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莫名其妙地起身去找开关,开了灯,扫视一下屋子。没错儿,这是雨晴的办公室,她人呢?
听到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听着那有节奏的脚步声就能听出来是雨晴。凡是熟悉的人之间,相互都可以听出来脚步声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默契。
雨晴是出去买快餐去了,我俩一起吃了。“天晚了,你就先回去吧?”雨晴对我说。
“还是陪着你吧,天黑了,路上不安全。”我说。
雨晴笑着望着我,不再说什么了。
“这是给你的酬谢,是你应得的……”她递给我一个存折。
我好奇地打开存折上面是十万元存款,忽然一下子明白了:她这是给我的广告酬劳,按十分之一的提成给的。
我笑着对她说:“你拿回去,我不能要这个钱,这是你辛苦的工作换来的,我的创意只不过是我闲暇偶尔动脑的杰作。真正的功劳者应该是你自己?”
雨晴还是要把钱给我。
“你要真想感谢我,就感谢一下这儿吧!”我把脸伸过去,凑在她的面前。
她忽然明白了,虽然是晚上,但是仍然能看出脸红得像红苹果。我就在那儿等着啊,一个姿势都有点儿累了,她伸出手,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拍了一下。
“这样行了吧?”她问我。
靠,这也行,也太便宜你了。
我一下子抱住了她,她根本就没有挣扎,而是顺势地伏在我的肩头。我倒不好去吻她了,只是用手轻抚其背,让她有更多的安全感。
这也许就是她给我的最好的感谢吧!我有没有那十万块钱,对于来说都是一样的,在我的资产总额上加上十万和不加,几乎是没有什么分别。可对于目前雨晴的状况,就不一样了,她需要这笔钱,她的公司也需要这笔钱。我需要的是爱情,需要她的拥抱……不过这一切可不是用那十万块钱换来的,是用真情换来的……
第六十二章。思念家乡
第六十二章思念家乡
弟弟每天都在忙着公司的事务,无暇顾及我。他本想给我请个全职保母,被我拒绝了,我还能动,过几天就好了。
雨晴也忙,我也不能老去打扰。
在家躺在床上,想家了,想父母了……
我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然而对那里的一切并不是那么的熟悉,但对那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离开那里,北国就是我的故乡。
北方不同于南方的一大特点是冷,而这也就是人们眷恋它的原因。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对北方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冬天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雪让人着迷。
这里的冬天很冷,冷得让你想象不出它有多冷。还记得老人们在我小的时候给我讲,不要到外面去撒尿,外面很冷,要是去外面撒尿的话,还没等尿流到地上就已经冻成冰柱了,因此那时我是不敢到在外面撒尿的。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大人们怕我在外面冻着,故意夸张吓唬我的。不过这话许多南方人是相信的,我有几位南方的朋友,他们就曾问过我这样的话的真实性,我笑着告诉他们有机会来体验一下。虽然这是玩笑,但是北方的冷是出了名的,冬天的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几度,可以想象人在外面怎么受得了。
北国的冬天,最美的是雪景。一场大雪就可以给万里北国披上银色的盛装,小山穿上雪白的嫁衣,青松带着素缟,绿白相映,格外逼人眼,千里江山一片洁白。
下雪的过程是不可错过的,如果是阴蒙蒙的天空,那外面一定不会很冷,雪花如鹅毛般大小从天空飘然而落,就像六瓣的精灵,在变化无穷。
抬头仰望苍穹,任雪花在脸上滑落,丝丝的凉意涌上心头,那是快乐的感觉。雪落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你的脑海中刻下永久的印痕。这样的雪通常会下一整夜,
第二天,雪足足有半尺深,人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家里的劳动力会在第一时间把雪清扫干净。左邻右舍都拿着清扫工具,就连小孩子也来凑热闹,也不怕冷了。
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都会和这场雪有关,都会说雪真大呀,来年又会是个好年头。
老人们常讲“瑞雪兆丰年”。那时候我还小,也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才知道雪下得越大,就会把很多的病虫冻死,雪下得大来年的水分就会充足,所以丰收在望。冬天的人们都盼着下雪,这是来年好丰收的预兆。
北国的冬天,是那么的让人难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可我现在是在上海,这里没有雪,也没有我的童年。有的只是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第六十三章。父母来沪
第六十三章父母来沪
正在我想家的时候,母亲来电话说,他们将来上海,他们知道我受伤了,我告诉他们我已经好了。可他们仍然要来看我,他们来也好,正好我想他们。他们不肯坐飞机,又舍不得买卧铺票。最难的就是路上的近三十个小时的干坐着,这种辛劳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是可想而知的。
哎!都是我这个儿子不孝啊!都快三十了还害得他们为**心!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
我打电话给雨晴,告诉她我这几天不能去她那儿了,要她自己下班的时候小心一点儿。因为自从上次我受伤事件之后,我怀疑可能是有人在搞鬼,警方到现在还没有查出什么结果,这让我对雨晴的安全很是警觉。
“晴儿,这几天我去不了你那儿了?你自己下班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儿?”晴儿是我对雨晴的爱称。
“你又忙什么哪?不来接我了?”她问我。
“我的父母今天晚上会到上海,我要去火车站接他们。”我回答。
“啊!伯父伯母要来呀!那我也想去接他们,可以吗!”她问我。
“可以啊!怎么不可以?常言道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的!”我说。
“我就长得那么丑啊?”她在电话那头不满地说。其实她知道她的美丽,一定是故意逗我的。
“我说错了,应该是俏媳妇要见公婆!呵呵!”我纠正道。
“那好,到时候你早点来接我吧!”她说。
我打车接了雨晴来到车站,父母是半夜到上海,车很准时,几乎是一分不差。平时很少来车站,不知道铁路工作的严肃性,要是各个行业的其它工作也都像铁路工作一样,严肃守时,那将会提升多大的效率啊!
我站在站台上望着火车呼啸而来,想着父母在车上的情景,他们一定是近距离地趴在车窗上望着站台,希望最快找到他们儿子的身影。
车停了,我立刻来到2号车箱的门口,过了一会儿,父亲和母亲才下来,他们一点都没有变,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我急上前去,接过父亲手里的兜子,问长问短。
“爸妈,这个是雨晴,你们未来的儿媳妇!”我介绍雨晴。
“伯父伯母,你们好!”雨晴问候道。
母亲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欣喜的脸上像绽开的花朵,手拉着雨晴的手说:“好,好,好俊的儿媳妇啊!”
雨晴被夸得不好意思,望着母亲脸都红了。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适合我,我不喜欢整天不安静的得瑟型的。
我们四人一起坐车回到了我的公寓。
第六十四章。甜蜜的吻
第六十四章甜蜜的吻
我和雨晴先把父母送上了我住的公寓,我们闲坐了一会儿,父母问了一些雨晴的家里情况。雨晴一一作答,这期间,她一直不停地挽着母亲的臂弯,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啊!母亲一直不住嘴地夸她。
我给父母端来了洗脚水,在火车上坐了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需要的就是泡泡脚。父母不习惯每天都洗澡,这是由于乡下没有那便利的条件的原因。雨晴要回去了,我不放心她一个人走,路上不安全。我告诉父母我去送雨晴了。
我把雨晴送回了她的住处。我送雨晴上楼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谢谢你,晴儿,这么晚了还陪我接爸妈。真的谢谢了!”我说。
“应该的,伯父伯母来上海了,我也得见见他们啊!”她说。
“那你早点休息吧!我就先回去了!”我告辞。
“路上注意安全!”现在是安全第一啊,我们的心里都这么想。
我和雨晴经历了那一场生死的惊心动魄之后,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就像是健康的人从来不会关注身体的重要,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健康的重要。
“来个吻别吧!”我张开双臂,等着雨晴上来抱我。
她真走了过来,紧紧地抱住我。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我也拥住她,回吻着她。寻找着她的嘴唇,她也回应着我,我们终于热吻起来了。
我们俩的接吻技巧都不高明,在嘴唇相接的时候用力亲吻的一瞬,牙齿还相撞在一起,看来接吻也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呀!也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啊!
看来我和雨晴都没有经验,应该说是我们都没有接吻的经验。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爱人在和自己头一次亲吻的时候,一定希望对方没有经验,这也许是唯一“经验”不值钱的地方了。
我睁开了双眼,这好像是兵家大忌,接吻的人是绝对不可以睁开眼看对方的,那是不专心的表现,试想一下哪个女人能容忍你亲吻她的时候你不专心?我想答案应该是没有。我也是后来在书上才看到的。
我望着她那略施脂粉的脸庞,绯红的双颊,春情荡漾的乌目,闻着她那香如幽兰的处子气息……我不禁慢慢低下头……她似笑非笑的望著我。
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我把双唇靠在她的樱嘴上,她伸出双臂,环抱著我的颈,我们再次四唇相接,一股甜蜜的津液自她口中传了过来。
我用力环抱著她……我俩热切的狂吻着……
第六十五章。天伦梦想
第六十五章天伦梦想
等我回到家的时候,父母已经睡了,我轻手轻脚地走进卧室。不料,母亲还是听到声音起来了,我早已睡意全无。索性和母亲聊起天来,小时候我就常和母亲聊天,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小方这个孩子很不错啊,人长得也漂亮!”母亲对我说。
“你看她给你当儿媳妇怎么样?”我问母亲。
“不知道你小子有没有那福分,这样的儿媳妇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你可别小瞧了你儿子,也算是事业小有成就,外表玉树临风啊!”
“你就不谦虚吧!”母亲对我说。“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和你爸?”
“几个月吧,她太忙了,要不我就带她回老家看您了!”我告诉母亲。
“你小子,娘还不知道,我要是不来,你还不知道瞒我们到啥时候呢?”
我只能在那儿傻笑。
“明天你把小方带来,我们一起吃个晚饭?行不?”母亲征求我的意见。
“那得看雨晴有空没有?”我回答。
“再忙也得吃饭不是?”母亲有点儿不高兴了。她心里想,这儿媳妇的架子可不小啊!吃饭还得看有没有时间!
我忙解释道:“她的公司刚开业不久,事情很多,非常忙!不像你儿子,很轻松!”
母亲点了点头,“小远明天能来吃饭吧?他出差去杭州明天能回来不?”
弟弟出差去了杭州,要不今天晚上就和我一起去车站接父母了,弟弟更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最惦记的就是那个老儿子,不过我可一点没有吃醋的意思!
“差不多能回来,我今天给他打电话了,要他明天赶回来!”我安慰母亲。
母亲有一年没见着弟弟了,能不想吗?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可今天的孩子们哪有几个生活在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