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习一课经济学-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极力主张自由贸易的人,我们认为降低关税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我们不应该否认关税有可能对特殊群体产生利益。反之,我们当然也不应该否认减免关税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确,降低关税对国家整体有益,但是有人会受到伤害,先前享受关税保护的行业会首先受到冲击。这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我们主张不该设立关税保护的原因之一。不过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去面对。例如,有些行业表示,取消它们的产品关税,会致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至少暂时如此)。他们所言不虚。而如果它们的工人已经具备行业专门技能,甚至可能因此遭受长期的伤害,直到他们能掌握别的专门技能为止。探讨关税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设法认清所有的主要影响,跟探讨机器的影响一样,既观察特殊群体受到的短期影响,也考察所有群体受到长期影响。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本章内容并不在于反对所有的关税,包括主要用于增进税收的税种,或者扶持战时需要的产业;也不在于反对开征关税的所有主张。本章只是针对这样一种谬论:关税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或者“保护美国人的生活水准”。其实这些事情,它一样都办不到;而且就工资和生活水准来说,关税的作用适得其反。至于对那些为了其他目的而征收的关税,这些话题已经超出了本章的讨论范围。
我们无需在这里探讨进口配额、外汇管制、双边互惠,以及减低、转移或阻止国际贸易的其他非关税壁垒。一般来说,这些措施造成的影响,不但和高关税或者禁止性关税类似,实际效果往往更糟。我们可以用上述推理方式,去分析更为复杂的非关税壁垒带来总体效果。
第12章 拼命出口
所有的国家对出口怀有一种病态的渴求,这种影响仅次于各国对进口怀有的病态恐惧。从逻辑上讲,真的没有比这种事情更矛盾的了。长期而言,进口与出口必然相等(这里的进出口指“国际收支账户”里的所有项目,包括“无形”项目,如旅游消费、海运费用等)。有出口,才有钱进口;没有进口,就没有机会出口,因为外国人没有美元可以用来买美国的产品。要想扩大出口,就必须有更多的进口,否则收不到货款。要想压缩进口,出口也会随之被压缩。所以,当我们决定减少进口的时候,其实等于决定减少出口。当我们决定扩大出口的时候,其实等于决定扩大进口。
原因很简单。一位美国出口商把商品销往英国,换回的是英镑。但是这位老兄在国内没法用英镑来支付员工工资、用英镑来给太太买衣服、用英镑买剧院门票。他需要美元来支付这一切。他拿着英镑没有用处,除非他拿去购买英国的产品,或者把手里的英镑(通过银行或代理商)卖给美国进口商,让他们用于进口英国产品。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在美国的出口以等量的进口支付之前,都无法实现银货两讫。
如果交易不是以英镑,而是以美元进行,情形也会一样。除非以前曾有英国出口商输出产品到美国,并因此有美元积累,否则英国进口商没办法以美元支付美国出口商。简单地说,外汇市场是执行结算性交易的地方,在美国,是将外国人的美元借项和他们的美元贷项冲销。在英国,外国人的英镑借项则和他们的英镑贷项冲销。
任何关于外汇的教科书都找得到相关技术细节,这里不再赘述。别看那些教科书总是被包装得严严实实,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神秘难解的内容,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每个人都必须卖些东西给别人,才能获得购买力,才有钱去买别人的东西;只不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卖的是自身的劳务,而不是出售商品。国内交易大多也是通过银行等结算机构,以注销买卖双方支票和其他支付的方式进行。
在国际金本位体系下,进出口贸易差额有时靠交运黄金的来结算,但也可以用交运棉花、钢铁、威士忌、香水,或其他任何商品来结算。不过,在金本位制存在的时候,黄金的需求几乎可以无限扩张(那时,黄金被公认为是剩余的国际“货币”,而不仅仅是另一种商品),各国不像限制其他商品进口那样限制黄金的输入。(近年来,许多国家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限制黄金的输出,那是另一码事。)
有些人,在谈论国内贸易时,又清醒又理智,但当话题转到对外贸易,他们立刻变得又激动又糊涂。若把他们在对外贸易上极力主张或原则上默认的东西,移植到国内贸易上,会立刻显露出其论调疯狂愚蠢的一面,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大量贷款给外国来促进出口,而不考虑这些贷款有多少能收得回来。
政府当然应该准许自行承担风险的美国公民放贷到国外,而不应该设置任何障碍,阻止民间贷款给我们的友邦。作为个人,我们愿意基于人道的理由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和饥饿的人。不过,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对外国人的资助,如果打着慈善的旗号,反而让人觉得有商业目的之嫌,这就太不明智了。这只会造成误解,导致将来的关系恶化。
可是在主张对外大量贷款的论调中,“拉动出口”这个谬论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这个谬论说:即使有一半(或者全部)的贷款变成呆账,得不到偿还,我们还是会因为这些贷款而受益,因为可以强劲地拉动我们的出口。
那些用于帮助外国购买我们产品的贷款,要是拖欠不还,就等于我们拿产品去白送,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一个国家不可能靠无偿的商品输出而变得富有,这样做只会使这个国家变得更穷。
把这种说法用在个人或私营公司身上,没人质疑其正确性。如果一家汽车公司贷款5;000美元给一个人买等价的车子,而这个买家最后没有偿清贷款,那么这家汽车公司不可能因为“售出”这辆车子而增加收益。它损失的是生产汽车的成本。如果汽车的生产成本是4;000美元,而买家只还一半的贷款,那么这家汽车公司的净损失是4;000美元减去2;500美元,也就是1;500美元。坏账造成的损失,并没有从它的销售业绩中赚回来。
对于私人公司来说如此简单的事实,为什么用于国家,那些聪明人却会犯糊涂呢?要认清这种交易,需要人们把眼界放宽一点。某个群体确实可以从中受益,而其他所有的人却得为此承受损失。
从事出口生意的人整体而言可以从中获益,其利益相当于在海外的贷款呆账数额。整个国家因此而蒙受损失是肯定的,只不过难以追踪哪些人遭受了多少损失。私人放贷损失由放贷者自己直接承受,而政府贷款的损失,最后则必须靠加重税负来解决。此外,这些直接的损失会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造成更多间接损失。
从长远来看,贷款收不回来对美国的企业和就业并没有好处,并且是有害的。用于购买美国产品的贷款,外国买主的赖账每多一美元,国内买主最后就会减少一美元。出口业受益的同时,依靠内销为主的行业将蒙受损失,二者得失大体相当。长期下来,经营出口业务的许多企业,总的来说也受到伤害。比如,1975年美国的汽车公司约有15%的产量销往海外市场,假如给国外贷款,出口量可达20%。但如果贷款收不回来,导致美国消费者的税负加重,造成汽车公司的国内销售额减退10%,汽车公司也还是无法获利。
重申一下,这里并不是说私人投资者向海外贷款是不明智的,这里要说的是,我们不能靠收不回来的贷款变得富有。
基于这个道理,那些靠对外贷款呆账,或者直接赠与外国的方式,制造出口大增的做法,才是愚蠢的。企图通过出口补贴的方式拉动出口的做法,同样愚不可及。出口补贴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给外国人,补贴部分等于白送。这是企图靠送人东西来发家致富的另一个例子。
美国政府不顾这些常识,多年来一直实施“对外经济援助”计划,主要是政府对政府的直接赠予,金额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这里我们只对支持那些计划的一种说法感兴趣——可以“拉动出口”,进而维持美国的繁荣和就业。许多支持者信以为真,认为这是聪明甚或是必要的措施。这依然是靠送东西能让国家致富的另一错觉。被掩盖的真相是:美国直接送出去的,不是出口品本身,而是用来购买产品的钱。虽然个别出口商有可能从国家的损失中获益,但这里还要扣除“对外经济援助”计划分摊给他们的税负,剩下部分才是他们的收益。
只看某项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产生的立即影响,而没有耐心或智慧去考察该政策对每个人造成的长远影响,这样的错误,我们在这里又多了一个实例。
如果我们真的去考察每个人所受的长期影响,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结论。与几个世纪以来大部分政府官员所奉行的教条恰恰相反,这个结论正如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所说: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能有利益,最终并不在于其出口,而是在于其进口。是进口,让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能以比国内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外国的商品;是进口,让他们买到国内制造商不生产的商品(在美国尤为突出的是咖啡和茶叶)。总的来说,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其进口。
第13章 “平准价格”
正如关税史所提醒的那样,特殊利益,总能驱使受惠的人处心积虑,去说服众人为什么他们应该得到特殊待遇。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计划,那些计划开始显得荒唐可笑,有识之士都懒得去戳穿它。但是特殊利益会驱使受惠的人坚持推进他们的计划。该计划若能通过立法实施,会立即改善那些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不惜代价,雇来身名显赫的经济学专家和公共关系专家为其代言。他们那些论调在公共场合被人反复提起,再加上大量统计数字、表格、曲线图和圆饼图的狂轰滥炸,民众很快就信以为真。等到有识之士意识到立法实施势在必行,一切为时已晚。有识之士没办法在短短几周之内吃透相关的主题,而他们的对手,也就是利益集团雇来的智囊,已经在这个主题上倾注了数年心血。有识之士被对手指责成不了解具体情况,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假设和推定,让人觉得强词夺理。
农产品“平准价格”的历史,正是照上述进程写就的。不知道平准价格第一次作为立法议案提出具体是哪一天,但是1933年新政实施时,它已经成为既定的原则,并作为法律颁布;而且,年复一年,平准价格的衍生论调也被陆续颁订为法律。
平准价格的说法大致如下。在所有产业中,农业最基本、最重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以保护。还说,只有农民富裕了,其他人的富裕才有着落。要是农民缺乏购买力,买不起工业产品,工商业就会萎缩。他们认为这是1929年经济崩溃的原因,起码是经济无力复苏的原因。当时农产品价格暴跌,而工业产品价格的跌幅却很小。结果,农民买不起工业产品,导致城市工人纷纷下岗;然后,城里人也买不起农产品,经济萧条四下蔓延,形成恶性循环。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很简单,把农产品价格拉回到与农民所买产品价格持平的水准。1909年到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