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这两位重臣这般言语,王易有点忍不住,想站出来批驳一番,但在看到李世民的神态,及百官的神色后,还是止住了这念头。
今日在殿内的,大多是二、三品的大员,四品极的都不少,就他一个官职最低,其他那些官员也肯定有意见,先听他们说说,再站出来发表,那样可能可以少被人攻击一些,何况李世民都没表示态度呢。
萧瑀和魏征的话让李世民勃然变色,好心情被毁了大半,但他还是忍住了,用淡淡的语气解释道:“朝廷的诏令虽然是以六百里加急送出,但北方天气恶劣,连降大雪,车马行进困难,再加上我大军正在快速追击突厥残部的过程中,特别是李大总管亲自率领前锋军急袭突厥大营,行踪吧?定,朝廷送出的诏令,没能及时送到他们手上,并不奇怪!还有,两军对阵,前方军情瞬息万变,说不定李大总管也相信了突厥人的异动,才采取此策也不定呢!朕并不认为李大总管此举有何不妥当…”
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瞄了一眼朝臣队列后边垂头而立的王易。
王易隐隐地感觉到,李世民是希望他站出来说事,他不发现他的感觉是不是正确,在李世民话说完后,马上站了出来,对李世民奏道:“陛下,对于颉利此番请求内附之事,臣有一事很不明白!”
李世民眼中有赞赏的神色露出来,对王易点头道:“王小爱卿对此事有疑虑尽管说来!”
“是,陛下!”王易再作一礼后道:“陛下,颉利在遭到我大军的突袭后兵败,自知不是我大军的对手,所以派出使者来长安,向陛下请求内附!但臣很奇怪,颉利为何不向近在咫尺的李大总管及其他定襄道大军麾下分总管请降,而派出使者,千里迢迢来到长安,面见陛下请降,请求内附,他们完全可以派出使者,照会李大总管或者其他将领,向他们请降,或者通过他们向朝廷递交请求内附的奏表,那样可以马上息兵止战,后续的战事不会再进行…”
王易说到这里,稍停了停,有点傲然地看了看那些惊异看着他的朝中重臣们,以非常肯定的语气下了结论:“因此臣以为,他们如此决定,并不是真心请求内附,而是想通过请求内附,让朝廷下命令给我各领军将领,停止追击,或者拖延我定襄道大军追击的步伐,为他们逃脱我大军的追击,避免覆灭而采取的缓兵之计,李大总所采取的攻击手段,应该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陛下,臣附议!”王易刚说完,长孙吧?忌马上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猜测,“臣觉得完全有这种可能,两军对阵,颉利若真心请降,他们派使者向李大总管及我各军将领表示此意,是最快捷的途径,但他们一边逃跑,一边派出使者,十万火急赶到长安,面见陛下,请求内附,实是非常不合理,其中定有诈,我们可以将此事调查清楚后,诏告于天下,提示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计!那样天下的百姓,定然不会说我大唐失去信义的!”
“陛下,臣也附议!”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站出来,支持王易和长孙吧?忌所奏,“颉利派使者来长安,请求内附,但在前方却与我大军死拼,没有一点归降的意思,实是非常不可理解!”
王易所说,及长孙吧?忌、房玄龄两位重臣的附议,让殿内诸臣都有些恍然,一些人皱着眉头在思索起来。
李世民听了也很是满意,他也沉思了一会再说道:“几位爱卿说的甚是有理,颉利请求内附,很可能只是缓兵之计,待问询了俘虏的突厥头人,及得前方将领的报告后,此是定然可以完全明白!”
萧瑀虽然也觉得此推测有理,但还是不依饶地站出来,继续奏道:“陛下,此只是为李大总管开脱的理由,即使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讲,朝廷可以不治领军将领违反命令之罪,但从前方传来的军报看,我大军袭营时候,鸿胪寺卿唐俭已经在突厥人的大帐中,正与颉利商议前来长安面圣的事,唐俭是定襄道大军护送过去的,想必领兵的将领也是发现唐俭一行在突厥帐中,但他们不顾同僚的性命,在我使团还在突厥人的大帐内时,就发动攻击,就凭此事,也要治前方领军将领之罪!”
李世民瞪了几眼牛脾气上来的萧瑀,慢条斯理的说道:“护送唐爱卿一行前往突厥大营的是大同道麾下的将士,李大总管并未知晓此事,他们如何发现唐爱卿一行在突厥帐内?再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方的将领吧?论在何时,都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如何实施军事行动的决定,即使他们在发动此次突袭战前,已经收到了朕的诏令,但若他们有情报能证明,颉利只是以请求内附的幌子拖延时间,这才发动攻击的,有何不妥当?他们完全可以依据他们所探的情报行事,而在事后报告朕知晓即可!颉利一向不讲信用,在我大唐初立时,就与我结盟,互不相侵,但在武德年间,每岁必犯我边境,武德九年朕刚即位时候,突厥的大军还曾闯至渭水边,长安告急,那时可曾想到颉利有否讲信义?”
李世民说起此事,激动起来,手指头都乱舞了:“突厥人是如此奸诈,趁我大唐有乱,四处遭灾之际,举数十万大军南下,想将我大唐一举灭亡,连长安都差点被攻破,幸好当时终于挺过去了。如今我大军已经将颉利部尽歼,东突厥汗国灭亡,你们却想到为他们打抱不平,说我大唐不讲信义,前方统兵将领让大唐失信于天下了?朕决不认同,也不允许你们再以此事弹骇前方领兵将领…”
李世民最后一句截钉截铁的话让殿内诸人都吃了一惊,皇帝还决少有这样对众臣讲话的时候,不惜在众臣面前公然维护李靖、李世勣等前方统兵的大将,看来李靖等将领在前方的举措是深得皇帝的赞赏,皇帝吧?论如何都不会治他们的罪了。
或许萧瑀也明白过来其中的意思,在犹豫了一下后,没再继续说,和魏征一道退回了队列中。
这时长孙吧?忌又站了出来,对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如今颉利所部已经被我大军尽歼,东突厥汗国覆灭,臣觉得我们不应该纠缠于该不该治前方将领违令之罪的时候,而应该讨论一下该如何善后,颉利统治大漠南北许多年,影响力非常大,其部被灭后,那一带的势力会出现真空,周边的其他部落会趁机谋求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何有效地管理各部落,将我大唐在那一带的影响力施展到最大化,臣觉得,这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商量的问题,其他事,可以待大军回朝后再议!”
李世民点头认同,朗声说道:“长孙爱卿所说非常在理,朕今日召各位进宫,即是为了讨论此事,下面朕想听一下诸位爱卿对此战后善后事宜的建言!”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第一百零三章 如何善后第一百零三
第一百零三章如何善后
李世民走回殿上,在御座上坐了下来,诸臣按品级高低站立。
刚刚因为李世民走下阶,再加上几位大臣出列奏言而显得有点乱的殿内,又秩序井然了。
“诸位爱卿,颉利所部全部被歼,阿史那苏尼失也向我大唐请降,东突厥汗国灭亡,二十余万突厥人被俘,漠南一带几近真空,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问询善后之策,如何治理东突厥汗国所辖之地,这二十余万突厥人如何安置,今日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建议,诸位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李世民话刚说完,在刚刚争论时候没有站出来表态的守侍中王珪第一个站了出来,奏道:“陛下,北胡部落自古就是中原之患,我大唐建立以后,每岁都会遭受突厥各部落的攻袭,如今李大总管奉陛下令,将北方最大势力的东突厥汗国攻灭,俘虏其数十万之众,臣觉得最有效的处置手段就是将所俘的这些突厥人全部迁到河南道兖、豫等州之间,按人口数划分出一定的部落,再委以新的头领,让他们分散居住在各州县,教他们耕织之术,如此几年下来,即可以化胡虏为家民,永空塞北之地,突厥数十万人就此消失,那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对我大唐边境构成威胁!”
王珪所奏乃釜底抽薪之计,所有人都发现,突厥部落最缺的是人口,此战消灭了数万善战的突厥武士,还有二十余万突厥族人被俘,被俘的人中有三到四成是可以上马征战的壮男,若将这些人全都扣留不放,并通过驯化将他们转变为我大唐治下的百姓,那从人口上来看也是彼消我长,对突厥人是个极大的打击,对我大唐是非常有利的,王易挺是认同王珪所说的。
王易发现,今日所议的,很可能会是载入史册的,朝臣们的建议会直接影响到大唐对突厥各部落,及以后对其他胡人部落的政策,因此他也在飞快地开动脑筋,想着一会该怎么站出来说。
李世民对王珪所说,并未表示怎么,眼睛在朝臣群中扫视着,等着其他大臣站出来发表意见。
在王珪退下后,中书侍郎颜师古站了出来,作礼奏道:“陛下,突厥、铁勒等胡人部落自古以来就很难被征服,陛下派出大军,将其尽歼尽俘,迫使他们称臣,突厥人不敢再作乱,也没有能力再作乱,臣觉得,只要将他们安置在河北一带,原来他们居住的地方,重新划分部落,分设酋长,让那些听从我大唐命令的头人统领其部落,让他们听令于我大唐,久之则可以永吧?祸患矣!”
“陛下,臣附议!”颜师古退下后,礼部侍郎李百药马上出列奏道:“东突厥汗国虽然可以称其为一个国家,但它却是由许多部落组成,各部族首领所掌,臣觉得现在应当乘其各部落离散,重新分封部落,由我大唐委其首领,使其不互为臣属,即使是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也只可领其本部族。一个国家分为几部分则力量削弱,实力大降,而我大唐国势强盛,此战后兵威震天下,对重新划分的突厥各部落容易控制,可以扶弱削强,维持各部落势力均衡,各部落势均力敌则难以相互吞并,各自力图保全,必不能与大唐相抗衡,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还们拼命向我大唐示好。因此臣觉得,应当在定襄设置都护府,总领重新划分的突厥各部,这是安边之长策也!”
王易带点感叹,这些大臣们所说的,与历史记载的并不尽相同,也是非常有道理,但都有点不足,他也完全想起了他在研究此段历史时候所得出的总结,准备再听几人所奏后,站出来发言。
这时回京叙职的夏州都督窦静也站出来言奏:“陛下,胡人的本性,有如禽兽,不能用刑法威服,不可以用仁义将其教化,况且他们虽然俘,但必定留恋故土,想回故地居住的,逃乱将不可避免发生。将他们安置在中原一带,只百害而吧?一益,万一生变,那对我大唐将是极大的伤害。臣觉得,不如借其败亡之际,施以格外的恩宠,封其王侯称号,妻以宗室女之女,分割其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势分化削弱,易于钳制,则可让他们永为我大唐的藩臣,保我大唐边关永久的安宁!”
窦静回京叙职前所任都督的夏州位于灵州以东,是我大唐防御突厥人前哨,几乎每年都遭到突厥人的攻击,窦静对突厥人吧?一点好感,以禽兽之性称之,其所说的观点也与前几人不尽相同,也有一些道理。但窦静所提,以和亲之道笼络突厥各部,却让王易听了很不舒服。
和亲,以汉家宗室女人嫁到胡地换取和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