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好把他遣回,并让他随身带回一封信给南宋知枢密院事张岩。信中要求南宋杀掉首谋用兵的韩侂胄,并把首级献给金国。另外,每年给金的贡银增加50000两,犒师银1000万两,方可议和。并提出,南宋如果向金称臣,就以江淮之间取中为界;若称子,则以长江为界。条件如此苛刻,方信孺怎敢告诉韩侂胄,在一再追问下,方信孺才说:“金人想得到太师的脑袋。”韩侂胄听了,恼怒金人抓住自己不放,决心再度整兵出战。这样,朝廷再次发布诏书,招募新兵,并起用主张北伐的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指挥军事。
三、重臣专权再度北伐
韩侂胄再次用兵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辛弃疾还没动身,就病死在家中。由于前线连连失败,蜀口、江淮一带的百姓大批死于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大将张岩建督府9个月,寸功未立,却耗费钱370万贯。以前反对开战的大臣们又活跃起来,厌战情绪随着前线的败绩,逐步升级。
十一月,礼部侍郎吏弥远率先发难,上书反对韩侂胄继续用兵,请求将其斩首,这次上书未能说服宁宗,却正中杨皇后下怀。她立即配合,吩咐荣王赵日严弹劾韩侂胄。
荣王日严并不是宁宗的亲生子。宁宗生有4子,但都早早夭折了。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丞相京镗见宁宗还没有后嗣,就请宁宗依昭高宗旧例,挑选养子,荣王日严就是那时入选宫中的。
荣王接受了杨后的命令,便伺机进言。有一天退朝,他对宁宗说:“韩侂胄再启兵端,会对国家不利,应该将其正法以谢天下!”宁宗一听,大骂荣王无知。杨后见荣王碰壁,只好亲自出面相劝。杨皇后说:“韩侂胄专横误国,天下人哪个不知,大臣们只是怕他的权势,才不敢弹劾。”宁宗仍是半信半疑,对杨后说:“事情未必属实,待我查明以后,再罢免他吧!”杨皇后说:“陛下深居九重,何从密察,此事非委托一位至亲办理不可。”听了皇后的一再劝说,宁宗逐步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同意皇后所请,派皇后的义兄杨次山调查韩侂胄的情况。
杨皇后担心宁宗反悔,赶紧召来杨次山,让他秘密结交朝廷大臣,共同对付韩侂胄。杨次山受命后,先找了史弥远,史弥远又联合了反对北伐的前枢密副使钱象祖、参知政事李壁,决定突然袭击,杀掉韩侂胄。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十一月的一天,史弥远等人派兵在韩侂胄上朝的路上把他拘捕,押到玉津园杀死。宁宗本无杀他之意,韩侂胄死后,史弥远和钱象祖向宁宗报告韩已被杀的消息,宁宗怎么也不相信,过了3天,才知道韩侂胄的确死了。
史弥远等人先斩后奏,诛灭权臣,宁宗本想发作,怎奈内有杨后、荣王的劝说,外有杨次山、史弥远等人的哀求,加上金军的强大压力,因而也只好顺水推舟。他发布诏书,列举韩侂胄的罪行,将其抄家。随后,又将阿附韩侂胄的陈自强、郭倪、邓友龙等人赶出朝廷,韩侂胄专权的局面结束了。宁宗又颁诏,荣王日严被册封为皇子,钱象祖升为右丞相,史弥远更是越级提拔,逐步掌握了朝政。十二月,宁宗宣布改明年为嘉定元年,议和之势木已成舟了。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三月,出使金朝的使臣返回国内,带回了金朝的议和条件。条件之苛刻,宁宗也感到耻于接受,因为金朝要求南宋用韩侂胄、苏师旦的首级赎回被金军占领的淮南之地。宁宗召集大臣讨论。吏部尚书楼钥说:“和议是国家大事,急需作出结论,已经毙命的奸臣头颅,还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宁宗见他说得坚决,也觉得有理,就命令临安府长官劈开二人棺木,取出头颅,枭示两淮,送往金朝,交换金朝侵占的土地,宋金和议最后达成。南宋每年增加岁币总数达30万,称作犒师银的战争赔款为白银300万两,金军从侵占的土地上撤走,这就是所谓的“嘉定和议”。
关于内政,宋朝的大臣倪思警告宁宗说:“大权刚刚收回,应该切记防微杜渐,一旦出现干预君权的端倪,就会重蹈覆辙,希望枢臣远权平息外面的议论。”枢臣指的是史弥远。但是宁宗对此无能为力。倒韩有功的史弥远受到杨皇后的支持,几个月内连升四级,从刑部侍郎一跃而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将韩侂胄的同党一再贬斥,代之以自己的爪牙,很快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专权达17年之久,连给他母亲守丧期间也未释权柄。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十一月,史弥远的母亲死了,他不得已只好离任回家治丧。宁宗不愿让史弥远离开,太子则请宁宗在京城赐给史弥远一座宅第,让他在京服丧,以便咨询政事。第二年五月,宁宗破例起复史弥远,还担心史弥远碍于舆论,不能及时赴京,派出督促的使者相望于道。这样,史弥远服丧未完,就重新做了宰相。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史弥远采取了一些笼络人心的措施。他为已故宰相赵汝愚平反昭雪,修改了韩侂胄干预下编成的国史,遭韩侂胄迫害的“伪学”党人朱熹、彭龟年、吕祖俭等人虽已早死,也进行平反,录用他们的后人,朱熹的著作重新立于学官。一些名士像真德秀、魏了翁也不次进用。然而史弥远真正重用是他的党羽薛极和胡榘。像韩侂胄专权时期那样,宰执、侍从、台谏、帅守等要职,都由史弥远推荐的人担任,当时政局的混乱、黑暗决不亚于韩侂胄专权时代。
宁宗没有主见,在对金朝的和战问题上,表现得摇摆不定,这样,就只好受权臣摆布。韩侂胄首倡北伐,他并不赞成,后来头脑一热,便慨然应允;韩侂胄北伐受挫,宁宗也立刻放弃了抗战的主张。嘉定初年,史弥远力主和议,以极端耻辱的条件与金达成和议。以后几年,金朝疲于应付蒙古,宋金相安无事,宁宗更无意对金发动战争。嘉定七年,金朝在蒙古的步步进逼下已经走投无路,不得已把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迁到汴京(今开封市),版图只剩了黄河以南的一部分,靠着黄河天险苟延残喘。就在这种形势下,金主完颜珣还多次派遣使者来催促南宋交纳岁币,这种态度,激怒了南宋臣民。
疆土缩小,财政困窘的金朝得不到南宋的岁币,更加陷入困境。金统治者历来看不起南宋,为解决国用不足的困难,扩充疆土,他们便想北面丢失南面补,进攻南宋。嘉定十年,金军分路大举南侵。战争伊始,宁宗惑于和战的争论,一进没有明确下诏反击,只是下令沿边将帅便宜行事。边防将领赵方、孟宗政等人屡屡获胜之后,宁宗才慷慨下诏伐金。史弥远主和不成,便不置可否,坐观成败。
宋金之间的这次战争延续了6年之久,金宣宗利用蒙古军队主力西征,暂时放松对金进攻的时机,频频发动对南宋的进攻,宋军在这场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金军损兵折将,迫使金朝新君金哀宗在嘉定十七年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进攻南宋。宋金双方进入休战状态。
四、皇子疾恶权臣矫诏
宋金战争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史弥远的专权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与杨皇后内外勾结控制朝政,一手遮天。
当时,太子已经病死,后宫妃嫔仍然没有生育,只好另选后嗣。燕王德昭的九世孙名叫贵和,是沂王赵柄的养子,宁宗看中了他,就把他立为皇嗣,赐名赵竑。另外又命史弥远选人继承沂王,于是选中了宗室子弟赵与莒,宁宗赐名贵诚,也养在宫中。
皇子赵竑看不惯杨后和史弥远的作为,痛恨史弥远专权误国,发誓即位之后,一定铲除他。史弥远得知消息,觉得赵竑是自己的大敌,就想废掉他,另外挑选一个与自己关系好的人作皇子。
沂王养子贵诚知书识礼,对史弥远非常尊敬,每次见了史弥远,一定自称小侄,向他行礼。史弥远就对贵诚刻意培养,准备取代皇子赵竑。趁着上朝机会,他不止一次地向宁宗诉说赵竑之短,称赞贵诚之长,宁宗一直莫名其妙,他虽然也很喜欢贵诚,可是并没有立他为皇子的打算,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八月,宁宗染病卧床,史弥远加紧策划废立。过了5天,宁宗病情更重了,史弥远便矫诏立贵诚为皇子,改赐名为赵昀。5天以后,宁宗病死在福宁殿。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庙号“宁宗”。
第二百八十三章 理宗赵昀
一、被拥而立权臣专政
宋理宗,名昀,原名与莒,后赐名贵诚。是太祖十世孙,父山阴尉希王卢,后追封荣王,母全氏。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生,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卒。终年60岁。公元1224~1264年在位。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统治南宋达30年之久的宁宗赵扩突然一病不起,围绕着嗣位的问题,宫廷内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
宁宗一生无子。庆元四年间,丞相京镗见宁宗六宫都没有生育,就请遵照高宗旧例,挑选宗室作为养子。嘉定元年,荣王被立为皇太子。不料,嘉定十三年,29岁的皇太子竟得病早逝,宁宗只好另行择立储君。这时,宁宗已53岁,他下诏在宗室子弟中择优选拔。结果选中了贵和为皇嗣,把他封为沂王,养育宫中,更名竑。又选中贵诚作为赵竑的继承人。
皇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不满由来已久。史弥远本是奸佞小人,靠着杨皇后的门路,竟然扶摇直上,越级升迁,开禧三年之后,韩侂胄被杀,杨皇后公开干预朝政,史弥远一跃而为丞相,权势显赫,朝野畏惧,很多大臣都出于史弥远门下。皇子对杨皇后和史弥远深恶痛绝。他曾对人讲,史弥远应当发配到八千里外。史弥远在七月七日乞巧节那天,给皇子送去许多珍宝,可是皇子乘着酒醉,把这些珍宝统统摔在地上。史弥远知道了这些,大为恐惧,决心废掉赵竑而改立贵诚。
为培植贵诚,史弥远特邀请国子学教习郑清之兼任沂王府学教授。贵诚每天在郑清之的辅导下读书习文,诵读专门买来的高宗御书。郑清之每逢拜见史弥远,便拿出贵诚的诗文翰墨,赞不绝口。嘉定十七年闰八月,57岁的宁宗溘然长逝。在他弥留之际,史弥远假诏命将贵诚召入宫中,让郑清之告诉他,准备立他为太子。贵诚明白自己没有合法的继承权,故此默不作声。史弥远也不管贵诚同意不同意,当即宣布立贵诚为皇子,并改名为昀,封为成国公。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不但皇子毫不知情,就连杨皇后也没有获得消息,5天以后,宁宗刚刚崩逝,史弥远又说服杨皇后同意。杨皇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召见赵昀。
赵昀受召,匆匆进入宫内,杨皇后抚着他的背说:“如今你就是我的儿子了。”史弥远领着赵昀在宁宗灵前行礼完毕,然后才宣召赵竑。他正在家中等得焦急,听说召唤,连忙进宫。随从全部被拒之门外,赵竑以为是宫中的规矩就是如此,并不介意。到了宫内,史弥远领着他到宁宗的灵柩前行礼后,把他带出帷帐,命殿帅夏震严密监视,然后宣召百官入朝听旨。夏震领着赵竑,仍站在他原来上朝站的位置,赵竑愕然:“今天是新天子即位之日,我岂能仍旧站在臣僚的位置上?”夏震哄骗他说:“未读遗制之前,仍应站在这里,宣读遗制之后,就该让你登位了。”赵竑仔细想来,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