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吴越王钱俶,叩见皇帝陛下。”钱俶率先贺道。

“臣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叩见皇帝陛下,愿吾皇兽与天齐,万岁万万岁。”陈洪进随后紧跟其后,山呼万岁,不忘了拍一下新主子的马屁,惹得早先一步说话的钱俶心中暗骂他无耻。

“爱卿平身,赐座——”太宗皇帝和颜悦色地站起身来,走到丹墀下面,亲手将二人扶起,拉到位于第二层的两张空席上落座。

“谢陛下厚恩,臣等有本要奏,恳请陛下御览。”两人没有想到太宗皇帝居然如此礼遇,心中都感到此行或许是件好事,于是揉揉眼睛,勉强挤出两滴眼泪来,跪伏在皇帝的面前,呜咽涕零地双手呈上表章。

王继恩接过两人手中的表章,转奉给太宗皇帝。

赵光义接过表章,打开浏览了一遍,命王继恩将表章交给担任宰相的太子太师王溥宣读。

王溥接过表章后,上下浏览了一遍,方才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臣俶庆遇承平之运,远修肆觐之仪,宸眷弥隆,宠章皆极。斗筲之量,实觉满盈,丹赤之诚,辄兹披露。臣伏念祖宗以来,亲提义旅,尊戴中京,略有两浙之土,讨平一方之逆,此际盖隔朝天之路,莫谐请吏之心。然而禀号令于阙廷,保封疆于边徼,家世承袭,已及百年。”

念到这里后,王溥停顿了一下,评论道,“素闻钱王仁勇爱民,今日得闻,果然是善体天心抚恤百姓的仁厚长者啊!”然后接着向下念去。

“今者幸遇皇帝陛下,嗣守丕基,削平诸夏,凡在率滨之内,悉归舆地之图,独臣一邦,僻介江表,职贡虽陈于外府,版籍未归于有司;尚令山越之民,犹隔陶唐之化,太阳委照,不及蔀家,春雷发声,不为聋俗,则臣实使之然也。莫大焉!不胜大愿,愿以所管十三州,献于阙下执事,其间地理名数,别具条析以闻,伏望陛下念奕世之忠勤,察乃心之倾向,特降明诏,允兹至诚。谨再拜上言。”

接着就是陈洪进的表章,言辞虽有差异,但其中的意思一般无二,都是说明了自己心慕皇帝龙威,恳请朝廷接纳的用心。

等到王溥将手中的表章念完之后,群臣们马上像炸了锅一样地纷纷议论起来。

“***熊,这下子没仗可打了!”曹彬的身旁有人悻悻地说道。

众人回头一看,不是旁人,却是侍中、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太祖皇帝的妹夫高怀德,正在那里忿忿不平地抱怨着,样子倒好似是就要到口的一块儿肥肉凭空被别人咬了一口一般。高怀德出身将门,从小不爱,不过性格朴实坦率,不拘小节,众人对他的口无遮拦早已经习以为常,此时听了无不莞尔,呵呵地笑了起来。

“不用打仗,对高大人你来说是少了一次加官进爵的机会,不过对于百姓来说,可真真地是一件好事啊!天下得以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如何不是我大宋的幸事?当真是圣天子在位,群宵回避,四海咸服,我辈是乐享其成啊!”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资历较老同两朝天子都有比较深厚私交的重臣赵普。

“则平此言,深得我心啊!”宰相王溥连连点头道。

群臣闻言,都纷纷赞叹附和,举杯为天子贺。

钱俶献上自己领地的十三州版图与户籍等物,正式归入大宋。

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赵光义自然是满口笑纳,客气了一番以后下旨褒奖道,“卿世济忠纯,志遵宪度,承百年之堂构,有千里之山河。自朕纂临,聿修觐礼,睹文物之全盛,喜书轨之混同,愿亲日月之光,遽忘江海之志。甲兵楼橹,既悉上于有司,山川土田,又尽献于天府,举宗效顺,前代所无,书之简编,永彰忠烈。所请宜依,借光卿德!”

“建兹大国,不远旧封,载疏千里之疆,更重四征之寄,畴其爵邑,施及子孙,永夹辅于皇家,用对扬于休命。垂厥百世,不其伟欤!其以淮南节度管内,封俶为淮海国王,仍改赐宁淮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即以礼贤宅赐之。子惟俶为节度使兼侍中,惟治为节度使,惟演为团练使,惟灏暨侄郁昱,并为刺史,弟仪信并为观察使,将校孙承祐、沈承礼并为节度使,各守尔职,毋替朕命!”

言辞虽然有些骈俪,话语虽然有些拗口,但是太宗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土地我也笑纳了,为了表彰你们的功绩,给后人作一个好的榜样,我决定比较优厚地对待你们,总之大家的体面都是一定要维系的,后世子孙的富贵也是要保全的,唯一改变了的,就是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如今都不姓钱了。

顺便接受了陈洪进献上的漳、泉二州版图,然后又授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进为检校太师,并赐钱千万,银万两,绢万匹,赐第京师,礼遇相当优渥。

随后太宗即下诏,命前宰相范质长子范旻,权知两浙诸州军事,并密令范旻将所有钱氏及陈氏缌麻以上亲属,及境内旧吏,统遣至汴京候命。

自此江南地界再无割据之主,五代以来的十国,如今就只剩下北汉刘氏一国尚且依附在契丹的羽翼之下了。

 第四章 宫廷秘事(上)

尚未过半的酒宴马上被撤了下去,片刻之间就换上了全新的菜品,并且增加了在太庙享用过的三牲,从规格上看要比平时饮宴的标准高出了许多倍,度支司的一位推官暗自在现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酒水除去不计外,这一桌菜的花费没有十万钱怕是出不来的。

“看来我们的皇帝陛下是早有安排呀!”曹彬看了看忙忙碌碌的宫女太监们,心中了然。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些酒席是在得到了吴越臣服的消息以后方才赶制出来的。

“诸位爱卿,”太宗皇帝举起酒杯,慨然说道,“今夜恰逢七夕,我大宋又得忠臣贤良,实在是振奋人心呐!今夜并无君臣之分,众卿无须拘礼,但凡尽兴可也!”说罢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以空杯示下。

众臣纷纷高声鼓掌,起哄叫好,难得有此时机,纷纷端着酒杯走上前来,到皇帝与新归顺的两位臣子跟前拼酒。皇帝面前,众人自然还是不敢太过放肆,不过对于钱陈二人就没有了许多顾及,尽管二人都是酒场高手,但是毕竟架不住对方人多,半晌之后就趴到了桌子底下,若不是太宗皇帝看不过眼去加以劝阻,怕是还要有人捏着脖子给他们硬灌了。

“这帮粗鄙无文的家伙,一点儿也没有身为朝廷重臣的觉悟啊!”曹彬很不满意地看了看自己属下的几员武将,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们正和起伙儿来欺负那些新来的生面孔。不过曹彬想了想,这种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本来都是靠打仗来吃饭的,仗打的越多,官儿就升的越快!如今这两位忽然投诚了,今后大伙儿的衣食可就没着落了啊,难怪大家都憋了一肚子的气儿,让他们多喝两杯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陛下——”忽然有人高声喊道,众人纷纷看去,却是太宗皇帝的弟弟,开封府尹、同中书平章、开府仪同三司、齐王赵廷美。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市井传言多有不利。可是近日以来,忽然口风又变了,朝野中纷纷议论所谓的“金匮之盟。”据说是建隆三年,杜太后在临危的时候,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杜太后自知命已不长,乃问太祖:“你知道你是怎样得到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因此宋朝才有了“传弟不传子”的先例。

此事说起来虽然有些牵强,但是杜太后亲身经历过五代,这是一个王朝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五代君主十三人,在位超过十年者绝无仅有,且有七人死于非命,杜太后惟恐宋太祖也无法摆脱宿命,像周世宗般英年早逝、最终幼主执政失国而终,因此杜太后在赵匡胤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就说过“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的一段话。杜太后认为刚刚建国,根基未稳,大宋王朝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短命的“第六代。”假如太祖果真中道而殂,十多岁的德昭显然是不足以应付局面的,而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应是理想的继承人。

而根据这一莫名其妙的定例,太宗之弟齐王赵廷美自然也有了继承大统的法律根据,成为大宋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因此他权势极为显赫,掌摄开封府尹的大印,据说这个位子自五代以来就是皇储的别称,真正当得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虽然对于太祖的暴死也是心存疑惑,但却没有多说什么,有到他耳边搬弄是非的,也总是被他一顿训斥之后着人撵了出去,真真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皇弟有何事要说?”太宗此时的心情甚好,和蔼地问道。

“启奏陛下,”齐王挺胸站在第二层的台阶上面,扫视了一眼下面的群臣,大胆放言道,“江南一统,实乃百姓之福,今夕何夕?花前月下,有酒无诗怎么能行?”

“不错——”太宗笑着拈须点头道,“皇弟所言甚是,但不知道那位爱卿又有了佳作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到了闷声喝酒的南唐后主李煜身上,要说到诗词歌赋,人家的修为可不是他们这些北周禁军出身的武夫们所能望其项背的。

李煜却也不理这茬儿,依然我行我素地伏在案上照喝不误,好似没有听到太宗皇帝和齐王赵廷美的对话一样,太宗的表情有些不悦起来,一手攥住酒杯,两只小眼睛神光湛然地盯着李煜,众人的心情都有些紧张起来,不知道这位性格暴躁的皇帝又会做出什么煞风景的事情来。

“陛下,小臣前日偶得诗一首,愿求陛下与众位大人斧正。”在敬陪末座的地方,一个清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太宗皇帝仔细一看,那人身材矮小,白面微髭,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原来是散骑常侍徐铉,于是点头道,“原来是徐卿啊!朕在开封府尹任上就听闻,卿与韩熙载并称江表双杰,诗词工夫自然是不差的,说来一同听听罢!”

醉意熏然的李煜将目光稍微瞥了一丝过去,看着这个自己夕日的旧臣,他还是忠心耿耿啊!自从江宁来到汴梁后,许多的旧部已然投向了更有发展前途的赵宋朝廷,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主子和出身,能够象徐铉这样忠心护主的人真得是凤毛麟角了。也许,自己的老仆也算是一个吧!堂堂的皇帝,居然也会沦落至此?想到这里,李煜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

一时之间,大殿里面喧闹的人们都安静下来,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铉的身上,徐铉也不为所动,踱着方步低头向前走了几步后,方才开口吟道,“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声音委婉含情,余音在大殿之上缭绕不绝。

在场的人闻得此诗后,都觉得言语清新,颇有余韵,不觉纷纷叫好。

太宗皇帝也微微点了点头,沉思良久之后,方才开口淡然说道,“不错!徐卿果然作得一手好诗!只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