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就是再有心思,也不太可能从长安发兵打到天竺去,你可别忘记了,天竺诸国,与我大唐之间,还隔着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吐蕃。”我白了好战的名将兄一眼说道。
“是这个理,可咱大唐总不能眼睁睁地瞅着让人在咱们大唐的脸面上狠抽了一耳光啥也不干吧?”苏定芳愤愤地道,仿佛那一耳光就抽在了他那张满是胡子渣的横肉老脸上。
这话让我无语确实,大唐立国至令三十余年,还没丢过这么大的脸,使臣被杀,副使半死不活地给丢进了监牢里边,而随行地官员和卫士几乎被绞杀干净,大唐如果屁都不放一个,周边属国会如何来看待大唐?最首要一点就是大唐帝国地颜面何存?
“陛下,臣以为,您现在如何气恼都于事无补,还请陛下冷静下来,毕竟事涉我大唐的体面,一切还需从长计议才是。”父亲等人继续向李叔叔劝慰道,这时候,李叔叔大概也摔杯子摔累了,喘了两口气,这才恢复了些理智,点了点头,拿手把微散的发丝向后一抹,冷笑了数声:“也好,朕也想看一看,那些天竺佛国地人能长几个脑袋,诸位爱卿,这件事,你们觉得该怎么处置为好?”
“杀!”程叔叔站起了身来,浑身透着一股子血腥味极其浓重的杀气,边上,几员大唐名将也都一至认同程叔叔的意见。“陛下,大唐使节持节而往天竺诸国,代表的是我大唐的国威,更是代表我大唐帝国的意志,而今,天竺诸国竟然敢擅杀
使臣,其行当诛,其罪可诛!不诛其国,不足以璋我威,不足以平我大唐之民愤,更不足震摄周边之宵小,若是人人皆学,那我大唐,到时候将会四面皆敌。”李绩大叔阴森森地挑了挑眉角,笑得连下门牙都露了出来,嗯,这种笑容确实鬼异得很。
“老臣附议,不过,吐蕃内乱,目前,我大唐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吐蕃继续乱下去,另外,我大唐直达夷播海,隔断西突厥东进的天可汗直道进入了最要紧的关头,而安西四镇的兵力目前来说,防御尚可,出击不足,且还要维护通往波斯都护府的直道修筑这些头等大事,所以老臣以为现在不是讨伐天竺诸国的最佳时机。”李靖伯父的眼光确实要比其他人看得更远一点,或者应该说他的战略眼光看得更加的全面。
“难道朕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咽下这口气不成?”李叔叔拧起了眉头不悦地问道。老爷子站了出来:“陛下,要不这样,再派使臣,问责于天竺诸国,要他们先把我大唐副使和所有被俘之人员一应交出,另外,令天竺诸国赔偿我大唐的损失,其三,要阿祖那入贡长安,向我大唐皇帝陛下认罪伏法。”
听了老爷子这话,我跟一票新生代名将差点笑出了声来,一个二个一脸的古怪之色,我也觉得脸红,老爷子该不是半夜起床,导致还有些迷糊,以致于出这种歪主意。
天竺诸国若要是有那心向我大唐认罪,他们早干嘛去了,再说,让阿祖那入贡长安,向李叔叔磕头认罪,除非这家伙是个二百五。难道?我眼中一亮。老爷子这招阴损。
果然,李叔叔抚掌大笑:“知我者,房爱卿也,唔,明日早朝,老夫会让诸属国使节都知道,我大唐如此宽容,若是天竺诸国再不识趣,那可就怪不得我大唐了,呵呵呵……”李叔叔笑得眼角都吊了起来。
------------------------------------------------
明白了,大唐现在暂时没精力派上大军去绕天绕地的去打天竺诸国,可也不能这么白挨人抽那么一巴掌,不然,天下人还不把咱大唐给看扁了,所以,咱们还大张旗鼓地再次派出使臣,问责于天竺诸国,老爷子提出的这三条,能成功第一条的话,就得算是老天爷保佑了,更何况阿祖那这等人,擅杀大唐使节,掠其财物之后,还敢屁颠颠的窜大唐长安来给李叔叔磕头,除非他不想活了。
这样一来,大唐却又有了讨伐天竺诸国的充分理由,另外,使节的一来一回,至少也得近一年的时间,有了这一年的缓冲期,大唐的天可汗直道肯定能修筑完毕,另外,一年下来,吐蕃那几位怕是也都打成了残废,大唐到了那时候,就可以抽调兵力作其他用途,还可以做做战前的各种准备。
不过,我有个想法,嗯,相当重要的想法,为什么大家伙都要等着呢?难道就不能换一个思路,从另一边干事吗?在我看来,大唐若是按照经由安西都护府至葱岭再折向南的方法实在是太次了点,第一,道路遥远,补给困难,时间上来说,征调两万大唐精锐几乎搞了个万里长征,有那闲劲,还真不如等吐蕃掐完之后再直接从吐蕃而入进入天竺诸国,不过,这个法子也太慢了,我最主要的是担心李叔叔活不到三国归晋,所以,还有一条路,可以让大唐以最短的时间,杀入印度半岛,把这座还是战火纷乱的大岛完全归属于我大唐帝国。
这时候,我终于咬牙下定了决定,拉了苏定芳这位名将兄一把:“定芳兄,想不想玩把大的?再建一回开疆拓土的奇功?”
为什么选择这位呢?首先,苏定芳是一位帅才,同样,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的帅才,没冒险精神,敢领着万骑去当时还强大的薛延陀的地盘上溜达一圈,搞得薛延陀因此而衰败下去?
第931章 剑走偏锋
了我这话,苏定芳两眼一亮,一把就拽住了我。讨道:“兄弟,莫非你有啥招?说说,只要行得通,要哥哥我卖命给你都成。”
“行,小弟就等您这话。”我猥琐地勾着身子,悄悄地往厅门溜过去,正等着我说主意的苏定芳一头雾水的瞅着我,搞不明白我想干嘛,我赶紧冲他使了个眼色:“小弟尿急,先出去溜溜……”
“哎呀,老苏我正想说这话呢,一块去。”苏定芳刚站起身来,一直就蹲在咱二人后边的裴行俭岂是易与之辈,一抱肚子,一脸的痛苦之色揪住了苏定芳的袖子:“大哥等等小弟,小弟也快憋不住了。”两眼里尽里狡兔一般的红光。
其余几人岂会不知道发生变故?薛仁贵一脸斯文地拍了拍屁股,一手捂在腹前,笑眯眯地冲我点头,段云松用一种似乎在回味刚才喝的茶水有问题的表情悄悄摸摸地向着这边挪起了脚步。
“……我*!”我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学着鬼片里的倩女,长袖一摆,人就这么忽悠忽悠地飘出了厅门……
一群大唐年轻俊杰,挤眉弄眼,一脸诡色地集体向着公厕走去,搞得半道上的大内侍卫一个二个皆另眼相看于我们,嗯,表情很古怪,不过,我可没功夫理这些,拧着眉头思索,思来想去,算了,告诉一个人,还不如把我的思路说出来,另外把好处告诉他们。由着他们去决断之后再去找李叔叔,说不定,还比我自己出头更有意义,毕竟,我再立功,李叔叔也不可能在这时候升我的官,那我还不如拿这事来做人情,另外。这件事。交给这帮子热血青年。他们地进取心和冒险精神,还有建功立业,开彊拓土的渴望要远远比那些老名将强烈,毕竟,他们都是处于上升期的将领,再说了天竺根本就是一盘子的散沙,那里的士兵。对于大唐的精锐来说,根本就是一堆子渣。伸两手指头说不定就能撂倒一群。
------------------------------------------------
寻了个避静处蹲了下来,全拿眼瞅着我,见四下无人,我清了清嗓子:“诸位兄台既然都一块儿来了,那咱也不跟大伙瞎扯,就一句话,小弟我脱身不开。不然。咱也不会把这战功让与诸位,不过,若是陛下用了我这一策。而诸位兄弟中的任何一位能够成为统领大军讨伐天竺诸国的统帅地话,我只希望他能请咱们去临江楼,狠狠地搓上一顿。”
“这有何难,只要俊哥儿你能想出招来,让咱们兄弟能赶上趟,别说请一顿请上十顿都没问题。若是连这都办不到地,那就扭头自个去茅厕得了。”苏定芳抬起了头,这里,他年纪最长,功勋最重,在这一票年青纨绔名将中地声望也算是拔尖的,这话一出口,在场的诸人先互望了一眼,齐齐点头。
裴行俭应和道:“就是,俊哥儿还是快快说说你有啥招得了,别憋的咱们兄弟伙难受,再说了,你这主意真能管用,就算是落不到咱们的头上,那些个老爷们啃骨头,咱们好歹也了落点汤喝喝。”
裴行俭这话倒是得到了这帮子人的认同,大伙自个去公平争取就成,既然如此咱也不客气了,左右看了下,从地上抄起了一块石子,就在那块青石板上画了起来,只画了一个粗略的平面图,大唐就不管了,我只画了吐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长安就直接画了一个圈。
这些人怎么老往里边挤,我头也不抬地赶紧拿手撑开:“都别挤,再挤我可真不说了。瞧瞧,云松兄你那大脚板都快把剑南道给盖住了。”
大伙都默默地瞅着没一个人开口说话,都想看看我玩什么玄机。我对着这张显得并不规整地地图指点地道:“这儿是吐蕃,这里是葱岭,这里是印度,这儿,便是中南半岛,这儿想必大伙都知道,这是我大唐帝都长安。诸位请看,我大唐使臣往天竺,就需要由长安出发,至安西四镇,再折向西南,经由葱岭而入天竺,这一条路,不仅仅难走,而且路途太远,一去就得半年,就跟到了波斯一般,而且还难走,想想,咱们的军队,若是走上个半年,就算是沿途的诸国也愿意出军粮,那一路得耗费多少?”
听了我这话,所有人都摇起了脑袋,这跟大唐中亚远征军不一样,远征军完全就是以中亚的波斯都护府为根据地,再说了,他们的一切锱重补给皆由一众中亚国家提供,根本
们不需要后勤。
“听你这么一说,老苏也觉得,要从那边去打天竺诸国,太难了,难怪方才李靖伯父不看好,让陛下忍忍,莫非俊哥儿你是想从这儿借道?”苏定芳手指手落到了青石板上,他的手指在中间一带划了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起点是大唐长安,沿途经过陇右、吐谷浑、吐蕃,尼泊尔,最后抵达天竺。
“不可能,这条路至少现在根本就行不通。”薛仁贵没一句废话,直接就点了点吐蕃,方才还跃跃欲试准备发言的段云松也闭上了嘴,点了点头以示认同薛仁贵地话。
我笑道:“没错,目前吐蕃三国纷乱,虽然我大唐是他们名义上的宗主国,可是,咱们真要数万兵马借道吐蕃去打远在千里的天竺,你们说说,他们相信吗?三家都各怀鬼胎,谁知道我大唐这几万人倒底想干吗?首先芒布松赞肯定就不会答应。所以,这条路同样也走不通,想走通的话,得等到我大唐能在这片高原上拿主意地时候再说话。”
我把手指落到了大唐与吐蕃在西南角地交界处。“这里,才是小弟给你们指点的明路。”
“南诏六部?”段云松一巴掌拍自个大腿上,激动地喝问了起来,“没错,就是这儿,诸位请看,南诏六部横向往西,就是平原,虽说这边气候炎热潮湿,不过,我大唐在剑南道所练之数万精锐,最是适应炎热潮湿地气候,如今南诏六部这南诏六部早就变成了我大唐的良民了,唐尚书把这些山民迁入平地,教其耕种,这才三五年地功夫,早就没了以前那种敢跟我大唐叫板地劲头了。我大唐在剑南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