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动天河-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缓缓驶出京城,向大东山而去。

已是晚秋时节,秋风瑟瑟,枯黄的落叶飘零,皇帝出神地望向窗外的景致,突然说道:“余庆,世人生来,就如这天地间的草木生灵,一秋之后,便是枯萎之后的新生,为何许多人执迷于长生,就如这草木,扶摇而绿一秋的鲜华,绽放他最顽强与旺盛的青春,点缀过这天地自然的芳华,他的生命,即使到了这寒秋枯竭,亦无任何遗憾了,他不需长绿!”

“就算是枯黄之叶。也是为了印证寒冬的来临,他依然有他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天地自然的一种循环法则,有人妄想破坏他,或许终看不到那枯寂之后的新生所带来的希望,人没有了希望,还能剩下什么?”余庆驾着马车,声音十分平和地道。

皇帝突然笑了,笑的是那般洒拖。

他放下窗帘,回想自己的一生,从老年,到中年,再到青年,一直到少年时代,他的一生都在为这片天下的安定而忙碌奔波。

终了,也不过是归于黄土,但他的一生,正如那寒秋之中的草木,默默在枯萎之后,去迎接新生……

这般想想,皇帝不由痴了,他脸上的那般笑容更盛,他在这种迷离之中,仿佛看到了自己少年立志时的情景,看到了懵懂之中,父母望着他时的那和蔼可亲的笑脸。

渐渐的,他觉得灵魂好像在孩童时与玩伴在一起时的欢歌笑语之中,渐渐飘浮而去,追寻那下一世的芳华……

这时。驾车的余庆,突然神情一僵,随即他抹了把老泪,叹息了一声,缓缓道:“去吧,去吧,我的兄弟,下一世,我们依然会是最好的玩伴,老奴会载着你走完这最后一程……”

马车在萧瑟的秋风之中,缓缓驶离,天地间,只剩一片片枯黄的飘摇落叶,为他送行!

……

世人不知,皇帝已悄无声息地故去于那心灵的旅途之中,没有给这片已经动荡不安的天下带去任何的波澜。

次日,正是太子的登基大典。

这本该是一个天下共庆的喜庆日子,然而天下已经是战火遍地,一股阴云,也正向这东土的天空涌聚而来。

登基大典由杜远罗等一班皇帝的老臣子主持,简单而庄重。

然而就在唐灵山身穿皇袍,头戴皇冠,在太监郑和的主持宣布下。准备登上那正殿上方,象征着天下与至高无上权利的九龙宝座之时,一份迟来的诏书,却打乱了这个庄重的登基仪式。

当群臣看到二皇子也同样穿着一身皇袍,头戴皇冠,带着一班人马围住皇宫,并且手持一份诏书公然出现在那正宫大殿前方之时,皆是哗然一片。

没有人知道,这位性格懦弱并且行事低调,闷声不响的二皇子,为什么会突然间在这个时候。这身行头冒出来,并且手中还捧着一封所谓的诏书,

现在这个关头,一些重臣们岂容这种逆诏夺位的事情发生。

杜远罗出列站了出来,怒目横眉瞪着依然大步走向正殿台阶的二皇子,喝道:“二殿下,今日新皇登基大典,岂容你这般胡闹,还不退下,这诏书一事,皇上并未曾提及!”

二皇子望着让在大殿台阶龙椅前,神色平静的唐灵山,嘴角lou出一丝不明含义的笑容,却冷眼看着杜远罗:“杜大人,为何如此重要的登基大典仪式,却未曾出示先皇的遗诏,从而诏告天下,却如此匆忙举行登基大典,未免太儿戏了?”

杜远罗脸色铁青,怒道:“先皇曾召我等甘lou殿议事,曾留下口喻,由老臣与列位主持大典,况且这太子使命登基,乃顺理成章之事,岂容你在此搅局!”

“那就是说,父皇未曾向你等明确提及由哪一位皇子登基了?”二皇子冷笑着,随即将手中诏书递给站在臣班的两位大臣,道:“萧尚书,郭尚书,这封诏书是真是假,想必二位经常接触父皇笔迹,自然认得真伪,请二位将这封诏书宣读一下吧?”

二皇子唐灵城此时心中甚是得意,肃靖王被逼造反,而他隐忍谋划多年,并且终于从皇帝的秘密行事的蛛丝马迹之中,根据线索。在大东山皇陵中找到了这封被藏匿起来的遗诏。

然而他绝对没有料到,上天真的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那诏书上的内容,竟然对他极为有利,今天出现,他就是要等到这关键时刻,一举定乾坤,实现肃靖王积心积虑很久,却都没有实现的帝王梦想。

虽然他得到这封诏书内容说的有些模糊,但他手下自有能人异士,只要在诏书上点上几个点儿,那么这诏书便堪称完美,可以帮他顺理成章地登上帝位。

看着群臣没有动静,此时唐灵城朝身边的两位老者使了个眼色,二人会意接过诏书,便走到了郭衍面前,塞进他怀里。

群臣纷纷脸色一变,不由转头看向郭衍。

郭衍此时也沉着脸,将诏书缓缓撑开,只是看过诏书的内容后,却是脸色大变,手也在微微颤抖,使劲摇头:“这不可能,不可能……”

“郭尚书,将诏书内容念给众位大臣们听听吧!”唐灵城此时脸上一脸得色。

郭衍嘴唇蠕动半天,却说不出声来,而旁边那位老者则一把夺过诏书,移交给旁边的萧远山,道:“你来念!”

萧远山看着唐灵城眼中那戏谑的神情,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不过他看过诏书后,也是脸色大变,带着不可思议。

“念!”那位老者盯着萧远山,又重重喝了一声,顿时整个皇宫回音阵阵,群臣脸色又是一变,这两位老者均是高手!

萧远山蠕动了下嘴唇,最终还是念了出来,群臣一听前面的内容,都是皇帝说大唐基业创立之后,历代皇帝励精图治的一些丰功伟绩,然后下面再话锋一转,说到当今大唐国现状,帝位传承,应由贤能继承……

到最后,也到了最关键的地方,萧远山咬了咬牙,还是念道:“今帝位禅让于姬氏血脉次子,继帝脉守护,以承代唐千秋大业!”

诏书宣读完毕之后,此时整个皇宫一片死寂,只有倒吸气的声音。

群臣们不敢置信,皇帝留下的遗诏,竟然是将帝位禅让,而并不是直接传承,而且更让群臣们疑惑不解的是,这姬氏究竟是谁,次子,难道就是眼前的这位二皇子?

这时,唐灵城一脸得意地大声提醒道:“现在这封诏书已经宣读完毕,至于真伪,各位大臣可仔细辨认,绝不是伪造,均是先皇亲笔书写!”

说到这里,唐灵城将声音提高,道:“想必大家并不知道皇后姓氏,我与皇兄的母亲的姓氏,正是姬姓,郑和与宫中资历较老点的太监宫女,皆知此事,不信群臣可查问,而今这诏书之上明言禅让次子,这说明父皇并没有打算让皇兄直接继承皇位,而是由本王继位,皇兄继续当他的太子喽,哈哈……”

群臣哗然之时,杜远罗问向郑和道:“可当真有此事,皇后原来并不曾公开的姓氏,可是姬姓?”

郑和本也是被这封诏书惊呆了,此时听到杜远罗寻问,也lou出一脸无奈的表情,点头道:“皇上曾经确实不愿意公开故去皇后的姓氏,但皇后殿下确实是姬姓!

阴云笼罩 第五三一章 二皇子的逆位

皇后姓姬,皇帝竟然将帝位禅让姬氏次子。这个消息无疑是一声惊雷,让皇宫之中的群臣们有些措手不及。

尽管许多人心中猜测,这其中有诈,但事情一但有人证实,那么他即使想争辩,也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群臣仍不敢置信,纷纷将头转过脸看着站在金銮殿前,仍一脸平静,不带丝毫波澜的太子,道:“太子殿下,此事当真?”

太子听了这些,只是平静地点头道:“母亲确实是姬姓,这件事知晓的人并不多,父皇也曾叮嘱过我们,不得向任何人提起,这诏书之事,我也不知情!”

群臣震惊!

但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高声喝道:“有先帝诏书,禅让帝位于二皇子殿下,请二皇子殿下登位……”

“请二殿下继位……”

在这阵高喝声中,有人起头。此时二皇子带来的人均附和高呼起来,甚至就连皇宫中四处的侍卫们,这时也附和了起来,一浪高过一浪。

唐灵城听到这些,此时感觉整个人已经飘了起来,一封诡异的诏书,竟让他离奇的得到了那让他曾不敢想太多的帝位。

就正如他当初所想的那样,那位强势的肃靖王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

在这一刻,他的那一颗骚动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群臣们在这个时候,也都是骑虎难下,就算他们沉府再深,在这一刻也有些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而地些暗地里支持二皇子的大臣们,在这个时候也都扬眉吐气了,纷纷站了出来,恳求唐灵城继承帝业。

没有人曾想到,在大唐天下动荡不安的这个紧要关头,才有一位如虎狼一般的肃靖王公然举旗造反,而接下来这位二皇子凭借着一封离奇的皇帝诏书,完成了一次逆向上位,夺得了这大唐天下的帝位传承。

只是心中知道一些内幕的重臣们知道,这唐氏天下,也即将在那肃靖王爷,和这位二皇子的手中,彻底的终结!

二皇子的诏书在被群臣确认并非伪造之后。在他暗示和威胁之下,原主持唐灵山登基大典的仪式,改成了二皇子的登基大典。

终于登上了帝位的唐灵城,在称帝之后的第一天,便废除唐灵山的太子之位,册封南海王,即日遣离京城。

随后新帝大肆提拔自己一系的官员,并改立自己的那未满五周岁的小儿子为太子,改年号天元,大赦天下!

而当这消息就像疾风一般传遍八方之后,举国震惊,天下哗然!

……

然而,许多事情,绝对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

在大唐帝国新皇登基后的第十天,已经公然造反,并且控制十五万大军,把持占据大唐东北三州三岛之地的原大唐肃靖王唐肃离,在手下众将士和官员,以及一些秘密人士的呼声之中,竟也公然在乾州城登位,自立称帝。取国号为靖,定都乾州。

正当天下人在惊讶于大唐新皇帝的戏剧性登场时,再得知那位造反的肃靖王竟然自立称帝的消息,成立靖国后,所有人都是张目结舌,天下更是哗然一片。

在大唐国周围强敌窥伺之时,而大唐国内部却出现这样戏剧性的变局,天下更是动荡不安,百姓人心恍恍。

而那些周边的敌国,也加快了入侵吞并大唐国土的步伐。

这也预示着,乱世,即将来临!

……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

在这片乱世即将到来之前,京城与周边的人们,难得还能享受到那丝宁静与太平盛世带来的余韵。

数辆马车与一队五十人左右的护卫,离开了京城,驶在官道上,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但也并不慢。

马车上,一个带些伤感的女子声音说道:“皇兄,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呀,为什么你要这么急着带我和母亲及家人离京啊?”

马车中的唐灵山并没有回答妹妹安平公主唐灵韵的这个问题,只是显得有些沉默,他的神色也很平静。

过了良久,唐灵山这才拉开车窗,问向外面一位骑马的侍卫道:“狂刀,是否已离开京城地界?”

旁边这位骑马而行的侍卫,正是狂刀,其它的那些人。均是皇帝遣走大部分刀锋营的将士,只留下来保护唐灵山及家人的部分精英侍卫,还有一些藏在暗处,不被人所察觉的高手,这是皇帝为了保留唐氏血脉不会断绝而下的最后一步棋。

听到问话,狂刀回答道:“殿下,我们一路往北,涂元帅已经都交待过了,也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