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集 电的革命 187 新闻发布会
了利益,还要有“势”,有实力。
诺贝尔公司有实力,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有足够的积累,与德士邮递公司,及其背后的季尔家族相比,所欠缺的恐怕只有历史。
至于“势”,也可以算作一种实力,季尔家族在瑞典经营数个世纪,关系根深蒂固,德。季尔更是内阁司法大臣,这一点,诺贝尔家族无法相比。
虽然,在与藤普坦得家族结盟后,叶枫找到现阶段政治上的最佳盟友,但和季尔家族相比,还是不够。
这是历史积累的欠缺,短时间很难弥补,好在对于未来,叶枫把握得很好。
和巴黎相比,斯德哥尔摩要小很多,中心位于小岛斯塔德,岛上建有瑞典王宫,与议会大厦隔岸相望。
向北通过桥与半岛连接,半岛临近梅拉伦湖一侧就是国王公园,两旁分别是国王街和王后街,再往北,就很难看到斯德哥尔摩的繁华。
藤普坦得家族在国王街北侧和斯维亚街交叉处拥有一片地产,叶枫以低价购买了其中一座四层的大楼,挂上了诺贝尔电信的巨大招牌。
此时,在底层的大厅里,正在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诺贝尔电信公司成立暨全自动发报收报机新闻发布会。
对于造势,叶枫深谙其道,他当然要借这样的场合,弥补和季尔家族在“势”上的差距。
报社和新闻机构对新闻发布会并不陌生,但由一个企业主动召开这样的发布会,还是闻所未闻。斯德哥尔摩几大报社,刚刚在瑞典设立分支机构的路透社,都派出记者参加这次发布会。
预定的时间一到,叶枫就出现在大厅,看到现场十几个记者,顿时皱起眉头:“怎么就只有这点人?”
藤普坦得负责电报工程项目,也是目前诺贝尔电信的负责人,他走以后,叶枫的助手换成了另外一个贵族青年爱德华。卡尔逊,他连忙道:“瑞典的几家报社,今天都有派人来,至于国外的,时间太紧。”
“国外的报社也不愿意派人跑这么远。”藤普坦得在旁边补充道。
叶枫点点头,知道这时候报社还不多,他走到发言席上,微笑着看向下面的记者,先是致以问候,然后才说出这次发布会的主题:“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很快会被天下人知道,通过各位的笔,还有马车和航船。”
“各位一定有过外地采访,再将消息送回报社发出去的经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的消息从哥德堡送到斯德哥尔摩要几天?”
“两天两夜!”《每日新闻报》的记者马上给出了答案。
叶枫赞许地点了点头:“是的,两天两夜,现在我们有一种办法,能够让两天两夜才能送到的消息,在几分钟内,从哥德堡‘飞到’斯德哥尔摩,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
记者们很善意地笑了起来,工作性质让他们的见识要比普通市民更多一些,马上有人说道:“爵士说的是电报吧?”
“对,正是电报,相必有人用过吧?”
大部分人都开始摇头,只有路透社的记者表示肯定,叶枫马上道:“太棒了,不知道能不能请这位先生,跟我们说说使用电报时的感受?”
路透社的记者感觉有点纳闷,自己是来采访的,怎么反而成了回答问题的一方,不过看到周围同行期待的目光,他还是很骄傲地挺了挺胸脯:“我是路透社的记者,因为是瑞典人,所以才被派到这里。在英国工作的时候,那里的电报线已经很多了,第一次用的时候,感觉很棒,我在曼切斯特得到的消息,通过电报,可以马上送到伦敦,当天就能登上报纸。”
“我听说,路透社的新闻不仅会在伦敦发,法
,对不对?”叶枫还嫌不够。
“是的,总部将新闻汇总后,再通过电报网发送到各地的分部,不仅法国,普鲁士也会有,现在大西洋电缆正在铺设,未来还能直接发送到美国。”说到路透社的业务,这位记者显然十分清楚。
“那么,今天发生在这里的事情,路透社也会让普鲁士和法国人知道吗?”叶枫很“好奇”地问道。
“很遗憾,我想不会,因为瑞典没有电报。”路透社的记者很抱歉地望着叶枫。
“我……也很遗憾,大家是不是也很遗憾,你们的新闻稿不能及时的让更多的人看到?”叶枫看向其他的记者,大家都点了点头。
电报的作用,记者们是最能体会的,当听到路透社记者描述英国电报网和英国新闻传送方式的时候,脸上都不由自主流露出向往。
当听到美国的新闻也能瞬间传递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向往,还感觉不可思议。
再被叶枫这么一说,每个人都流露出遗憾的表情。
“哈哈,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个遗憾……很快就将不存在了。”见多数人已经动心,叶枫马上大声道:“我们瑞典的第一条电报线,即将正式开通。”
“真的?”马上有记者发问。
这个时候,一些老练的记者才吃惊地发现,这居然是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新闻发布会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叶枫在提问,他们在回答,叶枫牢牢地把握着气氛和节奏。
很多人都知道电报这个东西,最近在瑞典已经有所提及,而且有一条试验线正在建设。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条“试验线”会有多大影响,这一方面是大家对电报了解不多,试验这两个字更容易引起忽视;另外一方面,对于这条试验线,诺贝尔公司一直都很低调。
“当然是真的。”从今天开始,叶枫不打算继续低调,他很激情地向记者们宣布,这条线已经建成,共设港口、斯维亚、奥斯塔三个节点。
“从今天开始,大家在斯维亚街,就可以在几分钟内,知道哪一条船抵达了港口,它们带回了什么货物,什么消息!”
港口到城市中心只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寻常办法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得到消息,紧急情况也要花费几十分钟。
虽然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差不见得很重要,但电报对于通讯效率的提升,还是让记者们大为惊叹。
于是,叶枫把手一挥,请这些记者通过电报,询问港口那边的情况,抢先体验电报的使用。
第四集 电的革命 188 舆论的压迫
闻发布会很成功,记者们在第一次接触后,对电报很透社记者大出风头,不停回答各种用电报发稿的问题。
叶枫是路透社股东之一,瑞典分社根本就是他提议建立并负责的,这个记者根本就是一个托。
在叶枫的诱导和路透社记者不停吹嘘的作用下,记者们迫切想知道瑞典的电报网,何时能够铺设好,并与欧洲大陆的电报网连接,这将对新闻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
“如果政府将电报网交给诺贝尔电信来做,我保证一年之内,瑞典的电报网将和普鲁士电报网联通。”叶枫伸出一根手指,在众人面前晃了晃:“不过由别的公司来做,我就不清楚了。”
众记者听了都很高兴,在他们看来,这根试验线是瑞典国内第一根电报线,从来没有其它公司接触过这方面的业务,以后的电报网,理所当然要由诺贝尔电信来做。
叶枫相信,记者们会这么想,写稿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流露出来,这就是他要的势,当大家都认为诺贝尔电信是最佳选择的时候,德士公司会面临巨大压力。
更何况,诺贝尔电信可以保证一年联网,德士公司的方案却要五年,相比起来,高下立判。
看着在兴奋记录,忍不住交头接耳的记者,叶枫也跟他们一同展望起拥有电报后,新闻传播会发生的变化。
路透社记者很适时地提出一个问题:发电报很麻烦,稿件要译成电文,再通过发报员的手一个码一个码拍发,耗时、费力、不方便,价格也不便宜,有时候还要排队。
记者们一听,这样看来确实不方便,不禁有些失望。
“电报确实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但我们诺贝尔电信已经通过努力,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叶枫微笑着站了起来,邀请记者到机房观看。
“真的假的?”路透社记者适时发出一声赞叹:“这不可能吧,英国最好的电报公司,还在为这些问题苦恼呢!”
“哈哈,我们瑞典做出来的东西,当然比英国更好。”叶枫这句话说得很没道理,但谁让现场都是瑞典人?自然点头称赞,不知不觉中,记者们都站到诺贝尔电信这边了。
叶枫给大家看了自动打孔机,又让人演示快速打孔、发报的过程,路透社记者大声赞叹:“神奇,太神奇了。”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各位发稿子就快了。”抓住每一个机会,叶枫都要拉近和记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媒体的作用,叶枫很清楚,诺贝尔公司绝不缺少新闻,有了记者的配合,好处会很多。
就在大家刚松一口气的时候,叶枫又带他们进了旁边的房间,桌上摆放着一排“打孔机”。
“这些是送给各位的,每人一台。”指着那些机器,叶枫笑着道。
那时候记者采访可没有什么车马费、版面费,大家对叶枫的慷慨很是感激,但都很吃惊,送给他们打孔机,貌似没什么作用。
“没用?”叶枫笑了起来:“这个不是打孔机,是打字机。”
“打字机?”记者们很吃惊。
打字机,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打字的,记者们顿时恍然大悟:“用来打字的机器?太神奇了。”
叶枫马上坐到打字机前,给大家演示起来。打字机研究成功的时间不长,主要是色带问题,然后才是内部的传动结构。
起初,老诺贝尔用的是字母顺序排列法,认为这样整齐的排列,使用者可以很快知道按键的位置,打字会比较快。
但是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排列虽然不需要熟悉,但打字速度快了,里面的传动杆很容易卡到一起。
老诺贝尔试图通过优化结构来解决,但一时半会无法找到更好的设计,这时候叶枫提出一种方案,就是将使用频次高的按键和使用频次低的按键分开,这样就算打字速度快了,相互之间也不会造成干扰,使得卡壳可能性大为减少。
老诺贝尔固执地坚持完善设计,叶枫只好由他去做,却让工厂按照自己设计的键盘布局,生产一批产品,送给记者的便是这些。
叶枫设计的键盘布局,无非就是后世常用的那种,为增加说服力,还专门申请了专利。
使用这种键盘,叶枫可以做到盲打,因为有电动马达,使用的时候除了声音比较大,和电脑键盘差不多,叶枫打字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七十个字,输入英文字母两百多个。
噼里啪啦,很快一篇一百多个单词的文章被叶枫打出来,白纸黑墨,清晰端正的文字,整齐的版面,几乎和印刷报纸一般。
“好东西啊,以后誊
,就方便多了。”路透社记者再一次大声“赞叹”▋
自然是好东西,记者们也都认识到,稿件不可能一遍就成功,要修改,要誊写,而这个打字机,打字速度居然比手写还要快,打出来的稿件,就像印出来的一样,无论是阅读还是修改,都要比手写更清楚。
电报也好,打字机也好,都是记者们很乐于看到,使用价值很大的,当他们回去写稿的时候,收到诺贝尔公司送来的打字机,无疑会在稿件中,为诺贝尔公司说上几句好话,起码也会更突出积极的东西。
第二天,瑞典几大报不约而同将这次发布会的新闻放在头版头条,报导诺贝尔电信公司成立,标志着瑞典从此告别邮政马车,进入电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