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彩的一跳”这个比喻很新鲜。
关栋天道:“有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从官场的角度,我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应该是舞台有多大。心才可能有多大。牛三立的舞台大了,他的心也大了。
不出意外的话,还有更大的舞台在等待着他,他是奔着那个舞台去的。有关冠山乡的人和事,会在他心中越来越无足轻重青茹,忘了他吧。”
杨青茹不能不承认,关栋天的话很有道理。
“也许吧?”杨青茹轻声道。
这句话让关栋天很受鼓舞!
牛三立是杨青茹的“心魔”不把这个“心魔”除去,关栋天那有机会?
不知不觉间,已经回到了县委招待所,关栋天道:“去我那坐坐?”
杨青茹很坚决地道:“不去了。”
关栋天看她一眼,道:“好。明天见。”
杨青茹没说什么,转身去了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间,同房间的人已经睡了。
杨青茹却没有睡意。
关栋天的话,句句都有所指,甚至是在暗示,是想让她放弃对牛三立的幻想,然后投入关栋天的怀抱。
他应该是这个意思了。
这让杨青茹很生气,心道,你把我杨青茹当成什么人了?
你能跟“他”比吗?
你也不过就是个副县长,你看上谁了,人家就应该奉献给你吗?
此时再拿关栋天和牛三立比,关栋天显得很龌龊。
杨青茹提醒自己:以后要离关副县长远一些!
开始练功!为了不惊扰同室的人,她选择了在房间的过道里练丁。
牛三立走后,杨青茹一直在坚持修炼若云掌,在她来说,练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也成了她情感上的一个寄托。时间长了,她也觉得,每次练完功。自己的心情更平静,脑子也更清醒。
她很想有机会跟“师傅”探索有关练功的体会,可惜,这也不可能。
后来,她也想过要不要跟“师傅”在冠山乡的另二个徒弟高佬和骚鸡交流练功体会?细想之后,还是没敢这样做,因为师傅交待过,练功的事不准让别人知道。
清晨,杨青茹早早地就起来了。感觉屋内空气有点不好,就开了一点窗户,同室的罗柳英也就醒了。
杨青茹见她醒了,笑道:“罗乡长,你倒是能睡!”
罗柳英伸了个懒腰,道“青茹,我不比你啊,我上有老,下有累都累死了,难得睡个懒觉。”
罗柳英是金滩乡的副乡长,跟姜凤差不多年纪,性格比姜凤还泼辣。据说有一次为了抓一个政策外怀孕妇女去引产,那家的导人要拿刀砍计生干部,罗柳英冲上前,解开自己的衣服,亮出白花花的胸脯让那男人砍,吓得那男人弃刀而逃。
望着罗柳英,杨青茹怎么都不相信她会做出那种“壮举”
罗柳英也在打量杨青茹,啧啧叹道:“杨乡长,你的气色真好哎,又红又白。”
杨青茹心道:“这就是练若云掌的好处了。”
罗柳英道:“今天上午的计划生育工作会,估计我们金滩又要挨批评!”
前几年,金滩乡经济在全县排名倒数第三,现在成到数第一了,金滩乡的干部就有点跟几年前的冠山乡干部一样,压力很大,抬不起头。
杨青茹很是同情地道:“早几年,我们冠山乡不也是大会小会挨批?”
罗柳英道:“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我们啦。”
杨青茹道:“金滩乡的条件和基础都比冠山乡好。”
“好个。屁!”罗柳英愤愤不平地道:“好有什么用?东江药业怎么不到我们那去搞药材基糊我们那也有石灰矿,怎么没人到我们乡投资搞水泥厂?”
杨青茹道:“这都是牛书记费了很多心思拉来的。”
“对啊!”罗柳英道:“你们有个牛书记,这才是关键。”
杨青茹有点无奈:一大早又说起了牛三立!
罗柳英道:“你们现在一下又搞来了几百万修路,几百万啊,啧啧!”
杨青茹道:“这个是托了少数民族的福,出了个蓝阿月。”
“屁!”这罗柳英说话还真粗,“你们那个翕族,才多少人?有没有一千人啊?为了这几百人就拨几百万啊?鬼才相信呢!”
“那你说是为什么?”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有牛三立啊?冠山乡是牛三立一手搞起来的。是市里的典型,冠山乡展的越好,牛书记脸上越光彩。”
是,冠山乡已经深深地打上牛三立的烙印了,如同杨青茹的心,再也无法将那个人忘怀。
第一百四十八章 隐士路的主人们
比次,郭纭昌拿旅游局开刀,把韩新华、万华示的正、散拿下来了,改任调研员。(网络小说网e
调研员,虽享受正县或副县待遇。却已属于“非领导职务系列
韩新华能力一般。又好揽权。喜欢搞打打拉拉的,他下来,旅游局许多人还是高兴的。
但是,对拿下万副局长,不少人就有些看法。市委常委会上,陈信哲提出拿下韩、万二人时,大家都知道这是郭运昌的意思。也就没有什么人提出反对意见。但不提意见不等于没有意见,也许是为了顾全大局,才有人压下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牛三立当时也觉得拿下万华元有点狠,但他是没有言权的人。
事后,牛三立还是听到了一些不同声音的,刘梅就说了,万华元这人还算是懂业务的人。
一个领导,能得到“懂业务”这个评价,并不容易,尤其是旅游局这种单位,是管理型单位,确实需要懂业务的内行。
后来又听说,连省旅游局都有人认为把万华元拿下来,有点做过了头。
牛三立得知这些,心里有些不史。
事情多少牵扯到自己。
如果自己当时大度些,跟万华元吃个饭,缓和一下关系,行不行?
好象也不行”郭书记不会认可自己这样做。
有了这些想法。牛三立当然是先跟朱敏说了。
朱敏想了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拿下万华元,好象是有点过了?。
得到了朱敏的认同,更坚定了牛三立的想法。
牛三立就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
朱敏道:“我不知道,要不。问问“老江湖。吧?”
“老江湖”是二人私下里给省委组织部长刘荣昊起的外号。因为刘荣昊平时喜欢在小两口面前以“老江湖。自称。
吃完晚饭后,朱敏拉牛三立出去散步。
在隐士路散步,是一种很好的休憩,这里绿草成茵,四季花香,更有一些名贵的树种,如红朽、大叶樟、银杏等。。有些树还是建国初期栽种的,栽种时就是移栽过来的。到现在,都已长成参天大树。
这些种,见证了隐士路过去、现在的“主人们”太多的起起落落、进进出出,
牛三立最喜欢这里的银杏树。对朱敏说:“我看到了银杏树,就好象看见了银行存折。”
“啊?”朱敏知道他又要搞笑了。
牛三立道:“若云养生茶里面就有银杏树叶,所以,每当看见银杏树,我就格外亲切。”
朱敏笑道:“你那个若云养生茶。还真是越卖越火,老实说,你们到底赚了多少?”
牛三立道:“我也不知道,得问赵鉴雄。”
“你就那么放心啊?”
“兄弟嘛。”
朱敏就不再说什么了。牛三立会赚钱,却不怎么花钱。吃、穿都不讲究,几件好衣服,还是她给买的呢。
牛三立跟朱敏出来散步时,一般都是“溜边”走,牛三立自嘲道:“我们这种人,能呼吸到隐士路的新鲜空气就算祖上积德了,千万别走路中间,那是德高望重的人走的。”
朱敏听了好笑,却又觉得真是这么回事。细想想,她好象也从来没在道路中间走过,潜意识里,是不敢那么“嚣张”。
当然,还真有些人是无所顾忌地行走在道路中间的,他们通常是些白老人,或者是天真的孩子。
能行走在隐士路的老人们,大都曾经是东江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
还有孩子,孩子无知,无知者无畏。
不知不觉,已经走近了刘荣昊住的小楼。
牛三立要拐进去,朱敏却一拉他:“再走走。”
朱敏很享受与牛三立一起散步的感觉,小俩口基本上是半个月聚一次,在一起时就总是亲热不够。
最近,郭运昌有篇文章在《东江组工通讯》上表了,题目叫《“中部崛起”话幽州》,省委俞泽民书记看后亲自指示,要求各地市委书记、市长都好好阅读,好好结合当地实际,wrshǚ。сōm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
“崛起”之路。
随后,赵林坤省长也行了批示。
《东江日报》也全文转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牛三立写的。却没有署牛三立的名。
这也是牛三立的做派。他说:“我从不跟领导一起联名表文章,要么是我的名字。要么是领导的名字,既然是奉献,就要奉献得彻底。”
牛三立现在有一种“气势。了。这是朱敏所没有的。
朱敏是分管《东江组工通讯》的,刊物上的文章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朱敏的脸上也有光,更何况文章是牛三立“抄刀”的?
牛三立的进步,正是朱敏所期待的。牛三立做得越好,越证明她的眼光没错。
里面走来一位老太太,虽然满头银,却极有风度气质,朱敏很恭敬地跟她打了个招呼:“水阿姨好。”
其实,按年龄,朱敏应该叫她”才对,但叫阿姑,显得人家年轻不是。牛三立听朱敏说过,此人叫水微澜。是原东江省委书记方尚德的夫人,丈夫比她大力多岁,早已去世了。
水微澜衿持地点点头,又冲牛三立也点点头。
牛三立也点点头,跟着朱敏叫:“水阿姨好。”
水微澜站住了,犹豫了一下。道:“你就是牛三立吧?”
牛三立大奇:“老太太居然知道我?”
“是,我是牛三立。”
水微澜道:“听说,你跟赵鉴雄是好朋友?”
牛三立更是惊讶,道:“是,我跟赵大哥,我们不错的。”
“知道。”水微澜道,也不知她是怎么知道的。
罢,又点点头,走过去了。
目送老太太渐渐远去,牛三立道:“她居然知道赵鉴雄?”
怎么从没听赵鉴雄说起过?
朱敏道:“或许,她跟赵鉴雄父母认识?”
“估计是。”牛三立道。
又转了一会,朱敏才牵着牛三立的手。来到刘荣昊家。
刘荣昊、连素娟二人正在忙着给一盆花换土,手也脏了,刘荣昊呵呵地笑道:“三立来啦?知道这什么花吗?”
牛三立道:“从叶子看,好像是月季?”
“哎,就是月季。不过,它可是名贵月季。叫香水月季。”
“哦。”
后来,牛三立知道了,月季中以黄色月季最香最名贵;有人把它叫作“香水月季”其实这名字是由“相思月季”转化来的,据说黄色月季和黄色玫瑰都有别离的含意。所以带着微微的忧伤和思念。
刘荣昊夫妇如此喜爱香水月季,应该是含有思念他们的孩子的意思。
忙活了一眸子,大家才坐下来。架起了小桌,开始打桥牌。这回。牛三立与朱敏的的牌技进步多了,虽然还是输了,但输得不算太惨。
刘荼昊道:“恩,不错,你们俩偷偷操练了吧?”
牛三立老老实实承认:“操练是没有,最近看了二本桥牌书。
“我说嘛。”刘荣昊道:“懂得用理论武装自己,肯定要进步。”
又道:“并运昌那篇文章,是你写的吧?”
牛三立道:“是。”
“写得不错。中部崛起,正是东江省的,纲”纲举目张。这是俞泽民书记的原话。”
俞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