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伞兵跳伞时不带武器,这应该改变……

图哈切夫斯基把自己在战斗训练中的实践活动与他进行的重要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他利用军队大演习和实验性演习,检验和修正已经制定的战术和战役法新原则。

随着新兵种的出现,通过同时对全战术纵深实施突击而消灭敌人的条件已经具备。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制定了大纵深战斗理论,并为在军队教育和训练实践中贯彻这一理论做了大量工作。图哈切夫斯基拟制了专门守则,各部队按照这一守则进行实验性演习。

1933年9月14日,著名军事领导人И.A.哈列普斯基①在给图哈切夫斯基的信中写道:

①И.A.哈列普斯基(1893—1938),苏军著名指挥员,二级集团军级(相当于后来的上将)(1935)。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任集团军、方面军通信主任等职。1920年起历任红军通信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1924—1929年任红军军事技术部部长。1929年起任红军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部长。1934年12月起任汽车装甲坦克兵部部长。1937—1938年任苏联邮电人民委员。1938年7月29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我住在托茨基兵营和认真研究大纵深进攻战斗组织原则,已经八天了……

我在研究自己的课题时,以您拟定的“大纵深战斗”提纲为基础。我能让您高兴的是,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您的理论研究,您的实际上经过战斗实践检验的提纲,基本上完全被证明是正确的。

应该指出,大纵深战斗理论的实质和意义并不是立即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肯定。图哈切夫斯基不得不花费很多力气,力争他的实验在军队训练体系中占有其应该占有的地位。

当时,伏罗希洛夫就对大纵深战斗原则表现了明显的不理解。他在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严厉批评了图哈切夫斯基。

1933年11月20日,图哈切夫斯基不得不给伏罗希洛夫写信:

……您在革命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讲话后,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尽管军队装备了新武器,战术应该照旧……

他在这封信的末尾说:

我之所以决定写这封信,是因为全会以后,指挥员的思想十分活跃。有人在谈论抛弃新的战术样式,不再发展这些样式,由于(我再说一遍)这与您不止一次说过的意见相左,我决定向您汇报发生的分歧……

C.C.加米涅夫①在1934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一次会议上说:

①C.C.加米涅夫(1881—1936),苏军著名领导人,一级集团军级(193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俄军集团军作战部长、军参谋长等职。军衔为上校。十月革命后被选为军、集团军参谋长。1918年参加红军,同年出任方面军司令员。1919—1924年任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1924年改任红军监察员。1925年先后任红军参谋长、总监察长,后到军事学院任领导职务。1927年起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副陆海军人民委员。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4年起任红军防空部部长。有著作多部。——译者注

大纵深战斗不是方法,而是战斗样式。它是由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提出来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所提的建议,把同时或接近同时向前沿、向敌炮兵部队和深远纵深实施突击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一个问题。同时杀伤敌人的目的是使其无法使用自己的预备队。

现实完全证明了图哈切夫斯基结论的正确性。他制定的大纵深战斗理论成为工农红军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在以后的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应该指出的是,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在其全部活动中,都坚持列宁关于共产党在武装力量建设中起领导作用的原则。他是积极贯彻党中央在军事建设领域采取的全部措施的一员。

孔府藏书

发表时间: 201047 12:45:21

三十年代苏军战役法理论的发展

Г.C.伊谢尔松

译者按:本文原载苏联《军事历史杂志》1965年第1期、第3期,根据该刊全文译出。

作者格奥尔吉•;萨莫伊洛维奇•;伊谢尔松(1898—?),教授,苏共党员(1919年起)。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年毕业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即后来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先后担任过指挥和参谋职务。曾任师长、总参谋部副处长、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1936年起任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战役法教研室主任。1955年退入预备役。

伊谢尔松身居重要教学岗位,对创立和具体论述大纵深战役理论作出了贡献。他在1931年写的《战役法的演变》(1937年增补再版)和1933年写的《大纵深战役原则》两本著作中,系统研究了大纵深战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外,他还写了其他许多著作,其中主要有:《19世纪后半叶民族战争阶段的军事学术》(1933年)、《防御战役原则》(1938年)、《新斗争样式》(1940年)等。

在本文中,伊谢尔松根据自己的回忆,详细阐述了大纵深战斗和大纵深战役理论形成的曲折过程,分析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他认为,大纵深战斗的战术基础在1930年就已经奠定。就实质而言,大纵深战术是进行战斗的新样式和新方法,应该在任何类型的进攻中得到使用。为了把大纵深战斗的基本方案应用到战役范畴,苏军从1931年秋季起就开始研究大纵深战役理论。30年代后半期大纵深战斗和大纵深战役新样式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1937—1938年苏联军事理论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停滞不前和无所适从的情况,大纵深作战理论的研究遭受了挫折,但从1939年开始,又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1939年9月爆发的德波战争,是新的大纵深作战样式第一次在实战中得到应用。

作者指出,图哈切夫斯基和特里安达菲洛夫“首次阐述了大纵深战斗的思想”;尔后在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等领导人及伏龙芝军事学院、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和制定了大纵深战役理论,总参谋部及布柳赫尔、乌博列维奇、亚基尔领导的部队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使其尽可能切合战争实际。

苏联军事理论诞生于国内战争年代。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为基础,汲取以往军事实践的丰富经验,在1941年前的两个十年中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在这一发展中,30年代的军事理论观点引起了特别广泛的兴趣,我们就是带着这些观点参加了伟大卫国战争。如果说20年代我们的军事理论思想主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为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过去,那么从30年代起,它已开始面向未来,开始研究未来战争问题和进行未来战争的方法。

这一时期对发展我国军事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展现了进行巨大研究工作、广泛的创造性思维和采取重要的原则性决策的灿烂图景。正是在这个年代制定了大纵深战斗和大纵深战役的原则,这些原则翻开了战役法理论中新的一页。

大纵深作战样式决定于苏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红军的改建。为了解决进行歼灭性战役、克服绵亘正面和在全战役纵深突破这种正面的问题,亦即达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也不可能达成的目的,这些样式是必不可少的。

大纵深战斗的历史

为了维护历史真实性,应该提一提,大纵深战斗问题最早是由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①在1918年底提出的。富勒在预测1919年将实施坚决进攻时(协约国不指望战争会在1918年胜利结束),建议在对敌防御前沿实施坦克冲击的同时,对敌战术配置纵深组织快速坦克袭击。诚然,他当时还没有形成远战坦克群的概念,虽然在他提出的建议中,所有战术条件都已具备。

①富勒(1878—1966),英国军事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少将(1930)。1899年从军。参加过英布战争(1899—1902)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曾任坦克军参谋长。战后在参谋学院当教官。1926年至1932年曾先后任陆军总参谋长助理、旅长。1933年退役。此后从事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研究,写过很多著作。鼓吹机械化军队理论,宣扬坦克是决定性的力量。对两次世界大战都进行过专门研究。——译者注

但是,富勒对大纵深战斗问题的理论观点就到此为止。资产阶级军队资本主义式的发展条件,迫使他转入小型职业化军队②理论的研究,对此种军队而言,进攻问题完全以另外的方式解决。这种反映资产阶级军事体系阶级性的理论,明显与现代战争的实际属性相矛盾。对富勒来说,大纵深战斗不是联合兵种的战斗。他写道,“坦克与步兵结合,如同拖拉机与役马一起拉车”③。当然,那样的观点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

②又称“小军”论。是主张以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的职业化军队赢得战争的一种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起源于西方国家。富勒是此种理论的主要鼓吹者之一。——译者注

③富勒:《机械化部队战役》(译自英文),莫斯科军事出版社1933年版,第13页。——作者注

30年代,外国的条令根本没有提到大纵深战斗的含义是同时压制敌人全战术纵深。这一思想属于我国军事理论。

探讨我军大纵深作战样式最早概念的由来,不能不提到1928—1929年的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

第一个文件是M.H.图哈切夫斯基关于改建红军和为其装备现代化新兵器特别是坦克和飞机的报告。①图哈切夫斯基在报告中详细阐述改装军队的宏伟计划后,在结尾中写道:依靠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摈弃过去那种单个夺取敌战斗队形每一个基点的、极其消耗体力的艰难作战样式,在同时压制敌配置全纵深的情况下,转而采取新的、更加有效的战斗样式和方法。

①工农红军司令部为数很少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一报告。《同时代人回忆M.H.图哈切夫斯基》文章中对此讲得比较详细。见《军事历史杂志》1963年第4期。——作者注

第二个文件是B.К.特里安达菲洛夫②关于在进攻战斗中使用坦克的报告。该报告把这些坦克按行动距离编成二个成纵深梯次配置的坦克群,即直接支援步兵坦克群、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③,它们向不同的纵深突进,直抵敌人各炮兵阵地和司令部,从而与远战炮兵和航空兵协同,压制敌配置全战术纵深。这种使用坦克的方法,实际上已是图哈切夫斯基以下思想的具体化:新的现代兵器——坦克、远战炮兵、航空兵和空降兵,使军队有可能摈弃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次消灭敌人的陈旧而拖拉的方法,转而采取同时大纵深杀伤敌人的样式。于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也通过自己的报告提出了新战斗样式的具体原则,并且展示了组织和实施战斗的基本方案。

②B.К.特里安达菲洛夫的生平见本书《现代集团军战役的特点》译者按。——译者注

③起初特里安达菲洛夫把后两个坦克群分别称为消灭机枪的坦克和消灭炮兵的坦克。——作者注

这样,图哈切夫斯基和特里安达菲洛夫就在上述两个文件中首次阐述了大纵深战斗的思想,从而对我军的发展道路和我国军事理论原则性观点的确立产生了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