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40 年入阁任职。1942 年任殖民 地部政务次官,12 月任驻地中海战区盟军司令部大臣,处理随战局发展而出 现的各种政治问题。战后历任住房、国防、外交和财政大臣。1957 年 1 月至 1963 年 10 月任首相。1958 年获贵族封号。退休后,经营出版公司。著有回 忆录多卷。 
 麦克星里(RichardMcCreery,1898—1967)英国将领,毕业于伊顿公 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作战。1928 年 入参谋学院深造,后历任骑兵团长、装甲旅长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在*英国远征军编制内率部在比利时和法国作战,晋升少将。1942 年任中东 战区总参谋长。1943 年晋升中将,在意大利作战。1944—1945 年任第八集团 军司令,率部战斗到意大利境内德军投降,旋任奥地利英国占领军司令(1945 —1946)、驻德国莱茵区英军司令(1946—1948)和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 英军代表(1948—1949)。1946 年晋升上将,1949 年退休。 
 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1964)美国将领,1903 年西点军 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美军师长,赴法国作战。1918 年获准将 衔。1919—1922 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5 年晋少将。1928—1930 年任驻菲 律宾美军司令。1930—1935 年升任陆军参谋长,晋上将。卸任后重返菲律宾, 担任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1937 年退役。1941 年 7 月重入现役,出任远东美 军总司令,领中将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军抵御日军入侵菲律宾。1942 年 3 月撤离至澳大利亚,4 月就任西南太平洋盟麦克阿瑟军总司令。主张“对 日作战第一”的战略,未被采纳。1913 年初率部转入反攻,与*尼米兹所辖 的中太平洋美军形成对日作战的*双叉冲击,但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战略上与 尼米兹意见分歧。1944 年 10 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同年获五星上将衔。 1945 年 1 月在吕宋岛登陆成功,2 月攻克马尼拉。4 月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 参与对日总攻击。9 月 2 日,在停泊东京湾水域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主持 日本投降仪式。1945—1951 年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分执行占领日本的任 务。1950 年侵朝战争爆发后,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次年 4 月因与杜鲁 门行政当局发生冲突而被解职。后担任过雷明顿兰德公司董事长。著有《回 忆录》。 
 麦克纳尔(LesleyJamesMcNair,1883—1944)美国将领。1904 年毕业 于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任美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 谋长。1942—1944 年任马歇尔的助手。1942 年 3 月兼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 令,获中将衔。在训练地面战斗部队以及作战隐蔽和伪装等战术理论方面甚 多贡献。1944 年 7 月 25 日在法国圣洛(St.L )附近前线视察时,被美军轰 炸机误炸身麦赫利斯(ЛeBЗaxapoBHчMexлиc,1889—1953)苏联军队政 治工作者。1911 年应征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俄 共(布)党。国内战争时期在红军中担任政委。后从事党务工作。1930 年毕 业于红色教授学院。曾任联共(布)党中央出版局局长兼《真理报》编委。 1934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候补委员。1937—1940 年任红军总政治部主 任。1939 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翌年任国家监察人民委员。1941 年复任红军 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为副国防人民委员。1942 年 5 月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代表被派到克里米亚方面军。后因未能组织好防御被撤职降级。同年 7 月起 至战争结束,历任第六集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方面军、白俄罗斯第 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等的军事委员(即政委)。1944 年获上将衔。 战后任国家监察部长。 
麦列茨科夫(KиpиллAфaHacbeBичMepeцKoB,1897—1968)苏 联将领,1917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先亏 毕业于红军军事学院(1921 年)和高级首长进修班(1928 年)。后历任军区 副参谋长和参谋长。1936 年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作战,在”瓜达拉哈 拉战役中战功卓著。1937 年返国后任副总参谋长。1939 年为列宁格勒军区司 令,参加苏芬战争,指挥部队在维堡方向上突破*曼纳休防线。1940 年 8 月 任总参谋长。翌年 1 月起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大将衔),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苏德战争初期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身份,先后赴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 方面军工作。后任独立第七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季赫温战役。1941 年 12 月起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参加过锡尼亚维诺、柳班等战役。1943 年初协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后胜利进行了诺夫哥 罗德卢加战役。1944 年 2 月起任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先后实施斯维里彼 得罗扎沃茨克和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同年获苏联元帅衔。1945 年春 调往远东,出任滨海军队集群(同年 8 月改称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参加 哈尔滨吉林战役。战后历任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著有《在为 人民服务的岗位上》等回忆录。 
麦克唐纳方案英国首相麦克唐纳(JamesRamsayMacDonald,1866— 1937)于 1933 年 3 月 16 日向*国联裁军会议提出的裁军方案。主要内容为: 法、德、意、波等各主要欧洲国家陆军人数规定为 20 万人;禁止使用轰炸机 进行轰炸并逐渐取消空军;在 1935 年召开讨论裁减海军军备的特别会议;5 年后德国开始享有军备平等的权利;建立常设裁军委员会,负责监督裁军计 划的执行等。同年 5 月 16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 53 个国家的首脑发出支持此 方案的呼吁。翌日,希特勒发表演说表示“原则上接受”。6 月,裁军会议 通过以此方案作为“未来裁军协定”的基础,但在实质性问题上各国矛盾尖 锐。随着同年 10 月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加紧扩军备战,此方案遂告破产。 
玛法(MarioMafai,1902—1965)意大利画家。早年在罗马习画。1928 年举办首次画展,崭露头角。三十年代与经院派决裂,在创作中接近现实生 活,反映人民群众对法西斯制度的不满。大战爆发后,思想日趋激进,仿效 西班牙画家戈雅(FranciscoJosédeGoyayLueientes,1746—1828)创作系列 油画《幻想》,揭露法西斯制度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战后仍从事绘画 艺术。 
玛丽女王号轮船(QueenMary)英国客轮,1936 年建成。排水量 81237 吨。曾创横渡大西洋最快速度的纪录。1938 年又创 31.2 节的速度并保持该 纪录达 14 年。大战期间,与姊妹船*伊丽莎白女王号轮船同被用作运兵船。 共运送士兵 150 余万人及大量军需物资。 
进军罗马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夺取政权的事件。22 年 10 月 16 日,法 西斯党魁在米兰秘密商定,趁意大利政局动荡之机,用武力占领首都,夺取 政权。24 日制订了进军罗马的具体计划。27 日在*比昂基、*巴尔博、*德博 诺和*德韦基率领下,国家法西斯党徒开始向罗马进军。同时在各地的党徒也 发生骚动,占领省会和交通要道。首相法克塔(LuigiFacta,1861—1930) 暗地与法西斯党保持接触,同时又试图实行戒严法。国王爱麦虞限三世于 28 日晨拒绝了法克塔的请求,并授权右翼分子沙朗德拉(AntonioSalandra,1853 —1931)组阁。同日,沙朗德拉组阁失败,国王遂任命墨索里尼出任首相。 此后国家政权由国家法西斯党执掌。 
进军洪达(JuntasdeOfensiva)即“西班牙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 军 洪 达 ” (FalangaEspa oladelasJuntasdeOlensivaNacionalsindicalista)。西班 牙法西斯组织。1934 年 3 月,由*长枪党与*杭斯合并建立。标志为红—黑旗、 午轭和箭。发表 26 点宣言,鼓吹通过民族革命反对现行制度。成员约 3000 人。1936 年 7 月参与策划反共和国武装叛乱,11 月其头目德里维拉 (JoseAntonioPrimodoRivera,1903—1936)被共和政府处决。翌年 4 月, 与保皇派、传统派合并改称“西班牙传统派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 达”,佛朗哥为领袖,并建立统一的民兵部队。1939 年 1 月 25 日起,党徒 统一着蓝色衬衫戴红色圆形软帽,见面时按“古代罗马人方式”互致敬礼。 同年 4 月西班牙内战结束后,成为佛朗哥独裁统治工具。 
远东军区苏联远东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原为 1929 年组建的红旗远 东特别集团军。1935 年 5 月组建。辖区包括远东各边疆区。指挥机关设在哈 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同年 6 月重新改称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1938 年 6 月扩编为*远东方面军)。1945 年 9 月 10 日由*远东第二方面军改组重建。 司令先后为布柳赫尔(1935 年)和普尔卡耶夫(1945—1947)。 
远东战役又称“满洲战役”。苏日战争中苏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 北部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 年 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由*外贝加尔方 面军、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及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河(黑龙江)区舰队共 同实施,并得到蒙古人民革命军协助。共投入兵力 150 余万人,火炮和迫击 炮 2.6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5300 辆、飞机 5200 余架、战斗舰艇 93 艘。 为统一指挥,成立以华西列夫斯基为首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当时占据中国 东北和朝鲜北部的日本关东军实力虚弱,总兵力不足百万,且多为新编部队, 兵器亦不足,坦克、飞机尤呈劣势。自 8 月 9 日起,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从 蒙古出击,实施*兴安岭奉天战役;远东第一方面军从苏联滨海地区出击, 实施*哈尔滨吉林战役;由此形成对关东军的向心突击和深远包围态势。同 时,远东第二方面军渡过黑龙江。进击哈尔滨,实施*松花江战役;太平洋舰 队则登陆朝鲜北部各沿海港口,实施*清津战役。至 8 月 20 日,苏军从西面 挺进纵深达 400—800 公里,从东面和北面分别挺进 200—300 公里,前出至 松辽平原,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集团并加以合围。其间,日本于 8 月 14 日决定投降,8 月 18 日关东军司令部下令部队向当地苏军投降。苏军为及时 到达主要城市受降,组成快速先遣支队,并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吉林、 旅顺、大连、平壤、咸兴等地实施空降。至 8 月底,关东军主力被陆续解除 武装。此战役使日本完全丧失继续战争的可能,对加速日本投降起了作用。 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 一。 
远东方面军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38 年 6 月组建,番号为红旗远东 方面军。编有 2 个集团军和 1 个军队集群。参加张鼓峰地区的战斗。同年 8 月 31 日其指挥机关曾被撤销,所属部队分为两个独立集团军。1940 年 7 月 重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 1 个集群。苏德战争期间陆续增编 3 个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曾先后抽调 23 个师、19 个旅和航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