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节为了表示对曹嵩的原谅,说:阿瞒在顿丘干得有声有色,这次主动提出上缴税收,我要给他树个典型,将他的政绩加上一笔,以后好升迁。
曹嵩忙俯在席子上拜谢不已,临走前,曹节要曹嵩带回曹操写的“二柄论”,对曹嵩说:阿瞒选择这种方式在官场混迹,要么贵不可言,要么……头断身碎。
曹嵩当然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什么“贵不可言”,这是曹节说话的方式,后面“头断身碎”才是唯一的结局。
曹嵩马虎不得,这句话隐含曹节的意思,曹操真的要闹得出格,曹节很可能会大义灭曹操,更可能顺便连他一块儿灭了。
失魂落魄的曹嵩走到曹节家门外,雨下得很大,虽然曹家奴仆打着伞送曹嵩上车,身上脸上也湿了一大半。马车缓慢行驶在洛阳大街上,任由车外风雨毕至,曹嵩呆若木鸡。现在想不出什么方法能彻底说服曹操,多一点为官技巧,懂得自我保护。
曹嵩回到家,去曹腾的灵位前跪坐了很久,没人知道他在里面喃喃自语般地对着曹腾的灵位唠叨些什么。直到雨声渐大,才回到书房,几案上有封曹操的回信,无精打采地拆开来看,当他看到信中写着“忠实、忠孝、忠诚”时,气得猛地把这封“纯”到“发蠢”的家书摔进雨中。
暴雨倾盆而下,这对父子的家信在雨中无声地经历雨点的敲打。院中积水,将竹简飘起来,随着风向微微飘荡。
曹嵩伤心落泪,在曹节那里受到的伤害没平复,又受到劝说曹操失效的打击。作为父亲,他一直努力想要进入儿子的内心,好让儿子跟他同呼吸共处事。可曹操心中的那层障碍越发坚硬,一次次让他这个梦想入住者撞得头破血流。
怎么办?
以前认为忠直死士离自己很远,现在这传说中的官场硬骨头就在身边。
站在良知和现实的中间,曹嵩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对。
助长曹操的“愚钝”显然不行,灭杀他的为好官、为正官的热情,不大符合曹嵩本愿。
要知道,他曹嵩也是圣人门徒,太学高材生。太学独木桥前的八个大字“帝之辅弼,国之栋梁”,只要上过太学的人会永远铭记。
一代代“纯种”士大夫就是在这八个字的指导方针下被培养起来的。他曹嵩虽然跟曹节共同贪污,并不代表他已经没有良知。
窗外暴雨倾盆,窗内曹嵩眉头紧皱,还给曹操写不写信?怎么写?以前用哀求的口吻,不奏效。用过威胁的口吻,失败了。
这回还能用什么方法?
将曹操上书的结局告诉他,让他伤心,让他失望。
曹嵩想到这里便摇摇头,这样更加会激起曹操的斗志,别又横生什么枝节,他那不让人省心的儿子,是什么样的性格,他很清楚。
信到底怎么写?
破天荒的嘉奖
五月的顿丘晴天万里,知了们拼命鼓噪,为即将远行的船队壮威。
曹操检查五十艘运粮船,船上是顿丘子民给皇帝的贡献:五千斛小麦、五百斛黑豆、五百斛蚕豆、五百斛荞麦、五百斛黍,另外有玩物、地方特产若干。
由于无法征调更多船只,这只是第一批,后面分批运往洛阳。
一百一十六艘从顿丘各地和周边郡县借调、征集来的船和数百名船夫,在曹操和众乡亲的欢送下,驶离河岸,带着顿丘上缴的税赋和民心,直向京都洛阳。
六月六大顺节当晚,顿丘县城鞭炮齐放,灯火阑珊,人们欢庆几十年来首个丰收节日,直到日出方散。
《汉书》中有酷吏传和循吏传,记录历代做官严酷和秉公执法者,曹操想,他要是将来做官,能被史家写进历史多好,哪怕循吏算不上,当个能吏、明吏也可以,再不济也能捞个酷吏传内的一两列字。那样后世千秋,就有人知道他的事,不会被后人遗忘。
曹操走下城楼,来到人群中,人们本来正在玩乐,看到曹操到来,忙不迭地伏地呼唤“青天大老爷”。
曹操抬手,叫所有人起来,曹操从鼓手手中接过鼓槌,奋力敲打,众人跟随鼓点起舞,民众围着曹操兴奋地起舞歌唱,好一派融融夏日的夜景。曹操喊:诸位叫我的小名,阿瞒,叫阿瞒。
众人哪里敢叫,有大胆的叫出第一声,一时间人们都叫曹操:阿瞒,阿瞒,阿瞒……
曹操感觉满足,阿瞒只有最亲最近的人才能叫,顿丘的父老乡亲难道不是他的父母兄弟么?
忘情动情的曹操,跟所有人笑着、跳着,年轻活泼不沉稳的曹操,只有一腔热血,哪儿有当官的样子。
六月初六的月亮很新,是月亮的弯勾最漂亮最自然的日子。可月亮有阴晴圆缺,人间有相聚离散。
曹操站在城楼上,眺望早晨的阳光照耀着顿丘小城,生发感慨:只要有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顿丘获得的夏粮丰收,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顿丘的特产、手工业等,都是老百姓做起来的,他们才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只要当官的维持了正义、为百姓缔造公平,将生产和发展交给百姓,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天下。
官民同气,上下一心,大汉帝国一定发展得繁荣昌盛,重回尧天舜日为时不远。
看过大官经历过大富贵的曹操,对贪污受贿没什么兴趣,从小生活富裕的他,对私攥民财、搜刮地皮那样的勾当不感兴趣。作为官三代出生的曹操来说,为官的价值,不是能为自己捞多少钱财、贪多少土地,而是来自于百姓的幸福。
顿丘五十船粮食浩浩荡荡地送到洛阳,顿时引起轰动。在这人人自保、处处哭穷的混乱时期尤为可贵。谁还主动上交粮食,何况顿丘那么糟糕的地方。就连曹操的上级官员都认为他这是爱出风头、爱表现,就是想要证明他这个太监养孙比别人强。其实就是个呆头鹅、冒失鬼。
皇帝非常高兴,当朝嘉奖曹嵩教子有方。
曹嵩站在台阶下,虽然低头鞠躬谢恩,分明能感受到满朝文武投来肯定的目光。有曹操那样的成长经历,曹嵩今生今世做梦都没想过能有今天,只求曹操不要在他死后将曹家家业败光就不错了。没想到在顿丘的努力获得的成就,让他在朝堂上获得尊重与肯定。让他终于可以卸下二十多年一直挑着的重担,头一回享受做父亲的成就感。
曹嵩跪谢皇恩,起身时,泪光闪闪。
九月,皇帝下诏表彰曹操,使曹操成为地方官员学习的典型,嘉奖令颁发的那天,曹节要得力太监赵忠带队,率领皇家乐队六十多人,六十抬御赐礼物、三十虎贲士、三十御林军从皇宫出发,熙熙攘攘、吹吹打打一直向曹府而来。
前面鸣锣开道的还边敲锣边喊:顿丘县令,为官忠敬。大司农教子,颇有良方。皇恩浩荡、特此嘉奖。
哐……哐……哐……
这块美誉十足的御赐匾额,能为曹家抵挡即将到来的灾祸吗?
祸福相依
锣声传来,曹嵩带着全家早已跪在门外迎接圣旨和匾额。
曹家门头上从此多了一块御赐金匾——教子有方。
当年那个顽童阿瞒,终于长大。不再是昔日的纨绔少年,也许就会按照他的理想,长成皇帝的辅弼之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曹家可谓门楣登喜,人人欢笑颜开。
曹操的一妻一妾,丁蕙勉强一笑,刘春高兴得抱着曹昂喜极而泣。曹操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曹昂从襁褓中长成满地乱跑的幼童,全家三代都想念远在顿丘的曹操,每逢时节,思念之情更加沉重。
白天的热闹过后,曹嵩再到门口仰看门头上的“教子有方”,不禁苦笑。
回想曹操的成长经历,没有一天让他省心,没有一件事不和他作对。这难道也算教子有方?
就太学那帮士大夫们培养出来的士大夫,没几个有曹操这么纯正到如此愚蠢的,不令他绝望自杀,已属万幸。
什么才是他的“教子有方”?
那……是不是自己的为官准则影响了曹操?还是曹操从他这继承了对朝廷的忠……
曹嵩不敢再往下想,那秘密隐匿的十几座国库的财富都在他和曹节名下。作为大司农来说,简直失职到无以复加,还有什么忠可言?要是让曹操知道了,他会怎么想?曹嵩不敢想有这一天。
曹嵩走进门内叹息,嗨,世事就是这样,有些坏事不能不做。那是因为做坏事的代价要比不做坏事付出的代价少,得到的好处多。
曹嵩回到中厅,左边侧室就是曹腾的灵位陈列处,曹嵩习惯地掀开帘子进去,跪坐在灵位下方。曹嵩突然想到,曹操很像曹腾!
效忠皇帝,忠实于国家利益。
曹操在顿丘期间,俸禄必须从顿丘支取,原本说要还曹嵩的钱,完全可以将俸禄中的部分粮食换成金银,然后运输到洛阳。
曹操知道父亲的俸禄和灰色收入养活全家绰绰有余,再拿钱财回去,没什么大作用。
曹操并不知道曹嵩和曹节共同贪污的那些,要知道了,肯定会多借一些钱拿到顿丘去接济穷人。
财富多了,反而是拖累。再多花不完,也只是放着,没有发生财富的价值,还不如接济穷人,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曹操要功曹、主簿等将自己的俸禄拿去统筹,用于办学、存续孤幼、问死吊伤。
渐渐地,曹操在“曹青天”之后,百姓又多给了他个混合型爱称——瞒爷。年仅二十四岁的曹操,被顿丘子民赋此称呼,不伦不类却尽显尊敬之情。
爱,只有给予,才能产生价值。
曹操还是改不了他那爱玩爱折腾的本性。在工作的同时也会劳逸结合,组织学子们举行辞赋会、狩猎、驰骋,还组织百姓开展割禾大赛、搬粮食比拼等。小小的顿丘,都快被他踏遍了。
老天爷喜欢看悲喜剧,继皇帝颁发“教子有方”匾额给曹家才一个月,灾难降临曹家。
灾祸如秋霜,当夜还月光皎洁,早晨开门已严霜一片。十月,一道圣旨直扑顿丘县府衙:圣旨下,着顿丘县令曹操就地免官,即刻启程回京,待罪受诏,削职为民。
突然接到如此内容的圣旨,曹操如坠五里雾中。
他对曹嵩的为官之道相当放心,曹嵩不会自己惹祸。
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没有天大的灾难,不会波及到他曹家,曹操跪谢圣旨。等不及下一任接替,只带了随身物品,把印绶挂在县衙大堂正面墙上,带着随从匆匆离开顿丘府衙。
他不知道父亲和家里怎么样,连他远在顿丘都难以幸免,家里应该已遭大难。
曹操打马狂奔,设想了很多能见到曹嵩的场景:在狱中关押、在大街上游行、挂在门楼上示众……
九、议郎情伤
因为受到宋皇后一案牵连,曹嵩和曹操父子双双丢官。一场意外的训斥牵出顿丘豪强诬告曹操的真相。饱受污蔑之苦的他终于病倒,对官场心灰意冷。顿丘的百姓还在痴痴等待他们的“曹青天”回转,眼看飞雪已至,曹操未还。百姓们联名拟成“万民承情表”,派专人送到京城。恩师桥玄为曹操谋得能直言上书的议郎职位。被官场暗流冲击得深受伤害的他,过去最想做的就是给皇帝进言,如今有了便利,却伤痛得茫然不知所云。
祸从天降
从安帝时期的邓太后起,到桓帝时期的梁后,到刘宏时期的窦太后,三任太后的外戚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虽然依附太后们不得善终,但终究风光过,拥有过。
相比现任皇帝刘宏的正妻宋皇后,简直没脸到那边见她的婆婆、太婆婆们。
宋皇后出身显贵,但生不逢时。
桓帝时期,她的姑父渤海王刘悝因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