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亮前,我侦察部队传回准确的报告。原来朱可夫秘密集中布防了4个炮兵师,准备对我进攻第二道防御阵地的部队实施毁灭性的打击。然而朱可夫没有想到,他精心设置的圈套,被我前线部队的一个小小连长给识破了。随后我前指迅速集中6个炮兵师,再加上一个重炮旅,并根据侦察部队提供的准确位置实施打击。
一声令下,大地突然剧烈的震动,我猛烈的炮火迅速覆盖了苏军的炮兵阵地。顿时苏军的炮兵阵地出现了恐怖的景象,毫无准备的苏军炮兵四散奔逃、弹药发生殉爆,陷入一片火海。一个小时后,4个师的苏军炮兵阵地被摧毁了。接着我军又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
由于苏军在巴尔瑙尔,根本没有建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也没有大纵深防御体系。坦率说苏军根本没有时间在此布防坚固的防线。因此朱可夫把主要兵力放在城内,准备和我打巷战。所以朱可夫在外围布置的三道防御阵地,但是不到两天时间就被我突破。
朱可夫更没想到,仅一天时间巴尔瑙尔就被占领了三分之一。此刻他站在城内的地下司令部里,脸色阴沉。一名参谋正在报告:“朱可夫同志,情况已经很危急,我建议你立即撤退,放弃巴尔瑙尔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目前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向两翼发动进攻,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中国军队包围请司令官三思?”
朱可夫的精明完全想到了这一层,他长叹了一口气道:“中国军队的攻坚战术堪称完美,士兵作战又如此勇敢。但是我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巷战,完全是有备而来。并且战术运用得如此娴熟,使我军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尤其是中国军队连续作战的精神简直难以想象。”
接着朱可夫命令部队,立即向城北收缩,巩固两翼。当天晚上他的司令部撤往城北郊外。眼下朱可夫的10万大军,经过残酷的战斗,剩下不足5万人。在两军交锋时刻,若想立即撤出战斗,简直比登天还难。
林彪带领他的连队,攻占了一所中学,俘虏了150名苏军。天黑下来部队停止了攻击。林彪检查战损情况,有10人战死15人负伤。战前他的全连人马有150人,4个排的建制。经过连续、残酷的战斗,他仍然有一百多人完好无损。
可以说林彪的连队,是所有参加攻击部队,损失最少的部队。同时也是取得战果最大的部队。林彪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实施的每一次局部战斗从不莽撞,而是用脑子在打仗。他以班组为单位,实行三三制。即三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互相支援、互相掩护。
同时他又提倡,只要出现机会便猛打猛冲,就是后来在全军实行的三猛战术。可以说快速成熟的林彪,在攻打巴尔瑙尔的作战中,他的指挥艺术渐渐崭露头角。攻占这所中学,面对200多苏军,截止到战斗结束,林彪的连队只有25名士兵伤亡。
又经过两天的的鏖战,由于我攻击部队在巷战中,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又辅助先进的战法。因此苏军的防守阵地不断的被压缩,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座又一座楼房、一个街区有一个街区被我军占领,巴尔瑙尔攻坚作战即将进入尾声。
恰在此时,我一支后方增援上来的迂回部队,在东侧和朱可夫的侧翼部队交上了火,在这万分紧急时刻,朱可夫带领两万苏军撤往新西伯利亚,剩下的苏军迅速被我军包了饺子。经过几天休整的坦克部队,抓住时机,尾随朱可夫撤退的大军,向新西伯利亚进军。与此同时,我后续赶来的大军,越过巴尔瑙尔,加入攻击新西伯利亚的序列。
攻占巴尔瑙尔的战斗结束后,鉴于林彪的出色表现,擢升为营长。
第五部走向辉煌 237章伊尔库斯科战役2
中国首都国防部,卢一鸣听完战局的例行报告,没有像往常一样默默地离开。而是站起身走到前台,目光严峻的扫视了在座的所有人道:“伊尔库斯科战役如期打响,一切按我们的计划正常进行。我希望东西战场紧密配合,要紧紧咬住布留赫尔集团、伏罗希洛夫集团,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精神、寓于歼灭之,争取7月底结束伊尔库斯科战役。然后挥师西进,在冬季到来之前,把战线稳定在秋明一线。”
国防部的高级参谋,纷纷把卢一鸣的话记在本子上。随后国防部长段祺瑞、陆军总长张作霖等相继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新就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朱的也做了相应的发言。大家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后勤补给上,就如何保证大军连续作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随后卢一鸣驱车前往情报部,了解其它方面的事情。在情报部里伟峰对卢一鸣道:“日本局势趋于稳定,日本的各大兵工厂、海军造船厂、各海军基地,在逐渐恢复之中。目前横须贺海军基地已经投入使用。另外根据国防部的计划,我们雇佣了1500名前日本空军人员,15000人的海军人员,组建了5万陆军部队。
新组建的5万日本陆军部队,正在陆续开往西南军区。下一步他们将进入缅甸作战。还有南洋武泰民总统发来电报,是否容许他们在日本雇佣10万日本陆军部队。”卢一鸣笑着道:“消息到挺灵通的,转告他们,只要日本政府同意,我们没有意见。”
5月下旬,激烈的空战仍然在进行。经过半个月的空中较量,我军损失500架战斗机,苏联损失700架战斗机。大规模的空战情景不再出现,每天几百架次的对决,依然在不停的上演。这期间彷佛商量好似的,双方的轰炸机都没有投入大规模的空中打击。
莫斯科苏联统帅部,斯大林几乎一筹莫展。眼下处于全线防御阶段,面对中国军队的疯狂进攻,苏联上下虽然众志成城,可是它薄弱的战争潜能,还是很快显现出来。虽然欧美全力援助,但是前线的消耗,远远超过援助的速度。眼下他急速扩充的预备兵团,只能是装备一批、投入一批,捉襟见肘已经不可避免。
苏联后世对德作战,完全靠乌拉尔工业区苦苦支撑,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眼下苏联人想开发乌拉尔工业区,恐怕门都没有,一是他没有充足的时间,而是乌拉尔太靠近交战区域了。况且面对我的空中打击,它的工业区根本无法生存。
虽然他的外交部长,从美国给他带回了好消息,使他颓废的心脏好像注入一针强心剂。但是美国对南洋发动战争,必然要准备一段时间。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如何遏制中国军队的进攻势头,因此他给前线部队下了死命令,顽强坚守、不许后退一步。
战场的枪炮声震耳欲聋,浓黑的硝烟是战场的能见度极低。带有网状伪装的旅指挥部里,旅长蒋先云冷静的发布着攻击命令,他的脸没有表情,严肃的近似冷酷。对伊尔库斯科防线的进攻,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十几天时间部队才前进了5公里。
前方的战壕纵横交错,坚固的钢筋水泥碉堡密密麻麻。再靠前的团指挥部里。团长陈明仁面前放着五六部电话,此刻他面前的电话响成了一团。“什么?攻不上去。组成敢死队,限你一个小时拿下前面的堡垒,否则提着脑袋来见我。”
“什么?苏军发动了反扑,你一定要给我顶住,我立即抽调预备队向你增援。”“混蛋,你是猪脑子,立即请求炮火支援。”“好哇,打得好,我要给你请功……。”此刻陈明仁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对着电话大声的咆哮着,他的嗓音近乎沙哑。
对伊尔库斯科进攻的北方战线,是我东部战线的主攻方向。此时第四方面军的指挥部以经移师米什哈。此刻刘云龙坐在桌子旁边,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关注着墙上的军用地图。地图上红蓝箭头,醒目的标明苏军和我军的战场态势,从图上看我军的攻击效果也不太理想。
由10个师组成的北线攻击兵团,其前线指挥部设在贝如。与以往大战一样,指挥部里的电话声、电报声不断,来自前线的报告,时刻煎熬着指挥官的神经。北部贝如到伊尔库斯科这一块区域,几乎都是连绵的丘陵和山地,因此攻击作战更加困难。
对102高地的进攻,整整进行了一天。我军的重炮几乎把山头翻了一遍,山头上已经没有一颗站立的树木。陈赓和杜聿明率领全团,对102高地进行了6次冲锋,依然没有攻破苏军的防守,而担任102高地防守的也是苏军一个团,愣是没有攻下来。
夜幕降临,我军停止了攻击。旅长打来电话,把陈赓训斥了一段,杜聿明有些气不恭道:“102高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而老毛子防守又特别顽强,旅长也得讲点客观事实吧。”陈赓制止道:“不许发牢骚,眼下战况如此被动,旅长恐怕也备受压力,我们应该给与理解。一会儿咱们召开军事会议,要求排以上军官全部到场。”
晚上的军事会议召开的很热烈,大家对这种新出现的军事会议感觉很新奇,因此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了一位排长提出的方案。虽然认为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肯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后陈赓拍板采纳这个方案。
第二天早晨,陈赓首先和炮兵部队取得联系,要求炮兵部队不仅要打得准,关键是如何掩护、在开炮的同时,步兵部队同时发起攻击。炮兵射击5分钟后,陈赓命令部队进攻。顿时我军冒着己方的炮火发动了攻击。这方案妙就妙在,趁苏军躲避我方炮火的间隙,突然出现在苏军面前,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违反惯例的攻击,有可能造成己方炮火的误伤。
由于危险相当大,陈赓没有办法只得铤而走险。别说效果相当好,我军士兵跟随炮火的脚步,勇敢的冲上山头,当炮火延伸后,我军士兵突然出现在苏军面前,甚至绝大部分苏军还躲在坑道里。战斗顿时没有了悬念,战至中午,102高地被占领。
在我南北两线向伊尔库斯科发动猛烈进攻的时候,布留赫尔司令官一面承受来自战线的巨大压力,一面筹划把他的司令部撤往后方,这是来自崔可夫的建议。鉴于伊尔库斯科迟早要被中国军队攻破,作为兵团司令部的所在地,伊尔库斯科将十分危险。
崔可夫休息了一段时间,布留赫尔便把他留在了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然而没过多久,中国军队便发动了进攻。崔可夫作为有眼光的年轻军官,经历过赤塔防御作战,对中国军队的作战和攻坚能力,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应该放弃在伊尔库斯科防线顽强抵抗的作战计划,采用节节狙击的战术,延缓中国军队的进攻,方能有效的延缓中国军队的作战效能。
然而身微官低的他,无法改变苏联统帅部整体的战略部署。他曾对司令官布留赫尔说道:“中国军队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进攻,战略意图十分明显,鉴于伊尔库斯科的地理位置,我们在此顽强防守,已经失去战略意义。我们无法阻挡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目前唯一采用的正确方针,就是进行灵活机动的阻击战术,在保存实力的同时,才能有效的遏制中国军队的进攻。否则我们的精锐兵力将很快消耗殆尽,结局不言而喻。”
坦率说布留赫尔不仅欣赏崔可夫的才华,对他的战局判断判断也十分认可。但是统帅部的战略计划是无法更改的。布留赫尔一面在伊尔库斯科顽强防守,一面把司令部撤往后方的克拉斯若,就是来自崔可夫的判断。由于克拉斯若后面有伏罗希洛夫做后盾,他认为可以做到安全撤离。但是他哪里想到,有一支伏兵在暗中早已瞄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