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岩低声道:“是,我们一定严惩”。
李浩又严厉道:“其他郡、县也要吸取教训,迅速的对各地乡镇、村寨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一边严查肆意兼并的大村寨,给那些辛苦劳作的小村寨安定的保障”。
“是”参加会议的郡首、县首齐声答应道。
李浩转头来批评太古县首王翰,在所有县府中,太古县府是发展最为缓慢的,一来是因为太古县府成立的时间较晚,二来是因为太古县府的人口有限,全县人口总过还没有超过二十万人,所有发展最为缓慢,当然这也和王翰的能力有关系。
李浩淡淡道:“王翰你是王氏家族高层推荐的,我本来不想说你,但是你看看你管理的太古县府,简直就是乱七八糟,各地县府内的残匪都清剿干净了,就只有你的太古县府内还有几支残匪,另外,你太古县府不但没有给州府创造税赋,还天天伸手向州府要补偿,除此之外,太古县府内兼并土地也是最为严重的,不少居民都已经逃到了其他县府内,难道你们县府只需要几个大家族吗”。
第七百七十七章 发展
。王翰是王氏家族的人,被李浩这样劈头盖脸的一阵臭骂,脸上有些挂不住,低声道:“太古县府情况特殊,因为成立得晚,土地没有严格的规划,另外,太古县府距离铜川省和空江省的沿海又是最近的,因此各大家族都在这里大肆兼并土地,我一个县首,根本就管不了他们”。李浩自然知道太古县府的特殊位置,将来太古县府肯定会建设成为大型的港口县府,因此,王氏家族、李氏家族、张氏家族这些手眼通天的家族都跑到哪里去抢占土地,把原本驻扎在县府周围的那些中小家族都赶到山里去了。
李浩冷冷道:“王上将军有法令,谁开垦土地,谁有拥有使用权,任何人不得强行占据,这是官方的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我告诉你,去把你们县府的事情弄清楚,如果我再听说你们县府到处乱占别人的耕地,你干脆回家种地去吧”。
王翰听了一愣一愣的,只能低头不语。
接着李浩颁布了渔夫州第一项法令,这些法令最主要的就是土地政策,根据谁开垦,谁耕种的原则,任何家族不得私自侵占,一旦发现,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不过,法令虽然发了下去,但是下面的执行力度依然不够,尤其是王氏家族那些高层,他们一个个认为自己是功臣,丝毫不在乎这些法令。
最后李浩不得不下令把几个王氏家族的嫡系打入大牢,才让兼并之风有所收敛。
但是李浩把王氏家族的嫡系打入大牢的事情在王氏家族内部引起了渲染大波,不少人跑到王老汉以及田静、吴琴哪里去诉苦,把李浩好好的数落了一阵。
这件事最后被王丰知道了,王丰亲自下令杀鸡儆猴,把几个侵占最多,地位最高的王氏族人处死后,这个侵占之风才戛然而止。
随后各地郡府、县府、乡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把那些大村寨、大家族侵占的土地全部归还了那些中小家族,最后这场吞并风波才算平息了下来。
九月中旬。
太古县首王翰正在县首府郁闷,上一次开会被李浩当面臭骂了一阵,随后又被王丰找去臭骂了一阵,弄得他很是郁闷,现在他正在为太古县府的发展发愁。
太古县府侵占的土地被大部分清退,各地居民又开始返回。然而人口依然制约着太古县府的发展。
正在这个时候,县卫威贵走了进来,低声道:“县首大人,我有办法解决人口问题”。
王翰大喜低声道:“怎么解决”。
威贵低声道:“我手底下有一个懒汉,这家伙是铜川省的大家族,他的叔父本来在燕山县府人县丞,不过最近得罪了铜川省的权贵,颇受排挤,不但别撤销了县丞的职位,而且他们的家族还颇受欺负,这家伙说,他有办法说服他们家族迁徙到海岛上来,不过他要的条件也不低,他不但要求保障他们家族的利益,而且还需要让他叔父来担任县丞”。
王翰看了看威贵,心里暗想:“爷爷的,你和县丞一向不和,你会不会是借机排挤县丞啊”,不过此时他也顾不上这么多了,于是低声道:“他能够拉过来多少人”。
威贵低声道:“他们严氏家族在铜川也算是一个大家族,我估计怎么说也有几万人”。
王翰看了看威贵低声道:“县丞不行,这个级别的官员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不过我敢保证,如果他能够拉过来一个镇的人口,我任命他为镇首”。
威贵低声道:“我去询问一下,看他能够拉多少人过来”。
王翰点了点头。
几天后。
威贵来报,说这个严氏家族的懒汉能够拉四个镇,近十万人过来。
这一下子可把王翰高兴坏了,于是低声道:“如果他真的能够拉过来,我去找王上将军,我就算是豁出去了,也给他弄一个县丞给他当”。
威贵心里暗喜,心想:“这一下子可是把县丞这个老小子给挤掉了”,于是低声道:“那我去准备了”。
王翰点了点头。
威贵见王翰同意,立即离开了。
到了十月中旬,从铜川省果然迁徙过十几万人过来。
经过李浩同意,由严氏家族推荐了一个叫严宽的人出任了太古县府的县丞,李浩还专门拨了几百万金票给严氏家族安家落户。
然而这件事情引起了铜川省的高度重视,毕竟一个县府内有十几万人迁徙到海岛可是一件大事,因为大多数县府只有二三十万人,这一下子就迁徙了近一半的人口,所以当地官员自然非常重视,他们立即上报了东南两省的大将军田刚。
为此,田刚还派人到荒草山找张峰商议,王丰也没有办法,于是王丰下令,不准大规模的从沿海县府移民,免得影响海岛与沿海各省的关系。
当然,私下你还是鼓励各地县府,吸引移民。
不过,事情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
铜川省严氏家族移民事件在铜川省、甚至空江省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在沿海居民中流传甚广,不少人对此议论纷纷,当然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认为严氏家族的人是疯了,毕竟海岛上海匪纵横,蚊虫、毒虾到处都是,移民海岛自有死路一条。
但是有些人认为海岛上生存环境日益改善,各种物质充沛,严氏家族之所以移民海岛,是经过长期考查,深思熟虑的结果。
虽然还是有不少家族对海岛有所畏惧,但是也有不少中小家族开始派人到海岛上进行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大多数人对海岛上的生活有了彻底的改变,因此,有不少在沿海省份生活不下去的家族开始主动移民。
这样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中小家族向海岛移民,各地人口也开始充沛起来。
到了当年冬天时。
此时王丰的海岛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万,加上荒草山基地的人口,王丰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六百万左右。
王丰对于这种移民方式非常满意,因此让各地县府加以引导,此时,渔夫岛的人口达到八百多万,张月岛为一百五十万,麻黄岛两百多万。
随着人口的增加,海岛上的生产能力大幅增长,各种物质产量大幅增长,随后王丰开始大量向沿海的各省进口各种物质,药品、毛皮,粮食、肉类、丝绸、工具等等。
王丰也加大了马匹、食盐、茶叶、兵器、布匹、陶瓷、粮食、物质的出口。
因此,海岛和沿海各省的贸易量成倍增长,商贸总量也不断攀升,形成了一个以海岛为贸易中心的商贸中心。
不过,绝大多数商贸活动都是王丰直接控制的,无论是对草原的贸易,还是对帝国沿海的贸易王丰都是全面控制,不准私人介入。
四月初,新一年初春到来,万物复苏,海岛上的商贸也开始大规模的展开。
此时,由于海岛上商贸的持续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家族都想加入进来,因此,王氏家族的高层认识也蠢蠢欲动,他们提出想把海岛的贸易私营化,毕竟这些高层也想自己赚钱。
如果是以前,王丰对这种无法掌控的私营化及其反感,但是王丰现在也明白,光是靠官方掌控所有商贸不太现实,应该把民间力量吸引进来,只要掌控最基本的食盐、草原上的马匹等等商贸就行了。
因此,到了四月中旬,王丰开放了食盐,茶叶贸易,让海岛上有实力的家族从官库中低价购买食盐、茶叶,然后运输到帝国沿海进行交易。
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又能够让官方和这些海岛上的家族都获得利益,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食盐、茶叶贸易的开放,让海岛上的商贸进一步活跃。
当然,王丰不准私人贸易涉及到草原上,王丰必须据对控制对草原的贸易。
开始的私营规模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王丰的官方经营。
但是私营化使得各大家族的人积极性高涨,他们开始建造大船,开始训练水手,开始培养护卫队等等。
一段时间后,私营食盐、茶叶的贸易量就超过了王丰的官卖。
许多家族看到王氏家族在私营中赚了大钱,于是纷纷要求参加私营。
李浩开始的时候也是反对食盐、茶叶私营化,毕竟食盐和茶叶可是海岛上的经济命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也慢慢的转变了观念,也觉得私营这种商贸模式也不错,毕竟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能够调动海岛居民的积极性,创出更多的财富。
于是,王丰在李浩的建议下,开始放开对海岛的全面贸易,让家族和个人参与进来。
当然,王丰控制着食盐、茶叶、马匹这些物质的货源,所以这些私营家族都必须从王丰手里拿东西。
随着私营的规模扩大,海岛和沿海省份的交往日益密切,许多沿海的商人也开始主动出击,他们纷纷乘坐海船来到海岛上,在参观了的海岛上的繁荣后,都大吃一惊,在他们的印象中,海岛应该是海匪横行,蚊虫遍地,民不聊生啊,那知道到了这里确实一片繁荣的景象。
第七百七十八章 企
。随着交往的增加,更多的商人来到了海岛上,他们不但从海岛上购买大量的物质,也向海岛贩卖一些奢侈品,例如丝绸、古玩等等,这让几方的交往更加密切。
不久以后,很多家族都在私营贩卖中发达起来,他们开始扩展经营的规模,建造更大民船,开始更大的商贸活动。
这些经营食盐、茶叶的家族获得庞大的利益是必然的,因为王丰的食盐、茶叶、粮食等等东西成本很低,所以这些东西贩卖出去,利润都是几十倍,这些家族不发财才怪。
因此一些中小家族,甚至一些渔民和原先被劫持过来的村镇都要求加入私营。
王丰觉得也不错,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然,王丰依然控制做对草原上的贸易,不准私营涉及道草原贸易。
对草原游牧部族的贸易必须严格控制,很多时候,对游牧部族的贸易不但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政治博弈。
随着海岛对居民的全面开放,海岛的商贸成倍增长,很快,海岛的贸易就是荒草山的好几倍了。
随着海岛的贸易大幅增加,沿海居民对海岛的了解也增多了,于是向海岛移民的居民和家族开始成倍增加。
短短两个月年多的时间后,海岛上的居民就增加了三百多万,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如果此时加上荒草山的人口,王丰的人口已经快接近两千万了。
随着移民的不断增长,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原本稀稀疏疏的城池开始变得拥挤起来,而且这些移民还在不停的增加。
王丰对移民非常的优待,一般移民过来就能够分到土地、牲畜,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