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给华夏培养出大量的市场经济人才,才能让这些民营企业积累出商场尔虞我诈的经验,才会明白国际法和国内法律的区别,才会知道合同中也会有陷阱,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没了他们,其他公司也照样生存。
“至于改革国有企业,尽可能杜绝政府重复投资等等意见,这个不是咱们两个就能一口气定下来的,还必要要下面的人进行研究,给出一个合适的处理意见,缓步的慢慢施行,一步一个脚印,尽量的不犯错!
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就是这么无奈,咱们谁都不知道每一个政策或者决定下去,究竟是对还是错,究竟会对国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其中的压力和风险有谁能够理解?成功了那是国家与人民的幸运,失败了那就是咱们这些执政者的责任。
历史功臣或者历史罪人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咱们想不问不看,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去工作,那是要不得的,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华夏的崛起,哪怕今后会成为罪人,咱们也必须要坚强的顶住所有的压力。
把适合华夏的发展策略试行下去,如果真的没有效果,咱们再改嘛!只要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只要时刻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那么那就是一个好干部,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华夏人!”首长接下来又把杨海涛报告中的一些问题指了出来。
还好这篇报告大多数地方都是有事实作为依托的,因此首长对于杨海涛已经进行的改革,很是表扬,毕竟这些取得了成果的改革,那就是华夏改革可以借鉴的地方,经过几年的试验过来,这些改革已经可以大规模推广了。
(今日第三更送到,手中有票的大大,多多支持一下吧!月票、推荐都行!谢谢!)
第三百五十一章 转移视线
第三百五十一章 转移视线
“首长对海涛工作的肯定,就是对海涛最大的鼓励!只要华夏能够富强,只要老百姓能够真正的奔小康过上好日子,咱们这些人,哪怕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比起先烈来,我们的基础更好,形式更好,如果咱们还比不过那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华夏基础工业和华夏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设起来的先辈,那咱们就太辜负祖国人民对咱们的期望了!”杨海涛知道首长最喜欢用成绩说话。//
当年首长说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且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论调,自己能够在安南以及东海大搞经济建设,在两地大搞改革,也正是附和了首长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反正试点的影响面不大,如果改革有问题,可以马上进行纠正,而杨海涛在两地进行的改革,已经初步得到认定,安南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策略已经推广到整个东南省,这还多亏了杨明峰的全力支持。
现在整个华夏论发展速度,只怕除开南江省和东海市就数东南省了,杨明峰在东南省任职近二十年,可以说整个东南省都被他打造的如同铁板一块,想要推行什么新的政策和措施,只要省委一声令下,省政府和各级市县政府就会全力配合。
没有有心人干预,没有各级政府的扯皮和推脱,各种政令能够上行下达。 思想能够完整的贯彻下去,就能够让这个内陆省份在最短地时间里面,散发出耀人的光芒来。
东南省的改变,就如同在侧面证明了杨海涛的论点是有效的,而且也让不少想借此机会攻击杨海涛的人,纷纷闭上了嘴巴,由此可见杨明峰这一步棋走的多么正确。
当然这也多亏了杨海涛当年在安南培养出来地一大批干部。 而且安南这么多年一直走在东南省最前面,甚至东南省的省会东方市都比不过安南。 这让东南省其他兄弟市谁想地通?
合着你安南就能发展起来,我们这些市难道就是后爹养的,发展不起来吗?东方市在得到杨明峰许可之后,派遣了大量的干部到安南去学习经验,在杨海涛离开安南后,东方市也引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各级政府开始精简办事机构,开始以经济发展建设为中心。 开始尝试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开始按照安南的规划模式,把东方市里的国营企业工厂分批迁往郊区,市区空余出来地土地,全部用做商业开发。
仅此一项就给东方市创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十几条商业步行街和大型市场建立,大型公交公司和大型超市商场建立,着实让东方市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面。 发生了大变样。
有了安南市和东方市作为样板,东南省十几个地级市开始了变革,大批安南和东方市的干部被借调到这些兄弟市,支持他们的改革和发展,为他们的领导队伍培养新的人才。
可以说,杨海涛的报告一上来。 首长让秘书把报告当作内参下发到省部级干部手中,杨明峰马上就把东南省这几年地发展报告递交了上来,可以说是直接用行动支持自己儿子的改革,让那些想出来讽刺几句的干部逼上了嘴巴。
短短十年的功夫,一个小小的安南市,就从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发展成为赶超省会城市地大型现代化都市,一个拥有机场、铁路、国道等一系列交通运输的副省级城市,一个人均收入名列全国前十的城市。
这样的成绩放在哪都能引起重视,更何况杨海涛在东海的5年多时间里。 整个东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沪东新区的发展,轮成立时间。 沪东新区是杨海涛到了之后才成立的。
可是论发展速度,沪东新区却是整个东海发展最快的区,而且是以金融和实业、交通、商业、服务等为一体地大型商业区,经济实力在整个东海位列第一,发展速度位列全国第一,人均收入全国第一。
没人能说杨海涛在经济领域不行,就连和实干派不对头地东海派和共青系都不得不承认杨海涛确实是干经济发展的一把好手,5年地时间,就让一个从无到有的新区,成为全国第一,这样的实力华夏有哪个干部能做到?
不说沪东新区的发展得到了整个东海市政府的支持,得到了首长的支持,只说在同等条件下,华夏有哪个干部能做到杨海涛这样?他当年在没人帮助的时候,可把安南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模范城市。
因此首长对这个华夏的经济干将可是喜欢的很,这次杨海涛捅出这么大的篓子,也没有舍得有什么过分的批评,并且还大力支持杨海涛的报告,虽然在一些方面让杨海涛有些失望,可是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杨明峰同志在东南省二十年,整个东南省的gdp增长比例,位列全国各大省市的第7名,把一个内陆的穷省,发展成为经济和工业齐头并进的强省。
你的报告杨明峰通知有过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的经验,我觉得让杨明峰同志到燕京来,主持全国经济改革工作,你看如何?”首长突然对杨海涛说出这么一个提议,顿时让杨海涛有些纳闷了。
不过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首长这是在保护自己啊!如果自己提出改革意见,自己再上来主持工作的话,不说下面会有多少带抵触情绪的干部,就说燕京这些既得利益者,就足够让自己焦头烂额了。
在政治上父亲比自己更为老成持重,在经验上比自己也要强过不少。 燕京不少老同志都是父亲那个年代的同志,很多政策地推广,父亲比自己更合适,阻力也相对少了许多,怎么说父亲也是数十年的老工作者了。
不敢说门生故吏遍及全国,至少在实干派当中,父亲的威望无人能及。 有父亲在,那些有心为国出力的干部。 才会聚集起来,全力支持父亲的改革。
而且万一父亲改革出了什么差错,也能保护到自己,毕竟父亲年纪也大了,再干一届就能够退休了,而自己正是年富力强,如果自己在这次改革上面栽跟头。 那么想站起来就难了。
因此首长才会提议由父亲前来主持改革工作,也只有父亲才会赌上仕途和名声,来支持儿子的改革工作,除开父亲,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首长,我觉得国家计划委员会可以进行适当地改革,现在咱们已经普及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已经成为过去。 因此咱们得重新定义这一部门。 ”杨海涛的话一说,首长就明白了杨海涛地意思。
感情杨海涛是想杨明峰到这个部门主持工作,看来他还真是思维敏捷啊!刚一听自己的意见,马上就拿出这么一个部门出来安排杨明峰,首长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难道杨海涛这个小子早就在打计划委员会的主意了?
真是敢想敢做的年轻干部。 一个省部级干部,就能够打计划委员会的主意,真不知道杨海涛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不过计划委员会的职能也确实要改了,自己一直没找到合适地人选来对这个委员会进行改革,现在既然杨海涛提出让杨明峰来,那就听听杨海涛的意见再说。
“说说你的意见!”首长再次点燃一根烟,看着眼前的杨海涛,一脸笑意的说道。
在一旁做记录的机要秘书一听,乖乖不得了了。 首长对杨海涛也实在太好了吧!不仅杨海涛犯了众怒都能够依旧强力支持他。 不仅为了这篇报告决定把杨明峰调到中央,而且竟然准备把计划委员会都拿出来改了。
这事情要对别人说出去。 只怕所有人都会觉得杨海涛是首长的私生子吧!不然首长干嘛对他这么好,几年的功夫杨海涛就从一个副厅级干部,提拔成为省部级高干,而且还是中央委员,随时能够进入政治局做常委。
到那个时候杨海涛就是华夏名副其实地国家领导人了,机要秘书虽然心里头小有些妒忌杨海涛,不过杨海涛确实有让首长提拔的理由,谁叫人家不仅有本事,而且背景也深厚呢!
父亲是几十年的老,为他打下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基础好不说,还有一个军方的强力人物做岳父,政权和军权两者合一,这样的人想不发达都难,更何况他还是首长最看重地一个人。
不过首长手下的几大秘书,跟杨家和李家的关系都很好,可以说今后只要杨海涛上位,那么他们几个都不怕得不到重用,至少来说到一个好的部门还是可以的,因此这些常年跟在首长身边的人,对杨靖和杨海涛都不错,至少在面对其他高干的时候,他们更偏向杨海涛一些。
别看他们只是正厅职的秘书,影响力却丝毫不比那些省部级领导差,甚至一些副国级领导人,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这就是宰相门前七品官,首长地秘书在外面那就是顶天地人物。
也只有他们才能心里头腹诽一下杨海涛,论关系他们跟首长肯定更亲密一些了,可是正是因为他们是首长的秘书,所以先天地就不如杨海涛了,如果首长的秘书都被提拔起来了,那么任人唯亲的大帽子,就会被扣下来。
因此首长的几大秘书虽然是首长的亲信,可是到下面去独当一面,甚至成为封疆大吏的却没有,跟杨海涛拉近关系,就成了他们跻身高层的机会,毕竟他们和杨海涛都是首长最信任的人,而且大家都是靠着首长才起来的,这是大家的共同点。
今后杨海涛上位了,他们就能凭借与首长之间的关系。 得到杨海涛地重用,毕竟他们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人脉不是杨海涛能比的,跟在首长身边,对全国各级官吏以及各系之间的矛盾,他们是知之甚祥。
各种政策和秘闻,他们也知道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