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瞟了身后俩小萝莉一眼,秦堪眼中闪过一抹怪笑。
我可以不对她们做出禽兽之事,但她们被调教之后若对我做出禽兽之事,想必我也不会反抗吧?毕竟我是文弱书生,力气太小……
杜嫣走到怜月怜星面前,怜惜地帮她们拭去泪水,柔声道:“你们好好照顾老爷,不要让他饿着冻着,知道吗?”
“嗯嗯!”俩小萝莉一边哭一边点头。
杜嫣神色一变,满面狰狞道:“如果发现老爷带回什么不三不四的女人,你们就半夜把她敲昏了扔井里去,再把你们老爷也扔井里去!”
“啊!”俩小萝莉吓得花容失色。
杜嫣表情又变得和蔼如春风,抚着她们的头顶柔声道:“两个小傻瓜,主母骗你们的,怎么能对老爷下毒手呢……”
小萝莉们惊魂方定。
杜嫣笑意嫣然补充道:“……只要把女的扔井里就好。”
第七十章 弹压处置
杜嫣扔下这句话后轻装上路了,秦堪满脸呆滞地看着她乘的马车晃晃悠悠走远,回头一看,俩小萝莉默默地用一种防贼似的目光盯着他。
秦堪长叹口气,他知道以后肯定不能把除了杜嫣以外的任何女人带回家了,所有主母之外的女人在小萝莉们眼里都会被归为“不三不四”那一类,她们或许不敢真把人扔井里去,但至少能做到让她走得不那么痛快……
小八婆走了,秦堪还得继续忙事业。
千户上任至今,东城千户所根本没去过几次,下面十个百户除了老人丁顺,其他九个还处于似熟未熟的阶段,说到底南京城是京都重城,锦衣卫也不像传说中那样每天不停抓人审人,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锦衣卫的日子挺平静的,偶尔有些打架斗殴,偷鸡摸狗之类的案件,应天府出几个捕快便把事情办了,用不着劳动锦衣卫。
十个百户每天要做的便是巡街,坐探和收集市井民间以及南京权贵和大臣们府里的情报,虽只有一个千户,但各百户雇佣的帮闲加起来却有一千多人,民间市井里的情报大部分由他们收集起来,报给各自的百户,百户则每天将情报归纳分类,选择相对重要或有用的情报,上报给千户所,秦堪每天要做的事更简单,就是将分类过后的情报再次进行筛选,选择更重要的部分,通过军驿或信鸽报给京师北镇抚司。
…………
…………
仍旧醉月楼,东城千户秦堪宴请手下九位百户,百户们欣然赴约,众人在秦堪面前表现得很恭谨,当然,秦堪估摸着他们的恭谨态度多半是装出来的,毕竟他根基太浅,几个月之内由一个平民升到了千户,这样的升官速度在大明官场来说,可谓火箭速度了,肯定会引人嫉妒的,而且他也没做过什么能让众人服气的事情,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崇明抗倭一事,然而那件事毕竟众百户们没有亲眼看见,心下多半认为是以讹传讹,不足采信。
前世当副总的时候,秦堪便学到了驾驭手下的经验,无非恩威并济而已。其实这种方法在中国相传千百年,老套是老套,但这个驭下之道能传之千年,必然是有效的。
宴席间众百户阿谀奉承连连,个个翘着大拇指没口子夸赞秦千户实乃少年英雄,可敬可佩云云,秦堪笑吟吟的,既不脸红也不拦着,千户大人喜欢听人夸他,不论是真是假,至少是一种赏心悦耳的享受。
命人从原来的百户所里提出二千两银子分给众百户,当是见面礼,这份礼将宴席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人人争先恐后,纷纷拍着胸脯表示愿为千户大人效死,秦堪笑着点头,也没把这话当真,百户们的忠心不是二千两银子能买来的,姑且听之,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不要暗地里给他这个上司使绊子就好。
对秦堪来说,这顿宴席的唯一收获便是将百户们的德性看清了三四分,同时暗中注意到两名百户,一个名叫赵观,一个名叫孙风。
宴席中这二人相对比较沉默,不像别的百户那样夸夸其谈。
前世跟金老先生笔下的韦爵爷学了一招,那就是话多的将领必然只会拍马屁,没有真本事,沉默寡言而又不巴结讨好上司的,必然是有真本事的人。
秦堪不动声色间把赵观和孙风这两个人记在了心里。
嗯,可以好好拉拢一下,调教好了将来不但能帮自己挡刀子,还能帮自己背黑锅。
秦千户大多数时候挺清闲的。
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把那两个要拉拢的家伙请到千户所来聊聊天,说说故事,增进一下感情。——感情牌是一张好牌,有时候比利益更牢固,更可靠。
“最后任我行使出了吸星大法,却不料令狐冲当时正好尿急,任我行用嘴隔空一吸,结果悲剧了,被活活呛死,夕阳西下,干掉了任我行的令狐冲最后终于……”
赵观和孙风一脸急切:“终于跟任盈盈在一起了?”
“不,终于跟东方不败有情人终成眷属……”秦堪不满地皱眉:“我前面埋了那么多伏笔你们没看出来吗?其实令狐冲真正喜欢的是东方不败……”
赵观和孙风敬畏莫名,连连拱手:“千户大人到底是读书人,这故事说得好听之极。”
秦堪干笑,前世读《笑傲江湖》还是高中的时候,很多情节都忘了,磕磕绊绊的,大体应该是这么回事吧,反正糊弄两个明朝的百户没问题。
和颜悦色地瞧着两位欲拉拢的目标,秦堪笑道:“两位可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了什么道理?”
赵观和孙风瞠目结舌:“…………”
他们实在没想到听个故事还要交作业。
“学……学好功夫,为千户大人办差办得更扎实。”赵观结结巴巴道。
秦堪表情严肃道:“错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跟东方不败那种阴阳人打架时,猴子偷桃这一招是没用的,因为他无桃可偷,以后跟东厂那帮阉狗干架时切记切记……”
赵观和孙风:“…………”
秦堪重重叹气,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二人的品性还是很不错的,可惜悟性差了点,费了半天口水说的故事,他们却领悟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真以为堂堂千户大人给他们解闷呢。
“大……大人,令狐冲和东方不败,这个……他们一个是男人,一个不男不女,这对有情人房中之事……呵呵。”
“这有何难?千万不要小看男人的聪明,咱们男人从来都是无孔不入的,许仙连母蛇都能捅,相比之下,令狐少侠的难度小多了……”
“许仙是谁?”二人愕然。
“白蛇传你们没听过?”
“没有。”
秦堪端盏啜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打算再跟他们说一段被自己编得乱七八糟的白蛇传,刚张嘴,门外有校尉恭谨禀道:“大人,出事了,京师北镇抚司衙门急令。”
秦堪面色一肃:“说。”
“京师一位大臣被拿入诏狱,江南学子士人不明事理,受大臣家人煽动,欲聚集南京吏部衙门,为那位大臣讨说法,大臣其家仆已招供,北镇抚司严令南京东城千户所弹压处置,勿使事态扩大。”
第七十一章 坑儒千户(上)
这是秦堪第一次接到京师北镇抚司衙门的直接命令。
事情很简单,被拿入诏狱的大臣名叫彭缙,京师礼部主事,虽只是小小六品官,却因天下士子皆出礼部,故而也有不少门生。
彭缙的仕途虽然不顺,但其人颇精学问,甚至与昔日的江南同窗和门生私下里组了一个诗社,闲时聚集一处,饮酒吟诗,互畅平生之志,醒时痛饮醉时狂歌,颇得魏晋雅士之风。
锦衣卫拿他是因为他表面卖弄才学诗情,上月还义正言辞地向内阁奏请天下提学官严督考访在学生员,言称“行不逮学或有行而无学者居下”,转过身却暗地里卖鬻国子监贡生名额。
弘治年间,天子刻意压制厂卫权力,再加上这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为人谨慎,以仁善治狱,凭良心说,这些年锦衣卫办的冤假错案很少了,彭缙一案,锦衣卫是真真实实拿到了实据,委实没有冤枉他,连他自己都在狱中认了罪,偏偏他的家人为了救他,利用彭缙在士林的名气,暗里找了一些江南的学子门生闹事,欲图给南京吏部施加压力,逼锦衣卫放人。
大明内阁制度渐渐成熟,当今天子仁厚,内阁三老贤明,文官集团掌握了大权,这个时期的读书人已渐渐被惯出了脾气,以往畏之如虎的厂卫他们也不怎么害怕了,虽然不敢直接跑到镇抚司衙门指着大门骂娘,但在南京吏部衙门门口闹点动静,读书人表示毫无压力。
事情的过程已不重要了,现在要命的是,这帮读书人若真闹起来,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面子肯定不好看,而且轻易便给东厂提供了攻讦的借口,大明朝堂之争,争的已不是黑和白,而是派系党群。
接到命令的秦堪不敢怠慢,立马命人召集九位百户手下,东城十个百户所全部出动,分散南京各周边,严密监视南京街头学子士人的动向。
…………
…………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江南的读书人行动却比较快,秦堪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上午,南京吏部衙门便神奇地出现了百十个身穿儒衫的读书人,这一手令秦堪有些猝不及防,原来他们竟化整为零,从南京各处慢慢聚集成群。
得报之后,秦堪脸色很不好,领着手下几名千户,急匆匆赶往南京吏部。
南京吏部衙门就在东城千户所不远,一条街的距离,秦堪步行而往,他走得很快,白净英俊的脸庞微微涨红,不知是气是羞。
赵观小心道:“千户大人,这事儿怪不着你的,读书人太刁钻,玩心眼儿咱们玩不过他们……”
孙风点头附和道:“对,再说这本是京师锦衣卫惹出的事,凭什么叫咱们南京锦衣卫给他们收拾烂摊子?读书人是那么好弹压的么?打了骂了我们都没好果子吃。”
秦堪叹道:“不想收拾也得收拾,现在说这些有用吗?此事我若压下去了,万事太平,若处置不当,打压读书人的黑锅只能由我来背了,你们难道没看出北镇抚司的意思?”
简单的说,北镇抚司要找只替罪羊,把众人的目光由彭缙案转移到别处。
至于为什么选秦堪这只羊替罪,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因为东城千户所离南京吏部衙门最近,一条街的距离……
这实在是个很荒谬很扯淡的理由,但官场之事本就这么扯淡,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秦堪注定无法反抗。
一想到命运的无奈处,秦堪的面孔不由泛了几分铁青,对那些没事找事的读书人生出了反感。
“当初焚书坑儒谁挖的坑?这人真应该拉出来砍了……”秦堪愤愤道。
“对,不该如此虐待读书人,此人死罪……”赵观和孙风二人急忙附和。
秦堪横他们一眼,道:“这人确实是死罪,不过罪不在虐待读书人,而是没把那帮读书人坑干净,瞧瞧,千百年后给咱们添了多大的麻烦……”
赵观和孙风不敢再接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了。
听说千户大人曾经也是秀才,他们发现读书人对读书人也挺狠的。
吏部衙门位于南京皇宫正门洪武门外东侧,南京六部衙门在禁宫外围一字排开,吏部正处于宗人府和户部之间。
此时的吏部衙门已是人山人海,除了门前青石广场上静静肃立的一百多个士子模样的读书人外,还有许多远远围观的百姓。
负责守备南京的魏国公徐俌也听说了读书人闹事,老国公担心引起严重的冲突事件,早早便调了数百兵丁守在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