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允祯突然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终于知道了父亲当年一边强调“伴君如伴虎”,一边又放肆大胆地为自家谋福利。只要别去碰触皇帝的龙须,随便怎么样都可以,一旦约束到了皇帝,哪怕没有谋逆之心,也少不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若是东宫要紧之处都是徐家子弟,能够暗中影响太子决策,世代公爵又算什么?”徐惇顿了顿:“天下之势,分合而已。大明承平二百五十七年,寰宇一统,说起来唐宋也不过如此。”

徐允祯被说得心头一跳:这是说,真要改朝换代了?

“住口!”徐允祯喝骂道:“我家乃中山王之后,一门两国公,世代享国恩,哪里容你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

徐惇冷冷一笑,并不接话,只是道:“若是公爷子弟之中没人可派,学生倒是不介意去走一趟。”

“只怕你没毛遂的锋锐。”徐允祯脸色阴沉。

“不将我放入囊中,焉知没有锋锐。”徐惇起身抖了抖袖子:“学生告辞。”

徐允祯被徐惇气得脸上青白交杂,突然一个哆嗦,激出一身鸡皮疙瘩,心中暗道:莫非书中所写的那些桀骜不逊的王佐之才,便是他这个模样?

……

崇祯十六年八月,自太子出宫防疫赈灾已经两个月了。

其中虽然有所起伏,但北京市面上渐渐恢复了繁荣。鼠疫已经在城中绝迹,甚至连乞丐花子和难民也一并失去了踪影。因为这些人都被收纳进了京师城外的难民营中,其中身体条件好些的,还能得个清扫街道之类的活计。

渐渐安稳下来的民心让太子的声望再次冲上了一个巅峰。

百姓不方便直接在家里为太子殿下建生祠,便有人以假想出的太子容貌身形塑像,冠以太微星君的神名,放在家中神龛供奉。

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走街串巷的道士们推波助澜,将太微星下凡的事说得恍如亲见。

朱慈烺从成国公家里总共挖出了黄金万两,白银三十万两,外宅、田地折价拍卖,又得了近二十万两,一时间比他爹的内帑还要丰厚。而且这笔银子还不是此次京师防疫战役的全部所得。

因为朱纯臣的书信,成国公一族的亲戚们纷纷解囊,比捐给皇帝大方得多。光是这笔捐资就高达十万两。随后传出朱纯臣的死讯,为了麻烦太子殿下派人主持成国公的葬礼,这些亲戚再次捐了十万两,宫中也派下了三千两丧仪银子。

朱慈烺当然不会将银子浪费在死人身上,只是一把火烧了了事。

宋弘业收到太子的密令,在各衙门之中散播朱纯臣有份遗表被太子扣下,里面是恳请册封下一任成国公的人选。如此一来,朱家的亲戚们又少不得纷纷破费一番,希望太子能够在关键时候说句关键的话,让自己这一房也享受一下国公的待遇。

整个成国公项目持续了近半个多月,每天都有大笔银子入账,最后收益超过了百万两之巨。

这仍旧不是全部……

 第66章 不炼金丹不坐禅(1)

朱慈烺是在成国公府上见到的张应京。

作为当代的天师,张应京年纪并不大,因为上一代天师张显庸志心修炼,袭爵不到一年就将印剑授给了张应京,自己别构静室,不问俗务。

张应京是崇祯九年袭爵。十三年的时候永王生病一直不能痊愈,崇祯将这位天师找来,祈禳而愈,赏赐优渥。那也是朱慈烺第一次见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张天师真身。至于现在,已经是第三次相见了。

“上次所说的,天师可想清楚了?”朱慈烺面带微笑,保持着对出家人的敬意。

“臣以为殿下所言极是。”张应京笑呵呵答道。

就在两个月前,太子身边的伴当太监刘若愚找到了尚在京师的张应京,说太子要召见。这让张应京颇为惶恐了一阵,因为当时皇帝陛下让他祈禳除疫,结果法事并没有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才有了太子出宫防疫的事。

在这个关口上,被太子召去,多半也是这件棘手事。

谁都不知道,当时的张应京已经做好了逃回龙虎山的打算,却被太子从中拦了下来。

朱慈烺让张应京做的事很简单:卖符药。

这其实就是张天师家的老本行,后来被各种邪教学去了,只要烧个符喝下灰水,任何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因为正一道成为皇明国教之一,掌握了优质市场,只做法事,很少再卖弄那些符药了。

而太子就是铁了心让他卖符药。

传说天师手绘的符卖到了百两一张,祛瘟丹也卖到了五十两一丸。

至于效果还是有些的。

譬如成国公府上爆发那么大的鼠疫,街坊邻里都没有遭殃,就是因为他们买了足够多的天师符贴在门墙上。就连东宫侍卫戴的口罩里,也夹了符纸,所以他们日日与鼠疫接触,却很少有人因此染上这种疫病。

“此番符药一共卖了六万两银子,殿下随时可以派人来取。”张应京恭谨道。

若是两个月前,朱慈烺才不会跟他客气,而且他并不相信真的只卖了六万两。但是放在现在,已经阔气了的太子自然拿出上位者的大度,伸手一挥道:“你留着用吧。”

张应京略略有些惊讶,不过常年修行,使得他面上毫无异色,只是躬身行礼道:“多谢殿下。”

“我今日叫你过来,一则是为成国公府上超度的事。”朱慈烺沉声道:“另一则,便是想问问天师,这回京师大疫之后,可有什么收获?”

“收获?”张应京皱了皱眉头,“殿下,这等惨烈之事,我辈岂能有所收获。便是这六万两银子,臣也是想用在灾民身上。”

朱慈烺面无余色,突然荡开一句,道:“我见过令尊大人,老天师一心修行,身子很是硬朗。”

“全托圣上洪福,蒙殿下厚恩。”张应京不知道太子殿下的用意,回了句套话。

“所以说你错了。”朱慈烺眉毛一抬。

“啊?”张应京一愣。

“这些话是官员说的,不是道士说的。”朱慈烺挺直腰杆:“更不是天师该说的!国朝为什么定下名分,非全真则正一,仅你们两派为道门正宗?为的是导人正信!不为邪教所蛊惑!你身为天师,只知道用银子济人,可曾想过,如何让人皈依正信!?”

张应京连忙垂下头去,额头上汗渍津津。

道教在蒙元之后大受打击,在有明一朝始终都没怎么缓过来。万幸世宗重仙道,对道门多有扶持,反倒将道门促分成了宫廷道教与民俗道教。前者成了官员,后者近乎巫师。真正的清静神仙之道已经很少有人信了。

“我听说张天师施符药,首重忏悔,当令病者百姓对天地水三官诚心忏悔,然后方能借符药之力痊愈,可有之?”朱慈烺问道。

“殿下博学,确实如此。”张应京道。

“这就是教化!”朱慈烺掷地有声训道:“你身为正一教主,有圣皇为你撑腰,有祖宗为你荫蔽,自己却目光狭小,器局黯弱,不知行教化之功,我皇明养你还有何用!”

“臣知罪!”张应京连忙跪倒在地。

朱慈烺没有让他起来。

佛道儒三家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工具,但所起的作用却小得与他们的地位不匹配。尤其是七个月后,这三家代表所展现出的节操让人无奈,可谓闯来降闯,清来降清。

“你回去之后,从族中选几个年轻俊杰来我东宫听用。”朱慈烺沉默片刻,方才又道:“你张家也是千年世家,道德传人,我不忍心看你们就此崩塌。”

“殿下厚爱,累臣深知之。”张应京挤出两滴眼泪:“累臣这就回去选派族中子弟,随殿下修学。”

“起来吧。”朱慈烺总算缓和了语气,又道:“你要去跟信徒说清楚:这天下,始终只有炎黄后裔能做得。哪怕汉家一时不受天顾,外族胆敢僭越汉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蒙元便是例子,非但百载失国,子裔更是为人奴役,百世不得翻身。”

“是是,累臣明白。”张应京连声应道。

他倒是没想到太子所指的是满洲人。

如今最有希望夺得九鼎的是西北的李自成。他自称是西夏党项族李继迁后裔,自认为鲜卑拓跋氏,并不认为自己是汉人。

——太子多半指的是这位拓跋贼吧。

张应京心中暗道。

不过太子到底说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派谁去太子身边听用。如今大明在风雨飘摇之中,到底能不能中兴再起实在让人看不透。若是将来中兴了,太子身边的人肯定是有从龙之功的。若是大明亡了……

天师府可从来不认同身与国殉之类说法。

连衍圣公孔家都可以在改朝换代之后安心吃着新朝的冷猪头,凭什么让道士一介出家人去当前朝忠臣?

张应京心头挂着事,一路上回到寓所,竟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回来的。

“父亲大人,儿子愿往东宫!”

张应京猛地一抬头,见自己的次子洪任站在面前,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第67章 不炼金丹不坐禅(2)

张洪任现在不过二十余岁,从小表现出的天资让他深受天师府诸位亲长的认可。这次张天师入京带上他,也是为了让他在诸位达官贵人面前混个脸熟,日后好继承符剑,顺利接过天师法印。

作为一个千年家族,天师府有足够的底蕴为张洪任提供最好的玄学教育。无论是卜筮星象,或是堪舆阵图,乃至医术拳法,张洪任都有所涉猎。因为拥有足够的资源,他比其他人能够少走许多弯路,故而自觉手段了得。

为了面对太子殿下可能提出的问题,张洪任在觐见之前,更是在道义经典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只希望能够一朝选在侯王侧,成为大国师一流的人物。

“知道人心么?”

张洪任乍听到太子问出这么个问题,瞬间脑袋胀大,心中转过了千百个圈,暗道:莫非太子殿下上来就要玩“七处征心”的游戏?那是和尚们玩的呀!

“人有生老病死,因而产生的各种占有欲、虚荣心,这些东西你懂么?”朱慈烺说得更清楚了些。

张洪任闻言,顿时轻松下来。关于心与欲的关系,以及处置的方法,虽然全真道士更加权威一些,但并非说正一就没有相关的内容。张洪任当即大段大段地背出了先贤祖师的论述,流利通畅。

“你的声音还不错。”朱慈烺点了点头。

——只是声音不错么?

张洪任一愣。

“不过这些废话对我来说没有一点意义。”朱慈烺以平缓的口吻道:“我不要听你说,而是要看你做。”

“殿下要小道如何做?”张洪任充满了希冀问道。

“去布道。”朱慈烺简单明了:“让百姓相信你说的话,就这么简单。”

张洪任再次愣住了。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从来都是据点式传教。即便登门拜访信主,也是冲着香油钱去的。若是一言以蔽之,道佛门中不乏精修善行之辈,但并没有多少救世济民之心。

“而且你们的教义得改一改,不要用地狱之类的东西吓唬人。”朱慈烺道:“我记得道教有承负一说,这点可以拿出来好好讲讲。”

从嘉靖帝之后,皇明的皇帝大多偏向于道教。崇祯也曾亲自前往法坛,拜谒祖天师。虽然后宫也有许多太妃们信佛教,但皇室正统仍旧是偏向道教的。故而朱慈烺年幼时便在大内看过许多道家文藏,对于道教理论也算略有了解。

当然,朱慈烺这般实用主义者是不可能倾心清静之道的,他只是在茫茫道藏之中寻找能够利用的意识形态武器罢了。

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