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可看到了?知道此是何物么?”
“此乃沧州地图,大人可谓天下英豪,此物可谓天开异想。”
面对众人的奉承李脸色丝毫不变,道:“这正是沧州地图,大家可有何感触?”
众人面面相觑,不止所指,李指着这一片辽阔的平原道:“数月前此地还是千里荒芜,无半点人烟,这里我要多谢诸位为沧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众人齐道不敢,孙鹤道:“此为节帅大人仁爱宽厚之故。吾等只是奉行节帅之策,自大人入主沧州以来,沧州百姓比之以往好过数十倍,属下替沧州百姓谢过节帅大人了。”
李嘴角微微一挑,脸色一沉。冷然喝道道:“然。。。数月以来政体不全,政令不明,兵制散乱,可有其事?”
孙鹤等一众官吏顿时脸色一变。诺诺不敢出声,张砺此时已回到沧州,一见此等情形立即站出来拱手道:“将军,确有此时,前段时间由于沧州初定,且无甚流民,我等足以应付,这段时间由于流民大量涌入,人手稍显不足,且将军不在府中。隧招收一众客司以应公事,未来得及告之与将军,请将军责罚!”
李一咬钢牙,眉头一皱,猛然喝道:“孙鹤,汝身为刺史,可有何说法?”
孙鹤脸色变得青白一片,以为李欲除去自己另插心腹来担任这个位置,在他眼中李与刘守光等军阀本质上没什么两样。要杀一个人跟杀一只鸡没什么不同,只是李比刘守光更有资格称为枭雄,咬了咬牙站了出来,道:“我孙鹤自十年之前就为沧州之吏,自认上对得起列为节帅大人,下对得起沧州百姓,政体不全、政令不明、兵制散乱这是历来如此,为何到了我这里便不行了?”
“哼!好一个历来如此!”李冰冷的声音沁入在座每个人地心中,众人只觉一阵寒冷。道:“正因为他们历来如此,所以他们亡了,所以沧州百姓民不聊生、千里荒芜、骸骨累累,你们是不是还想回到当初哪个情形?”
底下一片默然,李锐利的眼神以及冰冷的语气以及身上的那股来自战场的杀气让堂下众人顿时如身处寒窖之中,躬立在一旁地张砺此时却显得有点欲言又止。相比起孙鹤等一众沧州原有官吏来他还算是李的嫡系。李眼角一扫,指了指张砺道:“梦臣。你说!”
“将军,自沧州破败以来,政体亦为之不存,此乃当朝弊政,说来孙鹤大人为沧州殚精竭虑,实为有功之臣,将军理当封赏,且当务之急是将体制完善,还请将军深思!”
张砺退回一旁,一旁的孙鹤感激的望了张砺一眼,他没想到张砺会为他求情,心中颇为感动,眼中余光瞟向上面地李,见其脸色稍为缓和,顿时心中稍为安定;
李吐出胸中一口浊气,放缓了语气朗声道:“方才我有点语意不分,诸位见谅,诸位之功我都看在眼里,梦臣说的对,当务之急是完善当前体制,当前沧州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出在体制上,自今日起行新体制,仿唐长安体制行三省六部制,来人,念!”
“遵命!”李一挥手,身后一个文吏随之上前,朗声道:“孙鹤暂为尚书省右仆射兼沧州刺史(如加同中书门下即相当于行政宰相),锦州韩延徽为左仆射,王处存为门下省侍郎兼御史台大夫(掌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张砺为中书省侍郎兼大理寺卿(掌管刑狱),郑浑任工部侍郎。。。其余官员一律上奏补差,量材而用,空余之职待日后广招贤能补之,诸位加冕!”
堂下众人此时脸色一片阴晴不定,个中滋味不住翻腾,说不出是喜悦还是焦虑,但心中同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节帅大人其志不小啊!其中孙鹤更是为李的这番雷霆般的举动所震惊,虽然在他们的眼中早没有了什么终于中央皇朝的概念,且李的这番举动明显是要将沧州所有权限集中于一体,但这仔细一想其实还是很符合他们绝大多时候人的利益;只有李坐稳了,他们获得的利益才更大。
李毫无顾忌地抛出这套皇制其实心中也是颇为忐忑,虽然东都梁朝的手还伸不到这么远,但明目张胆的施行三省六部制也不难让窥视他地盘之人找到借口;一扫堂下众人逐渐变为正常的脸色,嘴角微微翘起,看来他的这番举动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不等众人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李继续道:
“另外,逐步施行均田制与府兵制并行之策,毕竟军屯之策不可长久。个中尺度由另行商榷,诸位有何意见!”
“大人英明!”
作出这番考虑李是有所考虑的,均田制与府兵制是唐朝沿用已久地制度,施行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另外现在地情况完全符合府兵制的条件。以精兵策略再配合府兵制,不出三年沧州可用之兵可达到十万,且那时李还两万精兵在手。
“另外,”李充满的声音再次响起。“在锦州之时与允直商议数月,决定以秦时二十级功勋制度,结合府兵制并行之;来人,念!”
“遵命!”身后文吏一扫众人继续铿锵道:“
沧州境内所有臣民皆为我子沧州民,自即日起,护我国土,保我妻子,遇外敌之时当奋勇击之,功勋爵位行制如下: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候,20彻候
为奖励军功。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地大小接受赏赐。
禁止私斗,为国而战奋勇杀敌,理应从事;乡里打斗为私而斗,于国无力,违反规定者严惩不贷。
授予标准:
士兵只要斩获敌人校尉级别首级一个。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首级。诸部曲及徒隶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色勋授。奴隶杀十人者亦可恢复民众身份;
话语停顿半晌,堂下众人方回过神来,节帅大人地这番雷霆之变革等于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沧州,心中也不由地暗自佩服起李来,能够做出如此全面而又符合实际的决定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不仅需要缜密的思维更需要强大的魄力。
“另外!”
堂下的孙鹤突然觉得有点胸闷,其他地亦是如此,李接二连三地发出一个个重要决定让他们有点喘不过气来;
“成立禁军,尽数收归中央,德、景二州由府兵充任,原破军营、强弓营改为,羽林、神武二军,史弘肇为都神武指挥使,景延广为羽林军都指挥使,张藏英为亲卫营统制,锦州药元福另行为骁骑营团练使,一切任命收归中央。”
唐代三省六部: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地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三省为中央最高中枢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三省长官:中书令(隋为内史令)、门下侍中(隋为纳言)、尚书令共行宰相之职。六部为尚书省属下地中央行政机构,分掌各方面的政务及政令的贯彻执行,并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五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有领导、监督之权。其后,三省长官成为荣誉之职,其决策权逐渐被剥夺,宰相一职为他官参加议政所替代。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宰相,其后,地位尊崇的翰林学士,因拥有起草诏敕权,被称为“内相”。尚书省六部及下属各司的职权,在安史乱后,由于使职的趋重与普遍化,逐渐被分割,故三省六部制在唐中叶以后,趋向名存实亡。
简述唐代三省六部制。答:唐代地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第一百四十六章 改制,中央集权(二)
一个高效机构的建立是保证改革进行的必要条件;接来的几天里李以雷霆般的手段将这一切给施行了下去,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分配了下去,但任命的大多都是副职;
这是李的平衡之策,一旦有了更好的人选可以随时撤换,更重要的是李将决策权及人事任免权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三省中只有掌管行政的尚书省和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的门下省任命了临时负责人,而负责决策机构李则没有任命人选,六部中吏部李亦暂时选择了空置;
许多寒门之士被提拔了起来,前段日子发出的招贤令有了一定的效果,虽然这个时代士族门阀已经基本上分崩离析,但家族的观念依旧存在,往来投奔的大多是一些寒门士子;
李在这些士子就任之时召见过他们一次,令李惊奇的是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竟是行伍出身,不过一想也随之释然,在这个武人跋扈的时代,这些寒门士子也不可能去安心的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更多的是兼职,想来此时文人、武人并不是分的那么清楚,各人量材而行,比如王处存他是只不过是因为身体素质没这些当兵的好,力气没他们大,所以注定不能当将军,只能退而求其次做个参军;
在这些寒士当中李倒是发现了两个不错的人才,其中一个叫韩光嗣,北海人。…》时代为官,张万进为李从沧州逐出之后祸乱青州,闻沧州招贤令,隧全家徙往沧州,李任命其为户部侍郎;孙晟。密州人,随海船遇盗贼流落至登州(山东),极富文采,然口吃不能道寒暄。李以之为秘书郎,随侍左右,撰写文书。
随着一番整治与整顿,沧州上层建筑重新架构起来,李将沧州原有官吏彻底打乱,充任到各个部门中,做到上下职互不相识,其中几个顽固分子李将其充入王处存的御史台中和张砺地大理寺中;有了这一批新的寒门士子的加入,整个气氛变得焕然一新,再不似从前般拖沓。。。从前的事情一把抓的局面得到了彻底地改善,每个人各擅其职,虽然还有很多部门和机构还没有组建和完善,但一套流畅而又高效的运转机构已基本上建立了起来。
正当李要抽出手来转向军队改革上之时,有消息传来晋军又败了,周德威这会败得更彻底,仓皇的逃出易州,幽州以北全部丧失,落于契丹人之手。晋王李存勖屯重兵于易州,两方兵马中间隔着一个幽州随时准备一场大战,巧合的是整个中华大地全都平静了下来,仿佛都在静静地观望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此时李的心却显得上下不定,如果李存勖败了对他也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历史上这场李存勖屡次大败契丹,但此时历史已有所不同,契丹大举入侵提前了数年,他不敢这么肯定。按战略上来说他此刻正是休养生息大举发展之时,但从他那颗火热的心来说出兵才是他的本意,但这一切都要等到他的兵制改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