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未下重立太子的决心,只是在临终之前任命了几位顾命大臣辅佐刘义符。
新皇帝刘义符即位之初,理应为刚去世的父亲守灵尽哀,但他却在后园与随从们练武习阵。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位顾命大臣对刘义符越来越失望,刘义符的兴趣也愈发怪诞,有时在宫中摆摊售货,有时与左右侍从拉着船玩。顾命大臣中书令傅亮、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见刘义符无德,便密谋废帝另立。
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四月,徐羡之、谢晦等开始行动。谢晦事先借口领军府房屋破旧,让家人全部外出居住,而在府内暗聚将士;又令中书舍人邢安泰和潘盛为内应,时刻准备动手。
第二天一早,檀道济、谢晦引兵领先,徐羡之等继其后,自云龙门入宫。因邢安泰事先已安排妥当,所以一路上没有卫士阻挡,一行人长驱直入天渊池,玩乐了一天的刘义符这一天没有回宫,就在天渊池的龙舟上就寝,徐羡之等人进来时,他仍在酣睡,毫无知觉。兵士们持刀冲入龙舟,将刘义符身边的两个侍者杀死,刘义符被惊醒,未及反抗,手指即被刀戳伤。几个士兵上前,将惊魂未定的刘义符扶出东阁,收拾玺绶,等候在外的群臣一齐拜辞,将他卫送至故太子宫东宫。
很快,神情沮丧的刘义符接到了徐羡之等以皇太后名义下达的命令:他被废为营阳王,另由他的弟弟宜都王刘义隆奉承大统。接着,象征皇权的玺绶就被迫交出去了,刘义符被迁往吴郡,幽禁在金昌亭。六月,邢安泰等人冲进金昌亭刺杀刘义符,刘义符不甘束手就戮,奋力反抗,挣脱逃出昌门,追者从后面赶上,用门闩将他活活打死,死时仅19岁。
第一百三十三章 文帝刘义隆
一、重臣择主弱冠登极
南朝宋景平二年(公元424年)七月,江陵(今湖北江陵),南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接到报告,尚书令傅亮率百官备天子法驾前来迎他回京师,入奉皇统。徐羡之、傅亮等废杀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之事,早已传到江陵,刘义隆与众僚佐既悲痛又惊恐。今日傅亮前来,马上在府中引起一片惊慌和猜疑。年仅18岁的刘义隆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如万马奔腾。他知道,檀道济、傅亮等均为顾命大臣,受先帝遗诏辅政,大权在握,非忠心耿耿听命于人之辈,故敢废帝弑帝。他们之所以立自己为帝,不过是看自己年轻,且身体羸弱,易于掌握而已。此时,他们为长期掌权,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徐羡之、傅亮居中央掌权,谢晦到军事重地荆州任刺史,居外为屏障,内外呼应,互为依靠,留给自己的只是一个空头皇帝而已。但他也知道,徐、傅等人尚无篡位之心,一时间不至于有大的危险。于是决定入京师即位。
为安全到达京师和确保无后顾之忧,他做了周密安排,命令司马王华总后,留镇荆州;以原有府州文武严兵自卫,朝廷所派百官及士兵一律不得接近部伍。他的心腹中兵参军朱容子日夜抱刀守在所乘舟船舱门之外,一路上衣不解带,直至建康。
八月,刘义隆一行到达京师,群臣迎拜于新亭(今南京市南)。初拜谒先帝刘裕陵墓宁陵后,刘义隆来到秦淮以北权作太学的中堂,百官奉玺绶,刘义隆再三辞让,后经百官苦苦相劝,才接受下来,在中堂举行了即位仪式。随后,备法驾入宫,登太极前殿,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嘉。
二、诛杀权臣亲理万机
即位不久,刘义隆正式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接着,刘义隆又下令,以定策安社稷之功,徐羡之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有司奏请皇帝依前朝故事亲临华林园听讼,处理刑狱,刘义隆特下诏说,对政刑我大多都不熟悉,可如先前那样,由徐羡之、王弘二公推讯。看上去,他对顾命大臣信任有加,毫不犹疑。
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春正月,刘义隆登位5个月了,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对此,他心中暗暗高兴,但仍不肯马上接受,而是谦让再三;经三次上表,才勉强准许,开始亲理万机。刘义隆表面上很平静,暗地里却在加紧准备。
元嘉二年底,刘义隆公开宣扬将大举北伐,装备舰船,锻造武器,声势颇大。刘义隆的这一举动,引起朝野的极大关注和猜测,“朝廷将举兵伐谢晦”的消息不胫而走,徐羡之等极为紧张,慌忙捎信给谢晦,谢晦也紧急行动起来,密谋举兵。
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刘义隆准备停当,开始行动。谢晦是一个富于作战经验的战将,谁来讨伐他呢?刘义隆决定任用曾参预废弑的檀道济来统军征伐。侍中王华等皆认为不妥,齐声反对。刘义隆笑笑说:“废帝时,檀道济只是胁从,不是首谋,弑帝之事又与他无关。我抚而使之,必将无虑。”听了他的分析,众人皆服。
正月十六日,刘义隆召见徐羡之、傅亮。这天,谢晦弟正在值班,忙派人报告傅亮:“殿内有异常处分。”这时傅亮已在路上,听说后即推辞说嫂嫂病重,请求暂回家探视,回车便走,又马上派人报告徐羡之。徐羡之已到西明门,听到报告,连忙折回扬州刺史府,乘内人问讯车出郭,又步行走到建康城外20里的新林浦,入陶灶中自缢而亡。傅亮乘车出郭门,骑马奔往兄长傅迪墓,被朝廷派人抓获付廷尉。傅亮被杀之前,刘义隆念其前往江陵迎驾之功,派中书舍人转告他说:“以公江陵之诚,当使诸子无恙。”
徐、傅伏诛之后,刘义隆下诏宣布戒严,大赦,亲督各路大军讨伐谢晦。谢晦开始时并未把朝廷军放在眼里,突闻檀道济率军来攻,惶惧无计,只一战便大败,后被活捉送往建康斩首。
得胜返回建康后,刘义隆下令,任命庐陵王刘义真所亲信的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又准慧琳道人参预权要,时称“黑衣宰相”。
三、夺位争权兄弟阋墙
诛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后,刘义隆收回了朝政大权。为加强皇室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他于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调四弟彭城王刘义康回京,任司徒,录尚书事,与宰相王弘共辅朝政。王弘深知官场之艰险,加上身体欠佳,便事事推让给刘义康,所以朝政内外之务皆由刘义康决断。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刘义康加领扬州刺史,十六年(公元439年),又进位大将军。刘义康势倾天下,朝野人士纷纷巴结靠拢,府门每天早晨常有数百辆车等候。
刘义康专总朝权后,感到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对自己将构成威胁。檀道济是当时硕果仅存的北府名将,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威名远扬。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刘义康矫诏召檀道济入祖道,将其逮捕。三月,收付廷尉,檀道济与其子檀植等11人一同被杀,惟尚为童稚的孙子可免一死。
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刘义隆与刘义康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仆射殷景仁曾秘密对刘义隆进言:“相王权重,非社稷之计,宜少加裁抑!”刘义隆虽未表示什么,心中却深以为然。
围绕在刘义康周围的刘斌等人,见刘义隆多病,经常制造舆论:皇帝一日晏驾,宜立年长之君,不宜立幼君。刘义隆曾有一次病情危急,让刘义康写顾命诏。刘义康回到府中,将皇上病危的事情告知领军刘湛与殷景仁,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刘湛说:“天下艰难,都是因为幼主为政所致!”刘义康、殷景仁听了,皆默不答言。
刘义隆病情好转之后,听到报告说在他病重之时,刘义康的亲信孔胤秀等竟背着刘义康去尚书仪曹索取晋咸康末年立康帝一事的档案,为刘义康继承帝位做准备,不由得怒火中烧。他转而想到刘义康为手足兄弟,又未参与此事,不好妄加其罪,再说彻底解决刘义康之事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忍耐一时,故隐忍未发。但从此开始,他厌恶刘义康之心愈发强烈了。
十月,刘义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动手解决刘义康的问题。先敕召刘义康入台城住宿,留在中书省。檀道济在世时,曾向刘义隆推荐沈庆之,称他忠诚谨慎,又通晓军事,因此,刘义隆以沈庆之领队防东掖门。这天夜里,刘义隆开门召沈庆之,让他收捕刘义康的心腹刘湛,交付廷尉,又下诏暴其罪恶,在狱中将其杀害,并诛其三子及其党羽刘斌、孔胤秀等。随后派人向刘义康宣旨,通告刘湛等人罪状。当天夜里,刘义隆亲临华林园延贤堂,召心腹殷景仁。殷景仁因受刘湛等人排挤,自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以来,已在家养病5年,但暗地里与皇上密函往来,每日达数十封,朝政无论大小皆得参与。这一天,他听说刘湛被捕,命人为他拂拭衣冠,左右皆不晓其意。接到皇上召见的谕旨,他仍称有脚疾,坐在小床舆上与皇上谈话。凡诛讨处分诸事宜,刘义隆皆委托他处理。
刘义康知皇上所为都是冲着自己来的,乃上表辞职。刘义隆下诏,以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资俸优厚,其左右愿跟随者皆准同去,朝廷大小事也皆报示于刘义康。另外,刘义隆又任征虏司马萧斌为刘义康的谘议参军,领豫章太守,府中大小事情皆由他处理。又派龙骧将军萧承之带兵防守,监督刘义康。
刘义康被贬江州后,不知不觉过去了好长时间,一天,刘义隆到会稽公主家宴集,席上气氛欢乐融洽。忽然,会稽公主离席而起,向刘义隆叩拜行礼,泪流满面,悲不自胜。刘义隆不晓其意,甚为诧异,连忙离席亲自将姐姐扶起。会稽公主说:“车子(刘义康小名)岁暮必不为陛下所容,今特为他请命。”说完,放声恸哭,刘义隆听了亦流涕不止,手指埋葬其父刘裕的蒋山发誓说:“必无此虑,若违今日之誓,便是负初宁陵。”又当即封所饮酒以赐刘义康,并在上面写上:“会稽姐饮宴忆弟,所余酒今封送。”会稽公主卒于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在她活着的时候,刘义康一直安然无恙。
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十二月,范晔、孔熙先等阴谋拥立刘义康之事败露后被杀,有司奏请削去彭城王刘义康的爵位,收付廷尉治罪。刘义隆知刘义康并未亲自参与此事,但深知他是自己帝位的威胁者,因此下令:刘义康及其子女皆免为庶人,绝其属籍,徙往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县东南)。以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领兵防守。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北魏大举南侵,形势危急,刘义隆想起远在安成的弟弟刘义康,深怕有人借机拥其为主作乱,太子刘劭、武陵王刘骏等也屡次劝他早日处死刘义康以免后患。于是,刘义隆派中书舍人严龙带药赐刘义康死。刘义康拒绝服药,说:“佛教不许自杀,愿随意处分。”使者便以被掩将他杀死。
刘义隆杀害了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揭开了刘宋王朝骨肉相残的序幕,父子兄弟之间开始了延绵不断的相互残杀,最终导致了刘宋政权的覆灭。
四、雄心北伐惭愧无功
自晋朝被迫南迁立国江南以后,北伐收复失地便成为朝野瞩目的大问题。东晋时,有祖逖、桓温、刘裕的几次著名北伐。刘义隆虽文弱多病,却雄心勃勃,想继承父亲刘裕未竟之业,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统一全国。加上元嘉以来,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生产发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