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怪气的!质疑?内定?状元可是要上殿试,由皇上钦点的,你是说小仙师跟皇上勾结了,然后内定状元吗?”
梁萧怒了,他不像孙升,说话要先听明白对方的论据,然后通过驳倒论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他说话就是靠气势,怎么吼得爽怎么来,有多大声就吼多大声。
快刀斩乱麻,他这招还真见效,院子几十个人的声音,竟然被他一个人就给压下去了。当然,他话里的内容直指本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本都一样,韩应龙却因为刘同寿一言而名声鹊起,在京城都是风光无限,大受追捧,众士子怎能不嫉妒?至于才华,嘿,自古文无第一,在年旦评之前,他韩应龙虽然有名声,可在场的都是举子,除了梁萧,又有哪个是冷不丁蹦出来的?
安静了片刻,那黄齐贤慢条斯理的说道:“梁兄这话却是诛心得紧,齐贤与韩兄是同乡,更有同窗、同年之谊,他金榜题名之时,齐贤也是有荣与焉,这嫉妒二字无论如何也按不到齐贤身上啊?”
说着,他还从袖子里翻出一把折扇来,也不顾现在正处寒冬腊月,而且还入了夜,抖开了扇了扇,想表示,他黄某人很淡定。
梁萧怒哼道:“哼!说的倒好听,找块镜子照照你那张马脸吧,幸灾乐祸四个字都写在上面了!”跟刘同寿在一起久了,他这张嘴也是变得越发的yin损了。
“你!”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被痛揭短处,黄齐贤也是恼羞成怒。
他脸长,一直颇为人所诟病,乡试的时候,就有人开玩笑,说他就算笔试过了,面试也过不得。这当然是开玩笑,乡试的审查还到不了这个程度,倒是会试的时候,面试将会变得异常严格,长相甚至会影响到名次。
这同样也是他嫉妒韩应龙、孙升的地方,孙升这个闻名江南的美男子就不用说了,韩应龙也是生得方面大眼,鼻子眉正,是最符合官场审美标准的那种面相。而他,单凭这张脸,就已经跟状元无缘了,否则以他的才学,在龙虎榜上的位置,又怎么可能那么靠后?
“好了,好了,黄兄且少说几句,梁兄也留些口德。我等前来。并不是yu作这口舌之争,而是有事与刘观主和各位商议……”黄齐贤败阵,打圆场的出来了。
能趁机奚落韩、孙几句,出口闷气固然很爽,可众士子都拿梁萧没辙,这人没脸没皮,说话又刻薄,谁要是惹上了,只会徒损颜面,又何苦来哉?
“名声是别人给的。面子却是自己丢的,变脸变得这么快,刘观主是你叫的吗?哼,王之臣。你又有何话说?”梁萧气咻咻的瞪了黄齐贤一眼,又冷眼去看那个打圆场之人。
“大家商量了一下,这客栈人满为患,实是有些拥挤,读书聚会都有些不大方便,所以……”
王之臣吞吞吐吐的说着,梁萧听出了端详,他冷笑道:“怎么,你怕了,怕被小仙师牵连。所以要搬出去?也不知是哪个,当初在府城哭着喊着要拜在小仙师门下,朝夕请益,牵马执鞭,现在却是避之不及了吗?看来,你不光是会变脸,这心情变化的也很快啊。”
黄齐贤不耐烦的嚷嚷道:“王贤弟,你与他说这许多作甚!你只问他们,是识相点,自己搬走。还是要做绍兴的罪人,累人累己,害得大家一起名落孙山?”
王之臣目光闪烁的看看刘同寿,见小道士面沉如水,他也是心下发虚。赶忙提议道:“不然,还是算了。咱们自己搬吧,小弟在京中颇有几个故旧,也是同乡,不如……”
“那也好,正好向前辈多多请益。”
“就这么办吧,大家都快点去收拾东西。”众士子也是纷纷附和,唯恐和刘同寿过多牵扯,和在江南时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一时彼一时,在江南的时候,刘同寿虽然同谢家不睦,但和地方官的关系还都不错,从上虞县衙,到杭州的三司衙门,各路关系都能摆得平,更有远大的前程在,众士子自是乐得提前下注。哪怕那年旦评没有实际效力,借之邀名也是好的。
现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士林风向对刘同寿已是大大的不利,皇帝的冷遇更是让他雪上加霜,眼下又有了直击要害的孙翥上疏!一旦皇上准了这道奏疏,那就大势去矣,会否殃及池鱼,也是未知之数。
别看孙翥只点了韩应龙一个名字,但他那是为了缩小打击面,减小阻力呢。韩应龙不过是个寒门士子,什么背景都没有,不像孙升是功臣之后,吴山背靠张孚敬这座大山。
对付他,不会有什么人有意见,而且达到的效果却没多大区别。
一旦得到了皇上的批准,言官们看清楚风向,岂有不乘胜追击之理?韩应龙之外的两个人不正是最好的目标吗?如果打击范围再扩大,那么,聚在刘同寿周围的绍兴士子也有可能成为目标,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了。
这些门道,不是士子们自己想的,而是黄齐贤和王之臣说给他们听的。众人听罢都觉有理,对黄、王二人也是深感敬佩,于是才有了这场围攻。
当然,围攻并不顺利,按照黄齐贤的计划,本来是要闹得满城皆知的,可最终却是虎头蛇尾。梁萧的搅局很犀利,另外,众人也都顾忌刘同寿的手段,在黄齐贤受挫之后,就没人敢挺身而出了。
但不管怎么样,众叛亲离的效果是有了。来京赴考的绍兴士子本来大多都聚集在此,这间悦来客栈也是人满为患。这时房间却变得空空荡荡的,倒是院子里挤了一堆人,手里还都提着行李,顿时就惹起了不少人的围观。
“你们……”梁萧跳着脚就要骂人,却被刘同寿给拉住了,小道士冷冷一笑:“梁叔,人各有志,随他们去吧,只希望不要有人后悔才好。”
梁萧连叫带骂,嚷嚷了老半天,就是没人肯停下脚步;刘同寿这一冷笑声音不高,众人却都是心头一凛,不少人的脚步慢了下来,目光也变得游移不定。
积威所至,毕竟不同寻常。
“谁要不想走,尽可留下,只须知道,我们那里也是过期不候的,过了今ri,再要反悔,休怪齐贤不念同乡之谊,别忘了,这里可是京城!”黄齐贤见势头不对,连忙也是照猫画虎的学了一遍,最后更是加重语气,暗示了一句。
士子们看看黄齐贤,又偷着瞄一眼刘同寿,然后再互相看看,最终绝大大多数人都下定了决心,簇拥着黄、王二人扬长而去。
这些人聚在刘同寿身边是因为功名,散去的理由,同样如此。
熙熙攘攘,不外如是。
正文 第124章 内部问题
眼见众人已经出了门,刘同寿指指黄齐贤,不着痕迹的做了个手势,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哑仆微微点头,身形向后一退,隐没在了黑暗之中,转眼间便消失无踪。/
这就是绝影卫的好处了,他们接收指令的方式相当特殊,不知情的人完全无法察觉。哑仆平时不言不语,存在感相当薄弱,哪怕是跟刘同寿很亲近,又早就知道哑仆存在的梁萧等人,也完全没注意到,现场少了一个人。
受了这么多天冷遇,眼下又众叛亲离,说心里一点都不在意,是不可能的。
但刘同寿也很清楚,在压力面前轻易转变立场的乌合之众,本来就不足为凭。眼下形势不利,这些人做了鸟兽散;等到情势逆转,他们自然又会和在江南时一样,哭着喊着的求自己收留。
只要炒作足够好,跟风众就永远不会少,反之亦然。核心人物才是他应该关注的,只要这些人不动摇,那这个开局就不算太糟,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和善后。
孙升的愤怒是冲着上疏者去的,韩应龙也一直不动声sè,但人心难测,刘同寿也无法确定两人到底是真的全无芥蒂,或是将怨气压住了,没有表现出来。
要知道,这两人的文才本就名动一时,就算没有自己的点评,金榜题名也是大有希望的。涉及功名,重在参与的跟风众都表现得如此激烈,这二人到底如何作想,还真是难以预估。
在京城的遭遇和身世之秘,无时不刻的都在提醒刘同寿,之前的顺风顺水只是表象,真正的困难和考验还在后面呢。
这里是大明的政治中心,充斥着谎言和yin谋,从前的恩怨情仇,在这里都会变得不同。
恩义,只是过去;仇恨。却在扩大;承诺之类的东西更是做不得数。
李崧祥明明暗示说,张孚敬需要自己,会站在自己这边。可自己上门拜会的时候,为什么会被拒之门外?
可是,很多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忽悠人是刘同寿的长项,安慰人他就完全没有心得了。
忽悠人跟变魔术是一个道理,用jing彩的视听效果吸引人的注意力,然后找些托儿起哄,只要表演不是太差。就引导观众的情绪,进而掌控住局面。但洞察人心就难了,不但要察言观sè,还要进行换位思考什么的,复杂得紧。
梁萧和士子们对骂的时候他就在想,想到院子里变得空荡荡的,脑袋都隐隐做疼了,他还是没想出来一个完全之策。
结果。反而是韩应龙先开了。。
他一派的泰然自若。非但不见颓丧之气,语气更是平和真诚,他语重心长的劝慰起了刘同寿:“贤弟勿忧,愚兄既有状元之才,那错过了今次也没什么,三年后再考便是了。倒是贤弟须得沉住气。莫要被外物所动,搅乱了心境。”
另一边孙升也是歉然道:“刘贤弟。是愚兄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本以为有同乡的情分在。更有贤弟的盛名号召,可以顺势将……唉,人心难料,也是愚兄思路不周,平白让贤弟受了这番折辱。”
这两人的反应让刘同寿很有些措手不及。
他对韩应龙有恩不假,但那恩情他却不能独占,至少要分给李时珍父子一半才对,他只是张张嘴,李家父子却是千里奔波,然后又出手相救的。
在他心里,这点恩情根本算不得什么,放在后世,给别人指点一家好医院,顶多也就是请吃顿饭的人情罢了,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他跟孙升的交情更浅,只是在杭州有过一面之缘,谈过朝局政事罢了。在刘同寿看来,当时敲定的,应该是个结盟的意向,而不是从属关系,现在自己连累了盟友,对方多少应该有些怨气才对。
可是,没有,任他如何观察,也没办法从对方的神情中找到一丝虚伪。这两人是真心实意的为他着想,孙升更是把组织不力的责任归咎到了自己身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啊,如果没有自己掀起的蝴蝶效应,这二人应该顺顺当当的金榜题名才对。现在,结果就难说了,过三年再考,就算考中了,还会是三甲吗?
愧疚和疑惑,慢慢化成了感动,刘同寿只能认为,要么是古人对恩惠和承诺看得太重,要么就是自己遇见实在人了。
刘同寿认真的说道:“韩兄提点的有道理,孙兄自责却是没来由,没了那些人碍手碍脚,反倒便于行事,至于刚才……我也算是个出家人,唾面自干的本事是没有的,可却也不至于被些小人离弃,就如何郁闷了……”
就在这时,刘同寿猛然看到,李言闻冷着脸走了出来。
他心里咯噔一下子,李老爹不是也要拆伙儿吧?
他和这位的关系可不咋地,他把人从湖北忽悠到江南,又从江南忽悠到京城,行程怕不得有上万里,路上不但颠簸得要命,还担惊受怕的。而对方图的,就是儿子的前程,自己偏偏又算计着要让李时珍早点上正规……
可以说,这位对他,只有怨,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