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阿哥等人对视了一眼,都咬了咬牙,匆匆的离开了宫里,各自回家准备去了。看着八阿哥等人离去的背影,胤禛嘴角带着一丝冷笑。其实如今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将八阿哥等人给软禁起来,等一切尘埃落定,也不怕他们反了天去。不过胤禛有着别的打算,虽然在康熙面前保证过不与这些个兄弟们为难,但是如果是这些兄弟们先跳出来跟自己为难,那么自己再收拾他们,也不会违背了自己在康熙面前说的话了。
如今京城中的形式,已经被胤禛彻底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了。有着康熙的遗诏再加上老太后的支持,即使这些人想出花来,也无法动摇胤禛大义的名分的,如果这些人想要采用极端的办法,那么,胤禛心中更是冷笑连连。胤禛可是巴不得这些兄弟们棋行险招,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他们了。
京城的兵力,大部分都掌握在了胤禛的手里,不过为了给这些个兄弟们一个机会,胤禛还好心的给他们留了一部分呢。留下的这一部分,数量不少,不过质量不高,胤禛可以随手就将他们收拾掉,不过这也算是给了不死心的人一个铤而走险的希望不是么?总比一点机会不给他们留,让他们任命来的好吧。
不提京城之中的形式,那老十四已经被囚禁起来有些天数了。老十四想尽了办法,却是无法从看官森严的这里逃脱出去。这一日,老十四正在苦思办法呢,突然听到外面喊杀声大作,老十四马上就警觉了起来。只听到外面乱哄哄的,却是不见任何一个人来见他,似乎是将他遗忘了。
等到外面喊杀声渐渐消失以后,老十四这才听到脚步声朝着自己这里来了。听那脚步声沉稳异常,这种声音老十四在军营之中十分的熟悉,正是军中人士才有的脚步声。果然,一会儿的功夫,就听见外面稀里哗啦的,却是房门上的锁被劈开了,而后一个身高魁梧的人走了进来。
只听的那人问道:“里面的可是抚远将军,十四阿哥?”
“正是,来人是谁?”老十四沉声问道。
只见那人跪倒在地,说道:“末将乃京城城卫军统领,钮钴禄文浩,拜见抚远将军。”
“你怎会来此?”老十四问道。
“抚远将军多日无消息,末将奉命前来打探将军消息。用了如此多天,才打探到了抚远将军的消息,今日才来救驾,让抚远将军受惊了,末将罪责难逃。”
“你等是如何找到这里的?”对于钮钴禄文浩,老十四还是熟悉的,不过在这样敏感的时刻,这文浩又出现的如此蹊跷,让老十四不得不报着戒心。
“抚远将军受苦了,请抚远将军移驾,洗漱之后,容末将慢慢禀来。”说着,文浩站了起来,伸出手,做出了请的姿势。
老十四如今身单力孤,也无办法,只能随着文浩行了出来。一路上,见到官兵们搬着一具具的尸体,这些尸体都是一身黑衣,黑巾蒙面。
老十四如今在的地方,离京城不远了,快马加鞭的话,也就是俩三天的路程。这是如此,老十四才没想到会出什么事情,这才大意被擒。
回到了县城里,文浩吩咐人准备了酒席,这才将事情的经过慢慢的到来。
原来老十四久久没有消息,康熙跟德妃十分的担心,这才派人出来打探他的消息。而这人选,自然再胤禛运作一番之后,落在了文浩的头上。老十四身份特殊,一路上又没有可以的掩藏行踪,自然十分容易的就找到了老十四最终失踪的地方。在经过了一番打探之后,这才确定了老十四的行踪,文浩率兵突袭了这里,才将老十四安全的营救了出来。
据文浩打探的消息,这些绑架老十四的人,都是葛尔丹部的叛兵,不知从什么聚到得知了老十四的消息,这才一路之上跟随,这次突袭老十四,将老十四给绑了,想要跟朝廷讨价还价。
这些都是文浩说的,老十四自然是心中有疑虑的,这里离京城这么近,老十四可不相信那些葛尔丹的人能过悄无声息的潜到这里来。不过如今事有轻重缓急,老十四也顾不得仔细的探查了,京城之中的事情最是紧要。何况那些人都被灭口了,想要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十四也看过了那些人的尸体,面容确实不是中原人。
在休息过后,老十四就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要赶快回到京城中去的决定,在得到京城中旨意的时候,德妃也给自己递了书信,其中隐晦的表明了康熙的身体不行了,让他早日会去坐镇。
对于老十四的要求,文浩也没有推辞,马上就安排了起行的事宜。不过文浩这次带来的人马不少,足足有好几百,行进起来难免会有些拖拉。而文浩又以保护老十四的安全为由,不让老十四脱离大部队。对此老十四也很无奈,只得跟随着大部队的速度,往京城之中赶去。还好距离不远,在用了四天的时间之后,老十四这才到达了京城之中。
回到了京城,老十四第一时间就想要进宫去拜见康熙爷。不过等待老十四的却是一个噩耗,康熙爷已经仙去了,这如同一计大锤,狠狠的砸在了老十四的头上。对于没能见到康熙爷一面,老十四心中是悔恨不已。老十四回到京城的时间,却是康熙刚刚去世后的第二天,只差了一天的时间,就是天人永隔,让老十四追悔莫及。
再去见了德妃之后,老十四这才知道,皇阿玛已经留了遗诏,让胤禛继承皇位。对此,老十四倒是表现的很安静,并没有像八阿哥等人那样无法接受。按照老十四的打算,原本对于那皇位,就不像八阿哥等人那样兴趣浓厚,如今既然有了皇阿玛的遗诏在,那么自然就不必在争来争去的了。
对此,德妃很是无奈。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若不是一直以来自己的鼓动,老十四宁愿去支持别人,也不会自己跳出来组建势力的。如今看似大局已定,老十四自然是更加的没有心思了。德妃还想着与老十四谋划一番,想要借助老十四手中的兵权,逼迫胤禛让步,即使不能夺到那皇位,也要争取最大的利益呢。不过看到老十四毫无斗志,争斗了一辈子的德妃也似乎是意兴阑珊了。
派人将老十四的意思告诉给了八阿哥后,德妃就开始收身养性,安安静静的呆在自己的宫里,为康熙守灵了。原本的打算是联合八阿哥等人,找机会给胤禛致命一击,拼搏一番。如今正主的老十四都无心争夺了,德妃也只能干瞪眼,毫无办法了。殊不知就是因为老十四放弃了去争夺的心思,这才给老十四跟德妃取得了一个还算好的未来。
德妃也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对胤禛不待见,不过如今形势比人强,德妃也只能忍着了。在怎么说自己名义上也是胤禛的生母,等待胤禛登上皇位以后,只要自己做的不过分,那么自己的未来还是有保证的。自己在赔上自己的老脸,给老十四争取一个前程,相信看在亲兄弟的份上,胤禛也不会难为老十四的。
在康熙的灵前哭诉了一番,看了康熙的遗容之后,老十四在德妃的提点之下去拜见了胤禛。对于这个亲兄弟,胤禛虽无特别的感情,不过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胤禛也不会太过苛求老十四的。胤禛留下的那些个无主的兵力,更多的就是给老十四留下的套子,若是他不甘心的话,那自己也只能大意灭亲了。如今老十四在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准备支持胤禛以后,胤禛也就放下了对付老十四的心思。
胤禛也是知道,自己即使坐上皇位,为了保持皇位的稳定,也不能一开始就大举的对付这些个兄弟,否则落下一个坏名声,对自己的统治也是十分的不利的。老十四的投诚,也是让胤禛很是欣慰,这样就少了一个必须要对付的目标了,也给胤禛减轻了不少的压力。先将老十四安抚住,等到以后,是扁是圆就随胤禛的心意了。
在得知了老十四的意思之后,八阿哥等人的希望落空了。原本是想着借助老十四的声势,拉拢一批兵马,给胤禛致命一击的。如今老十四没有了这方面的心思,八阿哥等人也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八阿哥等人如此做也是无奈,以八阿哥的声势,即使自己像胤禛投诚,估计胤禛也是不会放心的,日后必然不会有好结果,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现在有机会搏上一搏呢。
康熙的灵位停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这才开始准备下葬的仪式。这一日,京城之中家家户户都挂满了白帆,康熙的灵柩,从皇宫里出发,上了京城的主干道,就往皇陵的方向去了。
走在康熙棺椁前面的,就是弘历这位康熙最疼爱的皇孙了。说起来,弘历跟康熙的关系,要比跟胤禛的关系还要亲近一些的呢。康熙仙逝,弘历是真真正正的十分的伤心。连日来为康熙守灵,即使以弘历的身体,也有些憔悴了。幸好有文娴时刻关注着弘历的情况,这才使的弘历的身体不至于垮下去。康熙棺椁后面,就是按照身份,跟着皇子皇孙跟妃子们了,在后面就是朝中的文武百官了。一路上浩浩荡荡的向着皇陵的方向行去。
在忙活了几天之后,随着康熙陵墓门口的断龙石的落下,一代大帝康熙爷的下葬仪式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经过了这么多天,八阿哥等人也有了计划,就等着拼死一击了。虽然胤禛要主持康熙的下葬仪式,不过却也是丝毫没有放松对于八阿哥等人的关注的。在胤禛默许之下,那些原本就被安插在八阿哥势力中的眼睛们,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随着风向的转变而变换阵营,反而变现出了更加坚定的支持八阿哥等人的意思。
这也让八阿哥等人对于这批忠心耿耿的人更加的重视,这些人也借着这个机会打入到了八阿哥等人的势力之中,成为了核心份子了。有了这些眼睛在,八阿哥等人的谋划源源不断的传入到了胤禛的手里,而胤禛也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康熙下葬以后,最大的事情就是新皇的登基了。那次虽然在文武百官面前宣读了康熙的遗诏,不过没有经过登基仪式,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如今大事已定,自然要开始张罗起新皇登基的事情了。
100胤禛登基
随着康熙的下葬完成;新皇登基的也被提上了日程。这事情;就不劳烦胤禛指挥了,自然有礼部官员来张罗的。腾出手来的胤禛;就可以开始着手对付八阿哥等人了。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有着遗诏的肯定;大家基本也都默许了胤禛新皇的身份;而胤禛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处理起朝政来了。随着康熙下葬的结束,康熙的那些个妃子也都搬离了原本居住的宫里,换到专门给这些先帝妃子们准备的宫殿里去了,空出来的地方当然要给新皇的女人准备着了。
在处理朝政这段时间内;胤禛使用了种种的手段,收服着人心;现在基本上都对胤禛的能力认可了。
如今的形式,有点眼力都看的出来局势的走向,除了那些跟八阿哥等人利益牵扯太深的人之外,大多数都认可了胤禛继承人的身份了。不过在局势一日不明之前,就不能下最终的结论。
虽然如今胤禛控制着整个皇宫,不过也不能忽视八阿哥等人经营日久的关系网,一些消息还是被八阿哥等人探听到了。关于见康熙最后一面的时候,虽然当时见证了康熙立下遗诏的人大多都是宫里的人。不过那些个小皇子们可不是嘴硬的人,不可避免的将当时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