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平的新纪元,这对联邦德国来说也等于是政治上的自杀,会彻底牺牲德国,
因为它是以德国两部分分裂合法固定为代价。
另一方面,即使不达成栽军协议,而把已经开始的谈判在现行的基础上
继续下去,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西方显得似乎迫不急待,苏联掌握着使谈
判拖延下去的主动权,它就会利用这种可能性,不断提出新的建议,每个建
议都足以继续扩大西方三个盟国之间的意见分歧。并且,苏联会以抛弃了斯
大林主义作为宣传口号,将自己打扮成民主的、能够进行合作的集团。这样、
要使西方重新回到日内瓦首脑会议期间始终坚持的、符合共同想法的原始立
场上去,就必然越来越困难。德国问题将会在世界舆论中失去它的重要性。
这种形势的发展必然会使西方对德国重新统一变得再也不感兴趣。
阿登纳怀着如此忧虑的心情关注着伦敦裁军谈判的进展。
和日内瓦会议一样,东西方伦敦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但是
东西方关系更进了一步。4 月底,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应艾登之邀访问了伦
敦;5 月中,苏联人又把法国总理居伊·摩勒请到了莫斯科。赫鲁晓夫向英
国人和法国人都作了表示,苏联认为德国应该处于解除武装的状态,德国的
分裂也应该持久下去。居伊·摩勒后来向阿登纳谈起了他同赫鲁晓夫会谈的
情况。他说,赫鲁晓夫很直率地向他表示,他宁可手中有一千八百万德国人,
也不愿看到一个重新统一的德国,即使这个德国是中立的。
阿登纳的忧虑进一步加深。日内瓦会议后,他曾经私下设想通过联邦德
国与俄国人之间直接谈判解决德国问题的可行性,但是赫鲁晓夫对摩勒的讲
话却证明,苏联政府根本不会考虑放弃苏占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相信
苏联会允许联邦德国通过苏德谈判来实现德国重新统一,无疑就已十分荒谬
了。
阿登纳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他想通过他的朋友杜勒斯在美国起
作用。杜勒斯却只重复了他过去说的一句话,在欧洲,美国只推行美国的政
策。这说明美国人的态度也在开始。发生转变,美国已经出现了主张外交政
策方针改弦易辙的征兆。
1956 年5 月,阿登纳间接得到一份美国外交备忘录,它的起草者是曾经
在参与杜鲁门“遏制”政策方面起过重要作用的乔治·凯南。凯南在美国政
界有相当的影响,这份备忘录据报道曾在美国最高层领导集团内部进行过认
真讨论。它的内容却使阿登纳感到极其不安。在备忘录中,凯南一改遏制立
场,认为苏联政府的政策和立场事实上已发生了“有重要意义的转变”。
凯南说,过去斯大林时代的整个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侵略西方,而今俄
国却发生了“方针性转变”,“毫无疑问,这一转变对世界紧张局势的缓和
作出了贡献”,它“意味着在一切斗争运动中迟早总会发生的解冻过程的开
始。这种发展对于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我们这些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对
苏联问题也不认为完全是绝望的——来说,是希望的源泉。这一方针性转变
指出了通向揭开铁幕——而且要足足揭开一大块——的道路,而且也指出了
俄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特别是与我们之间重建较为正常和较有希望的关系的
道路。这里开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途径。。”
凯南认为,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应抓住东方出现的机会。德国的中立是
可取的,应尽快使德国重新统一和中立化,这样就将在中欧起到“搞钝欧洲
军事两极的锋利刀口”的作用,并在最后能使东西方冲突的激烈程度得以缓
和。
凯南的建议得到美国相当一部分人的拥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久也
发表了类似的主张。文森豪威尔对来美访问的印尼总统苏加诺说,美国是一
个年轻的国家,它曾保持了将近一百五十年之久的中立。中立地位并不意味
着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凯南的备忘录与艾森豪威尔总统评价中立地位的讲
话都使阿登纳感到一种不祥的征兆。为此阿登纳迫切感到有必要赶快到美
国,去与美国政府方面就形势广泛地交换一次意见。
正在这时候,阿登纳接到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给他发来的一份通知,邀
请他于6 月初赴美,授与他法学系名誉博士学位。阿登纳又一次意识到一顶
博士帽所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这无疑给了他一次能尽可能多地同美国政界
与舆论界人士直接谈话、陈述观点的机会。阿登纳欣然接受,并把访问期定
在了6 月8 日至15 日。
当然,单是说服美国人重新重视自己对德国统一负有责任并警惕苏联人
玩的狡猾的诡计,这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的舆论显示出1956 年春苏联发动的
“和平攻势”已在美国起了作用。阿登纳此行是要重新唤起美国对西方、对
德国具有的信念。他想告诉美国人,俄国人的“和平攻势”只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西方阵营自己的不团结也助长了俄国人的气焰。世界外交形势好
比是一架天平,从天平一端的盘里拿掉一些,那么另一端即使不再加码,也
会变重。此番美国之行以加强西方团结为第一目的。
6 月8 日,阿登纳起程飞美。到纽约后他首先去看望了老朋友丹尼·海
涅曼。第二天,阿登纳便十分高兴地从报纸上得知,他的朋友杜勒斯当天在
衣阿华州州立大学演说时采取了与艾森豪威尔讲话相反的立场,把中立化原
则称为一种过时了的观点。杜勒斯说只有建立军事联盟基础上的集体安全体
系,才能保护自由世界免遭共产主义的“统治”。这一点阿登纳大加赞同。
对阿登纳的来访真正感到欣慰的也正是杜勒斯。近几周以来,由于杜勒
斯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对形势看法出现分歧,他受到了美国公众的猛烈抨击。
所以当他一见到阿登纳,就告诉他,“我认为,我们不要为我们的会谈确定
议事日程,我乐意准备探讨任何您希望讨论的问题。”这当然也正是阿登纳
所希望的。
老朋友相见,分外亲切,在一通简洁的寒暄之后,两人立即把话题切入
共同关心的政治形势问题。阿登纳将他对苏联近来分裂西方一系列行动所感
到的担忧全部告诉了杜勒斯,尤其向他警告了苏联分裂北约的危险。
阿登纳首先提到布尔加宁近来给北约部分成员国发动的一场信件攻势,
他告诉杜勒斯,北约一定要对此相当警惕,这肯定是苏联人玩的一个阴谋。
如果北约成员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不协调一致的话,那么西方反对苏联的军
事联盟将来就很难继续存在下去。阿登纳主张让北约组织共同协商后再给布
尔加宁一个统一的答复,他希望杜勒斯能从美国方面对此事施加影响。杜勒
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阿登纳又说到5 月14 日苏联政府关于单方面将武装部队裁减一百二十万
人的声明,他认为这一点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决不能因此而认为苏联人有了
和平的意图。他说,“我看苏联并非在裁军,而是在进行军备更新,就像朱
可夫元帅在一次演说中确认的那样,苏联是在进行组织上的改造工作。”阿
登纳对苏联裁军作了一番细致解说。他说苏联的经济能力促使它的战线收缩
以确保它在原子武器方面与西方的对抗,即使苏联裁减一百二十万人,它还
是拥有远远超过一百个经常处于战备状态的师,来对付北约组织在欧洲所拥
有的总共只有四十个的常备师。从这个角度看,苏联仍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
进攻者。此外,那些置于华约严密集中控制下的东欧卫星国,也还拥有八十
个师,其装备在过去二三年中不断地得到改进。应警告西方,千万不能因为
苏联裁军,便把它当成是主动放弃在欧洲争夺的先兆,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
“北约组织成立之时,”阿登纳继续说,“世界存在着一场热战的危险。
我认为只有使北约组织继续保持强大,才能有效制止热战的发生。自从苏共
二十大以来,苏联领导人采取的手法有了决定性的改变,可以说冷战已从军
事方面转到了政治经济方面。北约组织应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近来西方北
约成员国之间意见分歧连续出现,而人们还因为因循守旧而不能适应变化了
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之下,赋予北约以新的生命力便十分紧迫。应该对北约
实施一系列改革使其在政治上更加强有力,比如应扩大北约组织秘书长的决
定权,加强北约与各国政府之间政策协调、常任国务秘书必须定期会晤,等
等,必须竭尽全力促使苏联政府在将来收起它分裂北约的任何企图。”
“您的话是令人非常感兴趣的。”杜勒斯同意阿登纳的意见,”像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联盟,如果没有外交政策方面的基本一致,就不能是强
大的和稳定的。在美国,曾经有人煞费苦心地寻找使北约各成员国外交政策
协调的方法,但迄今为止还没能取得大的收益。从美国的立场来看,这一问
题多少是有些困难的,因为美国有着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更大的、世界性的
利益。即使存在着实现彼此协调的愿望,美国也不可能把它的世界性政策交
给其它国家去审核。
“但是,您所建议的北约应在加强政治经济作用方面继续发展,这一点
我完全赞同。您对西方国家所持的忧虑,我也有同感。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准
备就绪,让常驻代表们在北约组织理事会内部处理布尔加宁的信件,美国也
倾向于作共同的答复。但是,在北约组织国家商议这样的事情,争取一致意
见,将会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我想我们或许在一定范围内会采纳您,联邦总
理先生的建议。”
阿登纳也和杜勒斯谈起欧洲大陆将来的一体化问题。6 月1 日至3 日,
煤钢联营六国刚刚在墨西拿开会,发表了即将建设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声明。
社勒斯向阿登纳表示了美国对这个问题的忧虑,他说,美国人担心欧洲在经
济上的合作会对美国产生某些副作用,按照美国的观点,规划中的欧洲原子
能联营和共同市场对于拯救西欧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不应当导致出现这样的
局面,即:使参加这些组织和没有参加这些组织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之间出现政治上的分裂。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正迅速发展成为一个
现代化的工业国,它拥有一个八亿人口的共同市场。①从这一点出发,西欧依
赖过时的经济机构或者依赖一些小小的市场和耗费巨额资金的生产也能够生
存下去的设想,体现出一种与军事威胁同样严重的经济危险。这是杜勒斯第
一次表现出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担忧。
阿登纳访美期间正值艾森豪威尔总统因患肠病在华盛顿的沃尔特——里
德医院刚动完手术,艾森豪威尔的身体尽管已在康复,但还是很虚弱。阿登
纳到医院里去探望了他。会见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两人来不及就形势深入
交换意见,这点令阿登纳颇为遗憾。
1956 年又是美国大选年,6 月,美国已经全面进入大选的准备期。由于
艾森豪威尔在公众中崇高的威望、共和党决心继续推举他作为总统候选人。
民主党还在犹豫,没有作出抉择,它的候选人的对象是艾德莱·史蒂文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