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的意思

扶桑捕掠奴隶?”

“还有银钱,”马万三补充道:“大王的意思是此次要攻破扶桑国都,灭掉扶桑国。扶桑立国已有近五百年,五百年的积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西厂的厂卫从扶桑打探到消息,说是扶桑地平安京国库里堆满了黄金和白银,另外扶桑东北部一带有大型金矿,灭扶桑国之后正好可以就地招集奴隶开采黄金。”

林靖文在一旁感慨道:“将士们征战多年,辛苦非常,而且有些士兵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但国库却无力发放退役金,此次征讨扶桑正好能让将士们多带些银钱和奴隶退役还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刚才马大人建议寡人免赋,这样一来国库需要多准备一千到一千四百万的金币库存。”

赵栻地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惊问:“免赋?”

免赋是德政之中最著名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项。免赋有两种,一种是全部赋税全免,所有的农、商、工等各中税赋尽数免去;第二种则是免去一部分赋,税则很少免,一般是免农赋。比如说,按照传统,新皇登基就需要实行部分免赋,象林靖文称王之后就免去了两年地农赋和丁赋。

免赋的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不但百姓感恩带德,更为重要的是,免去赋税以后就能给百姓减少负担,这样一来就能活跃经济。比如说免去农民的农赋,则农民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免去商人的税,则商人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再发展中去……一般免赋之后经济往往能快速增长,恢复征税之后征得的税收往往比免赋之前要多。



历史上记载的免赋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始皇帝,始皇帝在正式统一六国之后曾下令免去关中一年的农、丁、虞等十三项税收,而且下令全国放假;另一次是汉景帝,文景之治之后,汉朝的国库充盈到无以复加,以致穿铜钱的麻绳都烂掉了,汉景帝因此下令全国免赋,史上记载他是免去了七项赋税,而且持续了几年时间。汉以后就从没听说过有大规模免赋的事情发生了,即使是宋仁宗——这个宋朝经济最鼎盛的时代,那个时代宋朝国库也做到了穿铜钱的麻绳烂掉的地步,却没有下令免赋。

而马万三现在建议林靖文免赋,而且是除了少数种类的税收之外绝大部分全免掉的那种,而且是在现在国库极度空虚的情况下。

是马万三傻了吗?

不,他的这个建议林靖文已经同意了,而且大为赞赏。现在免赋有三个好处,一是大唐刚立,难免有些辽国的遗老遗民不怎么甘心,免赋虽然对那些前辽国官吏贵族不会有什么效果,但百姓肯定会感激万分,可以收取民心;二就是发展经济了,现在大唐百废待兴,民间正是缺少资金的时候,免赋可以让经济快速发展;三就是堵住那些儒士的嘴,你们不是吵着大唐暴政居多吗,现在连免赋这样的德政都有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以前林家出兵安东之前儒士并不多,而且不多的那些也被林靖文给压制下去了,不成气候,但现在取了辽东之后儒士就多了起来。儒士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想做官,而且十分喜欢耍嘴皮子,大唐不以儒取士而且对儒家多有压制,这些人当然不甘心,整天吵吵嚷嚷的很让人心烦。现在还不到对付这些人的时候,林靖文被吵得头疼,能有个机会堵住那些乌鸦嘴他自然是乐意的。

“正是免赋,只等大军从扶桑得胜归来寡人就下令免赋,除特别税只减半之外,其余赋税全免,而在这之前寡人则需要跟宋国做笔交易,好赚取出兵的军费。”林靖文苦笑道:“大唐财政开支很大,别看国库里现在还有五百余万金币,但仅仅公共服务和民众福利两项每月就需要支出数十万金币之多,在现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五百万金币充其量最多只能支持三个月,所以军费不能从国库里出。”

赵栻现在完全明白过来了,却感到很是羞愧,林靖文交代他去跟宋使协商通商的问题,他却没能完成,可别误了大王的计划才好。

“这样,赵爱卿,你和马爱卿去一趟宋国,以赵爱卿为正使马爱卿为副使,你们再去与宋国商议一下,别的不谈,也可以不通商,但你们一定要卖两万匹马给宋国,而且价钱不能便宜了。寡人想,宋国再拒绝通商,但总不至于拒绝马匹吧?”

“喏!”赵栻笑道:“宋国缺马举世皆闻,他们甚至都可以花大价钱从北辽走私马匹,不可能拒绝大唐的战马,此点毋庸置疑,此次微臣和马大人定能完成使命。”“那就好,寡人便在辽阳等你们的好消息。”

第五卷 三百年故唐旧地 第四八章 打过天山,打到云和山的那一边去

栻和马万三两人和赵桓等人一起去中原。

两拨人两艘船,都是在登州靠的岸。

时隔几年不见,登州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要说有变化,那就是比起几年前萧条了许多。

只因为西域括田所终于把手伸到登州来了。

西域括田所是政和初年太监杨戬奉宋徽宗之命所建,旨在为朝廷增加公田。这个初衷很难说好或是不好,只不过西域括田所成了暴政倒是真的,杨戬拿了鸡毛当令箭,四处搜刮民脂民膏,指民田为公田,但有不如意者尽派小吏兵丁解入大牢,入者生死不论。在这一点上杨戬比朱勉做的更为过份,两人搜刮的手法差不多,但杨戬搜刮的力度却更要大上许多倍,可能因为杨戬是个太监吧,搜刮起来比正常人更狠,而等到一年多以后另一个太监李彦接手西域括田所之后却做的比杨戬更为过分。

此时的京东、河北、河东各路可谓是民怨沸腾,流民一日比一日多,无家可归又无路可走的流民纷纷起义,攻打县城州府杀戮官吏开仓放粮无所不为。

京东东路派了三千禁军前来护送赵桓一行,看着这些衣甲鲜明的士兵,赵桓总算有了底气,说话声音都大了许多。

而赵栻这方面只有五百士兵,金吾卫不可能远离辽阳,这次只是有折可保领了五百普通士兵护送赵栻他们。唐军都是红衣黑甲,虽然论及士兵的战力和勇武唐军远甚与宋军,但在卖相上来说却比起大宋禁军远有不如,一身火红的战衣外甲一身黑不溜秋的铠甲,很明显没有穿着一身黄褐色战衣着亮银色铠甲的大宋禁军来得吸引人地眼球。

所以。一路上赵桓恢复了一国太子应有的作派,颐气指使,看人都是居高临下的,那谱摆得……而各地官府也迎来送往,惟恐不够周到。

一国太子吗?赵栻冷眼看着这一切,每当赵桓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召见”他的时候他却是一如既往地不冷不淡,既不曲意奉承,也不刻意回避,更不会无视,他只是做到一个使者的本分罢了。

汴梁城依然繁华依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描述的一点都不夸张,甚至某些方面张择端并没能刻画出来。

宋朝是中国各朝之中最繁华富庶的朝代,这是事实,后世的那些汉奸拼命吹嘘地康乾盛世根本就不能跟宋朝比。大宋朝总计有人口八千余万(一说九千万出头),各种工业发展得十分的好,而且据史料记载宋朝已经出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各种工场作坊的规模越来越大,等闲一家拥有匠人过千的作坊并不是少见的特例——大宋一年的赋税一般有六千到八千万贯,好些的甚至能达到亿万贯之多,其中超过八成来自工商税。

宋朝也是唯一一个不禁止明文商业的朝代。朝廷虽然兴儒,但对工商业却抱着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施行“黄老之道”,对工商业放任自流。

就现在来说,宋朝地经济比大唐要好得多的多,就GDP来说更是强过大唐不止一筹。

五百唐军被赵桓组织在汴梁城外,东京禁军专门空出一个军营来安置这五百人马,而且,赵桓还知会那些禁军将领,让这些人另外派遣大军就在唐军营寨左近安营,隐隐间将这五百唐军包围起来。

却说赵桓将赵栻和马万三留在国宾馆就匆忙忙地进宫去见宋徽宗。

“什么,你说那林靖文拒绝了朕地封赏?”

御书房之中宋徽宗一脸的不能置信。这种事当然不能放在朝堂上去说,赵桓专门等到下朝之后通过黄门官通知了宋徽宗,现在在场的也不过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其中就包括蔡京,这厮现在的脸色很是精彩。说不上有什么具体的神色,愤怒、怀疑、惊讶,种种反应不一而足。甚至有些后悔,可见他现在的心理是多么的复杂。

“启禀圣上,也说不上拒绝,实际上在微臣到达辽东之前林靖文就已经在准备称王建国了,微臣的封赏圣旨并没有机会宣读。”

童贯眼珠子转了两转,这个时候却跳了出来,慷慨激昂地道:“官家,依奴婢看官家应立即下旨讨伐林靖文,些许叛逆不能让其长成气候,也可以告戒天下其他别有用心的人。”

“不可。”种师衡立马反对:“不说逆林远在辽东与我大宋隔海之遥,讨逆十分困难,且说那辽东的实力,我等对辽东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事实上要不是户部员外郎陆大人上奏,我朝对林逆地情况实是根本就不曾知晓,如此敌势不明,擅自出兵实乃兵家大忌,万万不可啊陛下!”他说的陆大人

州陆家在朝中的代表。

童贯马上反唇相讥:“可是种师大人,若是朝廷不讨伐林逆任其逍遥,则我朝廷脸面何存?朝廷的威望何存?若天下群起相效又当如何?奴婢以为,官家应立即下旨宣布林靖文为叛逆并派兵讨伐辽东。”

种师衡大怒,指着童贯地鼻子就骂:“把你个阉人,敌势如此不明的情况下擅自出兵,你这阉人不懂军事就别在那里大放厥词,徒惹人笑话。至时若我大宋国师因料敌不明乃至不敌而还,你这阉人可要承担全部罪责。”

“种师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被种师衡口口声声“阉人”、“阉人”地当面指着鼻子骂,是人都难以忍受,何况童贯还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这下他地怒气也被骂出来了,指着种师衡就道:“种师大人口口声声说我朝国师必败,却不知种师大人如何说的此话?实在是有辱我朝军威,官家,种师衡如此辱骂军威,还请陛下治他以罪。”

童贯这厮也算精明。这会儿他也不说出兵讨伐辽东的事了,敌势如此不明的确不宜出兵,他现在只是揪着种师衡刚才话语里的毛病不放,绝口不提出兵地事。

安公焘皱着眉头想了想,却不理会种师、童二人的争执,却问赵桓,“殿下,微臣敢问那辽东实力如何?带甲几许?疆土几何?钱粮广否?”

这是关键,听安公焘这么一问,种师衡和童贯也停了下来。两双眼睛都往赵桓看过去。

“详细情况本王亦是不知,”赵桓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人大失所望,却听他说道:“辽东以法治国且律法森严,但有泄露国事者皆斩,且祸及家人亲族,辽东少有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国事者,本王虽多加打探,但得来的消息却不多。”

“虽然消息不多,不过本王总是听得几样消息的。一是辽东刚刚立国,人心未稳且国库空虚。这个消息目前辽东人人皆知。虽不曾多加议论,但根据本王的观察。辽东现在有辽国的遗老遗民不服林靖文,这些人正伺机反叛。至于辽东国库空虚,这个很明显,辽东百废待兴,正是应该大兴土木发展民政的时候,但辽东官府的举措却不多,若不是国库空虚实在很难解释。”



“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