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主任、东北抗日 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参与指挥攻打宾州、 克复五常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 共北满省委组织部长、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发动和组织民众坚持抗日 游击战争,在龙江、北安地区同日伪军作战数十次,先后攻克讷河、克山等 县城。1942 年抗联主力统编为野营教导旅后,驻营深山密林开展军政训练。 抗战胜利后,曾任滨江省(今并入黑龙江省)副省长。1946 年 3 月 9 日在哈 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李红光(1910—1935)中国将领。又名弘海、义山。朝鲜族。1930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教 导队政委,随同*杨靖宇转战磐石、双阳、伊通、海龙、桦甸等地,开展抗日 游击战。后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参谋长、第一师师长兼政委。 曾率部跨过鸭绿江,袭击日军占领的朝鲜界河城、东兴城等地,缴获大量枪 支弹药和军用物资。1935 年 5 月率部西征,在新宾和桓仁交界地老爷庙岭与 日伪军激战中牺牲。 
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1895—1993)美国将领。1917 年毕 业于西点军校,后又就读于指挥与参谋学院和国防学院。三十年代后期在军 中任参谋。1939—1942 年调陆军部作战计划处任职。年任步兵师师长,旋任 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1943 年 7—9 月参加西西里和萨勒诺登陆战,1944 年 6 月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率部空降到科唐坦半岛进行奇袭,以掩护滩头阵地的 进攻。同年 8 月升任第十八空降军军长,率军攻占荷兰的艾思德霍文和奈梅 亨。12 月参加李奇微阿登战役。1945 年 8 月任驻菲律宾吕宋地区部队司令。 战后曾参加侵朝战争,1951 年 4 月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晋 升上将。1952 年 4 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 年任美 国陆军参谋长。1955 年退役。著有《朝鲜战争》等。 
李宗仁(1891—1969)中国将领。字德邻。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1924 年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桂军第一军军长。1928 年任国民政府集四集团 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次年,蒋桂战争失败后下野。九·一八事变 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排斥异己的方针,主张发动全民族实行焦上 抗战。1933 年通电支持*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 年曾在桂北堵截长征 北上的红军。次年授一级上将衔。1936 年与陈济棠发动抗日反蒋的*两广事 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负责津浦线 防御。1938 年春指挥*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矶谷第十师团主力。不久又指 挥*徐州会战,并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1943 年 9 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 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主 席北平行辕主任,1948 年竟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次年任代总统。1949 年 12 月去美国。1965 年 7 月回国,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李品仙(1891—1987)中国将领。字鹤龄仍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第四集团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1936 年授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九军团军团长、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加淤沪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 年 10 月任第四兵团总司令,参与指 挥*武汉会战和襄樊战役。9 年 10 月调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豫皖边区 总司令。同年 11 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5 年 1 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 官。日本投降后,主持徐州地区受降事宜。后调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大陆 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李保满(1902—1938)中国将领。又名学福。朝鲜族人。1930 年起参加 反日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饶河县反日总会负责人。1933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饶河反日游击队,任军需长、大队长。1935 年起历任东 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团长、第二师副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第二 师师长、第七军军长,率部在虎林饶河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因长期战斗 在密林中,于 1937 年冬患瘫痪症,次年 8 月 8 日病逝。 
李济深(1885—1959)中国国民党民主派领导人之一。字任潮。北京陆 军大学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 年参与指 挥广州四·一五反共清党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军委会训练总监,支持 第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3 年与陈铭枢、蒋光鼐等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 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后 去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参者员、全国战地党政动员 委员会主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 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曾授上将衔。后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 民主促进会和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 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家钰(1890—1944)中国将领。字其相。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 任川军师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1936 年任国民政府第四十七军军长,授中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日,在山西东阳关、黎城、长治一线布防。 1938 年,日军第十八师团进犯东阳关时,据城固守,毙敌千余人,后又取得 长治保卫战的胜利。1939 年中条山战役时,率部袭击敌军侧背,将敌人赶回 同蒲路一线,不久又与日军大战于陵川、晋城之间。同年 10 月升任第三十六 集团军总司令。1941 年率部南渡黄河,负责陕县、灵宝、阌乡一线河防。1944 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率部在新安、混池一带掩护友军转移。5 月 18 日 在陕县秦家坡与日军激战时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1984 年,四川 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美国报刊专栏作家。191Q 年哈 佛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14 年创办《新共和》杂志,任副总编。 1917 年任陆军部长助理。1918 年出席巴黎和会,任驻巴黎的陆军情报处上 尉。后主编《世界报》,并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辟“今日与明日”专拦。 三十年代初力主美国倍守中立并推行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和平主义”。九·一 八事变后,向*史汀生建议拒绝承认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所获的权益。后随着法 西斯国家的扩大侵略,主张援助英法抗击德国,反对孤立主义和绥靖政策, 抨击《慕尼黑协定》是“一次巨大的失败”;支持修改中立法和通过《租借 法案》;支持法国戴高乐抵抗运动。1958 年获普利策奖。1967 年退职。著有 《美国外交政策》、《冷战》、《政治序论》、《舆论》、《孤立与联盟》 等。 
李富春(1900—197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19 年赴法勤工俭学。 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 二军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 日。到陕北后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共中央秘书 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致力 于党和军队的建设,参与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 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 务院副总理。 
李福林(1907—1937)中国军人。原名公道轸,又名崔东范。朝鲜族。 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珠河中 心县委组织部长,在珠河地区开展反日宣传,建立反日会、反帝同盟等组织。 1933 年初着手建立珠河地区的抗日武装,历任珠河反日游击队中共支部书 记、东北反日游击队哈队支队党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执法处处长。 1936 年 8 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哈东游击司令,活动 在延寿、方正、依兰、通河等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军民多 次粉碎日军的“讨伐”。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组织部长、抗联依东办事处 主任,为抗联各部队筹备军需物资。1937 年初,率部转战哈东一带,先后指 挥了袭击林口县城敌据点,攻打延寿县警察大队和伏击日军西山大尉部队的 战斗,同年 4 月去省委开会途中,在通河县二道河子与日伪军激战中牺牲。 
李维诺夫(МаксимМаксимовичЛитвинов, 1876—1951)苏联外交人民委员(1930—1939)。犹太人。1898 年参加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1902 年后流亡瑞士和英国。翌年起成为布尔什维克。十月革 命后曾任苏俄政府驻英国、瑞典、丹麦的全权代表。1921 年起为副外交人民 委员。1922 年出席热那亚会者和海牙会议。1930 年起为外交人民委员。多次 出席国际裁军会议和国联会议,为维护和平、反对侵略和争取建立欧洲集体 安全而努力。1939 年 5 月,其外交人民委员职务为*莫洛托夫所兼任。1934 年起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1941 年则改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出任 驻美全权代表,为建立与发展苏美战时同盟关系尽力。1943—1946 年任副外 交人民委员。著有《1927—1937 年苏联外交政策》等。 
李顿调查团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于 1932 年派出的调查团, 因团长为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VictorLytton,1876—1947),故名。团员 中有美、德、法、意等国的代表。中国驻国联代表顾维钧任调查团的中国顾 问。1931 年 12 月 10 日国联行政院决定派遣代表团赴远东调查“中日冲突”。 1932 年 1 月 21 日正式成立,2 月初从欧洲出发,首先访问美国和日本。3 月 14 日抵华,4 月 20 日到达东北。9 月 4 日写出调查报告书,10 月 1 日在日内 瓦由国联发表。报告书确认东北为中国领土,日本的占领违反*《九国公约》 和《国联盟约》,否认“满洲国”是所谓“独立运动”的产物;但承认日本 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主张在东北成立“自治政府”,聘请外国人担任“顾 问”,监督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中国一切武装力量从东北撤退,组织一 支有外国教官的特别宪警维持治安。1932 年 11 月和 12 月,国联行政院和特 别大会讨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由于英、法、美的绥靖态度,讨论毫无 结果。1933 年 1 月日本攻占锦州,占领整个东北,直逼与英、美利益有重大 关系的华北地区。为了阻止日本进一步南下,2 月 24 日国联大会以李顿调查 报告书为基础通过决议,声明东北主权属于中国,责成国联各成员国对“满 洲国”不给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建议在东北成立一个有广泛自治权的政 府。日本借口与国联的立场根本不同,遂于 3 月 27 日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