。
尽管元帝重用儒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纳谏,并采取了一些轻刑和节俭的措施,但这些并没有改变西汉王朝的没落。以轻刑来说,元帝曾减省刑罚70多项,并连年大赦,但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盗贼满山,社会治安极为混乱。以节俭来说,元帝做出不少示范动作,但侈糜之风有增无已。由于积重难返,元帝也别无良策,振兴乏力,再加上宠信佞臣,所以上梁不正下梁歪,朝纲不整,必然会败坏地方吏治,以致贪官暴敛,酷吏横行,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西汉王朝只能向下坡路滑去。
五、易储不成身死未央
汉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姬妾美人众多,可他独宠司马良娣。她去世以后,元帝不近众姬妾。后来,在其父宣帝和皇后的撮合下,选美女王政君入宫。一夜之伴,怀上刘骜。刘骜诞生后,宣帝非常喜爱,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常留在身边玩耍。元帝即位后,立刘骜为太子,诏命史丹辅佐太子;立王政君为皇后,但王政君很少能够亲近元帝,元帝并不爱她。而太子刘骜年少时喜好经书儒学,为人宽博谨慎,后来却贪婪酒色,沈于燕乐,元帝感到他越来越没出息,也就不那么宠爱了。
元帝晚年得病,不亲政事,贪图安逸。他不喜皇后和太子,而爱宠妃傅昭仪和其子刘康,遂生易储之念。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和刘康常侍左右,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稀得进见。元帝几次问尚书关于景帝废栗姬所生太子而立胶东王刘彻的旧例,打算效仿故事易储。皇后王政君、太子刘骜和刘骜长舅卫尉王凤日夜忧愁,不知如何是好。史丹是元帝的亲密旧臣,能入禁中看望元帝。他乘元帝独寝时,径直闯入卧室,跪在元帝面前哭诉说:“皇太子以嫡长子立为太子,已经有10多年了,名号印入百姓心中,天下无不归心。现在见定陶王受陛下深宠,纷传陛下打算易储,道路流言,满城风雨。若果有此事,公卿以下的满朝群臣必定以死相争,拒不奉诏。愿陛下先赐臣死,以示群臣。”元帝本为仁柔皇帝,不忍见爱臣伤心流泪,又觉得史丹言辞恳切,深受感动,怆然太息说:“寡人的身体江河日下,朝不保夕,然而太子和两王年少,欲去又留恋,怎能不挂念呢?不过,却没有易储的打算。况且,皇后是个宽厚谨慎的人,先帝又喜欢骜儿,我岂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旨意。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些闲话呢?”史丹借着元帝的话茬,连连叩头说:“愚臣妄闻胡说,罪该万死。”元帝说:“我的病日益沉重,恐怕不能好了。尽心辅佐太子吧,不要让我失望。”从此,元帝打消了易储之念。
当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在位16年,终年43岁。六月,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七月,成帝为父举行葬礼,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谥号“孝元皇帝”。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前4年),尊庙号为“高宗”。
第十一章 成帝刘骜
一、宽博谨慎雅好学术
汉成帝刘骜,字太孙,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生于长安。出生时,祖父宣帝在位,父亲刘姡侍樱盖淄跽渝S捎谑翘映ぷ樱鄱运乇鹣舶唤鍪背0淹嬗谙ハ拢骨鬃悦∽帧A蹑3岁时宣帝去世,父亲继位为元帝,他被立为皇太子,母亲王妃先被立为婕妤,3日后又立为皇后,外祖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继位,在位27年。
由于深得祖父汉宣帝的喜爱,刘骜的太子地位一直比较稳固,元帝还曾特命驸马都尉、侍中史丹专门照护太子。但是到元帝晚年却产生了危机。原因一是刘骜长大后生活过于安逸,“幸酒,乐燕乐”,元帝认为作为皇储不该如此享乐;二是元帝对他的另一个儿子定陶王刘康有偏爱。成帝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是少弟中山王刘兴,冯昭仪所生,另一个就是刘康。刘康是当时元帝的宠妃傅昭仪的儿子,“多才艺”,所以元帝对他特别喜欢,出则同辇,坐则侧席,多次想改立他为太子。到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定陶王勤于侍问,太子很少进见,元帝竟“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即汉武帝)故事”,准备仿效景帝废长立幼,改立定陶王为太子。皇后、成帝及其大舅卫尉侍中王凤等人极为忧虑,却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幸亏是史丹直接到元帝的病榻前为太子陈情,加之元帝考虑宣帝甚爱太孙,这才保住了成帝的太子地位,以后再没有出现波折。不久,元帝去世,成帝继承皇位,时年19岁。成帝继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始”,5年后又改元“河平”,以后每4年改元年号,先后是“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至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去世,共在位27年。
成帝性格温和内向,谨小慎微,谦恭有余,豪爽不足。有一次元帝要召他急见,如果争取时间,他可以横穿皇帝独行的“驰道”,很快来到皇宫,但他却谨慎地绕道而行,很晚才到。成帝这种“宽博谨慎”的性格,对他以后的统治曾产生很大影响。他继位后曾试图加强皇权,却终未能削弱外戚的势力,与此不无关系。
和其父、祖一样,在“独尊儒术”的风尚下,刘骜自小开始读经。到青少年时代,他对儒经更加推崇,特别是《诗》,已相当精通。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成帝时期科技、文化有着长足的发展。其间,出现了总结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著名农书《泛胜之。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有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载。此外,还留下了我国古代最详细的哈雷彗星观察记载。
在文化上,成帝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收集、整理工作。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原来相当丰富,秦代由于“焚书坑儒”和楚烧咸阳,很多都已被烧毁或散佚。汉初废“挟书律”,民间出现了大量书籍。为此,汉武帝曾制定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收集各类图书,存于秘府,但仍有很多散佚。成帝时,他下诏进行了一次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图书收集整理工作。这项工作由当时的著名学者光禄大夫刘向具体负责。但刘向未竟而逝,后到哀帝时由其子刘歆继续完成,编成了一部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二、纵情声色独宠飞燕
汉成帝纵情声色,奢糜无度,生活相当腐朽。早在为太子时,成帝就“湛于酒色”。继位后,更有很多荒唐之事。他在位的后期曾好为微行,经常带侍从10余人,便服出入市里。还曾置私田于民间,蓄私奴车马于北宫。以至许多大臣都为此感到痛心和失望。谷永等人曾数次进谏,但成帝一意孤行,根本不听。
成帝共立了两个皇后:一个是许皇后,一个是赵皇后。许皇后系元帝时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成帝为太子时,即由元帝选配成婚。许妃曾生有一男,后来夭折。成帝即位不久,许氏立为皇后,生一女,又夭折。这位许后其人聪慧,善史书,长期为成帝所专宠。为使成帝早日能有继嗣,王太后及王氏诸舅对她这种专宠越来越表示不满,借机贬抑,使其渐渐失宠。到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皇后的姐姐许谒为媚道,诅咒后宫怀孕的王美人及帝舅王凤,事发觉,许皇后受牵连被废处昭台宫,在位共15年。
许皇后被废后,赵皇后继位。赵皇后号“飞燕”,本长安宫人,后为阳阿公主家舞女,因身轻善舞,故号为“飞燕”。成帝微行,至阳阿公主家,被她婀娜多姿的舞技所吸引,便召入宫中。以后听说其妹貌美,又召其妹入宫,二人均封为婕妤,贵倾后宫。这时许皇后已失宠,为了登上皇后宝座,赵氏姊妹参与了对许皇后的陷害。许皇后被废,飞燕立为皇后,其妹被立为昭仪。赵皇后姐妹以后10年间始终受宠于成帝,但也始终没有生子。为维护其专宠,她们对后宫有子的嫔妃极力摧残,以至“生子者辄杀,堕胎者无数”。成帝死后,赵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尽管当时大臣都要求废黜赵氏,但由于赵皇后曾力主策立哀帝为太子,于哀帝有私恩,因而只是迫令其妹赵昭仪自杀,哀帝仍然尊她为皇太后。一直到哀帝去世,王莽执政时,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废赵皇后为庶人,赵氏才被迫自杀。
三、委权外戚政绩平平
汉成帝在位期间,政绩平平。其足以称道的政绩是减轻赋钱、禁奢侈和强化皇权。前者是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实施。这一年成帝始定长安南北郊,为求吉庆,下诏减天下赋钱,人算40。汉代算赋按制度是人算120,现减算40,数目虽有限,但对负担沉重的广大农民仍不啻是一福音。禁奢侈在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这时,统治者已日趋腐朽,声色狗马,争为奢侈。例如外戚王氏五侯,史载“五侯群第,争为奢侈,赂送珍宝者,四面而至;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大修屋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绵不断。”为了汉家王朝的长远利益,成帝在这一年下诏禁止奢侈。这在当时虽然没有多大的效用,但也有一定意义。
至于成帝的强化皇权,主要是设置尚书和三公。尚书的设置是在建始四年(公元前28年)。这一年,成帝初置尚书5人,1人为长官,称“尚书仆射”;4人分为四曹:常侍曹,掌管公卿事务;两千石曹,掌管郡国两千石官员事务;民曹,掌管吏民上书事务;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及国外往来事务。尚书的职权范围很广,实际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它的设置表明皇帝加强了对朝廷事务的控制。三公制度的实施是在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这一年,成帝下诏罢将军官,以大司马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标志着三公制的开始实行。因为大司马、大司空的职权和地位都和丞相一样,所以和丞相一起合称为“三公”。三公制的设置是当时皇权加强、与相权矛盾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表面上看,成帝置三公不过是改一丞相为三丞相,但实际上,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三公互不统辖,这必然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