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起,一路顺风。”
待马超走远,庞山民轻叹一声,对于马超此人,庞山民见过之后,颇为欣赏,虽说其智计有限,可是待人真诚,行事颇为豪爽,倒是对了庞山民脾气,如今见良将归去,庞山民心中也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事到如今,庞山民也不知此番联结西凉,算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虽西凉当下局势与庞山民先前预估,大不相同,且刘备占据长安,安定一郡如今怕是也被刘备所掌,可与马家的关系,却突飞猛进,不经意间,荆襄对西凉的雪中送炭,已经获得了马家好感。
从名义上而言,西凉还归马家所掌,一时之间,庞山民也不知道该如何计较,此番长安事变,荆襄得失了。
庞统见庞山民一脸思索之色,不禁笑道:“兄长所虑何事?”
“在想日后西凉马,刘相争之事……”庞山民闻言轻叹,对庞统道:“长安变故,令庞某先前谋划,付之流水,如今这西凉盟友,难当大用啊!”
庞统闻言,点了点头道:“不过以统观之,此番变故,并非坏事,即便那刘备不反,兄长与西凉联结,亦要提防刘备暗中反复……”
庞山民闻言,亦觉庞统所言,颇有道理,索性不再思索西凉之事,与庞统引送行军马,往城中而去。
长安,旧时宫殿之中。
刘备居于主位之上,感慨万千。
如今终于不再寄人篱下,观关张等人神情,神采奕奕,刘备心中亦豁然开朗,一夜之间,兵不血刃,夺下长安,且徐庶连夜用兵,奔赴安定,如今刘备治下,已得二郡之地,比之之前成就,辉煌不少。
只是刘备心中仍然惴惴不安,倒不是惧怕庞山民与曹操兴兵攻伐,而是刘备觉得,当下局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令刘备每时每刻,难以释怀。
昔日得陶谦徐州之时,刘备亦占徐州,小沛二地,与当下情形,何其相似?可是纵然占下地盘,有了安身立命的机会,可刘备并不认为,能在短期之内,打破眼下窘境。
马腾逃遁,必与荆襄联结,再攻马腾,殊为不易,可不攻马腾,转攻曹操的话,这潼关天险,又如何飞渡?
见刘备面上神情,时而喜悦,时而隐晦,徐庶对刘备道:“主公勿要忧虑,以庶观之,主公治下,短期之内,难有战事,正是我大军休养生息之机,如今城中铁骑,尽皆归附,长安城中,数万大军,可堪一用!”
刘备闻言微微点头,对徐庶道:“元直,备不惧曹,庞来攻,而是心忧若休养生息,以备治下二郡之地,如何与那庞,曹广袤土地相比?”
徐庶闻言,暗暗点头。
刘备所虑之处,正是其治下症结所在,虽长安一夜易主,刘备篡马腾立足西凉,可说到底,刘备的根基比之其余诸侯,薄弱许多,而那曹,庞两家皆有能吏,这拖的越久,局势对刘备越发不利。
徐庶思索多日,亦未找到可根治此症的办法,除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外,这长安,安定二地,于两家诸侯的夹缝之间,根本就难有发展。
想到此处,徐庶对刘备道:“庶欲领兵征讨武威,天水诸郡。”
徐庶说罢,刘备心惊,而关,张二人却眼前一亮,赵云面如沉水,对徐庶道:“军师,城内百姓,尚未安定妥当。”
徐庶闻赵云之言,不禁叹道:“如今主公于曹,庞夹缝之中,若与这两家诸侯半年时光,待其恢复元气,整顿军马之后,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欲破眼下时局,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见徐庶一脸严肃,赵云不知该如何辩解,却听刘备叹道:“皆备之过,连累诸位。”
闻刘备之言,赵云忙道:“既然事出从权,云愿听军师调遣。”
徐庶闻言,微微点头道:“之前庶也想过,殚精竭虑,与曹,庞两家,一同休养生息,安定百姓,可庶才华平平,于民治一道,与庞山民相去甚远,且曹营之中多有能吏,若予这两家诸侯些许时间,主公麾下与之差距,必越来越大。”
刘备闻言不禁皱眉道:“元直所言极是,只是若与诸侯相争,为何不去往洛阳,宛城等富庶之地?先前占下长安,已是备背信弃义,若再攻寿成,备之声名,毁于一旦。”
刘备说罢,关张二人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而徐庶却心中苦笑,暗道如今刘备居然还如此天真,这长安军马,于诸侯之间,还有何名声所言?
徐庶思索片刻,长叹一声道:“非是徐某不欲得富庶之地,献予皇叔,而是我等手中,并无强劲步卒,可破潼关一地,自先前与那贾诩一役,潼关守备,焕然一新,顷刻之间,难以攻下。”
“元直莫非是怕了那贾诩不成?”关羽闻言,傲然一笑道:“元直,不如这样,予关某一万军马,待关某去取那潼关,献予兄长!”
“云长莫要小觑潼关天险!”徐庶闻言,心中一急,冷声喝道:“我长安军马,本就不多,此时若再分兵,孰为不智!”
NO。372 曹孟德亲征汝南
刘备也知道如今长安的境况,远不似表面看去这般简单,待徐庶解释之后,刘备心中忧虑更甚,刘备往日,勤政爱民,如今却要迫不得已的穷兵黩武,此般变故,亦让刘备觉得颇为为难。
只是刘备明白,若再这般踌躇下去,西凉局势怕是会愈发混乱,想到此处,刘备心中已有决断,长叹一声道:“为我等复兴汉室之志,便让长安百姓,受些委屈,此中罪责,备当一力承担。”
见刘备心意已决,徐庶心中暗喜,对刘备道:“请主公兴兵,先取武威。”
徐庶说罢,刘备点了点头,见关,张,赵三人,尽皆请战,刘备微微踌躇,对徐庶道:“元直以为,当何人领军?”
“定然是关某领军。”关羽说罢,徐庶微微摇头道:“长安防务亦不可懈怠,庶欲遣子龙,率城中半数军马,长驱往武威,攻城略地!若得武威,马家基业毁于一旦,我等也可以与那塞外羌人,搭上关系。”
“羌人?”赵云闻言,不禁愕然道:“军师欲寻羌人结盟?”
“羌人虽多为见利忘义之辈,可如今我大军危难,已顾不得那么多了。”徐庶自然知道,赵云对羌人昔日于长安暴行,心中厌恶,只得出言解释道:“为制衡天水以及汉中大军,唯今之际,便是羌人,亦当联结,此关乎我大军兴衰之事,子龙切不可因昔日旧恨,而擅自行事!”
赵云闻言,神情苦涩,点了点头,抱拳领命,离厅堂而去。
关,张二人见赵云并不情愿,心中亦叹,之前羌人祸乱长安之事历历在目,如今却要联结羌人诸部,以二人心高气傲,又如何肯欣然从命?徐庶此番未提及二人攻打武威,怕是早已料到二人心思,关羽见赵云离去许久,不禁叹道:“倒是苦了子龙。”
“军师,我等非联羌人不可?”张飞闻言亦道:“若还有别的办法,解我家兄长危厄,张某愿意一试。”
“若还有他法,庶又怎会委屈子龙?”徐庶闻言,一脸苦涩道:“翼德,你与那马超相识日久,若与其战阵相遇,可否胜之?”
张飞闻言,疑惑的看了徐庶一眼,道:“你是说孟起要回来报仇?”
“此是必然之事,你又不是不知晓那马超性情。”徐庶闻言,一脸郑重道:“若可斗将胜之,还望翼德留他一命,虽经长安一事,我等已与马腾不死不休,可若使马超活命,马腾日后行事,或许不会太过决绝!”
“胜之?留其一命?”张飞闻言,哭笑不得道:“张某与孟起战过多次,胜负皆在五五之数,即便可胜,亦是侥幸,自吕布之后,于张某眼中,孟起最为难缠!”
关羽闻言亦道:“此人虽是骄狂一些,但其本领的确非凡,除非我二人合力,可将其擒下,若只一人出马,胜败难料。”
徐庶闻言,愕然半晌,点了点头道:“那便无须顾忌此事,若之后沙场相逢,尽力取其性命吧……”
许都城中,自曹操得知,刘备反叛,占下长安后,心中大喜,近些时日,多邀群臣至府上商议,是否趁此长安乱局,引大军征伐,复夺昔日旧都。
可令曹操颇为奇怪的是,朝堂文武竟对夺取长安,分歧不小,军中武将,多于曹操面前请战,欲往长安建功,而以郭嘉为首的文臣,却建议曹操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翌日下朝之后,将麾下文武尽数邀往府上,曹操于一众文武面前,对诸人道:“诸位如今对这长安一事,可曾商议妥当?”
夏侯惇闻曹操之言,上前一步,拱手笑道:“区区刘备,丞相讨便讨了,何须商议?惇愿引三万大军,攻伐长安,不日便将刘备头颅,献予丞相!”
“三万怕是不够。”
夏侯惇还未退去,便闻郭嘉笑道:“三万兵马,于元让手中,可夺汝南,却不可夺长安。”
夏侯惇闻言,神情讪讪,昔日引三万军马,于汝南破刘备之时,若不是一时大意,如今刘备这路诸侯,早已灰飞烟灭,如今见郭嘉提及旧事,夏侯惇难免脸上一热。
曹操闻言亦笑,对郭嘉道:“既然三万不够,奉孝以为五万如何?如今河北安定,五万军马,曹某还是拿的出手的!”
“丞相已下定决心,复得长安了?”郭嘉闻言微微皱眉,曹操见状,淡然一笑道:“本是曹某土地,自当取回。”
“丞相勿要忘却,还有半境汝南,还在那荆襄手中。”郭嘉闻曹操之言,轻笑一声道:“若丞相只欲收复失地,何必舍近求远?”
郭嘉说罢,堂上群臣尽皆愕然,只是片刻,便闻荀彧抚掌大笑道:“奉孝所言极是!那荆襄军马,如今不过一日便可抵许都,若收复失地,汝南才是丞相首选!”
曹操闻言,一脸疑惑道:“荆襄强而刘备弱,为何奉孝不趁长安尚未安定之际兴兵?”
“长安一时半刻,难以安定。”郭嘉见曹操出言相询,坦然笑道:“如今刘,马之仇,不共戴天,丞相何不坐观其二虎相争?至于这半境汝南,乃是丞相先前寄存在山民手中的土地,如今也该取回来了!”
见郭嘉说的一脸轻松,曹操笑道:“之前奉孝不是还说,那陆伯言智计百出,颇为不俗么?”
“只竖子一人,终究智短了些。”郭嘉闻曹操之言,轻叹一声道:“且郭某为丞相谋划的是,若可一战收复失地,即刻再取新野,江夏诸地,让那荆襄于江北,再无立锥之地!”
郭嘉说罢,堂上诸将,面色大变,许久之后,贾诩不禁叹道:“如此豪言,也只有奉孝敢说了。”
“文和勿要忘却,若伐荆襄,非丞相一家,那江东亦有旧账,与山民清算。”郭嘉闻言,淡然一笑:“如今丞相于荆襄细作已传回消息,那荆襄与马腾联结,如今有了获得战马的途径,且荆襄,西川二地,又添奇物不少,既然休养生息我等比不上他,那便及早一战,尽得江北之地!”
曹操闻言,亦觉得郭嘉所言,有些道理,对郭嘉道:“劝曹某兴兵不难,只是奉孝如今,胜算几何?”
“五五之数。”郭嘉说罢,不禁苦笑道:“若一年之后,便是四六之数,丞相胜算,仅在四分!”
郭嘉说罢,群臣无不大惊失色,诸人皆知郭嘉向来言之有物,却未曾想到,其对那区区荆襄上将军,如此盛赞。
曹操亦颇为不悦道:“奉孝莫要危言耸听。”
“非是危言耸听。”郭嘉轻叹一声道:“郭某如今,已去过荆襄两次,这两年之间,荆襄变化非同小可,而那庞山民最擅吏治,除吏治外,其上兵伐谋,颇有手段。”
“先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