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怎么会视而不见?
但和江东上同一条船在南方拒当曹操,显然无法利益最大化。
孙权先前想看着郭嘉和曹操你死我活,现在,郭嘉恐怕也想看着江东誓死一搏与曹操打个天崩地裂,这样,郭嘉就有机会孤注一掷从北方给曹操背后致命一击。
鲁肃自以为想清楚了郭嘉的如意算盘。
假如是这样的话,看起来他见不见郭嘉,结果都一样。
可目光放远一些,鲁肃知道这一趟是非来不行!
荆州刘表已经归天,刘琮降曹,如若江东战胜曹操,荆州的归属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曹孙两家一场大战之后,哪怕江东能抢先一步占领荆州,但也要保证郭嘉不会趁火打劫。
料定郭嘉从北出兵东进,结果只可能有两个,要么还是攻不下洛阳,要么就是席卷中原断了曹操的退路。
一旦郭嘉攻不下洛阳而江东又击败了曹操,郭嘉肯定不会坐视江东坐大,那时出兵席卷荆州也是郭嘉的一条康庄大道。
鲁肃望着还在和戏志才谈笑自如的郭嘉,内心感叹:这斯斯文文的君主,令人生畏!
站在郭嘉立场,鲁肃将心比心,郭嘉面对现在的形势,有三个策略可选:上策从北东进,中策洛阳打不下后再来谋荆州,下策坐观成败伺机取利。
即便是下策,郭嘉似乎都有利可图。
不管郭嘉会不会在曹孙两家的战场上援助江东,江东现在都不能得罪郭嘉,而且要交好。
因为曹孙之战后,江东若败,与郭嘉交好或交恶都已无足轻重。可若江东胜了,肯定兵力大损实力锐减,那时候郭嘉要是趁火打劫,江东肯定挡不住天下两大枭雄轮番来袭。
郭嘉与孙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表面上偶有友好往来,可在数月前孙权对郭嘉的来信置之不理,使得两家的关系开始转向恶劣,这一点从益州官员对鲁肃的态度就看得出来,毕竟是孙权失了礼数在先,鲁肃就十分被动,现在要扭转这个局面,首先便要在与郭嘉的对话中博取对方的好感。
“使君,恕在下直言,这荆州究竟该归谁,在下无权决定,不过,还望使君念及苍生,助江东一臂之力,此大恩大德,江东六郡子民必铭记一生。”
鲁肃朝郭嘉恭敬地说道,不卑不亢,却让人无法恼火。
心里已经料定郭嘉不会从汉中巴东出兵,但鲁肃还是要顺着郭嘉的意思往下说,总不能当面说穿郭嘉的意图吧?
郭嘉扭过头来望向鲁肃,淡淡一笑,说:“我要荆州,此事没有商量余地,子敬,或许你不知道,十多年前,我曾在荆州险些身亡,此事压在我心里十多年,一直耿耿于怀,当日就立下誓言,此生可以什么都不要,但我必须踩在荆州的土地上!”
郭嘉的口气不容置疑,眼神也凌厉起来。
鲁肃低下头,心里暗道:竟如此做作!
他认为郭嘉此刻肯定在演戏。
“可,在下只是一个中护军小将,如何能决定这荆州归属呢?”
鲁肃苦涩地说道。
郭嘉严肃的表情一松,呵呵笑道:“这样,子敬你尽快返回江东面见吴侯,只要他手书一封信给我,也算你我两家立下协议。曹贼与江东开战之日,我必出兵援救,将曹贼赶出荆州之后,荆州归我。”
鲁肃想了想,现在只能这样了。
其实荆州归谁,江东做不了主,孙权也做不了主。
能做主的前提是江东有实力和有机会占据荆州的时候。
但现在而言,江东想的是自保,不是进取。
鲁肃给郭嘉行礼告辞。
望着他的背影,郭嘉嘴角扬起一抹轻笑。
“鲁子敬,人才啊,不能为我所用,是个遗憾。”
郭嘉发出一阵感叹。
鲁肃有野心,他要做新王朝的佐命之臣,其实郭嘉是他的好选择,只可惜郭嘉身边的高位,已经有太多人占据,鲁肃来投效郭嘉,也只是锦上添花,哪有他在孙权刚上位时去投效的雪中送炭那般深重。
堂内文臣大多都冷眼旁观,对鲁肃,他们了解不深,到底才干如何,仅凭郭嘉一面之词,听则听了。
倒是彭羕冷笑道:“主公此言差矣,下官看那鲁子敬也不过尔尔,无过人之处。”
郭嘉哈哈一笑,站起身准备外出。
“你们别小看鲁子敬。好好想一想吧,孙权治下,周瑜年轻却能与孙坚留下那些老一辈旧将和平相处,中间少不了鲁子敬的功劳。孙刘联盟势在必行,要协调一致对抗曹操,鲁子敬和诸葛亮,都是关键人物,没有他们从中联络,两家名义联合又有什么用?”
门外侍卫送来大氅,郭嘉披上系好绳带。
黄权疑惑地问道:“东面传来消息,诸葛亮孤身前往江东,两家还没有正式联合啊,以张昭为首的江东官员似乎迎曹的意思更多。”
郭嘉整理好衣裳边幅,扭头笑着看了眼黄权,道:“这是两回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这是孙策临死前嘱托张昭的,现在的情况,江东那些官员也不算投降,只不过是遵从孙策遗言,多多少少是想让孙家能留下血脉,万一被曹操打败了,孙家恐怕会后继无人。至于诸葛亮,呵呵,孙权不想降曹,诸葛亮是被他当枪使罢了,孙仲谋啊,权谋之道的确胜过他的父兄百倍。”
郭嘉说完迈步出门,近卫军统领张任过来问道:“主公这是打算去哪里?”
“军营。”
……
第四章 展翅高飞
第四章 展翅高飞
秋日凉爽,军营中将士操练精神气十足,声音洪亮的喝声在军营中此起彼伏。 /
郭嘉走入军营之中,环视一圈,在校场上发现了郭烨的身影,缓步走去。
如今已经是一个校尉的郭烨并没有发现郭嘉的到来,倒是旁边几人,典满许仪甘瑰看到了郭嘉,于是凑到郭烨身边。
“烨公子,你给主公说说,派咱们去前线吧!”
许仪舔着脸对郭烨说道。
郭烨莫名其妙,不知几人为何突然说这些,但周围的视线聚焦在他身后,他便立刻扭头望去,见到微笑的郭嘉,立即行礼。
郭嘉温和地对周围给他行礼的年轻将领们说:“不必在意我,你们继续领兵操练吧。”
几位将领抱拳离开,典韦许仪甘瑰临别前都给郭烨挤眉弄眼,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
郭嘉诧异地望着站在郭烨一边没离开的一位少年,刚在远处走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张虎张方其中一个,现在才发觉是个陌生的少年。
“烨儿,他是?”
郭嘉好奇不已,这少年神情坚毅,身板挺壮实,个头挺高,就是看面相应该年纪不大。
郭烨难得露出一丝苦笑地将那少年介绍起来。
“他叫张翼,他家里是商会一员,两年前就吵着要进入军队,后来孩儿也不好安置他,就让他当了孩儿的侍卫。”
郭嘉想起来了,张翼应该比郭盈大一岁左右,那个时候貂蝉怀孕,而张家恰好有一子出世,郭嘉那时还在猜想取名翼的婴孩是不是历史上蜀国后期大将张翼,现在看来,应该错不了。
“呵呵,张翼,不错。”
郭嘉当时刚刚攻下长安,张家邀请他去喝满月酒都抽不开身,错过了一睹这个孩子婴孩时的容貌,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这少年发育这么快,远比平常孩童要高要壮。
带着郭烨在军营里漫步,一路走来,郭嘉能看到不少年轻的面孔,最近张虎张方也被张燕和张辽送来了新军的阵容中,至少军中的新生代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局面。
绕着军营走了一圈,郭嘉望着几乎和他一样高的郭烨,轻声道:“烨儿,明日起,你离开军营,回家作郭家的长公子。”
郭烨满面震惊,难以置信。
他从一个小兵当上现在的校尉,就是靠自己一双手爬上来的,新军没有仗可打,大多是外出剿匪剿贼的任务,他都完成的很好,因此步步提升。
郭嘉让他回家去,郭烨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是郭嘉对他不满意。
“父亲,孩儿,孩儿。。。。。。”
郭烨低下头,一副伤痛挣扎的表情。
他不愿就这样离开军营,更不愿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这样被郭嘉放弃。
对,郭烨心里感受到了被放弃。
回家去作一个公子哥,晃荡无所事事一辈子吗?
郭嘉一手按在郭烨的肩上,语气重了几分。
“抬起头来。记住,以后,无论何时,都不要向任何人低头。”
郭烨猛然抬头。
震惊地望着郭嘉。
现在,他明白了“回家做郭家的长公子”究竟是什么意思!
“父亲,这,这是为何?”
郭烨深知自己是庶子,根本没有对嗣位之事有任何想法,唯一想的就是为郭嘉的霸业尽一份力。
郭嘉抬头望天,青云飘渺,变幻无常。
“烨儿,接下来,你跟在为父身边,好好看,好好听,好好想,尤其要记住将来发生的一切。因为,很快,就有一场决定天下的战争爆发,郭,曹,孙,三家,必有枭雄陨落。”
郭烨悚然一惊。
曹操欲伐江东,大难临头的是孙权,怎么又把郭家也扯进去了?
就算郭嘉插手曹孙之战,最起码可以自保吧?
“父亲,咱们犯不着与孙权共存亡吧?”
郭烨的问题让郭嘉轻轻一笑,道:“凡事都有风险,风险越高,意味着利益越大。”
虽然新军没有外出征战,但军中将领们都关注着东边的局势,尤其是曹操南下收降荆州后。
最新消息是江东传来吴侯内政大臣张昭为首的官员们都主张降曹,逃到江夏的刘备派出诸葛亮前去说服吴侯抗曹。
在外人眼中,江东是抗是降都还没有定论呢。
“父亲,如果诸葛亮无法说服吴侯抗曹,曹操继兵不血刃得荆州后恐怕还会再得江东。”
郭嘉负手前行,郭烨跟了上去。
“烨儿,记住,作为一个君主,不能事事都顺着手下人的意思去做,但也不能与手下官员对立,尤其是在生死存亡之际。降曹还是抗曹,诸葛亮一个外人,是根本无法影响孙权的决定。面对手下半数以上的降曹意见,孙权要降,早降了,不会拖到现在还不做决定。孙权高明之处,是利用诸葛亮来压制下江东内部的降曹声音,而后他再出面做出一副不得不抗曹的姿态,烨儿,这就是权谋之道。”
郭嘉走着,郭烨在思索。
甚至郭嘉可以想象出诸葛亮舌战群儒那精彩之极的场景中,孙权眼看诸葛亮羞辱江东君臣,一脸阴沉不快,但是内心却十分得意,恨不得诸葛亮言辞再锋锐一些。
数日后,郭嘉在郭府亲自为郭烨举行了冠礼,给他取字公瑞,二十岁前,郭烨出生前出生后,都在鬼门关走过一趟,郭嘉希望从今以后,他一生都有一个好运,吉祥伴随他的一生。
郭烨二十岁行冠礼,旁人都没什么想法,这是理所应当之事。
但是,接下来,郭烨被郭嘉免去了军中职务,专门留在了府中,每日跟在郭嘉身边言传身教,就让旁人浮想联翩了。
府中书房是郭嘉时常逗留的地方,这里不光有他搜集来的古籍残本,还有他自己数十年来凭着记忆写下的杂集,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内容,包括王朝兴衰的典范,战争胜败的因素,上至帝王败落之弊端,下到贩夫走卒之所需,杂七杂八,却都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知识财富。
这些日子,郭嘉就让郭烨在书房中翻翻这些书,每日问问他的心得。
郭烨站在书架前聚精会神的看着竹简。
他少时读书不少,不敢称读遍万卷,千卷不在话下,这个时代读书人该读的,他都读过,只不过不喜欢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