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方,所以清军驻军并不多。所以明军一旦能够克服水网带来的困扰,挺进速度反而一点也不慢。

就是在这样的水网地带中,第八轻装集团军在10月5日的行军平均时速竟然也达到了10公里。而作为尖刀部队的人民卫队第六师,则整师占有淮泰公路的使用权。借着这条淮安到泰兴的公路,完全避开了水网阻碍的困扰,以30公里的时速行进,中午就打到了高邮县。

高邮县背靠高邮湖,就在淮泰公路的边上。公路的东边就是清军的军营。因为淮泰公路(淮安到泰州)、盐靖公路(盐城到靖江)、海通公路【海州(后世连云港)到通州】,是整个苏南水网地带的三条南北走向的优质公路。有了这三条公路,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快速行进。而高邮又是扼守淮泰公路的一个咽喉,这里长期驻有清军一个汉军师:第48师。

这个师从昨天凌晨起,就屡屡被俯冲轰炸机光顾。虽然一次来的飞机不多,但是却贵在不间断。到现在今天中午,已经遭到了三十多个小时的恐怖轰炸,基本上已经被炸得没有形了。

中午十一点多,天上的轰炸渐渐停止了。城外的淮泰公路上,远远的出现了轻型坦克的身影。人民卫队第六师到了。

这时候,公路边上已经坐的到处都是清军伤兵,他们腿短胳膊折的,或坐或躺,绵延一大片。白*单被他们挂在树上,充当白旗。当坦克和装甲车从公路上开过的时候,无数清军残兵从两边涌上来,拦在前方路中间,举着白*单要求投降,要求治伤。明军坦克不得不连连朝天**才把他们从公路上驱赶下去,让大部队继续通行。

侦察营的营长坐着一辆长官车,后边带着一辆装甲车,轰隆隆地开过来,站在车上问下面的清军伤兵道:

“喂,你们一共多少人?其他人呢?城里还有部队吗?”

下边的清军伤兵立刻七嘴八舌地喊着:

“长官……”

“俺们……”

“他……”

“给俺们……”

“可怜可怜……”

“俺们要……”

“跑了……”

“在……”

侦察营长火了,提起冲锋*来,对着天空就是一梭子,周围立刻静下来了。

“妈的,只能一个人说!你,说吧!”

被挑中的一个清兵坐在地上,满脸血污,头上包着纱布。他望着挥舞的冲锋*口,胆怯地说道:

“长……长官,早打散了,师长早上就带着弟兄们往北边跑了,一大半弟兄都不愿意跟着跑,都想留下来等蛮子……哦不,不,等王师,等王师……俺们都想投大明。”

营长点点头,又问道:

“留下来的有多少人?都在哪里?”

“长官,俺们留下来的起码有六七千,不过都混散了,谁也找不着谁,您看,这边儿,那边儿,还有那边儿一大片,坐的都是俺们弟兄……公路对过的刘庄也有,南边儿的管庄、绪大桥那边儿也有……”

侦察营长很满意,点头笑道:

“很好!你们做得很对。……咦,那城里是怎么回事?怎么还在冒烟?”

那个清兵马上说道:

“长官啊,那可不关我们的事啊……上午你们还没来呢,俺们师部就撤走了……然后高邮城里就乱起来了,老百姓都起来闹事,把县府衙门和警察局、税务衙门、还有什么衙门的都围起来了,说要算总账,把那些当官的拉出来,挫骨扬灰……这不,县衙大楼让烧了,那些当官的家、还有那些当官的二姨太、三姨太、四五六姨太……她们的房子也都给砸了烧了……满大街都是死人啊!弟兄们谁也不敢呆在城里,都到这公路边坐着了……弟兄们也不敢扔*,可不是为了防王师,是为了防身啊!”

营长一听,马上就知道高邮城里也和南阳城里一样,出现百姓清算官府的事情了。他也顾不上派人报告师部,直接从车里拿出一卷大明国旗展开,招手叫过旁边一个班长道:

“你带你的弟兄,跟这几个清兵进城,到城头上把满清旗子拔下来,把我们的旗子插上去,然后喊一声‘高邮光复了’,就快点回来,我们师还得往前赶。城里的事情你别管,有后边的陆军师负责。快去!我在这儿看着。”

“是!”

……

一个班的明军士兵举着大明国旗,在两侧上千清兵的夹道簇拥中,径直进了高邮县城。

他们也没去城里,只是爬上城门楼,扯下脏兮兮的北清三角龙旗,然后把大明国旗升了上去。

这个班长立在城楼上,很潇洒地往下一挥手,高声喊道:

“我宣高邮——光复啦!!!”

顿时,下面的欢呼几乎把天掀翻了。城里的鞭炮铺子早就被抢了个一空,现在城里城外淹没在鞭炮的爆响中了。

侦察营长在公路旁,从望远镜里看到远处的城头上满清国旗降下去,大明国旗升上来,咧嘴哈哈笑了。

“记下来,”他看看表,转脸对旁边的通讯兵笑道,“中午11:45,人民卫队第六师师属侦察营第三连第二排第三班,以10个人的兵力,光复了北清军事重镇高邮县!”

下边一个清军少校抹抹脸上的血污,也不知是讽刺还是拍马屁,笑嘻嘻地道:

“长官真是神勇啊!一个班就拿下了一个县!真是所挡者破,所击者伏,当世无敌之师……”

侦察营长瞥了他一眼,哈哈一笑:

“无敌?无敌个屁!你看看老百姓的反应,你下弟兄们的反应!我跟你说,你们就是被自己打败的!你们根本不是败在战场上,你们当官的贪污腐败买官卖官的时候,这场仗就已经败了!有一千个师又怎么样?有一万个师又怎么样?妈的,都得一个个的这样败下去!你们看着,回头我要是说错了,我把我的姓倒过来写。”

仿佛在印证他的话一样,远处传来一片*动,所有人都往县城的方向看。只见大路上,人山人海的老百姓涌过来,那十个进城的明军士兵被高高的抬着,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兴奋的满脸通红,每人脖子上都挂满了红枣、大饼、鸡蛋,怀里还抱满了香烟。

……

在左路,明军左路集团军群停在方城当面,并不急着进攻,而好像是在劝降。方城清军阵地上方,飞机不断的撒下传单,把“拯救平民令”和“起义奖金”两项政策命令向清军宣传着。

清军驻守在方城的第32军军长是依尔觉罗…惠璋,明军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因为他的家在许昌,但是自从担任了方城守军长官后,他也和其他将领一样,在驻地大造别墅。昨天是星期天,他把老婆孩子从许昌接来了方城。这等于没有家室之累了,只要一投降,全家都安全了。

方城地处山口关隘,不太好打。当然明军从空中到地面都占很大优势,不是说打不过去,而是应打的话会有不小伤亡,而且会耽误很多时间。因此明军对这个惠璋军长开出了很高的价码。只要他率部投诚,除了保留所有既得利益、奖励50万明洋之外,还将追加10万明洋。

一上午,明军就派使者进入方城劝降。他们不停对惠璋说,你运气很好,第一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第二在你之前还没有清军军长级的主动起义,你算第一个。为了这第一个开个好头,给下面的起一个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你更大的好处……你一定要把握机会,现在还没开打,投降过来还算主动起义,要是开打了,那就只能算是被俘了,啥都没有了……

但是,这个惠璋军长还很犹豫。他好像并不觉得这“第一个投降的军长”是个光荣,而觉得是个很丢人的事。而且他还想借着这个多敲一点好处。一上午磨磨叽叽,就是不答应。

可是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明军这边也显得很沉得住气,一点也不急的样子。

第七卷 统一战争 第19集 挺进中原

5日凌晨前夜的黑暗中,方城县东南侧30公里左右的“龙山”和“凤岭”之间,整条小山沟里满是坦克的发动机声。月光下,长长的坦克和装甲车长龙反射着金属寒光,在两山之间的拥挤着前进。两侧的山岭上,制高点上已经布满了明军的迫击炮发射点、机*阵地。这些火力点俯瞰着两山之间的山谷,为装甲部队保驾护航。

这两座山名字都很好听,龙山、凤岭。它们都是方城屏障的一部分,是大别山山脉延伸到这里的尽头。绵延雄伟、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别山脉到了这里,已经萎缩成一座座海拔几百米、方圆只有几公里的小山岭。在方城的西北面,是另一条大型山脉——秦岭的尽头。秦岭到了这里也是缩成了一座座小山岭。

这些小山并不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间隙,中间有的是小山路,有的是大山谷,还有的中间有村庄。中间比较宽的地方还有几个天然水库。和它们的母体山脉:秦岭、大别山比起来,它们只能算是小丘陵。但就是这种小丘陵,每一座的高度和面积都要超过南京紫金山。它们绵延排列起来,形成了一道足以阻挡大兵团前进的屏障。

人靠两条腿轻装翻越它们不难,但是要想持续大量的把后勤辎重、轮式牵引火炮等重装备运过去,就很困难了。大兵团想通过,唯一的途径,只能是从秦岭和大别山之间的唯一坦途——方城走廊通过。方城走廊是一条二十多公里宽、三十多公里长的平坦大山谷。这也是几百公里之内唯一能容纳大集团军群宽松通过的地方。

但是现在,在人的决心面前,这些自然的困难似乎也低下了头。

隆美尔似乎打算在这里开始建立他“山地之狐”的美名。他带着人民卫队第四师的所有坦克和装甲车部队,从龙山和凤岭之间的小山谷里穿行。人民卫队第四师是装甲师,作战力量是以坦克为主的。隆美尔扔下了所有的轮式车辆,只带着一个坦克团(100辆左右坦克)、和一个装甲步兵团(124辆装甲车),沿着山间小路向方城后背迂回。

在只有月光照耀的山谷之间,明军战车的超强越野能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南明一贯设计坦克和装甲车的指导思想,就是适应在江南的丘陵和水田的泥泞条件下快速行进。轻车身、大马力、宽履带的特点,把这种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看到了明军战车的这种优势,隆美尔才敢主动请缨,来个出其不意的山间迂回。

清军的主要防御力量都放在了方城走廊上,在这条二十公里宽、三十公里长的平坦走廊上修建了错综复杂的永备战壕、炮兵阵地,并且在两侧的小山岭上架设了炮台,炮口对准山间走廊。即使明军的飞机能够摧毁走廊上的火炮阵地,但是两边山上的火炮仍能发挥作用。山上的火炮虽然不多,但是却很难被炸掉。

从这种防御阵地的侧面山间迂回,这就是在**。但是向小强敢赌这一把,除了对明军的坦克通行能力有信心之外,还在于清军并未布设地雷场。毕竟,这里距离明清边界超过150公里了。谁会在边界150公里外的“自家后院”埋地雷呢?战略守势的南明没有,战略攻势的北清更不会有。能在两天内推进到150公里的敌国“腹地”,这在现在任何一国军界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在这错综复杂的山地之间再埋上地雷,那么装甲师打死也过不去了。守军可以因为作战意志低下而投降,可以因为没见过装甲集群而一触即溃,但是地雷的“士气”却永远那么高,永远也不会撤退,也不会投降。

人民卫队第四师选择的这条山间小路,是清军防守最薄弱的一处。依尔觉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