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蒿;黄子廉辞宫归隐,虽生活贫困而能坚守节操等等。陶渊明正是把这些贫
士作为效法的榜样。在《饮酒》诗中,陶渊明也每每称道:“九十行带索,
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其二);“颜生称为仁,荣公言
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其十一);”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其十八)。在他所歌咏的每一个贫士的身上、我们似乎都能明显看到陶渊
明的影子。清代邱嘉穗在《东山草堂陶诗笺》卷四中说:“余尝玩公此下数
诗(按:指《咏贫士》第二至第七首),皆不过借古人事作一影子说起,便
为设身处地,以自己身分推见古人心事,使人读之若咏古人,又若咏自己,
不可得分。”陶诗以此为题材,正是为了突出地表现自己高尚的节操,并以
此而自我慰藉。而如此大量以咏贫士为题材的诗歌,在陶渊明之前也是不曾
有过的。
3、为悲剧英雄高唱赞歌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陶渊明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欲言无予和,挥
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
十二首其二)。他抚今追昔,感慨生平,忍受着内心的苦闷与煎熬。在现实
社会中,就实现理想抱负而言,陶渊明可谓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为那些
悲剧性的人物高唱赞歌,则又是陶诗在题材选择上的一大特点。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歌颂夸父逐日的英雄事迹。夸父为了追求光
明而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正是诗人早年“抚剑独行游”的自然发展,
也是陶渊明晚年心目中理想的化身。诗人接着又在第十首中,热情歌颂了精
卫和刑天至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慷慨不平之
气。如果说夸父。精卫和刑天都还是神话中的悲剧英雄的话,那么。历史上
的荆轲则是人间的悲剧英雄了。陶渊明《咏荆轲》一诗,突出地表现了荆轲
的英雄气概,“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百万,逶迤过千城”,把英雄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写得淋漓尽致。诗
人最后仰天长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诗人对荆轲的无限同情,正说明自己也同样是“奇功”不成,以悲剧而退身
的。不平之气,愤然而出。甚至朱熹也认为此诗“露出本相”(《朱子语类》
卷一三六)。由此亦可见出陶诗在题材选择上的倾向性和一贯性。
4、寄酒为怀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和王瑶先生的《文人与
酒》等文章,曾对包括陶渊明在内的魏晋时人饮酒的原因和目的作过十分精
辟的论述,兹不赘言。需略加强调的是,陶渊明一生饮酒不止,并非只为避
祸全身,而在更大的程度上,一是排忧解闷,借酒浇愁;二是借酒为题,抒
发怀抱,正如萧统所言:“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陶渊明
集序》)如《饮酒》组诗中,涉及到社会黑暗的就占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
陶渊明处在晋宋易代之交,他把政治上和生活上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矛盾与
痛苦,都总归在《饮酒》这个题目之下,最后说:“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
人。”其用心之苦,是显而易见的。而大量的、以酒为题材的诗歌,也是从
陶渊明这里开始的。
(二)表现手法的独特性
陶渊明的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仅广泛汲取了传统的优秀成果,而
且更有新的创造,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
1、白描勾勒,写意传神
陶渊明的诗歌,无论是对田园风光、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
画,总是善于捕捉最具特征的东西,以白描的手法,加以随意的神貌点染,
并把自己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怀融进艺术画面。如: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鸟哢欢时节,冷风送余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同上其二)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清淡自然的景物之中,充满生机,充满悠然自得之趣、与诗人畅适之情十分
融洽,可谓神韵悠然。又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秋高气爽,万木凋零,山峰越发显得高峻奇绝,青松、芳菊更加显出坚贞秀
美。自然景物的神态气骨,正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卓越的精神境界。
年岁略长于陶渊明的东晋画家顾恺之,就十分强调“以形神”(《论画))
和“迁想妙得”(《魏晋胜流画赞))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同时代的另
一位画家王微,在《叙画》中也强调要通过尺幅千里的表现技法,传达出绘
画对象的“动生焉”、“灵出焉”的神,并说:“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
降之。”不仅要传达出绘画对象的神,而且这种神应是经过艺术家主观情思
熔铸过的,即典型化甚至理想化了的。而陶渊明的诗歌,就具有这种妙处。
袁行霈先生在《陶谢诗歌艺术的比较》一文中指出:“陶渊明就是一个写意
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
陶诗是写心,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下编)
就精辟地指出了陶诗的这一突出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对于人物的描写,也是偏重于意态神情的传达。如《咏荆轲》
诗,对荆柯的描写,就只突出表现英雄的豪迈气概,不需要任何的外貌描写。
陶诗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也无不如此。如: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十二首其二)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游斜川》)
都是通过神态的描写,虽只淡淡的几笔,便将抒情主人公在特定环
境下的心境展露无遗。
2、比兴、象征与寄托
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运用比兴、象征和寄托的手法由来已久,《诗经》、
《楚辞》、汉乐府就都是成功的范例。而发展到阮籍,则又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就大多采用这些手法,并形成隐约曲折
的艺术风格。钟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厥旨
渊放,归趋难求。”李善《文选》注也说他“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
代之下,难以情测。”陶渊明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就吸取了阮籍的这些手法,
但他却避免了过分的隐晦曲折,而使比兴、象征、寄托的意象都具有十分鲜
明清晰的特色。如陶诗中写青松: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饮酒》二十首其八)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乙巳岁三月为建成参军使都经钱溪》)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拟古》九首其六)
不惧严寒,不畏霜雪,贞秀高杰,卓然独树,这是青松的本性,也是陶
渊明的化身。此外,诸如佳菊、幽兰、独鸟、孤云,诗人也常常用来比喻或
象征自己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寄托“有志不获骋”的孤独苦闷心情。萧统
谓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陶渊明集序》),是
很有道理的。阮籍诗偏重于内心的独白,而很少描写生活,故给人的感觉是
隐晦曲折。“归趋难求”;陶诗则是通过对诗化了的平淡生活的描写,来展
现内心世界,故给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鲜明清晰。
3、情、景(事)、理的融合
陶渊明是一位诗人,但同时也是一位哲人。他深受老子、庄子和孔子思
想的影响,与魏晋玄学思想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他的诗歌不仅富有
浓郁的情韵,而且还常常透露着他特有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智慧,与来自个
人生活实践的独特的思考,即充满深刻的理趣,而情与理又往往是通过景或
事这个媒介而传达出来的。
陶渊明不仅有纯哲理的《形影神》诗,而且还有充满玄学意味的《五月
旦作和戴主簿》诗。然而陶诗的妙处,既不在于一般的言情,也不同于玄言
诗式的说理。他能将情、景(事)。理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进一步加强了
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其《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既然“在人境”,就难免有“车马喧”,但诗人偏说“而无车马暄”。
原因何在?由于“心远”。接下来诗人用这样一幅图画来展现“心远”的境
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如此清静优
雅的境界,不知是自然之景还是诗中之画,或是心中之境。总之“此中有真
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诗中“心远地自偏”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可以说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环境对于自己的影响。但诗人
并不是作道学家式的说教,而是把这“心远”的“真意”融在一个极其优美
的景象之中,从而更具体形象他说明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诗人
把情景理完全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前人常用“平淡”二字来概括陶诗的语言风格,这是不错的。但陶诗语
言的好处,却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
富于启示性,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陶渊明自幼过着简朴的农村生活,家乡那清秀的山水田园,陶冶了他那
颗朴素的心灵。经历了仕途羁役之后,更增强了他对家乡山水田园的热爱。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二十首其十
四),努力使自己忘却世俗的烦恼。要表现这简朴的生活。自然的风光和淡
远的情趣,就无需用浓艳华丽的词藻去雕饰,也只有用平淡自然的语?言,
才能显示出天真自然之趣。但是,悠然自得的淡远情趣,只是陶渊明个性的
一个侧面或表面。在悠然自得的背后,他还有孤独与苦闷,也有愤激与不平,
他是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人。而陶诗语言的风格,就正如他的个性一样,也
总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藏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也就是苏拭阶
兑“外枯而中青”((东坡题跋》),“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尤
其是陶渊明以他那哲人的慧眼,在不断观察。思考着宇宙、社会与人生,并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将他的深刻体悟平易地道出,读来如警句格言,十分耐
人寻味。北齐阳休之在《陶集序录》中说:“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
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其实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南宋陈模在《怀古录》中说:“盖渊明人品索高,胸次洒落,信笔而成,
不过写胸中之妙耳。未尝以为诗,亦未尝求人称其好,故其好者皆出于自然,
此其所以不可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