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他的帐,但他知道,要在读书人中间找几个软骨头的败类并不困难。
经过仔细观察,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吏部侍郎焦芳。接触一段时间后,双方加深了了解,形成了共识,决定从今以后狼狈为奸,共同作恶。
焦芳,河南泌阳人,进士出身,还是个翰林,但你要是把他当成文弱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想当年,万安在内阁管事的时候,大学士彭华推荐晋升学士人选,漏了焦芳,这位兄台听到消息,当即表示,我要是当不上学士,就拿刀在长安道上等彭华下班,不捅死他不算完。
彭华听到消息,吓得不行,把焦芳的名字加了上去,事情这才了结。
这位焦兄弟如此彪悍,在中进士之前估计也是在道上混的,被拉入伙实在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焦芳就这样成为了刘瑾犯罪集团的骨干成员,考虑到投靠太监毕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焦芳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着。
刘瑾的行动终于引起了文官集团的警觉,马文升和刘大夏的离去也让他们彻底认识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必须动手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99'
不同的选择
刘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多年在官场打滚的经验告诉他,如果再不收拾局面,后果不堪设想,而想要除掉八虎,但靠内阁是绝对不够的。
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发动文官集团的全部力量,发动一次足以致命的攻击。
基于这个认识,他找到了户部尚书韩文,布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第二天,进攻开始。
这一天,朱厚照收到了一份奏折,他并不在意地翻阅了一下内容,却立刻被吓得胆战心惊!
这份奏折不但像账本一样,列举了他登基以来的种种不当行为,还第一次大胆地把矛头直接对准刘瑾等人,表示再也无法容忍,必须立刻杀掉八虎,如果朱厚照不执行,他们绝不干休。
此奏折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李梦阳,要说他也确实名不虚传,写作水平极高,引经据典,短短的几千字就把刘瑾等人骂成了千古罪人,社会垃圾。
但是朱厚照害怕的并不是这份奏折的内容,也不是奏折的作者,类似这种东西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习以为常了,真正让他畏惧的,是这份奏折的落款——六部九卿。
六部大家都知道了,而所谓九卿,就是六部的最高长官六位尚书,加上都察院长官最高长官、通政司最高长官和大理寺最高长官,共计九人,合称九卿。
这一举动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内阁全体成员发动弹劾,威胁皇帝答应他们的条件和要求。
刘健不愧是老江湖,他一眼看穿了刘瑾等人的虚实,根本不与他们纠缠,而是发动内阁各部,直接威逼皇帝。他早已打好了算盘,虽然这位皇帝闹腾得厉害,毕竟只是个小孩子,禁不住大人吓唬,只要摆出拼命的架势,他是会服从的。
刘健的想法是对的,他这一招把朱厚照彻底吓住了,刚上台没多久,下面的这帮人就集体闹事了,要是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万一再来个集体罢工,这场戏一个人怎么唱?
他准备屈服了。
刘瑾等人得知消息,吓得魂不附体,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刘健竟然这么狠,一出手就要人命。八个人马上凑在一堆开会想对策,可是由于智商有限,谈了半天也没办法,只得抱头痛哭。
朱厚照的环境也好不了多少,和刘健相比,他还太年轻,面对威胁,他只好派出司礼监王岳去内阁见几位大人,以确定一个问题——你们到底要怎样才肯罢休?”
'600'
王岳急匆匆地跑到内阁拜见三位大人,却意外地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
他小心翼翼地开始询问几位阁臣的意见,还没等他问完,刘健就拍案而起,表达了他的观点:
“没什么可说的,把那八个奴才抓起来杀掉就是了!”
本来就很能侃的谢迁也毫不客气,厉声说道:
“为国为民,只能杀了他们!”
然而剩下的李东阳却保持了沉默,面对刘健和谢迁惊异的目光,他这才缓缓地表示,应该严惩违法的太监。
李东阳此时的奇怪表现并没有引起刘健和谢迁的重视,他们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王岳的身上,等待着这位司礼监的表态。
也算刘瑾运气不好,因为王岳最讨厌的人正是他,大家要知道,太监行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对这位抢饭碗的同行,王岳自然没有什么好感。
他对三位阁臣的意见表示完全接受,并立刻回到宫中向朱厚照转达了内阁的意见。
朱厚照想不到内阁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但他并不想赶走这几个听话的宦官,便另派一人再去内阁谈判,这次他降低了自己底线:同意赶走八人,但希望能够宽限一段时间执行。
内阁的答复很简单——不行。
同时更正了朱厚照的说法——不是赶走,是杀掉。
朱厚照真正是无计可施了,他只能继续派出司礼监前去内阁谈判。
此时八虎已经知道了情况的严重性,他们惊恐万分,竟然主动找到了内阁,表示他们愿意自己离开这里前往南京,永不干涉朝政。
内阁压根就不搭理他们。
刘瑾和其余七个人都哭了,他们是被急哭的。
这是匆忙混乱的一天,宫中的司礼监急匆匆地赶到内阁,又急匆匆地赶回宫里,朱厚照也无可奈何,八虎完全丧失了以往的威风,只是惶惶不可终日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命运的裁决。
出人意料的是,与此同时,内阁里却发生了一场争论。
计划的发起人刘健眼看胜利在望,便召集内阁和各部官员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刘健的急性子果然名不虚传,会议一开始,他就拍起了桌子,恨不得吃了刘瑾等人,谢迁、韩文也十分激动,一定要杀了“八虎”。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东阳终于开了口,但他说出的话却着实让在座的人吃了一惊。
李东阳表示,只要皇帝能够疏远赶走“八虎”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定把他们杀掉,否则事情可能会起变化。
他的建议引起了刘健和许多人的不满,与会的人众口一词地认为他过于软弱,对他的建议毫不理会。
李东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些愤怒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就这样,内阁商定了最后的方针:除掉八虎,决不让步。
06010610
'601'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潜伏
章节字数:1483更新时间:07092919:29
刘瑾的工作终于有了效果,得到消息的焦芳连夜把内阁制定的计划告诉了八虎。/ /
人被逼到了绝路上,即使没有办法也会想出办法的。
明天一早就会有人来抓了,而逃跑是不可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能跑到哪里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豁出去了!
刘瑾明白,现在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挽救他们。于是,他和其余七人连夜进宫,去拜会他们最后的希望——朱厚照。
一见到朱厚照,八个人立刻振作提神,气沉丹田,痛哭失声。生死关头,八个人都哭得十分认真敬业,朱厚照被他们搞得莫名其妙,只得让他们先停一停,把话说完。
刘瑾这才开口说话,他把矛头指向了王岳,说王岳与文官们勾结一气,要置他们于死地。
刘瑾实在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直接指责攻击他们的文官,因为他十分清楚朱厚照的心理,对于这个少年而言,文官从来都不是他的朋友,他最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因而具有深厚根基的王岳才是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只要把王岳归于文官一伙,朱厚照自然就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602'
朱厚照被打动了,他本来就极其讨厌那些文官,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才屈服于他们的胁迫,听了刘瑾的话,他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危险,连王岳也听从文官的指挥,将来的日子怎么过?
可我又能怎么办呢?
刘瑾看穿了他的心思,加上了关键的一句话: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决,谁敢不从!”
朱厚照终于醒悟了,原来最终的解释权一直都在他的手中,做皇帝和做太子其实并没有任何不同之处,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他即刻下令,免除王岳等人的司礼监职务,由刘瑾接任,而东厂及宫中军务则由八虎中的谷大用和张永统领。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刘瑾完成了逆转,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刘瑾充分领会了时间宝贵的精神,他没有等到第二天,而是连夜逮捕了王岳等人,把他们发往了南京。
然后他穿好了司礼监的衣服,静静地等待着清晨的到来。
第二天
兴奋的刘健和谢迁兴冲冲地赶来上朝,有了皇帝的首肯和王岳的接应,他们信心百倍,准备听这几个太监的终审结果。
可他们最终听到的却是几份出人意料的人事调令,然后就看到了得意洋洋的司礼监刘大人。
强打精神回到家中的刘健再也支撑不住了,他立刻向朱厚照提出了辞职申请,与他一同提出辞呈的还有李东阳和谢迁。
很快,刘健和谢迁的辞职要求得到了批准,而李东阳却被挽留了下来。
那天晚上,焦芳将会议时的一切都告诉了刘瑾,包括刘健、谢迁的决断和李东阳的犹豫不决。
刘瑾根据这一点作出了判断,在他看来,犹豫的李东阳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就这样,弘治年间的三人内阁终于走到了终点,“断”和“侃”离开了,“谋”留了下来。
离别的日子到了,李东阳在京城郊外为他的两个老搭档设宴送行,在这最后的宴会上,李东阳悲从心起,不禁痛哭起来。
可是另两个人却没有他这样的感触。
刘健终于忍不住了,他站了起来,严肃地对李东阳说:
“你为什么哭!不要哭!如果当时你态度坚决,今天就可以和我们一起走了!”
李东阳无言以对。
谢迁也站起身,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李东阳,便和刘健一同离席而去,不再看他一眼。
沉默的李东阳看着两人的背影,举起了杯中的残酒,洒之于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603'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一号人物登场
章节字数:582更新时间:07092919:30
李东阳决不是刘瑾的同情者,他之所以会犹豫,恰恰是因为他注意到了被其他大臣忽视的因素——朱厚照的性格。
焦芳的背叛只不过是个偶然因素,刘瑾之所以能够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厚照,这位玩主是不会杀掉自己的玩伴的,而八虎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李东阳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他思维缜密,看得比刘健和谢迁更远,也更多,他很清楚要解决刘瑾,并没有那么容易。
刘瑾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远比想象中要可怕得多,要打倒这个强大的敌人,必须等待更好的时机。
是的,现在还不是时候。
但是其他官员们似乎不这么想,他们为刘健、谢迁的离去痛惜不已,纷纷上书挽留,第一批上书的官员包括监察院御史薄彦征、南京给事中戴铣等二十多人,刘瑾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十分果断——廷杖。
二十多人全部廷杖,上书一个打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最惨的是南京给事中戴铣,他居然被活活打死了,而为了救戴铣,又有很多人第二批上书,刘瑾对这些人一视同仁,全部处以了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