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献帝现在就是故意激化曹艹跟郭嘉之间的矛盾,逼得曹艹杀郭嘉,然后借郭嘉的这颗人头,达到让曹艹自取灭亡的目的!这算盘打的真是相当妙呢!也是因此,郭嘉非常的不喜欢献帝这种人,上次是这样,这次也是这样,不止是因为献帝害过郭嘉,而是这种高高在上的帝王,根本就没把人当人。
完全把别人当成畜生,当成蝼蚁,想杀就杀,想灭就灭,并且还觉得理所当然,就算不提感情什么的,单凭郭嘉对他献帝有用,单凭郭嘉是个难得的人才,也不该像这样说让你牺牲就让你牺牲,说要害死你就要害死你,心里一点疙瘩都没有吧!看看曹艹,杀个敌人的谋士将领,他都会心痛,至少,曹艹是把人当人在看!
“哈,郭嘉不愧是郭嘉,什么都瞒不了你!”献帝笑道,果真是一点不好意思的神色都没有。
郭嘉冷笑一声,却是突然说道,
“如果陛下真这样想的话,那可能要让陛下失望了。”
献帝笑容一僵,
“怎么?”
“因为在下的项上人头可不是那么容易借的。”郭嘉直接回道。
“莫非你觉得这种事情还由得了你?曹艹是个多疑之人,既然他如今都已经这般猜忌于你了,难道曹艹还可能一直留得了你?!”献帝反问道。
郭嘉耸了耸肩,毫不客气的说道,
“陛下可不要把所有人都当成是自己。”
嗯,郭嘉这话与其说是去损献帝的,还不如说是故意说给不知道在哪里偷听的耳目听的吧。因为说实在的,或许别人还不一定会像献帝说的那般,但曹艹可绝对不在此列。郭嘉自己一直都很清楚,如若什么都不做的话,哪怕他安分守己,曹艹最后也可能会是留不了他郭嘉的!
“郭嘉你可不要把万事都想得那么天真!”献帝也直接回道。
郭嘉没在意的撇了撇嘴,问道,
“所以,现在又是一言不合咯?”
“哼!”献帝冷哼一声,确实也不想再跟郭嘉多说什么。郭嘉不喜欢献帝这种人,献帝又何尝会喜欢郭嘉这样的家伙了?相姓不合,通常都是相互的呀。
“那你就好自为之了,希望这不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吧!”献帝“好心”的冲郭嘉说道。
“多谢陛下关心。”郭嘉就此离去。
。。。。。。
没过多久,宫里的情况就已经传到了曹艹案上,其中,甚至连郭嘉跟献帝的对话,也都一言不差。
安安分分当你的皇帝难道不好吗?果然又想惹事。是不是真的该换一个人上去了呢?不,还是不怎么合适。算了,反正他什么也做不了,就让他在宫里自娱自乐吧。至于奉孝,果真是彻底安分了吗?不对!奉孝那么精明,又很了解宫中的情况,他不可能料不到有人在偷听,所以,这些话是他故意说来蒙骗我的?可万一这就是他的真心话呢?
一想起这种问题来,曹艹顿时又头疼起来。
“去把华佗。。。。。。”曹艹下意识的开口想让人把华佗找来给他看看,可随即想起华佗跟郭嘉的关系,立刻又摆手道,“算了,不用找华佗了。去给我找个手法好的侍女来给我揉捏一下。”
“是。”
第759章袁绍病故
最终,曹艹还是暂时把郭嘉的事放了下来。想想也是,既然献帝的目的就是要让曹艹杀郭嘉,那曹艹真跑去杀郭嘉的话,岂不是如了献帝的意?当然,曹艹也绝对不是会被这种问题给绊住脚的人,现在,曹艹犹豫的只是杀不杀郭嘉而已,一旦曹艹真的决定要杀郭嘉了,他难道还找不出什么办法来?意外死,病死,乃至自杀呢?或许还是会被人怀疑,但只要真一点,甚至就是真的,怀疑归怀疑,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混乱是吧。
于是,曹艹还是转而先去思考袁绍那边的问题,虽然现在袁绍已经不行了,但事情的轻重缓急,曹艹还是分得清楚的。曹艹可不会本末倒置,更不会得意忘形,以至于忘了自己优先该做什么,而错过良机,甚至于被人抓住空隙逆反战局。
。。。。。。
冀州,邺城,
却说袁绍上次兵败吐血而归之后,就久病不起,如同先前的郭嘉一样,根本无法处理事务。由于之前被曹艹大败,现在曹艹随时都可能打过来,包括西线并州那边也几近失陷,各州的局面都非常不好,人心惶惶,急需稳固内防。
于是,袁绍就派辛评、郭图火急随袁谭前往青州整顿,恐曹艹犯境,因为青州是边界,袁谭也是袁绍的大儿子,所以袁绍刻意派了郭图和辛家兄弟帮忙。袁熙照常回幽州,高干也照常回并州,不用说,袁尚也还是留在冀州。
本来,这种安排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不让人觉得意外,可现在的问题是,以前,袁尚虽然掌管冀州,但同时袁绍也在冀州,袁绍才是真正能说了算的人。可现在呢,袁绍病倒了,冀州变成真正由袁尚说了算,还有袁尚的母亲刘氏在背后帮忙,加上审配、逢纪的辅佐,袁尚可谓是彻底掌控了整个冀州。
如果,袁绍就这样慢慢的重新好起来,那还好说,估计袁尚还不敢直接逆反,会乖乖的把权利交回给袁绍,可要是袁绍就这样死了呢?
一直以来,袁绍就很喜欢自己的小儿子袁尚,有打算立袁尚为后的想法。可袁绍也知道这种事阻力很大,自古立长不立幼,袁谭本身也从来没犯过什么错,让他治理青州也治理得很妥当,如此一来,那到底还该不该选择袁尚呢?
从私人感情来讲,袁绍固然喜欢袁尚,但袁谭也确实是他的亲生儿子啊,明明应该是袁谭的,却给了袁尚,袁绍肯定会觉得有些对不起袁谭。而从家族大业的角度来看,这种废长立幼之举,又很可能引起内部混乱,造成内部分裂。所以,很是让袁绍头疼。
儿子一个个都太过于优秀了,也不全部是好处啊,其实袁绍的情况,就跟后来的李渊有点相像,几个儿子,可谓没有一个是庸才。袁绍从来都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如此问题,更是让袁绍拿不定主意。不过好在的是,他袁绍还“年轻”,自认为还能活好多年,所以这些年袁绍也一直都不急,心想慢慢的来,慢慢的来,就好像后世那些学生,不到放假的最后一天,坚决不会补作业一样,典型的拖延症嘛。
当然,袁绍的想法也是没有问题的,路遥知马力,曰久见人心。考验的时间越久,才能越达本质。好比如果在这段考验期里,袁谭犯了什么错误,某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甚至因为意外死了什么的,那袁绍也不会再头疼,很自然的就能做出选择来了,到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所以,一直以来,袁绍都是抱着等下去的想法,而迟迟没能做出选择来。
包括这一次,哪怕袁绍都已经在病床上躺了这么久,都已经随时可能断气了,他还是不会去想自己会死,他还是认为自己能挺过来,等好起来后,再跟曹艹大战五百年!在这个时候,他袁绍要是想着去立储,岂不是自己也认定自己命不久矣了?袁绍可不愿意去面对这种现实!
也是因此,哪怕旁人看着着急,也根本不敢去向袁绍提及他还没有决定让谁接班的事情,这种事,现在只要敢一说出口,估计袁绍愤怒之下,直接就会让人拉出去把你给砍了的!
结果,就这样你不言,我不语,一拖再拖,终于在某个夜晚,袁绍一睡去就没再醒过来了。当夜,整个邺城一片哭声,满城素缟,如果袁绍知道的话,绝对会从棺材里蹦起来的,你妹,谁提前准备好的?!而分散在各州的袁氏子弟在得到消息之后,也是紧急回往邺城。
袁绍到死,什么话都没有留下,袁绍心目中最后到底决定选择哪个儿子,如今显然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谜团。不过,这种情况,按照自古以来的习俗,肯定是让大儿子袁谭接班的,这根本没有两说。
然后,问题就来了,让袁谭接班,袁尚甘心吗?刘氏甘心吗?当然,如果单是他们两个不甘心,如果没有重臣的支持,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关键还是要大臣认可你袁尚,愿意辅佐你袁尚,你袁尚才有接班的可能。就好比江东的孙权一样。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哪怕袁尚自己有亲信,估计也势单力薄,左右不了大势。可这时候,袁绍当年行事作风的另外一个问题,也跟着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平衡手下!袁绍麾下的重臣多而乱,而且袁绍又刻意让下面的人互斗,以相互压制,起到平衡的效果,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人想着要对付他袁绍了,使得袁绍永远能够安稳的高高在上。
于是,这也就导致了,袁绍麾下的重臣,各种派别,各种阵营,分明林立。不用说,郭图和辛家兄弟是一个阵营的,而审配、逢纪又算一个阵营的,而两个阵营之间自然是对立的政敌关系。郭图跟辛家兄弟亲于袁谭,这次也跟袁谭一起去青州帮忙,可以想象,一旦袁谭接了袁绍的班,那么郭图阵营就会彻底显赫起来,占据高位,完全压制审配、逢纪等一头。再加上郭图的阴狠手段,到时候,肯定会找机会把审配和逢纪这些对手一个个给灭掉的。也就是说,让袁谭接班的话,审配和逢纪他们根本就是死路一条,姓命都不保了,还谈什么仕途啊。
正是这样的忧虑,使得审配跟逢纪果断投靠了袁尚,他们要帮袁尚上位,唯有这样,才是自保之道,同样也是成功之道。
第760章缓与急
于是,袁尚还有审配、逢纪等人,仗着如今冀州完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仗着袁谭等人还在外面,没有回来,之前也一直没有呆在袁绍身边,再加上还有袁绍妻室刘夫人的配合,矫袁绍之诏,称袁绍在死之前,把位置传给了袁尚。别人真是想说理都没地方说理去啊!
而且,狠毒的刘夫人在袁绍死后,更是直接把袁绍的其他小妾全部杀了,如此一来,还有谁能够证明在袁绍死之前,他没有立过遗诏呢?
不过,袁尚虽然是用这种手段,成功的接了袁绍的班,但从外面赶回来的袁谭他可能会相信吗?好吧,就算袁谭相信好了,但他也不会甘心的吧。为了质疑而去质疑,为了不相信而去不相信!
于是乎,就这样,郭图、辛评兄弟支持袁谭,审配、逢纪等人支持袁尚,袁氏兄弟,虽然还没有直接开战,但已经展开了内斗的局面。
。。。。。。
洛阳这一边,曹艹得到消息,自然的大喜过望,当然,同样也多少感觉有些悲凉,毕竟袁绍可是曹艹儿时的玩伴啊,之前张邈死了,如今袁绍也死了,他曹艹这一代人,到今时今曰,活在世上的还剩下几个呢。
不过,伤感归伤感,曹艹可是从来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影响到自己的人,现今袁绍刚死,袁氏阵营内部必然会混乱不堪,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加上袁绍之前本就吃了败仗,如今一来,岂不是大多都要反投他曹艹了?!
所以,曹艹可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啊,立刻就准备再次出征,代表北上,这一次,定要彻底击溃袁氏,统一整个北方!
而对于曹艹的出兵打算,郭嘉却是反对道,
“袁氏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此时,不如举兵南下去打荆州,征讨刘表,以待袁氏兄弟之变。如此后而击之,必可一举而定也。”
朝堂之上,没错,就是在朝堂之上,郭嘉提出了反对意见。说起来,已经多久没有人在朝堂上敢反对曹艹了啊?这些年,曹艹所谓的上朝,根本就是走个过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