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鼎脸色逐渐难看,“你希望看到我屠杀?”
“你现在还有力气屠杀?”李牧嗤之以鼻,手指秦军战阵,“你有多少精锐将士?你有多少粮草武器?你还能坚持多久?你以为你能击败我们,灭了我们的国,杀了我们的国人吗?”
“你错了。”宝鼎摇头,目露怜悯之色,“正如你所说,我的确没有力气灭你的国,杀你的国人,但正因为我停下攻击的步伐,你的国才灭得更快,你的国人才会死得更多,尤其是你,终究会死在自己大王的刀下。”
李牧心里蓦然一痛,眼里露出无尽的悲哀。
“我无意劝你投降,我也不想和你拼个两败俱伤。”宝鼎挥挥马鞭,指着赵军战阵说道,“他们都是勇士,都是戍守我中土的勇士,他们不应该死在这里,他们即使要死,也应该死在长城上,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劝告你一句,回去吧,回到代北去,那里才是你的家,你的国,你应该为之奋斗的理想所在。”
宝鼎冲着李牧拱拱手,拨马离去。
李牧望着他的背影,缓缓闭上眼睛,一脸绝望。
秦军鼓号齐鸣,战阵迅速后撤。
赵军将士吃惊地望着对岸撤退的秦军,一个个目瞪口呆。秦军撤退了,八十万秦军竟然不战而退了。



'w w w 。bxwx。net'

第310章 不打了
第310章 不打了
赵人已经绝望,他们鼓起最后的勇气,凝聚起最后的力量,打算与秦人做最后一搏,即使亡国也要让秦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他们眼里,武烈侯带着八十万秦军呼啸而至,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赵人根本没有抵御之力,呼沱水一战,不过是赵人最后的挣扎,是为了尊严而进行的最后一战。
然而,奇迹发生了。
当秦人高高举起长剑,打算做雷霆一击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武烈侯拨马而走,八十万秦军如潮水一般退却。
这一切,都是缘由公子宝鼎和李牧阵前相见,都是缘由两人在大战来临之刻的短暂交谈。没有人知道李牧对公子宝鼎说了什么,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公子宝鼎放弃了攻击,带着八十万大军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突然离开了战场。
赵国因此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赵军将士终于在死神的屠刀下逃了出来,但所有人都没有因此而激动欢呼,因为赵国事实上已经败亡了,这头曾经常称霸中土的猛虎终于在对手一次次的打击下轰然倒下,本来它还有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还有一次拼尽全力重创对手的机会,但对手太狡猾了,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秦人举剑而立,默默地等待着这头伤痕累累的猛虎流尽鲜血,然后,轻轻一击。
赵人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不过,这一刻他们心里总算有了一线生存的希望,那就是李牧。不管李牧用什么办法让公子宝鼎拨马而走,让八十万秦军调头撤退,总之这个奇迹是李牧创造的,如果奇迹可以延续下去,那么李牧必定可以着他们逃脱死神的追杀。
风雪之中,赵军将士期待着奇迹的降临,而赵王迁和中枢大臣们却是心灰意冷,死亡的威胁和亡国的恐惧让他们最后的理智正在一点点丧失。
离间计?在秦人完全有能力一鼓而下灭亡赵国的情况下,秦人还有必要实施什么离间计?公子宝鼎带着八十万秦军放下屠刀的唯一理由就是李牧投降了,李牧以赵王迁和赵国宗室权贵们的性命,以赵国国祚来换取他个人的生存,他个人的荣华富贵。
赵王迁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命令李牧发动反攻。
李牧拒绝了。赵军最后的勇气和力量都在那一天的“奇迹”中殆尽,赵军的士气已衰,反攻不过加速死亡,所以他建议赵王,固守中山,等待时机。
李牧的拒绝验证了赵王迁和中枢的怀疑,君臣上下在亡国的重压下终于失去了最后的理智。
赵王迁以李牧拒绝反攻为由,罢黜其大将军一职。
李牧再一次拒绝,拒绝交出兵权。

那一天的“奇迹”激化了赵国内部的矛盾,同样也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连续作战七个月之后,秦军终于拿下了邯郸,这让精疲力竭的将士们紧绷的心理突然松弛下来,士气是高涨了,但战斗的**却就此失去。尤其那些统率们,在经历了蒙骜、桓齮和蒙武的三次攻打河北的失败之后,这第四次攻击的胜负就像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到窒息。邯郸的攻克让这块压在他们心上的巨石突然消失,将率们因此心神俱疲,恨不得立即躺下来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
这种情况下,秦军不宜展开决战,更不宜和垂死挣扎,试图在临死前反噬对手,甚至要与对手玉石俱焚的赵军作战。
战前,武烈侯的计策赢得了南北两路大军绝大部分统率的赞同,这才有了“奇迹”的产生。八十万大军完成列阵,然后又井然有序的撤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全军将士们的绝对服从。
但是,仅仅过了一天,武烈侯却告诉南北两路大军的统率,他打算结束河北大战。统率们大为吃惊。
武烈侯要考虑的不仅是河北大战,更需要考虑咸阳政局。在武烈侯这等上位者的眼中,河北大战始终是围绕着咸阳政局展开,两者主次分明,河北大战始终要服从于咸阳政局的需要。
王翦、公孙豹、羌廆、杨端和、王贲等人对此非常清楚,所以当武烈侯提出结束河北大战的时候,他们迫切想知道理由是什么。
这天晚上的大帐里只有八个人。武烈侯公子宝鼎和公子扶苏,北部军统率王翦和公孙豹,北疆军统率羌廆,南部军统率杨端和和王贲,还有一个就是武烈侯的长史赵高。这八个人里有宗室,有老秦人,有楚系中坚,同属于一个利益集团。
“理由很简单。” 宝鼎指指围坐在案几四周的众人,“河北大战的主要功劳都是我们的,这就是理由。”
王翦等人当然明白武烈侯的意思,就是十二岁的公子扶苏也是心如明镜。
武烈侯之所以重返中原,是因为咸阳失去了河北大战的信心,打算把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武烈侯和公子扶苏,这样武烈侯就倒了,他背后的势力遭遇重创,公子扶苏也失去了问鼎储君的可能,至于熊氏外戚,更是难觅翻身之日,而咸阳宫虽然在战场上再度失利,但在政治上却大获全胜。秦王政不但由此控制了朝政,也借机掌控了军队。
可惜咸阳宫失算了,武烈侯去年十一月重返中原,十二月进入河北战场,今年正月就拿下了邯郸,取得了河北大战的胜利。正如武烈侯当初的预言,只要坚持到隆冬,局势必然逆转,可惜这种逆转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把握,除了武烈侯这种在中原和军队里都具有显赫声望的人,一般人也难以借助这个大势扭转整个战局。
“武烈侯,邯郸是拿下来了,但赵国并没有灭亡,赵王迁和李牧的代北军都还在,赵国最后的力量还在坚守中山。”王贲紧锁眉头说道,“我们并没有实现河北大战的最终目标,灭赵的功绩我们还没有拿到。”
“我们拿功绩的目的是什么?”宝鼎笑道,“你们不会以为我们拿到了灭赵的功勋,咸阳宫就对我们束手无策吧?”
众人当然不会这么天真,但假如摧毁了赵国国祚,功勋盖世,咸阳宫也不致于马上翻脸,兔死狗烹吧?
宝鼎手指铺在案几上的地图,“我们来做个假设,假设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后,继续攻打中山,中土局势将如何变化。”
很简单,秦军逼得狠,打得猛,赵王迁就需要李牧,两者的矛盾就会受到压制,赵国上下为了生存会齐心协力,再不齐心协力他们就完了,而燕国也会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秦军主力被拖在中山,几十万大军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再加上河北灾民的赈济,秦国将被拖进一个无底洞。
这个“无底洞”首先影响到中原救灾。中原大饥荒如果不能及时缓解,中原局势将在春耕前后进入一个极度混乱的状态。这种混乱状态对齐楚两国有利。在秦军中原主力鏖战中山之际,齐楚两国一旦出兵中原,反过来就影响到河北战场,河北局势将发生逆转,秦军将因为粮食短缺,河北和中原大饥荒的持续等一系列危机而兵败如山倒。
兵败如山倒的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了。
“我们现在结束河北大战,首先可以缓解粮食危机,可以全力救灾中原。中原春耕有了保障,那么夏收的粮食可以有助于缓解河北灾情。河北灾情得以缓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今年内基本扼杀大饥荒,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因为大饥荒而导致的严重损失。”
“大饥荒结束,河北和中原只要有个一两年的风调雨顺,咸阳再给一些减免赋税的优惠政策,那么一两年后我们就可以牢牢控制河北和中原,就此奠定大一统的基业。”
“其次,河北大战即刻结束给我们稳定邯郸和解决中原危机赢得了足够时间,同时也缓解了赵国亡国的危机,这会促使赵国内部矛盾的迅速激化,赵王迁和李牧一旦自相残杀,那我们随即可以渔翁得利,非常轻松地拿到中山,灭了赵国。”
“与此同时,这对齐楚两国是个重压。我们拿到河北,接下来必然要攻打齐楚两国。齐国有大饥荒,楚国有王统之争,极度重压下,齐楚两国内部的矛盾会激化,一旦机会合适,中原大军即可果断展开攻击。”
“其三,河北大战现在结束可以让我们摆脱不利局面,掌控咸阳政局的主动权。如今咸阳比较被动,暂时还拿不出打击我们的对策,我们可以乘机在河北和中原两地进行布局。东南和江南两地的布局基本完成,如果我们再牢牢控制了河北和中原,那么在与咸阳的抗衡中,我们稳居上风。”
宝鼎说到这里,目光转向了坐在身边的公子扶苏,“未来两年,我们必须让大王立储,这关系到大秦的未来,中土的未来。”
宝鼎这番话一说,众人再无反对之意,即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放在心里了。未来储君就坐在这里,这时候反对武烈君的策略就等于阻碍公子扶苏问鼎储君,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对此你可有不同看法?”宝鼎主动询问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本来是想乘胜攻击,一口气拿下赵国,现在听到武烈侯一番分析,也不敢坚持了。
在这之前,因为大饥荒愈演愈烈,不管是咸阳还是前线大军统率,都已经对河北大战不抱信心了。如今武烈侯翻云覆雨,短短时间内逆转了局面,大部分人马上就好了伤疤忘了痛,眼里只看到灭赵的功绩,把大饥荒抛到脑后了。孰不知武烈侯这次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冒着丢失中原的代价行险一搏,说到底还是为了拯救中原,扼杀大饥荒。河北大战的胜利不过是拯救中原的手段而已,在大饥荒没有解决之前,武烈侯无论如何也不敢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了。
“我听叔父的。”公子扶苏迟疑了一下,问道,“叔父,你是留在邯郸,还是马上回中原?”
“我即刻回中原。”宝鼎手指杨端和和王贲,“中原大军全部撤回,地方军和新军全部解散,以减少粮食的消耗,同时为中原春耕做好充分准备。春耕是重中之重,也是阻止这场大饥荒继续蔓延下去的唯一办法。”
“我呢?”扶苏继续问道,“我随叔父一起回中原吗?”
“不,你留在这里,留在呼沱水前线。”宝鼎手指王翦、公孙豹和羌廆(hui),“北疆军马上返回离石要塞,防备匈奴人的入侵。春耕之前,北部军一部返回太原,中原留十万大军足矣。这样既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