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军师所说极善,可速速传信与兴霸,让他直接回军下邳,让公明领龙骧营士卒加以接应,将这徐州之地也给孤看好了,若论此事,文和倒是颇有先见之明,我再手书一封与刘玄德,将伏后诏书尽数告知,如此兴霸回军便是理所应当,至于扬州归属,就看刘备自己的本事了,至于青州于禁便交文和自处,能战便战,若是战不得尽早收军而退,让子义的北平营在冀青之间与其对峙,孤倒要看看这曹孟德能让于文则在此间待上多少时日,他最好不要走!”刘毅闻言稍加沉吟便爽快的言道,现在他的战略便是收缩稳守,徐州此地一得,刘备又是如此优势,他绝不会再让甘宁倾力相助了。
“待会州府,我便立刻作书,大王,如今文远将军拿下涵谷,乌桓匈奴两路大军已经回师,高将军的虎卫营一部与樊将军的并州营是否可以调回幽州休整了?”戏志才应诺之后又对刘毅问道,现在开始,幽州军整个的兵力部署便要侧重与曹操的青兖之地进行布局。
“司州一战,亭轩率军力阻联军三日,损失极重,确该调回好生休养整补,至于并州营调回与否,志才可在信中详询之才,看看他有何见解。此外待大局稳后孤欲让子才来京一趟,文和奉孝亦不可缺,有三弟与文远分别坐镇冀州司州,当可无碍,我军日后之战略还需众人仔细参详才是!”这个重臣集会的想法已经在刘毅心中多日了。
“我看大王此言可行,不过待到各地局势平稳怕也要到秋收之后了,可先传书与子才、奉孝、文和等人,我看那庞士元亦在其列,倘若大王对徐州有所隐忧可再让臧霸将军出北海援之,想必短期之内任是曹操还是刘备恐都无范此之力,徐州在刘备手中为四战之地,在大王之下亦然,只不过正好相反,此处极为利于我军出击,不过志才听闻徐州已有不少民众欲随刘玄德而往扬州,那州府之内怕也是空空如也!”当日刘毅就曾表露过这个想法,为了大局计戏志才亦是赞同。
“呵呵,刘玄德此人素来有仁德之名,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走便走吧,就算此人可尽得扬州之地没有三年安定也难对孤有所威胁,人口之多亦是一时负担,不用理之!只让兴霸到了下邳之后再加以封锁不迟。”刘毅闻言微微一笑,人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实力表现,但见效却慢且需要长期的稳定,他可不会给刘备三年安稳的时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王之言果然颇为精妙!”戏志才闻言稍稍一愣,随即便明了了主公心中所想,当下颇为轻松的笑道。
“哈哈哈,刘某一向将那曹孟德视为劲敌,闻听其父子数人都有诗才,“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确是警句,是以孤近来饱读诗书,亦不能输他太多才是。”刘毅闻言朗笑出声,今世没有官渡之战,也不知曹孟德会否再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更不知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又能不能再传唱千古,论道诗词文章他刘郎生拍马也难及曹操,不过诗人可以不做,霸主却是不能相让的。
“呃,以主公之能,想必一心为此也不会输之。”戏志才与张合闻听主公自夸之言也都是一愕,片刻之后戏志才方才言道。
“志才休要夸赞了,孤有自知之明,今生怕也难有曹孟德那份才情了,说不得之后就让他安安心心的去做个隐士亦是不差。”刘毅闻言说道,语中虽不无调侃之意却可见强大的信心!
三人与车上一番相谈,不觉已经到了北平城中,戏志才自然要回州府去完成主公所托,张合则要与田豫商议将幽州郡国补入虎卫营之事,主从三人便即分道扬镳,刘毅在城门处换了车架便回府中。
今日夫君走时并未言及在器具所中用饭,又无人前来通传,因此蔡琰等众女都在堂中等着他回来一道晚膳,虽是天色已晚可丈夫既归,她们都愿意与之多聚一处。刘毅回到府中蔡琰便命庖厨上菜,朗生先往母亲院中问了好这才回到内堂之中与一众妻妾同处。
“夫君,今晚又有何新奇学问要教与我等姐妹。”席间众女见夫君心情颇佳想必今日在器具所中定有所得,当然此事她们不会相问,甄宓却提起了这几日都有的教学之事,除了阿拉伯数字之外,丈夫的奇思妙想可谓层出不穷,众女更是兴致盎然每日乐此不彼。
“为夫肚里那些学识已经被你们掏空了,这课是不能再上了,再上下去还不知道是谁教谁了。”刘毅很快的答道,众女的那份求知欲与学习能力让他极为感叹,这要放在后世各个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那阿拉伯数字教了不到一日,他已经不是甄宓的对手了!
“夫君你学富五车,深不可测,怎会有才尽之时,夫人与我们姐妹都等了你一天了。”甄宓一出言众女亦是纷纷附和,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她们与夫君接近又能一解好奇之心,还真是放不下了。
“咳,说的也是,好吧,今晚继续,不过却与往日不同,我刘家商号多有缝制女子衣物,收入也颇为可观,为夫也该出点力才是。”刘毅闻言做出一副洋洋自得的表情言道。
“哦,夫君还有这份本领?”倘若换了别人有此言语,众女自然不信,堂堂的王爷怎会对女子服饰有所见解?可刘毅却是不同,就算他说自己可以移山填海众女都要详加思量的。
“贞儿你竟敢质疑为夫?好吧,今日就用你相试,吃完了吗?随为夫去书房。”刘毅故作色道,随即便就起身漱洗,众女此时一心相见夫君的本领,当下各自漱洗之后便随他而去!
第六百六十八章 最大前提
事实证明,刘毅教授的授课也有不成功的时候,当他把后世女子的内衣式样画在黑板上的时候,众女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之后展现在刘毅面前的便是八张绯红的脸庞和一连串娇嗔的抗议之声,那情形倒是动人之极!不过课堂纪律就连刘毅一时也控制不了了,想想也是,哪有大男人去研究这个的,而且还是位高权重的燕王?
纵使朗生舌灿莲花,他的养生理论与关于罩杯的论述也没有在一众妻妾面前得到通过,最后不得不将话题转移到天文地理之上才成功的转移了众女的注意力,不过意犹未尽的刘教授好歹晚间在糜贞房中给了她单独的辅导,看来此事目前也只能作为夫妻闺房情趣的一种了,还有便是在青楼之中,但以刘毅如今的身份显然不合适了”。
次日没有大朝,刘毅却也未去州府之中,而是在书房之内奋笔疾书着,马上就是新的一次幽州书院与武院的学子入学的时候了,他如今就要去编写一套关于武院的新教材,这一点可不能假手于人。幽州书院的学制是仿照后世的,每年七月结业,九月入学,而随着将近十年的成功运作他的一系列模式已经相当成熟,每一年都能为刘毅的属领之中提供不少各种层级的人才,正是在这些人才的齐心合力之下,幽州等各州才能有更为迅速的发展,在全面推行科举制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幽州书院便成了刘毅办学的一个重要试点,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有着过人的天赋,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士族子弟与寒士亦然。
军事、政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在刘毅的属领中向来都是被加以重视的,可以说幽州书院的设立就是刘毅对汉末人才选拔的一种改良,也许现在的书院之中士族子弟还占据着优势比重,可寒门子弟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刘毅在为武院编写教材的同时亦在脑中思考着如何能将幽州书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的推行下去。
如今司州、并州、平州都已经有了分院的存在,其中司州分院的规模最大,战前已经有了过千名的学子,并州平州亦过了五百之术,冀州书院则已经在建立之中了,几处相加刘毅现在已经有了将近六千的人才储备,还不包括那些结业之后走上了仕途政途的学子,他们在地方上与各个部门之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而这些学子都在数年的学习之中接受了刘毅的那一套改良之后的思想思路,当他们积累经验站到高处之后可以想象朗生会拥有如何巨大的改革班底,这是在不影响当前社会构架前提下最为有效的改良方法,一旦在这些人真正成熟起来之后,刘毅对社会的改造改革才会拥有巨大的优势。
不过在朗生眼中,书院的教育乃是面对成人,虽然有了很大的效果但离他的设想还是相差颇远,以如今属领各州百姓的收入程度,他已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推行有限度的义务教育了,成人可以接受他的思想,可由于本身已经有了成熟的观点那种接受的主动性是要打上一些折扣的,但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就是一张白纸,可以根据刘毅的需求去加以打造,这一点不但会在十余年后让他得利,更能沿袭到子孙后代,教育乃是百年大计这句话绝不是空乏的口号。
刘毅在这一点的上的布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他一统幽州到现在准备推行孩童的义务教育足足经过了八年的时间,他在等待条件的成熟,幽州书院在培养出很多士族优秀子弟的同时也改善了寒门子弟在社会上的地位,更让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教育的好处,但这仅仅是基础之一,用商业的眼光来看,教育无疑是投入产出很不相称的,他的投资回报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也只有在幽州各州民生进一步富足之后,那些父母手中有了余钱才有能力让自己的子女去读书习字。
也许有人会问,以刘毅的地位与刘家的富有他完全可以在早几年前就推行这样的制度,的确朗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除了上述的时机之外不要忘了后世的苏青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商人眼中只有利益,这与帝王之道丝毫不加矛盾,在教育体制的问题上,刘毅希望他从一开始运作便具有良好的操作规范,单靠州府支出绝不是长远之计,他的义务教育是有限度的,孩童的父母必须承担其中的一部分支出,在这一点上刘毅表现的十分坚决,因为如今他还没有能够一统大汉河山,军事方面的支出始终会在州府收入之中占据巨大的比例,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不会因为任何的言论而产生影响。
同幽州书院一般,这种教育体系也会先从试点开始,刘毅试点就在属领最为富裕的幽州,以其目前的人口与经济状况,每乡都要设置公学,让那些六到十岁的孩子可以进入其中读书习字,这些公学要挂靠在当地的县府之下,在朝中也要有一个相应的机构进行总领,此外还要考虑这些孩童与书院之间的对接,这其中就会存在选拔机制!当然对于民众的教育刘毅更多的是让他们去识字明理,在如今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过度的开发民智绝对是不智之举,对此刘毅深有体会。
普通百姓有着一定程度的知书达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好处,但这其中一定要有度的考量,倘若他们获取的知识太多,眼界进一步开阔说不得就要去争取相应的地位了,这对于统治者而言是最不愿看见的结局,亦是刘毅极为慎重的地方,他要做的是一言九鼎的九五之尊而不是民意选举的总统,在这一点上朗生毫无疑问是有着私心的,他只会向着这个方向去做社会改良,教育亦是如此,他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是要为他服务的,否则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围绕着他的大业来进行,甚至可以说围绕着他刘毅来进行,这是最大的前提条件,而当这样的想法逐渐在朗生脑海中成熟完善的时