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长也是我们选择工作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激情的源泉。我
们要想对工作产生热爱,就需要从工作中获得大的成就感。在我们具有特长的
领域,以我们的长处与他人竞争就很容易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建立起强
烈的自信心。特长会带来持续的成功,而这些成功的经验会进一步加快特长的
发展,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互动。比如说前面述及的那个前台,虽然处事周密,
但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很少见她露出笑容,这对一个前台而言是非常致
命的。公司领导一直给人力资源部施加压力,要求换一名性格活泼的前台。后
来我们就把她调整到办公室助理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她做事周密、对付琐碎事
情很有章法的特长,大家都认为她是办公室助理岗位上最合适的人选,评先进、
员工考核时是大家公认的工作突出的人员。
但据我观察,大多数人都不很清楚自己的特长,这从员工信息表特长一栏
的填写情况可见一斑。看看应聘者填写的内容吧,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游泳、
棋牌、书法等等我们能想到的都能找到。也不是说这些就不是特长,但想想它
们通常情况下对工作能起多大作用呢?比如游泳,我们不是去做游泳教练,又
不是做救生员,对以后的工作能有建设性的作用么?而且,我们所写的特长我
们到底能特到什么水平也难说,许多人可能刚能保证在游泳池里不沉底就认为
有游泳特长了。由于与以后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这些特长都不是我们要考虑
的因素,我们要考虑的是对职业生涯产生质的推动作用的特长,这样你的选择
才会有的放矢。比如,你觉得自己写作能力强,这样在编辑、记者、企业文化
等岗位上就会有竞争优势;你觉得自己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看问题角度好、有
深度,在人员管理上有一套,这样搞管理工作是有优势的。这才是真正的特长,
也是我们可以依仗的东西。
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一般而言就是我们非常明显的特长,因为这是
几年时间系统学习的结果,一般不是非科班人员短期能赶上来的。所以在求职
时放弃自己的专业还是要下好大决心的。
在寻找自己的职业定向时除了考虑对未来工作有帮助的因素,还要关注对
以后工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设法规避自己的缺陷。比如有的人普通话
很糟糕,别人听起来很费力,这样的话他最好不要选择到家乡之外的地方去开
展业务;有的人脾气非常暴躁,很容易得罪人,这样的人不适合做人力资源工
作,因为他很难走进员工的心中,这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思想是背道而
驰的;有的人很喜欢交际,坐不下来,这样的人容易浮躁,不适合做技术研究
方面的工作。对这些缺陷了解得比较清楚,我们就可以设计方案来规避它。
我坚信,非常聪明的与非常笨的人都是非常少的,大多数人是中庸的,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坐标,只要找准这个坐标,那么成功就只是个付出与
时间的问题了。
第六章咖啡时间
(一)跳槽
经过了长期的铁饭碗与终身制之后,中国人迸发出了惊人的跳槽欲望,跳
槽已经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流行词。记得我告诉青岛开发区一位领导我跳槽了
时,他幽默地说,现在的人脚底都象踩了风火轮一样,一年不见面,到原单位
找人找到的概率还不如到五四广场兜兜碰上的概率高。话有些夸张,但也从侧
面反应了当今社会跳槽频繁之高。
跳槽的潇洒后面隐藏着许多职业生涯的酸甜苦辣,固然有许多跳槽是员工
追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结果,但更多的跳槽其实也是一种无奈,比如
在原来公司里面领导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与信任,不肯再给自己机会,或者部门
里面有能人站在自己前面,“既生瑜,何生亮”,没有出头之日。不管什么原因,
对跳槽一定要慎重。因为跳槽往往意味着新的开始,你可能又有了一张好去尽
力描绘的白纸,但同时你过去尽力描绘的东西也有可能被一笔勾销,要重新开
始再一个创业的过程。
即使是找到了更好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将离职申请递给上司前,最好先
一个人找个咖啡馆坐下来喝一杯,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真的是个机会么?是因
为它给你的起点比你现在的位置高,还是虽然新的起点比你现在拥有的低但发
展的势头估计会更好呢?如果是后者,我建议你再重新分析一下,中国人有句
老话言犹在耳:“一鸟在手,胜于十鸟在林”,对方描绘一个灿烂的远景但却不
肯承诺,这样的收益是应该看概率的机会收益的。同时也要分析一下,在现在
的公司里面你的处境,你是否还有机会,等等。记住,人的一生中最令人伤心
的事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做了错误的选择,不尊重自己选
择权的人就为自己埋下了后悔的种子。在面对跳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受些非
理性的因素的干扰,老在想过去的企业哪里不好,认为不管换到任何地方都会
比现在的企业强,并以这样简单的逻辑出发确定自己的前途。这样是要遭受惩
罚的。事实上各个企业之间尽管管理水平可以划分成三六九等,尽管有的企业
吹得天花乱坠,有的企业广告满天飞,但从根本上来说,管理上差别都不大的,
而且制约许多企业管理水平的往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却常常
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人事问题。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可能上。尤其对于
刚刚毕业的新人来说,现实的情况总是与理想存在差距,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
的问题时,便会轻易产生跳槽的想法。结果蜻蜓点水似的换过几次工作之后才
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几乎到哪里都存在,白白荒废了自己发展的大好时机。
如果是因为在原先公司碰见天花板了选择跳槽,那就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
自己碰到了天花板,是体制原因、是能力原因还是信任原因,还是机会优先的
原因。不同的原因需要我们拿出不同的处理办法。
如果是体制原因,要分析体制发展的趋势,要分析体制中的特例,分析自
己的实力。如许多韩国企业部门负责一级的重要岗位都是由韩国人担任的,部
门内主管一级的重要岗位往往是朝鲜族员工优先的,如果你的这个小组里有比
较能干的朝鲜族员工,而且他的资历也不错,这样你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前途了。
有的天花板更明显一些,象以前许多日资企业或台资企业大陆职员是不可能担
任部门负责正职的,这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天花板,松动的迹象就是特例,所
以要深入地分析特例,分析特例发展的趋势,观察他的优缺点,并与自己对比,
从而确定自己的机会。一般说来因体制的原因跳槽是比较明智的。虽然这些企
业也会出现特例,比如说90 年代末外国企业在中国实现管理本地化就是一个特
例,坚持下去的人得到了机会,但等这样的机会的付出可能非常大,能否等到
也很难说。我从青岛最后一家公司离职,相当大的原因也是从看到了体制上存
在的天花板,我从它第一届董事会后的干部任命名单中看到了公司对人事后勤
工作的定位与认识,从而预测了自己在5 年内不可能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就
选择了离职。我离职的时候企业效益非常好,由于开工足,收入飞速上升,许
多员工对我的离职有点看不懂,但我本人对这次离职从未后悔过,面对一时的
经济利益,我非常明白毕竟一个发挥的舞台与缩短进入成功者行列的时间才是
最关键的,而这点在在那里做不到。
如果是能力的原因,更要慎重。因为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为了躲避竞
争选择辞职,想走条捷径,还是比较危险的。这时除非你得到了一个比现在好
得多的位置,且基本具有对自己所负责工作的独立自主权,能掌控未来的竞争,
不要轻易选择跳槽。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其实也是以相当的能力打底的。多
数人能力还是处在办事人员这个层次上的,搞好管理还是需要点学问与魄力的,
所以要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果还没有升华到管理层面上,在大的企业里
面做个文员,按部就班地寻求发展,未必比到小的企业做个经理差。这是两种
不同的人生态度。
如果是因为信任的原因,就要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争取在原先企业把问
题解决掉,再离职。许多人面对问题,不想从主观上去接受教训,改善自己的
处境,总想通过跳槽,给自己一个新的环境,掩盖过去的问题。这种想法对新
人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我有一个同学,北方人,能力很强,但脾气非常暴躁,
在公司里面为不了点多大的事情就会与同事起冲突,轻易就敢向自己的上司开
火,结果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在企业里面做不多久就觉得处处受制,最后往往
一走了之,他告诉我一年内他换了3 家单位,这样的职业生涯对个人发展、经
济收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每次换工作往往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内员工
的付出往往是正常时期的几倍,而薪水却要低得多,再有,工作的间歇期、求
职的成本都是对自己经济收入的一大侵蚀。而且通过改换工作规避的问题,就
不会从中得到教训到新的企业后过不多久就会故态复萌,从而在新的企业再次
遇到职业发展的障碍。
说这些的时候,我只想让大家争取把每次跳槽价值最大化,绝不是反对跳
槽。事实上,许多时候,跳槽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一个企业呆久了,
除非个别的几个明星人物,除非有很大的建树,大多数员工逐渐地淡出了领导
的视野,得到的关心和支持也就少了,他们成了公司的隐形人,这样通过跳槽,
可以让企业再次发现自己的价值。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把跳槽当作一种手段,
通过从其他企业里拿到一个好的职位,给我们的管理人员一个震动,让他们重
新评估我们的价值。就象直到牙痛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牙齿的存在一样,当
管理者面临着我们制造的麻烦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自己的忽视是多么的不应该,
有时他也会采取措施修正自己的错误。但使用这个手段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处
理得要艺术,手段不能太过激,要显得对企业、对同事非常的留恋,要让人认
为你是在为了谋求个人发展,如果你表现出的是一幅对公司毫无忠诚的拜金嘴
脸,企业会丧失挽留的兴趣的。同时使用类似的策略时也要注意做好最坏的打
算,因为企业也是在面临着选择,许多企业对制度与原则有着近乎狂热的忠诚,
不喜欢开特例的。所以这个手段一旦采用而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就应该非常坚
决地执行跳槽计划。
有的员工在工作没有落实好的情况下以跳槽为手段要挟公司寻求加薪或晋
级,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一般公司面临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放弃,而不会
接受要挟,因为一旦先例开了,会对其他员工带来示范作用,给以后的管理带
来很大的麻烦。我在青岛服务的一家公司在刚成立的时候,曾将自己几乎全部
的骨干工人派到上海的兄弟单位工作,由于某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