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到此为止,高丽最多不过是成为蒙古帝国的“弟弟”,而不会是日后的“女婿”。然而,蒙古帝国这位大哥对弟弟实在太不客气,要求的贡赋越来越多,而且不分时候,想要便要。高丽君臣终于忍无可忍,于1225撕毁协议,斩杀蒙古使臣。此时成吉思汗正在征讨西夏,无暇理会高丽,“兄弟之国”从此断交,陷入“冷战”。直到窝阔台汗即位后,便开始派兵攻打高丽,正式爆发战争。

自1231年起,蒙古帝国连年对高丽用兵,尤其是贵由汗和蒙哥汗时期更是“凡四命将征之,凡拔其城十有四” ,高丽王不得不迁都江华岛。虽然蒙古军在当时战无不胜,但因为高丽早已形成武人政治,民心士气要比日后的李氏朝鲜强得多,面对侵略节节抵抗,对于蒙古军造成很大杀伤,甚至击毙过蒙古统军元帅撒礼塔。
高丽毕竟是一个小国,小国的可悲之处在于,当与大国交锋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的帮助,无论多么顽强也无法免于灭亡。蒙古帝国虽然不能把高丽一口吞掉,但只要坚持不懈的打下去,胜利还是属于自己。
终于,在艰苦抗战28年之后,尤其是“都房”政权第四代执政崔竩被杀后,公元1259年,高丽高宗向蒙古帝国投降,派太子王倎入质。
城下之盟的滋味很不好受,蒙古帝国对于长期坚持抵抗的国家一般惩罚都十分严厉。高丽这次投降,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可想而知。莫说“兄弟之盟”,就是能否保持独立地位都在未知之数了。

然而,高丽王父子尚不知道,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大汗蒙哥汗已经快要去世,忽必烈的大元王朝已经呼之欲出。
【正文】


情形的变化虽非人所能预料,但一些历史上的成功者总是会在变化时的选择当中占得先机。高丽太子王倎便是这样的人。
1259年,蒙哥汗死于南征南宋的征途上。此时,王倎正奔波在遵照大汗圣旨前往四川的路上。听闻到大汗死讯,这位高丽太子没有再西进,而是前往汴梁,和当地官员一起迎接也是得到消息从鄂州返回的忽必烈,并跟着忽必烈一起回到了其大本营开平。
王倎太子的押宝,使得日后的高丽安享百年太平,作为一个弱国储君,他的眼光可称睿智长远。

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建元中统,开始了和弟弟阿里不哥的争位之战,至于如何惩罚近三十年拒不归附的高丽自然不可能在议事日程之内了。而也在这一年,高丽高宗王皞病逝,消息传来,忽必烈谋臣赵良弼和廉希宪一起进言,认为应该立即送王倎回国即位,这样高丽便会感恩戴德,一心内附。
忽必烈早就对王倎的作为很满意,立即接受建议,以国王之礼款待王倎,赐以虎符、封册和高丽国王印,并派精兵护送其回国,同时下诏赦免高丽之“罪”,表示对高丽全国上下“首谋内乱,旅拒王师,已降附而还叛,因仇雠而擅杀,无所归而背主亡命,不得已而随众胁从”等等作为全部“罪无轻重咸赦除之”,答应“完尔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家室” 。同时,对于屯驻高丽的蒙古军全部撤回,曾经虏获的高丽百姓也全部放归,当然宽大之余,对于两国关系也要明确,规定高丽有“纳质、助军、输粮、设驿、供户数籍”等义务。
王倎回国即位,这便是高丽元宗,不久改名为王禃。虽然蒙古入侵让国家残破,但现在没有了“都房”执政,实权回归王室,又保住了国家的独立地位,就这样安心的做大元朝的东部屏藩,元宗的日子本来该很好过的。

然而,元王朝和其他王朝不同,尤其是忽必烈时代,对开疆扩土极为热衷。为了灭亡南宋,也为了征服日本。忽必烈不停地要求高丽履行助兵资粮的义务。至元五年(1268年)夏,更是责令高丽“当造舟一千艘,能涉大海可载四千石者”,用于攻打南宋和日本之用,并且明说“死者有之,生者亦有之”——不要强调什么“人民残少”之类的借口,就是死人也得给我造!
元宗是忽必烈立的,再加上深切知道违命的后果,于是只能委屈百姓尽量满足。可高丽朝野还是有很多“爱国者”,对于这样的榨取极为不满,更认为愿意满足元朝要求的元宗是“高奸”。这些人以权臣林衍为首,几经谋划,于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发动政变,废黜元宗,立其弟王淐为王。
这种无视宗主国皇帝的作为自然不能为忽必烈所默认,同年十月,忽必烈封在京朝觐的高丽王太子王愖为特进、上柱国,命他和派头辇哥率三千军队回高丽平乱。面对军事威慑,王淐、林衍不得不恢复元宗王位。
这起变乱,几乎把元宗即位时的大好局面丧失殆尽,原本撤出的蒙古军重新又开了进来,在凤州设立屯田总督府,长期驻守。同时,忽必烈还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监督官),高丽的独立地位已经大打折扣。尤其严重的是,高丽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人因为不满林衍专权,趁着元军入境之机,以西京(今平壤)五十余城归降元朝,忽必烈顺势将之改为东宁府(后升东宁路),划归元朝辽阳行省管辖。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林衍等人的作为看似是“有尊严”的“爱国”之举,却让国家丢了面子又丢里子,真是何苦来哉!

笔者认为是何苦,可高丽的“爱国者”们可仍然向着“苦”大踏步前进。为了有效控制高丽,忽必烈要求高丽王室从江华岛迁回旧都开城。就迁都事件上,高丽朝廷再起波澜,其时虽林衍已死,但其党羽裴仲孙等仍拥立王室庶族承化侯王温为王,据守珍岛(今南金罗道)抗元。
不自量力的反抗自然会招来更严厉的惩罚。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元将领忻都、洪荼丘等率兵攻占珍岛,杀王温、裴仲孙,但残部在金通精率领下又退往耽罗(今济州岛)。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元军攻占耽罗,金通精等人被俘,林衍党羽最终被肃清。
这回,元朝又在耽罗设立诏讨司,屯兵驻守,高丽的领土又少了一块。
三十一,乔治三世(下),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大显神威,击败法国,战后出现了第一大英帝国。1760年,就在七年战争即将结束时,老英王乔治二世去世,他的孙子即位为英王,是为乔治三世。乔治三世在位六十年。在《乔治三世(上),第一大英帝国的开始与结束》一篇中,我们讲述了英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的前半段的事迹,那时正值第一大英帝国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不过,随着1783年北美各州的独立,第一大英帝国也随之瓦解,而乔治三世统治的后半段,则是英国与拿破仑帝国进行顽强斗争的时期。因为北美各殖民地的独立,帝国瓦解,乔治三世威信扫地,所以,本篇《乔治三世(下)》讲的虽然是乔治三世时期的事,但是,与上篇不同,乔治三世只能算半个主角,而本篇另外的主角有五个,三个正面人物,两个反面人物。三个正面人物都是英国的,即,英国首相小皮特,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英国陆军统帅威灵顿公爵;两个反面人物都是法国的,即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和法国陆军元帅格鲁希,这倒不是因为我写英国就把法国当反面,我是非常崇拜拿破仑的,拿破仑立志统一欧洲,志向远大,是名垂千古的大英雄,之所以把这二位作为反面人物,恰恰是因为他们是导致拿破仑帝国失败和灭亡的两个罪魁祸首。

庞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亦即拿破仑帝国,鼎盛时,囊括大半个欧洲,德意志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所灭,拿破仑帝国大有取代和继承德意志罗马帝国成为欧洲唯一正统帝国之势。而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放弃帝国的大片领土,而在剩余的领地上建立了奥地利帝国,这个奥地利帝国被作为拿破仑帝国的附属国,作为拿破仑帝国附属国的还有,西德同盟(也有称为“莱茵同盟”的),荷兰王国,西班牙王国,西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拿破仑帝国疆域广大,地跨欧美两大洲,除了在欧洲拥有广大疆土,在北美也拥有大片疆土。

北美独立之后,在英国,出现了托利党的长期执政,自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起,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1784年,小皮特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从此开始了托利党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时期。小皮特是老皮特之子,众所周知,在七年战争中主持英国战事取得对法国大胜的老皮特是辉格党的主将,小皮特也是在辉格党起家的,但是,后来,他却重组了托利党。北美的独立,使得乔治三世权威尽丧,而小皮特的上台,则更进一步结束了乔治三世的影响,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政党政治。所以,乔治三世后半期的统治,主要是小皮特等英国首相在发挥重大的作用。

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区别,主要在于托利党支持国王,但是,小皮特改组后的托利党,已不再以支持国王为主,而以推行政党政治以建设英国为主,所以,他重组的托利党也被称为“第二托利党”。

小皮特上台后,主要着手解决英国的财政问题,继续推行辉格党执政时的经济改革。在小皮特的精心主持下,英国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就在小皮特逐步为英国积累起财富的同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欧洲的国际局势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1787年,法国局势逐渐发生动荡,1789年,终于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英国人还为之欢欣鼓舞,这一方面,是因为英法世为劲敌,法国发生内乱,英国人岂有不高兴之理,另一方面,英国人也认为法国的专制制度被推翻,法国也将实行和英国一样的政治制度,这符合英国人的理想,所以,英国人也为法国人的革命而高兴。当法国革命的消息刚刚传入英国的时候,英国人普遍的反应是欢欣、快慰。大多数英国人都对法国所发生的事件抱着积极肯定的态度,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有的热烈支持,有的感到轻松的快慰,也有的以一种幸灾乐祸的侥幸心情注视他们在欧洲的宿敌——法国波旁王朝的崩溃。

对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法国一向被看作欧洲大陆最强大的专制君主制国家之一,在政治上是和立宪君主制的英国水火不相容的,而在国际关系上,法国又是英国在殖民扩张道路上的主要对手。现在,法国爆发了突如其来的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这无疑为英国在争夺欧洲霸权和海外商业扩张的道路上,扫除了一个极大的障碍,所以英国大多数人对这次革命是感到快慰的。还有的英国人认为,这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的崩溃,可能标志着政治民主自由新时代的到来。甚至有英国人宣称:“法国人并不是仅仅为了他们自己的权利,他们是在推进整个人类的普遍自由!”而福克斯&;#8226;斯坦霍普伯爵领导下的辉格党,更是对法国大革命抱着欣赏和支持的态度。英国的激进主义者欢呼:“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时代啊!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能够亲眼看到人权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得到理解。”

但是,随着法国革命的局势的发展,使得英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随着法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斗争越来越激烈,法国革命斗争的激烈,尤其是发展到后来雅各宾专政的红色恐怖,把英国人吓坏了,英国人不喜欢那种狂热的群众运动式的大革命,英国人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