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小太监就突然一溜小跑过来,满脸堆笑行了个礼。
“杨大人,请先这边来,内宫有话给你。”
深宫之内走错一步便是无尽的麻烦,因此,杨进周微一皱眉,却是没动。直到那小太监赔笑拿了一样东西过来,他认出是曾经见过的一面金牌,这才颔首跟着他往另一边去。直到进了一间直房,又从后门出去,从几条小道东拐西绕之后又出了一扇小门,他一眼看到晋王正冻手冻脚似的站在那里冲手上呵气,他才心下一动,也没理会那小太监让自己稍等片刻,就这么朝晋王走了过去。
“殿下,久违了。”
一句久违说得晋王面色一下子挂了霜。昨夜萧朗的造访让他纠结了许久,这会儿又早早赶到了宫里,他哪怕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赫然是双眼的血丝。最诡异的是,有人用皇帝的金牌把他叫到了这儿,这会儿杨进周竟然也一块来了,这要是真有什么阴谋,就他那两下子,赢得过这个战场上厮杀的将军?
于是,想着君子不吃眼前亏,他就勉强打了个哈哈道:“杨提督说笑了,不过就是几日没见,哪里算得上久违?”
“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何不算?”杨进周淡淡地答了一句,目光便移到了远处。随即才侧头瞥了一眼晋王,见其仿佛有些簌簌发抖,便信口说道,“对了,昨天有人给了我一件奇物。据说,是有人给殿下即将新纳的夫人一颗红丸。”
说话的那一瞬间,杨进周便注意到,晋王的脸色刷的一下变成了铁青色。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只见四周围一下子涌出了百十个兵卒,竟是把两人团团围在当中。
第五百零九章 末日(六)
随着第一通鼓声,遍身吉服的文武百官汇集于午门之外,按照之前习练礼仪的班次一一站定。尽管寒风一阵赛一阵的凛冽,从衣领袖口等等地方无孔不入,灌得不少人连手脚都冻僵了,却愣是没人敢挪动半步。直到第二通鼓响,林林总总上百人方才从左右掖门鱼贯而入,过金水桥后沿着丹墀的左右肃立了下来。尽管有御史和鸿胪寺官在那儿紧盯着,但仍是有人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卤簿仪仗和车辂,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偷偷张望那边的天策卫和金吾卫。
当第三通鼓声终于响起的时候,进了奉天殿的官员总算是看见,身着天子衮冕的皇帝登上了宝座。尽管看不清究竟是什么样的面容表情,但天子终究出现了,因而有无数人松了一口气,却也有无数人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然而,能够进入奉天殿内的三品以上官员,却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这地方少了两个人。
鸣鞭报时,对赞唱排班,随着赞礼官行礼乐止,上了贺表,又是一番繁复到极点的跪拜行礼,这才终于捱到了这正旦大朝的第一个重头戏。按照惯例,内阁首辅都是代致词官,因而宋一鸣从赞礼官手中接过贺表,一如既往地代文武百官致辞。
“具官臣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宋一鸣,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尽管御座上的皇帝面目全都掩藏在那前后各十二旒的大冕之中,但宋一鸣距离天子只有何等距离,再加上他虽年纪一大把,眼力却仍是极好,那奏章上再小的蝇头小楷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提天子的神色表情了。当他领头率领百官跪拜时,眼角余光就已经看清了天子脸上那种不正常的艳红色,同时也看清了就在天子身侧身着太监服色满脸不自在低头不语的林御医,心里更是哂然冷笑了一声。
乾清宫的消息就没有能瞒过他的,果然,皇帝能出席这正旦大朝已经是勉为其难。
这行过礼之后便是传新年制。传制官之后由东门出,至丹陛东向立,不过是和往年一模一样的“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仅此而已。如是又是一番俯伏行礼,只却多了山呼一节,就只见百官拱手加额,就只听一声一声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声如海啸一般响起,再加上一旁教坊司乐工以及天策卫金吾卫校尉的应和,整个偌大的紫禁城仿佛都能听到这声音。
直到这繁复却又不能省去的礼仪完成之后,这才迎来了这一日正旦大朝真正的重头戏。然而,当锡兰、满刺加等国使节一一朝贺上贡之后,当御座上的天子见到那一前一后两个和本国人形貌无异的使节时,却没有如之前让一旁的赞礼官宣制问什么尔国王安否,而是就这么轻咳一声问道:“尔国叛乱可已经平定了?”
此话一出,原本就安静的大殿中更是鸦雀无声,仿佛就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众目睽睽之下,走在前面的倭国使臣却没有就势跪拜,而是昂首答道:“回禀皇帝陛下,不过是三五跳梁小丑,弹指间便可令其灰飞烟灭。”
“据说尔国国王已经政不出内宫,策出于臣下,这还只是三五跳梁小丑而已?”御座上的皇帝人虽纹丝不动,但脸上却露出了嘲弄的表情,“而且,打劫朝鲜使臣回国的船队,扣留朕护送使团回国的使节,兼且更是挑唆朝鲜内乱,如此狂妄大胆的行径,尔国尚敢派人来朝?如此不臣之弹丸小国,朕也懒得多说废话,回去洗干净等着吧!”
尽管皇帝昔日壮年时,哪怕在常朝上也往往有出口惊人之举,但如今已经过了知天命的时节,自然少有这般锋芒毕露的时候。因而,这淡淡地一句洗干净等着,满殿上下自是大惊失色,而那些在殿外等着不明就里的低品官们,有心伸长了脖子看热闹,奈何官卑职小,既看不到那高高的奉天殿里景象如何,也听不到里头使节朝贡情形如何,只能在外头干着急。
皇帝突然说出这种话,倭国使节自是措手不及,旁边的文武重臣自然也是措不及防。只是相比眉头紧锁的首辅宋一鸣,次辅杜微方就站了出来,冲着那边呆若木鸡的赞礼官喝道:“陛下已经有旨,尔还不快宣?”
那赞礼官吃这一喝,方才立时如梦初醒,冲着那倭国使节大声说道:“皇帝陛下有旨,倭国不臣,当以天兵讨伐,尔使者立退!”
眼见两个校尉敏捷地入了大殿架起人就往外拖,刚刚落后一步的朝鲜使臣金从旭不禁大吃一惊。他不安地看了一眼那九重御座上的天朝皇帝,立时谨慎地按照此前在会同馆中习练的礼仪行礼拜见,末了最后一次时却没有就势起身,而是俯伏在地说道:“臣朝鲜礼曹判书金从旭,奉王命使天朝。前国中国王不肖,收容海上巨盗,抗拒天朝敕命,幸得天朝出兵,由是国中上下万众一心,终得废黜昏君……”
关于朝鲜之事,哪怕是身在奉天殿内的文武大臣,也多半只知道镇东侯率军进击的情形,根本不知道这弹丸小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因而,当这金从旭絮絮叨叨颠来倒去的请罪之语被众人本能地忽略了过去,相反那些废黜主君的经过反而成了重中之重。当金从旭说前国王李氏万朱被废后自缢于偏殿,大臣们面面相觑的同时,都没注意到宋一鸣那紧锁的眉头。
皇帝刚刚因为倭国使臣的只言片语而语出惊人,但此时此刻的耐心却仿佛很好,直到金从旭把话说完,他才淡淡地说:“除恶务尽,你如今说请罪,前朝附逆的那些余孽真的都已经斩草除根了?”
“回禀皇帝陛下,千真万确……”
然而,这句话还没说完,皇帝就突然冷笑了起来:“既如此,这倭国和朝鲜刺客缘何竟是在朕的京城横行,甚至还一举行刺了阳宁侯?”
倘若说先前皇帝的那句话只是让一众大臣为之大吃一惊,那么,此时此刻,那大殿上的一张张脸就仿佛瞬间凝固了。尤其是内阁首辅宋一鸣,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头用目光看着皇帝身边那些太监宫女,见这些人同样是一个个大惊失色,他顿时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杜微方和张文翰。然而,杜微方一如往常,从那脸色上丝毫看不出端倪,而张文翰则是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随即仿佛有所察觉似的侧头看了看他,又轻轻点了点头。
“元辅大人,看来你不用操心了,皇上已经胸有成竹。”
要搁在平日,宋一鸣自然无所谓,可今天这时候突然出现这样的插曲,无疑意味着皇帝已经知道了阳宁侯陈瑛遇刺的消息,因而他哪能不操心?见那俯伏在地的朝鲜使臣一下子抬起头来,脸上先是疑惑,继而则是惶恐万分,他不禁看了看下头的其他人。果然,当即就有人出列说道:“陛下,阳宁侯遇刺之事尚未有定论,未必是朝鲜或倭国刺客所为……”
“那你是说,镇东侯传回的消息有假?”
皇帝再次截断了话头,见那开口的大臣木然呆立,他才哂然笑道:“若不是刺客横行,朕怎会派出精锐,护持住了诸卿的府邸?要知道,就这么几天的开销就很不小,户部给朕上的奏折里,就已经叫起了连声苦来,又是说费钱又是说不便,可要是光天化日之下,这等行刺之事发生在诸卿之中任何一位身上,各位还会叫苦否?”
那说话的大臣被皇帝一番话砸得噎住了,说是也不好,答否则更不好,于是只能用求救的目光去张望同僚。众目睽睽之下,当即就有三四名官员先后出列。
有弹劾陈瑛结交匪类以至于反噬其主的;有弹劾阳宁侯府家门不靖,该当撤销世袭爵位的;有慷慨陈词,说是陈瑛在西北立下大功,回朝之后反遭小人污蔑,如今更是莫名遭人行刺,该当令有司彻查的;而到了最后,那个御史仿佛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这几日闹得最是沸沸扬扬的阳宁侯府命案揭了开来,又把投书案加了进去,道是大理寺传唤陈瑛原本就是胡闹,那花团锦簇的一整篇文章到了末了,锋芒直指向了御座下方始终一言不发的太子。
见皇帝先是眯着眼睛很有耐心地听着,继而脸上渐渐出现了阴霾,到最后目光不时往太子身上打量,垂在膝头的手仿佛也在微微颤抖,宋一鸣心下稍安,目光便向大殿之外瞥了一眼。情知杨进周和晋王此时尚未到达,必定是被自己那一招棋绊住了,他更觉得今次的筹划足有七八分的把握,当即瞥了一眼地上仿佛被人忽视了的金从旭。
果然,哪怕是几乎所有人都忘了他,金从旭仍是瞅了个空子突然直起腰来,高声叫道:“皇帝陛下,吾主已经将国中的叛逆收拾一空,如今绝对没有什么刺客潜入天朝上都,必然是有人冒用我国的名义行不法之事,伏乞陛下圣裁!”
第五百一十章 末日(七)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扎堆似的说话,但由于这里冒出一个,那里窜出一个,声音此起彼伏,整个大殿中一眼看上去就仿佛在剧烈翻腾一般。面对这样的乱象,张文翰皱了皱眉,本能地想要开腔镇压一下局面。然而,他那步子还没迈出去,就只觉得手一紧。他低头一看,就发现是一只有力的手紧紧攥住了他的手腕,顺着那胳膊往上瞧,赫然是杜微方那张毫无表情的脸。目光对视之间,他约摸看明白了几分端倪,深深吸了一口气就重新镇定了下来。
待到那此起彼伏的声音好容易告一段落,皇帝才低头看了一眼御座下头眼观鼻鼻观心似的太子,随即淡淡地问道:“景仁,你有什么话说?”
作为皇太子,第一次参加正旦大朝就碰到这样乱哄哄的场面,太子看似小心翼翼地站在那儿,耳朵却始终竖着倾听后头的动静。尽管在还是荆王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表字,但普天之下,能这么叫他的就只有皇帝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